学术投稿

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肾功能早期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王磊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 C, 肾功能早期损伤,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 C(CycC)测定在肾功能早期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3例肾功能早期损伤患者,依据实际病情分为五组,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1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上海丰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对各组人员的 CycC 进行测定,采用北京利德曼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对各组人员的尿素氮、Scr 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CycC、尿素氮、Scr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随着肾功能早期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 CycC、尿素氮水平均逐渐升高(P <0.05)。结论:CycC 测定在肾功能早期损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抗高血压病和降脂治疗对预防心脏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和高血脂患者与心脏测量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是治疗组是心脏病发做时不服药,治疗组是心脏病发作时服用丹参滴丸。前后测定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血压,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治疗后高血压病和高血脂患者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预防心脏病有利于抗高血压病和血脂的治疗。

    作者:卢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确诊的38例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肾动脉狭窄患者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率为93%。多普勒超声诊断狭窄处显示血流速度增高,峰值流速范围约2.0~3.2m /s,相应肾内段动脉和叶间动脉频谱多呈慢波形态,测定 Ac :1.1~2.7m /s,TAC :0.11~0.39s。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肾动脉狭窄可起到重要的辅助确诊作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泪道再通联合植入人工鼻泪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术后护理

    目的:评价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对81例(9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鼻泪管扩张置管术治疗,连续观察6-12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术前术后精心的观察及护理,其中,74例患者(82眼)出现溢泪消失,3例患者(2眼)冲洗比较通畅,溢泪问题得到缓解,4例患者(6眼)存在炎症堵塞,取出鼻泪管,并进行抗感染,重新安置管后,手术比较成功,总体有效率为91.3%。结论:经鼻泪管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近期疗效好,操作简单,费用低,患者痛苦小。

    作者:刘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对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近四年间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为硝咪唑类、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林可霉素类。使用率在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呋辛51例(占42.5%)、甲硝唑38例(占31.7%)、克林霉素30例(占25%);采取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1次/d,一般是手术中给药一次,术后连续5~7d;产科52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天数为4.5d,妇科68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平均天数为5.5d;妇科68例使用抗菌药43例,15例未使用;产科52例均使用抗菌药(P <0.05);95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术前30min 给药85例,应为合理;术前1~3天用药10例表明存在潜在感染,用药应算基本合理;术后用药76例2天内停药,基本合理;13例3天停药,算为基本合理;另外5例4~7天停药,不合理;后1例存在术后切口感染;95例使用抗菌药后不良反应较轻微、相对较安全。结论:我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总体来说基本合理,但也存在用药选择给药时机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的现象,需要加强相应合理用药的管理。

    作者:蓝春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给药错误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作为患者和护理人员共同的目标之一,用药的合理安全性是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给药错误通常指由于医务人员、患者或者药品消费者导致的潜在导致不合理给药以及已经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可预防性事件[1]。在这些事件当中,护士参与的相关给药阶段给药错误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通过笔者统计数据表明,给药错误在临床护理问题事件中占有超过50%的比重。[2-3]因此,临床护理管理当中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确保给药的准确性是两个常抓不懈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太原市某三级乙等医院2012-2014年上报到护理部的115例给药错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禾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泌尿外科感染与手术切口感染护理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感染及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泌尿外科2012年-2014年收治的125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部位、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等临床资料,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介入综合护理措施。结果:125例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9.6%(12/125),12例手术切口感染者共分离病原菌株218株,病原菌株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比分别为18.17%和15.26%。未感染者病原菌株分离率明显低于感染者病原菌株分离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泌尿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感染类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株对于临床选择合理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洁;吕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瘀滞症X线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通过对十二指肠瘀滞症的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探讨 X 线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为十二指肠瘀滞症的病例进行 X 线和临床表现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病例中,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均可见造影剂不同程度的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和十二指肠升段笔杆样压迹。采用俯卧位及右侧卧位,造影剂很快通过。结论:X 线钡餐造影是十二指肠瘀滞症简单、可靠的诊断手段,可减少对本病的误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贵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普胸外科术后并发肺不张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普胸外科术后并发肺不张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5月,我科普胸外科术后出现并发肺不张病例120例,通过镇痛、雾化吸入、翻身拍背护理、指导辅助咳痰,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未出现因肺不张感染死亡病例。结论:对普胸术后可能并发肺不张的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对普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恢复非常必要。

    作者:李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糖尿病首次住院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糖尿病首次住院老年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出院4周后降糖药物、心理调整、运动习惯、合理饮食及血糖监测的自我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糖尿病首次住院老年病人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珍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及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临床中使用光照疗法和口服中西药时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对340例病理性黄疸的患儿进行光照疗法前的评估及光照时的症状体征的观察。结果:34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经过光照疗法、口服给药的方法均收到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纪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护士在工作中如何避免医疗纠纷

    医护纠纷、医护矛盾在现实生活中偶有发生,加之网络舆论的放大,有时候这些"纠纷"甚至会加倍放大,上升为"热点事件",严重影响着医院的正常管理和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了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广大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意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制度,熟悉各种医疗器械的基本操作,不断提高护理的专业化水平。

    作者:刘登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30例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前庭大腺炎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在临床治疗中通过中西医结合对治疗急性前庭大腺炎的疗效。方法:在我院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住院就诊的急性前庭大腺炎患者30例,按照科学随机法分为联合治疗的实验组(15人)以及中医治疗的对照组(15人),在临床治疗之后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4.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总有效率对比得出结果 P <0.05。结论:通过中西医联合的方式对治疗急性前庭大腺炎有着明显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琳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探讨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2013年1-10月份我院重点科室微生物标本检验及细菌耐药性情况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微生物标本检验和细菌药敏试验的分析。结果:ICU 和外科患者的耐药菌株构成比(22.2%和21.1%)明显高于内科和儿科(13.4%和8.9%),组间差异明显(P <0.05),而内科患者与儿科患者的耐药菌株构成比组间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规范及安全性的使用管理,以提高医院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检测水平。

    作者:李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重症 COPD 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重症 COPD 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重症 COPD 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0分钟以及治疗后4h 肺功能情况(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观察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10minFEV1.0%变化不明显,治疗4h 后 FEV1.0%从原来的0.43±0.15升为0.60±0.2,与治疗前和治疗10min 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对重症 COPD 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经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状,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延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T 多平面重建在体内异物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多平面 CT 重建对体内异物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113例体内异物全部取出,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多平面 CT 重建在体内异物的诊断中安全有效,对于怀疑体内异物的患者均可进行多平面 CT 重建检查。

    作者:金文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临床推广。

    作者:王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护理人才及专业设置需求调查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中国现在进入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中,这种经济体制的变化也使得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明显,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养老方式也发生较大变化,老年人护理人才及专业设置需求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对老年人护理人才和其专业设置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以此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和健康问题。

    作者:龙倩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两种血液样本对血常规结果影响的分析

    目的: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这两种血液样本在测定血常规时对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70例,对着70例患者同时抽取血液,本实验研究采取的是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这些患者的实验结果分为两组,其中甲组数据为患者抽取静脉血,乙组数据为患者抽取末梢血,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将两组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组患者血常规数据结果来看,甲乙两组患者血常规的数据中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这3项指标检验的临床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容积(MCV)这5项指标检验的临床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从整体来看,抽取静脉血与末梢血这两种血液样本来测定血常规,其结果差别不大;但采用末梢血会有稍微的差异,做血常规检验时选用静脉血更佳。

    作者:韦新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扬刺并微波照射治疗跟腱周围炎200例临床体会

    目的:中医扬刺并微波照射等方法综合治疗跟腱周围炎的临床体会。方法:取我院2004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跟腱周围炎患者200例,给予中医扬刺并微波照射等方法综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确切。结论:中医扬刺并微波照射等方法综合治疗跟腱周围炎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顾曙明;刘锦秀;张金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供血不全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供血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指标等改善值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供血不全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继续推广使用。

    作者:李贵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