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干预的实验研究

杨娜;钱乐琼;肖晓;周世杰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 情绪理解, 干预
摘要:目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情绪理解的干预,探索情绪理解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以视觉材料为主体,以包含正确反馈的问答结构为主的讨论式教授形式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中的表情识别和命名、情绪观点采择和情绪归因进行全面的干预.结果:①情绪理解干预能够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干预效果主要体现在表情识别能力和表情命名能力;②情绪理解干预对孤独症儿童表情识别能力的改善效果在干预结束两周后继续保持.结论:情绪理解干预能够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初中生亲子三角关系与抑郁:自尊的中介作用

    目的:考察自尊在亲子三角关系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亲子三角关系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测量267名初中生.结果:①替罪羊和跨代联盟与自尊显著负相关,与抑郁显著正相关;②亲职化与自尊显著正相关,与抑郁显著负相关;③替罪羊与跨代联盟的运作使子女自尊水平降低,进而导致子女抑郁水平升高;④亲职化提高了子女的自尊水平,进而导致抑郁水平降低.结论:亲子三角关系不仅可以直接影响抑郁,也可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抑郁.

    作者:王赵娜;王美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对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干预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情绪理解的干预,探索情绪理解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以视觉材料为主体,以包含正确反馈的问答结构为主的讨论式教授形式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中的表情识别和命名、情绪观点采择和情绪归因进行全面的干预.结果:①情绪理解干预能够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干预效果主要体现在表情识别能力和表情命名能力;②情绪理解干预对孤独症儿童表情识别能力的改善效果在干预结束两周后继续保持.结论:情绪理解干预能够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

    作者:杨娜;钱乐琼;肖晓;周世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童青少年校园受欺负潜在类别及与焦虑的关系

    目的:了解儿童青少年校园受欺负的潜在类别.方法:对8387名四、六、八年级学生的受欺负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对性别、年级分布以及对焦虑的影响进行差异检验.结果:①受欺负分为言语-身体(10.8%)、言语-身体-关系(10.6%)、言语-关系(5.8%)和未卷入组(72.9%)四个类别.②男生言语-身体、言语-身体-关系受欺负组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女生言语-关系受欺负组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在这三种受欺负组中,四年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六年级,六、八年级无差异.③焦虑得分从高到低为言语-身体-关系受欺负组、言语-关系受欺负组、言语-身体受欺负组和未卷入组.结论:校园受欺负有四个潜在类别,在性别、年级内的分布和对焦虑的影响不同.

    作者:张兴慧;李放;项紫霓;王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人心理健康素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目的: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素质与其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探索社会支持在该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天津市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364名,采用修订后的《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的坚韧人格、人际素质、情绪性、心理弹性和自我概念量表,老年人社会支持量表及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进行调查.结果:①老年人的五类心理健康素质均可较好的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②社会支持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间存在正向相关;③社会支持在坚韧人格、人际素质、情绪性、心理弹性预测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老年人的部分心理健康素质会影响其社会支持水平,从而终作用于其心理健康.

    作者:李强;徐玮;李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下行社会比较对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内隐相貌自评的影响:阈上和阈下比较的差异

    目的:考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者的内隐相貌自评,并将相貌负面身体自我与社会比较相结合验证Mussweiler和Thomas提出的选择通达性模型理论.方法:采用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99名女性的内隐相貌自评,并结合阈上和阈下社会比较的范式探讨下行社会比较对女性被试内隐相貌自评的影响.结果:①与正常被试相比,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表现出相对消极的内隐相貌自评.②阈上的下行社会比较对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和正常被试的内隐相貌自评都无显著影响.③阈下的下行社会比较使得两组被试都表现出积极的内隐相貌自评.结论: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的内隐相貌自评比正常被试更为消极,并且阈上社会比较的结果支持社会比较领域的选择通达模型理论,而阈下社会比较的结果不支持该理论.

    作者:寇慧;苏艳华;易旭灿;罗小春;陈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学生网络成瘾患病率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患病率及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YDQ)和百项心理症状问卷(PSI-100)对4,866名(男性2122人,女性2744人)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621名(12.8%)大学生符合Young网络成瘾诊断标准(YDQ≥5),男性患病率(15.9%)高于女性(10.3%),少数民族学生(17.0%)高于汉族学生(12.5%),管理金融专业学生(23.8%)高于其它专业学生(6.9%-15.3%);网络成瘾者PSI-100总分(178.70±72.58)显著高于对照组(165.40±67.43),21.8%的网络成瘾者存在3项以上心理症状,其中强迫症状(23.2%)、抑郁症状(22.9%)、冲动控制(22.2%)、焦虑症状(20.6%)和注意问题(20.6%)等异常率较高.结论:大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其患病率存在显著的性别、民族和专业差异,网络成瘾者存在更多或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以上网络成瘾者存在强迫、抑郁、焦虑和冲动等症状.

    作者:周晓琴;奚晓岚;程灶火;沈力烨;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八周正念训练对无意识情绪加工的影响

    目的:检验八周正念训练对无意识情绪加工的影响.方法:选取40名参加正念训练课程的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另选40名未经任何干预的学生作为控制组,课程结束后,采用加工分离程序和信号检测论分析两组被试对不同愉悦度情绪词再认的差异.结果:八周正念训练显著提升了被试的正念水平;相比控制组,正念组被试在无意识层面对正性情绪词存在加工偏向;两组被试再认情绪词的辨别力没有差异,但正念组被试再认情绪词的反应标准适中,控制组更为宽松.结论:正念训练能促进正性情绪信息的无意识加工;促进情绪信息的意识知觉,减少情绪信息无意识知觉引起的自动化行为.

    作者:徐少卿;李波;马长燕;贺兰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意义思考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目的:探究工作动机自我决定倾向、心理需要满足、生命意义感在意义思考与工作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内外工作动机量表、工作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及自编意义思考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在基层公务员及市容容貌一线员工中收取问卷158份.结果:①意义思考与生命意义感正相关;②自我决定倾向在意义思考与心理需要满足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③心理需要满足在自我决定倾向与生命意义感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④生命意义感在心理需要满足与工作倦怠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⑤意义思考对工作倦怠有正向的直接预测效应.结论:通过自我决定倾向、心理需要满足和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意义思考能够负向预测工作倦怠.

    作者:陈炜夷;甘怡群;郭兆龙;聂晗颖;冯莹;柳之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近十四年来普通中学教师SCL-90测查结果分析

    目的:全面了解2000年~ 2013年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并提供一个中学教师SCL-90的全国常模.方法:筛选出91个符合条件的研究,合成平均数与标准差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与效果量计算.结果:①在岗中学教师躯体化、恐怖与焦虑非常显著地高于全国常模与培训教师(P<0.001,d>0.5或d≥0.15);后7年躯体化、精神病性、焦虑与恐怖显著高于前7年(P<0.001,d≥0.15).②前7年,男教师敌对、偏执与精神病性显著高于女教师(P<0.001,d≥0.15),初中教师人际敏感与偏执显著高于高中教师(P<0.001,d=0.15);后7年,女教师恐怖因子显著高于男教师(P<0.001,d=0.15),初中与高中教师无一因子差异达到或接近小效应.结论:普通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下,躯体化、恐怖、焦虑与精神病性严重,且随年代出现加剧现象;后7年,男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女教师、高中教师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作者:吴洪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孤独感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初步修订

    目的:对Asher的孤独感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进行修订.方法:以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西安的1826名中学生,对孤独感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结果:21个项目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51-0.76之间.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了4个因子,符合原量表的4维度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4维度及总分与效标的各维度相关显著.信度分析表明,4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76-0.85之间,分半信度在0.71-0.85之间,重测信度在0.71-0.88之间.结论:修订的儿童孤独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中学生孤独感的测量工具.

    作者:李晓巍;邹泓;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意外创伤者创伤后成长认知加工偏向实验研究

    目的:考察不同创伤后成长(PTG)水平意外创伤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采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筛选出15名高分组被试和15名低分组被试,以积极、消极和中性表情图片为实验材料进行2(表情对性质:正性、负性)×2(探测点与表情图片一致性:一致、不一致)×2(高PTG水平、低PTG水平)混合设计的点探测实验.结果:低PTG水平的伤者对负性情绪表情图片存在注意偏向和注意脱离困难,注意偏向值(D)和脱离指数(DI)均显著大于0(P<0.05);高PTG水平的伤者对正性和负性情绪刺激均不存在注意偏向;在探测点与负性情绪表情图片位置不一致时,高PTG水平伤者的反应时要显著少于低PTG水平伤者,P<0.05.结论:PTG水平不同的伤者对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差存在不同,两者具有不同的内隐认知加工方式,可据此指导意外创伤者心理干预的开展.

    作者:董超群;巩树梅;邓光辉;辛松建;刘晓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父母协同教养问卷中文版的修订及其信效度检验

    目的:引进McHale编制的协同教养问卷,在中国父母群体中进行修订和信效度检验.方法:通过方便取样对北京325名父亲施测,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通过方便取样,对全国483名父亲和477名母亲实施问卷调查,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计算内部一致性系数.通过方便取样对北京和山西的211名父亲施测,计算效标效度和重测信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问卷包括团结、一致、冲突和贬低四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四因素模型拟合良好.团结、一致维度与婚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儿童内向性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冲突、贬低维度与婚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儿童内向性行为问题呈显著正相关.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1到0.88,重测信度为0.47到0.69.结论:协同教养问卷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中国父母协同教养研究的工具.

    作者:刘畅;伍新春;陈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例重度抑郁症共病躯体化障碍女性患者的沙盘游戏治疗案例分析

    通过报告1例重度抑郁症共病躯体化障碍女性患者的沙盘游戏治疗过程,来探讨沙盘游戏疗法对帮助患者在问题呈现、自我觉察、转化与整合以及终的治愈方面的作用及疗效.证明了沙盘游戏疗法对治疗抑郁症共病躯体化障碍是有效的,并可为类似的案例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张鳅元;李洁;冯建国;刘建新;高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胃肠病患者的思维偏向:主观健康感受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胃肠病患者对躯体相关负性刺激的思维偏向及主观健康感受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16个经过标准化的模棱两可情境对30名健康人和40名胃肠病患者进行实验.结果:胃肠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思维偏向.在模糊情境中,患者对负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评估显著高于健康人,而对中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评估与健康人没有差异.胃肠病患者的主观健康感受显著低于健康人.主观健康感受在健康状况与思维偏向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胃肠病患者比健康人具有明显更高的思维偏向;客观健康状况并不直接导致思维偏向,而是通过主观健康感受起作用.

    作者:沈可汗;李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焦虑诱发对歧义性信息解释偏向的影响——基于跨自我/他人相关情境的探讨

    目的:探讨即时性焦虑诱发对自我及他人相关歧义句解释偏向的影响.方法:通过外部压力操纵诱发焦虑状态,采用自陈报告法测量被试对歧义句的主观解释.结果:外部压力操纵所诱发的焦虑可导致个体对歧义句显著的负性解释偏向,该偏向不仅存在于自我相关(研究1)情境中,也存在于他人相关(研究2)情境中.结论:焦虑诱发对歧义性信息的解释偏向具有跨自我/他人相关情境的普遍性.

    作者:朱金卫;张艳琴;黄会欣;张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汉语听写障碍儿童的形音联结缺陷探因

    目的:探索汉语听写障碍儿童形音联结缺陷的原因.方法:从小学三、四、五年级共412名儿童中,筛选出听写障碍组儿童21名,同时选择年龄、智力水平、阅读水平相当的对照组儿童21名.采用变化检测范式,以符号、日文、韩文为视觉刺激材料;以单音节声音为听觉刺激材料,通过考察两组儿童在探测刺激正确捆绑、交换捆绑、形变捆绑、音变捆绑四种条件下的判断正确率,探索听写障碍儿童的形-音联结缺陷源于形音联结任务中的视觉加工缺陷、语音加工缺陷、还是跨通道的视听联结缺陷.结果:①在探测刺激正确捆绑和形变捆绑条件下,两组被试正确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②在探测刺激交换捆绑条件下,听写障碍组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③在探测刺激音变捆绑条件下,听写障碍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达到边缘显著.结论:形音联结缺陷可能源于视听跨通道的联结缺陷和语音加工缺陷.

    作者:刘议泽;李燕;刘翔平;谭雅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家庭气氛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外向性与自尊的中介

    目的:考察冷清的家庭气氛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以及外向性与自尊在其关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家庭气氛问卷、外向性人格问卷、自尊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207名农村儿童进行历时2.5年的追踪研究.结果: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前、后测中感知到的家庭气氛均较冷清,孤独感均较高;前测家庭气氛对留守儿童的前、后测孤独感分别有正向的即时预测作用与延时预测作用;外向性、自尊在上述预测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家庭气氛对留守儿童孤独感既有即时影响也有延时影响;外向性、自尊在其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范兴华;方晓义;张尚晏;陈锋菊;黄月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假装游戏训练对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干预研究

    目的:考察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通过假装游戏训练提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10名自闭症儿童作为实验组进行训练,另外选取10名年龄、智商与之匹配的自闭症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接受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自闭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心理理论能力评定前测和后测等评估.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愿望理解有显著提高,信念理解、情绪理解有边缘显著提高.结论:假装游戏训练能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能力.

    作者:肖晓;杨娜;钱乐琼;周世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晚期住院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晚期住院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在晚期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对299名患者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明应对方式问卷(SCSQ)、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成长显著相关(均P<0.05).多变量回归方程显示,在控制其它相关变量效应的情况下,仅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能显著正向预测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均P<0.05).结论: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会影响晚期住院癌症患者的创伤后成长.

    作者:李宁;王力;曹倖;曹成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戒断期毒品戒断者对金钱奖赏敏感性的ERP研究

    目的:本研究采用金钱奖赏范式探讨不同戒断时长(短期戒断组:平均2.7个月,中期戒断组:平均19.36个月,长期戒断组:平均49.6个月)的毒品戒断者与正常匹配组,在分辨不同额度的金钱奖赏时认知加工能力的损伤和恢复情况.方法:研究中要求被试在三种不同的奖赏条件(45分,1分,0分)下完成Go/No-go任务.结果:脑电结果表明,对不同额度的金钱奖赏加工时,短期戒断组和中期戒断组的脑区功能受损,表现为其诱发的N2和P3波幅在三种条件下差异都不显著;长期戒断组在奖赏条件下诱发的N2和P3平均波幅显著大于0分条件,但是波幅差异的程度显著低于控制组.结论:长期戒断组和控制组在神经激活模式上存在的差异,表明经过三年以上的戒断后,戒毒人员的脑功能显示出一定水平的恢复,但是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作者:周平艳;刘丹玮;周仁来;孙本良;肖洁;李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