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筱琦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采用中医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60例患 CAG 的病患基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病患随机分作研究组与对比组各30例,对比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法;研究组则采用中医治疗法,比较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对比组的有效率是70%,研究组的有效率是93.33%,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炎症、胃粘膜萎缩的改善效果明显由于对比组(P <0.05);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明显比对比组少(P <0.05)。结论:采用中医方法治疗 CAG 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正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无痛人流术后放置节育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来我院进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调查。将60例无痛人流术后放置节育环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经期间放置节育环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出血时间以及放置节育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基本情况。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验组患者放置节育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患者采取无痛人流后防止节育环能够提高成功机率,并且减少患者痛苦,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用现代电抽搐(MECT)治疗与帕罗西汀片治疗抑郁症显效的快慢对比。方法:将2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A组)100例,用 MECT 治疗,对照组(B 组)110例用抗抑郁药帕罗西汀片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被试的抑郁症状,以 HAMD 自评量表评分的减分率判定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通过 MECT 治疗1周后 HAMD 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现代电抽搐(MECT)治疗作为新型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能快速有效的治疗抑郁症,显效较帕罗西汀片快。
作者:王惠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接诊的9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治疗方法,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进行时间为(83.6±21.4)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04.2±24.9)min,观察组手术恢复后,患者可以承受重量的时间为(4.82±0.8)周,而对照组患者可以承受重量的时间为(9.89±1.3)周,观察组无论是手术时间,还是术后承重能力都要明显好于对照组。讨论:解剖钢板和加压螺栓的微创治疗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手术时间,并且术后恢复效果好,同时结合人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因此微创治疗值得运用于根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
作者:邵磊;周君东;程明加;袁子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本次探讨新生儿抚触护理对早期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在新生儿出生一天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作全身抚触护理。结果:两组新生儿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情况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新生儿抚触护理对早期新生儿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晓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疼痛脑外伤采用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的98例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患者治疗后的 GCS 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 ADL 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治疗后的 GCS 评分和 AD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意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输卵管堵塞再通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输卵管堵塞再通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以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3.10%和55.17%),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45%和24.14%),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介入治疗输卵管堵塞再通中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江阿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传统护理在胃肠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差异。方法:在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将各种已得到证实的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运用,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恢复。结果:该理念通过在多种外科手术患者中探讨及运用,其优势性及临床可行性已甚为成功。结论:快速康复外科较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已有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胃肠道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面变化巨大,值得推广。
作者:贾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在股骨骨折术中压疮防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常规组和体位干预组,每组各2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与皮肤情况,体位干预组采用体位干预模式评估患者基本状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 Braden scale 评分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体位及术后皮肤受压状况等临床资料。结果:①体位干预组患者术前压疮风险评估得分(13.5±1.3)分,手术用时(156.5±26.6)min,术中出血量为(106.1±30.8)ml,与常规组患者的(13.7±1.5)分、(151.3±25.7)min、(106.5±31.2)ml 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术后常规组护理干预满意度为66.67%,明显低于体位干预组的95.8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0.05;体位干预组术后出现压疮1例,发生率为4.2%,明显低于常规组的75.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体位干预组压疮预防有效率为83.33%,高于常规组的21.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股骨骨折患者采用体位干预法,能有效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对提升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恢复时间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我院对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路径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方法:2010年7月-2012年11月未进入临床路径、但符合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诊断标准且无变异的患者86例,均纳入对照组;2012年12月-2015年5月符合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诊断标准且无变异的患者68例,均纳入临床路径组;比较对照组和临床路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药费、检查费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临床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药费、检查费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临床路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8.37%(p <0.05)。结论:实施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降低了医疗成本,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
作者:万柯;成建钊;肖国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方法:对336例子宫肌瘤的患者应用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HIFU)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6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过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结合适时临床护理,肌瘤的直径和体积有明显缩小,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结论:通过对336例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全程周到的护理,能确保有效的治疗,减轻患者不适。
作者:贾秋;冯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小儿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科施全麻手术治疗的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在麻醉苏醒期内,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对小儿麻醉苏醒期内护理的必要性进行评价。结果:在术后麻醉苏醒期共出现6例呼吸道梗阻,4例心率失常,1例呕吐,经过积极治疗之后均转危为安,全部顺利渡过了苏醒期。结论:术后麻醉苏醒期内的护理可以使并发症得到减少,对患儿顺利苏醒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洪菜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针对针灸和高压氧治疗外伤性面瘫问题研究,可以通过很多临床上病例进行一定分析,根据临床对于面瘫患者资料分析,采用针灸和高压氧联合治疗,对照单纯采用针灸治疗方法进行一定治疗,都可以比较好的对患者治疗取得一定效果。主要就是因为高压氧联合治疗可以很好使得患者神经细胞加速修复,消除面部神经中的问题,产生热效应进行一定的活血化瘀处理[1]。
作者:杨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基本治疗原则相同,均采用相同的硅胶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整体护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46%,对照组为68.18%;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X2=11.00 P <0.01)。结论:整体护理对提高老年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黎春红;周良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对这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根据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之后,有6例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结论:对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减缓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患者出现死亡的情况。
作者:王莉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针对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改善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方法:通过探讨研究当前临床检验工作中的不足,分析所得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和实际所需结论的差异距离,进行比较验证。结果:当前临床检验在质量控制上还达不到标准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结论: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医疗意义,为后续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依据,需要加强控制。
作者:付淑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疼痛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的积极作用。方法: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妇产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状况。结果:察组患者疼痛评分(4.1±1.3)显著低于对照组(7.3±1.5),两组总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痛护理对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的积极作用明显,能够大大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陈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佳护理方案。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仅一年时间内抢救的9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普通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分别实践于45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案的抢救效果。结果:(对照组)普通护理的抢救成功率为82.22%,(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的护理抢救成功率为97.78%。(对照组)普通护理组的满意度是78.26%。(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的满意度是97.78%。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佳护理方案为预见性护理,该方案可大大提高抢救效果。
作者:黄春平;李修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护理过程中运用循征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从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每组55例患儿。对其中一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儿则采用循征护理方法,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脑脊液中的白细胞、蛋白、葡萄糖以及氯化物含量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同时对患儿住院时间、并发症几率以及家属满意度进行记录。结果:经过对两组患儿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组患儿的脑脊液白细胞、蛋白、葡萄糖以及氯化物含量均较护理前有了明显的下降,其中研究组患儿下降趋势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家属满意度也要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循征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小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应用当中进行推广。
作者:张可;王萍;赵菲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标识在 ICU 患者管道识别中的实施方法及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设计上遵循醒目,临床实践中便于识别的原则,根据临床需要,对不同管道进行不同的标记结果:护士能快速识别各种管道及快捷、准确交接班,减少护理缺陷和隐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ICU 管道标识的实施,确保了患者留置管道的安全,提高了患者和护士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
作者:龚菲;侯田田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