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英
目的:探讨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失败原因,为经腹部输卵管结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0例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患者结扎失败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500例经腹部输卵管结扎术患者,手术失败者15例,手术失败率为3%。经过分析手术失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结扎部位选择不合理,以峡部结扎失败率低;结扎时间选择不合理,非孕期月经净后3-7天佳;操作不当误将生理盐水注入输卵管,导致原结扎线滑脱;结扎线选择不合适,结扎线以4号为佳;受术者合并其他疾病,如输卵管炎等;误扎圆韧带。结论:手术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结扎部位和合适的手术时间,熟练各项手术操作,对于有剖宫产史、盆腔炎病史的患者,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失败的原因比较高,手术前要进行仔细检查,从而减少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减小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对于剖宫产生育第二胎的产妇,可以考虑在剖宫产手术时进行输卵管结扎手术。
作者:姚荣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模式已发生转变,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现实中护患关系不容乐观,护患纠纷时有发生,这不仅使病人及其家属感到不满,同时也困扰着医护人员。面对护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怎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如何为患者满意的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纠纷是值得护理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作者:崔菲菲;袁慧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消化性溃疡采用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单一西药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中药治疗,对两组经过临床治疗以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起到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非常小,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师双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特需病房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提出护理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入沟通、查阅资料,了解特需病房患者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近几年来,不同系统、不同病种患者在特需病房都能得到系统的、专业化的、人性化的服务,患者满意度100%。患者周转率快,病房入住率逐年增加。结论:为患者实行优质、快捷、高效的特需医疗护理服务,加强温馨服务,沟通技巧,健康教育,创造温馨环境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作者:热西旦·托胡提;阿曼古丽·吾甫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研究为社区居民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结合免费健康体格检查,收集老年人群主要的慢性疾病,并采用1:1配对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相关的信息。结果:模清了横泾社区主要慢性病和与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这三种慢性病明显高于其他疾病;职业体力、饮酒、吸烟、家务、锻炼、BMI 、WC、脉压差、打鼾、脾气均与高血压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10项生化指标中,除 TP、ALB外,其他指标均随血压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作者:钱建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异位妊娠在基层医院诊断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回顾性整理和分析这52例患者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资料。结果:选取的52例异位妊娠患者中有36例患者采取了开腹手术治疗,治疗效果非常好;16例患者采取药物的治疗方式,其中有4例患者治疗疗效非常好,2例患者转为手术,手术治疗效果好;其余2例患者转诊。结论:对于异位妊娠,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选择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有必要时应该转诊上级医院继续进行治疗。
作者:段安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口服克霉唑阴道片联合酮康唑乳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8名患者分为两组各59例:治疗组予克霉唑阴道片1片,口服,1次/d,联合酮康唑乳膏外用,2次/d,共7d ;对照组予酮康唑乳膏外用,2次/d,同时口服维生素C片0.1g,1次/d ,共28 d。于停药时和停药后4周时观察临床疗效和霉菌学疗效,停药后4周时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临床疗效评价停药时,两组相比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停药后4周时,两组相比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7.21,P<0.01;χ2=14.56,P<0.01);霉菌学疗效评价停药时,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停药后4周时,对两组痊愈的例数进行比较,治疗组霉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3.03,P<0.01);停药后4周时,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15.25%。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04,P<0.01)。结论:口服克霉唑阴道片联合酮康唑乳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依从性和安全性高、疗效好。
作者:孙丽;赵增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泌尿系结石体外碎石的护理。方法:通过碎石前护理和碎石后护理。结果:患者顺利排石。结论: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结石病人顺利排出结石,得到了患者的满意。
作者:李利敏;郭艳;白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保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3次/d ,3粒/次,疗程23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hild -pugh评分下降,肝功能改善,HBV DNA载量下降,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及脾门厚度的下降值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 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袁伟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理想的治疗是手术摘除。我科于2012年11月19日收治前列腺增生患者1例,护理采取术前心理护理,预防急性尿潴留、饮食指导、肠道准备、皮肤准备、用药指导;术后注意体位、膀胱冲洗护理、疼痛的护理、基础、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疗法。
作者:胡彩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上常见的针对创伤性骨折采用的固定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为临床上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自10年6月至12年6月收治的8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对患者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康复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内固定疗法患者治愈率为90.7%,研究组外固定架疗法患者治愈率为95.3%,研究组治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伤口感染情况,手术时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等发现研究组显著较对照组情况良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法和内固定法其治愈率并无显著差异,但采用外固定法施治的患者其康复时间较短,伤口感染概率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广泛采用。
作者:高德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功能手外伤锻炼支具的研制和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合并肌腱断裂,对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式为肌腱吻合术,且术后应用多功能手外伤锻炼支具进行手部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70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TAM系统评价标准,优38例,良26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91.4%,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肌腱断裂等并发症以及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多功能手外伤锻炼支具可有效防止术后肌腱断裂等并发症,并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利于手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布状态及临床用药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146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的用药情况,并结合耐药检测分析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以及药物敏感监测,指导临床用药实践。结果:146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细菌分析及药物敏感监测后发现,革兰阳性菌占58株,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达72%;革兰阴性菌占88株,以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为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达64%。结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已成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细菌来源,而且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已日益严重,应引起临床的重视,用药时要根据微生物检验报告结合临床进行针对性用药,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有利于患儿疾病恢复,保护患儿各系统发育。
作者:裴军芳;王立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行保留乳腺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入治疗组,采用1:1配比的方式选择同期于我院就诊的行改良根治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存率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远处转移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乳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或可成为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佳术式。
作者:杨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起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临床药师干预。以干预前1年内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以干预后1年内我院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产妇不合理用药情况、药品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二联用药率、用药疗程、抗菌药品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有助于改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降低药品费用,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兴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92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药物多潘立酮治疗方案,观察组57例采用常规诊治加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方案,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观察组总有效率92.98%;观察组与对照组较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差异较为明显,两组相比较具有临床效果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健胃消食口服液配合常规诊治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胜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我院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隐患以及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总结分析我院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并探讨相应对策实施后的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后,我院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避免了护理工作中许多不安全隐患的发生。结论:加强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蔡恩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催产素联合卡孕栓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足月顺产的产妇12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的60例产妇联合使用催产素和卡孕栓,对照组的68例则单纯使用催产素。然后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第三产程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为(135.6±28.4)ml、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为(320.6±30.6)ml ,对照组的出血量明显比观察组多(P<0.05);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为(5.9±2.2)min ,对照组产妇第三产程的平均时间为(8.5±3.6)min ,观察组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使用催产素联合卡孕栓对于预防产后出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能够明显的缩短第三产程,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女,41岁。于2010年06月27日主因右上腹疼痛两天,门诊超声检查时发现:胆总管内径22mm ,远端见一13mm 增强光团,后方伴声影,其内另见一12*6mm絮状回声;胆囊窝处见一26*15mm 的偏低回声,考虑胆总管结石、胆囊萎缩予收住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食欲、食量均正常,无恶心、恶吐及腹胀、腹痛等不适,大便量、色均正常,无发热,无黄疸,无明显体重减轻。既往慢性胆囊炎病史10年,未重视。入院时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面色红润,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规整,心音清晰,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腹部平坦,肝肋下1.5cm ,剑突下2cm可触及,质地软,肝肾区无叩痛,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ALT621U/L ,AST724U/L ,未作肿瘤标志物检查,超声检查提示胆囊萎缩,未发现占位性病变。择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 T 管引流、胆囊切除术,术程顺利,术中探查见胆囊萎缩,约2.0*1.5cm大小,质地较硬,与胃小弯处胃壁及胆总管有粘连,在胃壁及胆总管与胆囊粘连处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示胆囊高分化腺癌,肿瘤组织侵犯囊壁全层,胃壁粘连组织示纤维结缔组织中少量异形腺体。术后患者转江苏省人民医院二次手术,行胃壁部分切除及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后一年,患者出现阻塞性黄疸,查腹部磁共振示胆总管占位性改变,于淮安市一院行胆总管部分切除、胆肠吻合术,第三次术后回访至今,患者未诉不适。
作者:仲为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耿马县23年间AIDS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有效预防AIDS传播、降低AIDS 发病率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方法:以23年间耿马县累计报告耿马籍1626例 HIV 检测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各年份分别报告例数、患者性别、职业、年龄、传播途径等,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耿马县23年间检测出 HIV 阳性耿马籍患者1626例,其中男性较多,所占比例为59.72%,女性较少,所占比例为40.28%,患者年龄大多分布于20至49岁之间,随着患者文化程度升高,其 HIV 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患者职业以农民占绝大多数,所占比例为64.88%,上述各项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耿马县各年份 HIV 检测阳性患者报告人数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HIV 检测阳性患者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及血液传播,所占比例分别为58.00%、29.21%。结论:艾滋病工作者应对本地区文化程度偏低、农民等高危居民进行重点筛查及宣传,可有效提高艾滋病预防效果,降低艾滋病传染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李晓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