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英
目的:观察欣普贝生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待产足月(36+4~41+6W)单活胎孕妇共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实验组宫颈成熟度明显增高,24小时阴道分娩率明显增加,剖宫产率下降,引产成功率为96.3%,对照组为85%,差异有显著意(P<0.05),而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羊水污染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率,用药方便、安全、高效,是目前用于晚期引产促进宫颈成熟的首选药物。但有诱发宫缩过频的副反应,用药后需要严密监测胎心及观察产程,必要时停止用药。
作者:鲁桂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处理的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2例高龄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麻醉处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6例,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处理,观察组患者96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麻醉处理方式的用药剂量较少,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下肢骨折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处理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循环功能平稳,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消化性溃疡采用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单一西药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中药治疗,对两组经过临床治疗以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起到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非常小,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师双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患者急诊护理的措施以及临床疗效,确定急诊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抽选124例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针对这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予以胃镜止血治疗,并采取急诊护理措施进行照顾,观察患者在临床上治疗效果。结果:1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过胃镜止血治疗和急诊护理后有118例痊愈,其成功率高达95.1%,有6例患者术后治疗过程中出现再次出血现象,经过相应的有效治疗后终也康复出院。结论:通过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上消化道患者,并予以急诊护理,有效的制止出血现象的发生,促使患者快速的康复,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朱小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人血清总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指标变化以及胃肠道功能状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胃潴留、上消化道出血、反流、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在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促进患者的营养恢复正常水平,并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宁耀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60例颅内感染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抗生素的护理。方法:对60例诊断颅内感染病人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应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引流管护理,确保引流通畅,严格控制引流速度,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和性状,鞘内注射后加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结果:治愈49例,继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例,死亡4例,自动离院放弃治疗1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加强颅内感染病人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王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小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总结,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2例肺炎患儿观察,采用严格的护理措施回顾总结。结果:经治疗和精心护理102例肺炎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全程护理配合治疗是小儿肺炎康复的好途径。
作者:史金红;姚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措施,为胸腹联合伤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并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术前确诊34例(42.5%),其余患者术中探查确诊。所有患者经积极外科治疗后痊愈73例(91.25%),死亡6例(7.5%)。合并休克25例,其中4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心脏压塞,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病情重,表现复杂。早期 C T扫描对以胸腹联合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胸腔闭式引流是腹部手术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早期诊断、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和受损器官的处理顺序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涂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处理措施。方法:2008年7月~2012年7月间,共处理新生儿窒息218例,经采用清理呼吸道后立即给新生儿脐静脉静推5%碳酸氢钠3ml ,10%葡萄糖酸钙3ml ,地塞米松2~5mg。1~5min内,新生儿 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然后常规抗感染和防止颅内出血及保暖治疗。结果:218例患儿无1例死亡。结论:此法实为新生儿简便易行的处理方法。
作者:王杏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慢病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伴焦虑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使用治疗方法,观察组在这基础上进行慢病管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显著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管理能够增加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能够保证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作者:韦英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在产科中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和分析其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分娩的1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对产妇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和自然分娩率以及剖宫产率、并发症率进行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产科中,对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给产妇带来的是优质和体贴和细致等服务,提高其的满意度和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翠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的原因,以及标本在送检过程中提高质量的方式和检验准确结果的方式。方法:将本院于2009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开展的诸多份多种类型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中,出现的400例不合格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00例不合格的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率高的为大小便标本,其次为痰液标本,而出现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由于采集过程中不符合采集规范,其次下来是由于运输不及时造成标本的不合格,后则是由于没有使用无菌的容器。结论:需要将医护工作人员在进行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进行规范化培训,除此之外,还需加强送检过程中的质量。
作者:骆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生于青壮年。根据临床统计,大约有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我科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药物及物理治疗的同时结合健康宣教在康复中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Fleischman [1]等于1992年首次将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术应用于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对该技术原理不断认识,其在感染或非感染伤口、溃疡、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持续负压吸引具有高效性引流特点,可随时排除创面处积液实现引流区域“零聚集”。李金清[3]等发现持续性负担呀吸引能增强白细胞活性,增强其吞噬作用,减少创面细菌,加速肉芽增生从而促进组织修复。我院烧伤整形外科自2010年引进VSD技术将其应用于皮肤软组织缺损,难愈性溃疡,手足外伤等疾病,取得了可喜的疗效。现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应用VSD技术治疗39例严重手足外伤创面愈合情况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从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疾病。它是一种传染性强、蔓延速度快、病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1]。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病案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艾滋病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韩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体会和价值。方法:将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3例病人在住院期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分析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3.121.56)天,显著短于临床报道的结果(P<0.05)。结论:给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以护理干预,不但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而且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中加以推广的必要性。
作者:翟慧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女,41岁。于2010年06月27日主因右上腹疼痛两天,门诊超声检查时发现:胆总管内径22mm ,远端见一13mm 增强光团,后方伴声影,其内另见一12*6mm絮状回声;胆囊窝处见一26*15mm 的偏低回声,考虑胆总管结石、胆囊萎缩予收住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食欲、食量均正常,无恶心、恶吐及腹胀、腹痛等不适,大便量、色均正常,无发热,无黄疸,无明显体重减轻。既往慢性胆囊炎病史10年,未重视。入院时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面色红润,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规整,心音清晰,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腹部平坦,肝肋下1.5cm ,剑突下2cm可触及,质地软,肝肾区无叩痛,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ALT621U/L ,AST724U/L ,未作肿瘤标志物检查,超声检查提示胆囊萎缩,未发现占位性病变。择期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 T 管引流、胆囊切除术,术程顺利,术中探查见胆囊萎缩,约2.0*1.5cm大小,质地较硬,与胃小弯处胃壁及胆总管有粘连,在胃壁及胆总管与胆囊粘连处取部分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示胆囊高分化腺癌,肿瘤组织侵犯囊壁全层,胃壁粘连组织示纤维结缔组织中少量异形腺体。术后患者转江苏省人民医院二次手术,行胃壁部分切除及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后一年,患者出现阻塞性黄疸,查腹部磁共振示胆总管占位性改变,于淮安市一院行胆总管部分切除、胆肠吻合术,第三次术后回访至今,患者未诉不适。
作者:仲为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糖尿痛患者颈动脉、股动脉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和彩超检测42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和股动脉,观察其IM T 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内膜损伤情况,并按uB -8级分类对其损伤情况进行分级评价。结果:糖尿病组其左、右侧颈、股动脉IM T 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股动脉(P<0.05);糖尿病颈、股动脉损伤发生率Ⅱ-Ⅲ级分别占总例数的42.9%(18/42),45.2%(19/42);颈、股动脉其40-60岁及≥60岁年龄组患者其Ⅳ级动脉损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40年龄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股动脉IM T 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对糖尿病患者外周大动脉的损伤程度判断,指导临床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禹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收治的眼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理论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等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基础理论合格率、技术操作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护理由于其特殊性,对护理安全具有更高的要求,在眼科护理中加强护理安全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肿胀吸脂治疗皮下脂肪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2010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80例皮下脂肪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肿胀吸脂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术后皮肤瘀青不明显,不存在瘢痕,没有术后并发症的例数,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显示不存在复发例数,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肿胀吸脂治疗对皮下脂肪瘤进行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孙林权;梁红星;陈亮;孙海;鄢新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