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蚕豆病一例报道

娄海珍

关键词:新生儿, 蚕豆病, 阴性, 血型不合, 血常规, 皮肤, 患儿, 宫内感染, 网织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 磷酸脱氢酶, 经皮胆红素, 甲状腺功能, 住院期间, 治疗, 血气分析, 血红蛋白, 微量血糖, 蓝光照射, 呼吸
摘要:蚕豆病又称 G -6-PD 缺乏症,南方多见,北方罕见,尤其是新生儿蚕豆病更是少之又少,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新生儿蚕豆病报道如下:患儿,男,7天,因“皮肤黄染四天余,伴纳差、发热半天”入院。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孕40周顺产,出生体重3030g ,生后第三天起发现皮肤黄染,渐加重,半天前患儿出现纳差、发热、反应欠佳,其母为广西人,血型O ,Rh+,查体:T :38c ,精神反应差,呼吸促,约60次/分,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口唇不绀,两肺呼吸音粗,心率约17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稍胀。肝脾无肿大,肠鸣音弱,四肢暖,无花纹,肌张力可,觅食反射不明显。经皮胆红素25.5mg ,微量血糖:6.7mmol/l ,血常规:Hb110g/l ,血型O ,Rh+,入院予磷霉素、罗氏芬抗感染,蓝光照射退黄治疗,次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降至80g/l ,予白蛋白、输注浓缩红细胞、能量支持等治疗2周痊愈出院,住院期间查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电解质大致正常;尿粪常规正常;甲状腺功能;Ft32.95pg/ml ,排除甲减.,Torch 均阴性,排除宫内感染.病原四项均阴性;网织红细胞;0.6%,Coombs 试验阴性,排除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证实为感染诱发此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0.3Ku ,有确诊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对策

    目的:通过对社区传染病的种类以及特点分析,研究出有效的社区传染病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9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436例传染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对传染病特点进行分析之后,有针对性的总结出预防社区传染病的有效方法。结果:社区传染病以病毒性肺炎、流行性感冒为主,此外流行性腮腺炎也是主要的流行病,儿童是各种社区传染病的主发人群。结论:要实现对与社区传染病的有效预防,必须将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以及免疫接种看做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对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应当是各项工作的核心。

    作者:何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宪菊;房鑫鹏;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耳鼻喉手术病人心理分析与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耳鼻喉手术病人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手术患者280例,术前两周调查患者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在之后的一周内,除了常规护理外,针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对每个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记录患者手术前一周的心理状况,总结分析,并与护理前对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术前两周患者不配合占总数16.07%,其中有紧张焦虑感占总数96.43%;对疾病不了解占总数61.43%;担心自己生命安全占总数43.93%;担心面部损害占总数50.71%;对医生不信任占总数14.64%;经过心理护理后,术前一周患者不配合占总人数1.78%,其中有紧张焦虑感占总数84.64%;对疾病不了解占总数17.50%;担心自己生命安全占总数17.86%;担心面部损害占总数28.21%;对医生不信任占总数5.00%。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不配合人数明显降低,各种心理担忧均有了明显改善(P<0.05)。结论:患者在手术前存在紧张焦虑、担心安全以及颜面部受损等一系列问题,采用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有显著效果。

    作者:杨素莲;潘顺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与分析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肺癌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40例,做好手术前后的准备护理,对患者的肿瘤部位、血供情况以及形态和肺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有23例症状出现部分缓解,5例症状完全缓解,7例在手术之前出现前肺不张,经过化疗之后肺复张以及瘤体消失,另外5例无效,有效率达到了87.5%。结论:在治疗肺癌当中,通过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并实施有效护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症状,患者易于接受,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孙兰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研究报告及对策

    静脉输液是基本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纠纷。据统计,目前我国各家医院有90%~95%的住院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门诊患者接受静脉输液的数量也较大,其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其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我们开展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提升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病人的输液安全。

    作者:许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09-2013年自贡市自流井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动态死亡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2009-2013年辖区本地户口儿童及非本地户口居住1年以上的儿童死亡监测报表(3+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新生儿死亡率由2.716‰降为1.735‰(P<0.05),婴儿死亡率由5.431‰降为1.735(P<0.05),0-4岁儿童死亡率由6.110‰降为2.892‰(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原因排在前两位的依然是先天异常和意外死亡,但出生窒息和肺炎的排序有明显下降。结论:自贡市自流井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年有明显下降,降低出生缺陷任然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杨慧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炎的疗效

    目的:研究支气管炎治疗药物阿奇霉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阿奇霉素和青霉素的静脉滴注治疗,疗程结束后统计有效率,对比患者恢复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相比,治疗组呼吸困难、咽痛改善时间以及咳痰时间等临床症状改善均快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有效率差分别为92%和7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呈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是一种有效的支气管炎药物,显著缓解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症状,加快患者恢复速度,与青霉素等药物相比效果更佳。

    作者:苏才存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浅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一些人长期并且大量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及劳动体力的下降,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病程长,起病隐匿,不易被发现,往往在具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才被发现,患者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进行相关的临床治疗,就会对身体机能和各个脏器造成损伤,而且极易诱发血管、心脏,神经、眼、肾等组织发生病变,终造成器官的缺陷和功能的衰竭而危及生命。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终达到提高患者身体和心理素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

    作者:余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教师白细胞减少症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教师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有无性别差异,为女性预防保健提供指导。方法:对全县教师2013年体检血常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女性白细胞减少症患病率4.5%高于男性1.9%,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贫血患病率4.9%高于男性贫血患病率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血组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患病率15.1%高于不贫血组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患病率3.1%,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细胞减少症患病情况有性别差异,女性更容易发生,所以女性更应引起关注,避免接触有害因素,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作者:郭丑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89例临床观察

    婴幼儿腹泻又名单纯性消化不良症,是一种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的常见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自98年以来,笔者应用推拿法辨证治疗婴幼儿腹泻8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9例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小3个月,大3岁。病程长14天,短3天。均属急性腹泻,每日腹泻次数10次以上者44例,10次以下者45例。其中35例曾口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便常规检查结果为阴性,治疗所有病例均伴有呕吐,腹胀,纳呆,但均无发热及其他重症感染。

    作者:石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8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步长稳心颗粒(9克/次,3次/日)与倍他乐克(6.25mg -25mg/次,2次/日)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倍他乐克(6.25mg -25mg/次,2次/日)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明显优于单用倍他乐克组。

    作者:范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斑点追踪技术在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心脏功能评价对于心血管疾病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传统评价方法有 M 型、二维、三维以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及衍生的一系列方法评价心功能也得到公认。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将心脏机械运动力学研究由单纯左室短轴、长轴运动和射血分数评价转向心肌形变特征研究。克服了组织多普勒技术局限性,成为评价心肌功能新指标,本文对斑点追踪技术的显像原理、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综述如下。

    作者:谭春梅;高玉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76例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分别为38例观察组(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与38例对照组(应用常常规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后,从呼吸道症状、生命体征等的好转时间看,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应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邓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或糜烂、溃疡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微血管栓塞等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血减少,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是利用造影导管将微型的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进行腔内超声显像的技术,血管内超声可提供血管横截面积及血管壁结构定性定量分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就血管内超声的发展历程,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杨有东;杨志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护理对患者临床疗效和康复情况的影响。结果: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治愈33例,好转37例,死亡10例,有效率为87.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潘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两联止痛在特殊人群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应用

    目的:对于无产史、剖宫产者及精神过度紧张害怕疼痛等这些特殊的育龄人群,在放置宫内节育器时给予必要的干预来降低手术所引发的盆腔疼痛。方法:选择剖宫产术、无产史、及精神过度紧张等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并术前检查合格的妇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选择适宜放置节育器的时期及时间内,干预组根据特殊人群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在术前及术中采用心里疏导与药物配合结合的方法共同给予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结果:干预组镇痛效果及宫颈口令手术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心脑综合症及置器失败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联止痛法对于特殊人群在放置节育器时给予干预有其必要性和可施性。

    作者:邓殊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考察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被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调脂、抗凝、抗心绞痛等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肠溶阿司匹林和益气化痰活血汤,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为75%、治疗组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及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益气化痰活血汤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作用,临床疗效可靠,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郭健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联合降压调脂在社区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采取降压调脂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社区老年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29例观察组和29例对照组,采用氢氯噻嗪配合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辛伐他汀。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血脂情况以及心脑血管情况和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下降程度明显好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脂改善情况,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比较后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采用联合降压调脂进行治疗,血压和血脂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率明显下降,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姚其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pura ,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其特点是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并抑制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引起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表现。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血热之邪所致,兼伤及气阴,络损血溢,瘀血阻滞。治疗上,现代医学主张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其次为脾切除和免疫抑制剂等,但有效率均不高,远期疗效差,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常使用凉血解毒,止血活血,化瘀,益气滋阴等方法,在中西药两者配合治疗效果中,此药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的治愈效果。故本文对ITP 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郑轶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生实习前操作技能强化训练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操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在护生实习前注重学生操作手法的正误及操作步骤熟练程度的强化训练,对于初级护理人才的中专护生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胥执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