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本文结合当前中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医院等三方面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期对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中医走出困境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作者:罗毅;何亮;姜孟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患关系这对矛盾,越来越显得尤为突出.紧张的医患关系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长期发展形成的.目前,我国关于医患关系的法律体系、医疗制度体系等还不完善,正在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中.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各方的共同长期的努力.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和协作下,我国定会重塑医患关系良好的信任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就目前这种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愈演愈烈的环境下,由于妇产科工作的对象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医疗纠纷发生率在国内各地、医院和医院科室中均居首位[1],我们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特别是一名产科的医务人员如何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来改善和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与坏,关系到我们每个产科工作者的生活、工作,医院的工作环境及社会的安定团结.
作者:贾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药品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而药品检验同样是关系国家大计和人民幸福.虽然建国以后,历经多年的发展与修订,我国药品检验标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笔者在分析了我国药品检验标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相关的解决办法.
作者:安香兰;文英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单盲治疗 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利培酮组,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和内分泌改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但两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均较轻,患者均能耐受.结果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患者均能耐受,但不良反应略有不同.
作者:张本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膝骨骨性关节炎(OA)亦称膝关节增生性、退行性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退变是本病直接的原因.软骨退变磨损、骨质硬化、囊变、骨赘形成,关节肥大变形,构成了骨关节炎的病理核心,导致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临床症状[1].其早期症状为上下楼梯时的疼痛,尤其是下楼时为甚,呈单侧或双侧交替出现,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积液、关节软骨损伤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2].减轻膝关节OA患者的病痛、促进康复同时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则成为护理的主要任务.本人2010年1月~12月对90例OA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和综合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许红秋;杨敏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探讨实习学员在临床护理中与带教教员、医生、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方法:对60名实习学员分批在肿瘤专科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带教.
作者:黄宏梅;胡绍毅;张艳;樊晓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两种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异丙酚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64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在麻醉中,治疗组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联合异丙酚20 ml;对照组注入0.75%罗哌卡因20 ml联合异丙酚20 ml.结果:两组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麻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循环、呼吸系统干扰小,阻滞时间长,药物不良反应少,易于术中管理,因此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异丙酚麻醉是肛肠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选择.
作者:包国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80例肺炎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作分析,且概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儿科疾病治疗中合理使用药物能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具有临床意义.结论:不合理使用药物对肺炎患儿的治疗具有制约作用,应引起各医院的重视.
作者:金妙全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hritis, RA)是一种炎症性和免疫介导性疾病,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的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关节的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的滑膜炎,随着病情进展可侵袭并损坏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多系统的损害.其病理学特征为滑膜衬里层过度增生,衬里下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微血管新生,血管翳形成以及软骨和骨组织破坏.RA的全球发病率为0.5%~1%,我国RA的患病率为0.34%~0.36%.RA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感染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及精神刺激等均与RA的发生有关.
作者:李慧娟;李焱;杨敬敬;侯林;杨志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行政公文质量是公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公文质量评价, 公文管理无从谈起.本文从导致公文质量不良的原因、对行政公文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公文管理标准及评估体系的构建三个方面探讨标准化行政公文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加块实现公文管理过程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进程.
作者:胡皓月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80例婴幼儿家长进行儿童保健相关健康教育,记录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婴儿定期体检情况及按时接种各项育苗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180例婴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其对儿童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且婴儿定期体检率(96.67%)及婴儿按时接种率(100.00%)均有显著提高,P<0.05, 健康教育前后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婴儿家长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婴儿按时接种疫苗率以及定期体检率,终提高儿童保健效果,值得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玉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肝癌诊断标准,然后分析了小肝癌影像学诊断的病理学基础,后阐述了小肝癌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芦建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析本院协定处方1号配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63例中医分型为痰火内扰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对照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配合本院协定处方1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疗程明显缩短,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曹亚荣;张秀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定期预防输液与脑梗塞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1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者患者均应用相同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出院后每年定期进行2次输液,10天/次,对照组不给予输液,经2年随访,分析两组患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复发率21.1%低于对照组24.4%,但两组患者脑梗塞复发率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定期预防输液无法避免脑梗塞复发,临床中为降低脑梗塞复发而进行定期预防输液并无较高价值.
作者:李刚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总结了1例肾穿刺活检术后出现肾周血肿患者的急救护理,根据治疗需要对一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肾活检术,术后并发肾周血肿,给予止血、扩容等的紧急处理,后在DSA下行出血动脉的栓塞,经积极的救护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急救护理的要点主要包括:严密的病情观察、保证静脉通道通畅,正确用药,做好动脉栓塞的术后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做好基础及生活护理.
作者:康方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新发传染病(EID)指近三十年来人群当中新出现的到存在一定区域性或具有国际性的公共卫生传染性疾病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新发传染疾类型存在较大改变,主要特点为人兽共患、传播方法多样、潜伏期长、传播快速、危害性增加、变异年龄强、防治困难等.根据新发传染病需应用合理方法进行防控,避免其传播.
作者:盛佩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对红细胞在成分输血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对我国目前临床成分输血当中,各种红细胞制剂的特点、临床适应证,应用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不同种类的红细胞制剂,其制备过程、特点、适应症也不相同,因此,红细胞在临床输注应用中,需要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结论:为保证红细胞制剂在成分输血中临床应用的合理、安全与有效,医护人员需全面地掌握各种红细胞的特点与适应证,并科学、合理地进行输注,进而为患者提供佳的临床输注服务.
作者:李岸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病史介绍:女性,56岁,退休干部 ,汉族.入院日期:2012-1-28记录日期:2012-2-15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现病史主诉:呕血1小时发病前无饮酒史,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无剧烈呕吐等诱因,入院前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暗红色血液,含血凝块,量约500ml,伴有上腹不适、乏力、头晕,晕厥1次持续约数十秒后自行转醒,排黑色成形便1次,量少.发病以来精神差、未进食,无心悸、胸闷、气短、出汗等不适,尿量可.既往20年来反复出现腹部不适,以受凉后明显,曾进行检查及治疗,具体情况不详.否认其他病史.
作者:刘培茹;刘润;桑荣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我国日趋普及各级医疗机构中医学影像学检查设备以及技术,但是在诊疗肿瘤过程中为了提高影像学检查的效率,如何实现大化、优化的利用影像学资源,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主要问题.
作者:王文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胃痛是脾胃病中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云南省中医院脾胃科应用中医理论诊治该病,积多年临床经验,颇有收效,已列为该科治疗优势病种之一.有幸在该科跟师进修半年,随师临证,目睹诊治该病辨证分型、选方用药的关键,随证加减的灵活,疗效的显著,无不彰显中医药诊治该病的优势.
作者:杨文义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