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荣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的方法。方法:从临床选取18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在游泳后采集足跟血,对照组新生儿在沐浴后采集足跟血,比较两组采血难易程度。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游泳后进行足跟采血可以明显提高采血成功率。
作者:陈白鱼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孕期健康教育对孕妇在妊娠合并症、因精神因素行剖宫产的比率、难产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4593例,其中3803例参加过孕妇学校培训为 A 组,未参加学期培训790例为 B组。比较两组间孕妇在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概率、巨大儿、阴道助产、剖宫产的比率。结果:A 组剖宫产率显著降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概率,难产率、巨大儿发生率方面均低于B组。差异显著。结论:孕期健康教育能降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概率,降低难产率、剖宫产率,促进支持自然分娩,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作者:石爱辉;舒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量化健康教育在小儿骨科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30例小儿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随机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量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儿及家长对骨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小儿骨头特点掌握(90.43%)、上肢骨折外固定知识(88.70%)、骨折后观察及护理掌握(93.04%)、临床骨性愈合率(97.39%)、功能完全恢复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儿及家长掌握小儿骨折的基本知识,促进小儿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作者:吴亚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13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三位获得者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 & Thomas C .Südhof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细胞运输的精确控制机制,由于他们的突破性的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免疫失调等各器官疾病研究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从三位获奖者的人生经历讨论了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对其的影响,分析了他们对细胞运输机制的研究对生理和医学发展的巨大价值和影响。后,研究了三位获奖者科学研究方法的三大特点:假说方法,实验方法,归纳综合方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研究学习的启示。
作者:黄舒文;张洪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及雌激素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稽留流产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及戊酸雌二醇治疗稽留流产;对照组服用戊酸雌二醇片治疗。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清宫术。对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行清宫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1次清宫成功率较对照组均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及戊酸雌二醇治疗女性稽留流产患者具有出血量低、安全、疗效好的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叶仁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妊高症产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针对妊高症产妇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临床疾病症状进行仔细观察并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用药护理以及对患者讲解重度妊高症注意事项。结果:对所有患者完成护理后,患者疾病情况获得了有效控制,在体重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的改善。结论:强化妊高症产妇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产妇病情变化,保证新生儿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阿那古力;阿布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中药房实施现代化管理,提高患者对中药房的满意度。方法:根据患者对于中药房的药学服务的更高要求,结合我院中药房多年的管理经验,对中药房实施现代化管理。结果:实施现代化管理后,患者对于我院中药房的现代化管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患者医院取药比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中药房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日益现代化。
作者:蒋元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析肝胆外科护理投诉的具体原因,并针对性制定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68例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投诉的资料,分析患者投诉的主要原因,总结分析科室针对护理投诉制定的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结果:68例护理投诉主要原因为:执行岗位职责不到位20例(28.41%)、护理技术23例(33.82%)、服务态度9例(13.24%)、法律意识浅薄8例(11.76%)、其他8例(11.76%)。结论:肝胆外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以及护理服务质量,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正确对待并积极解决患者护理投诉,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浦会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探讨较为适合的剂量。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基础治疗方法(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脱水、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1日20mg ;观察组应用辛伐他汀1日40mg ,睡前顿服。疗程12周。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9.04%、51.03%和98.13%,常规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1.21%、27.50%和85.26%,两组三项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中断治疗均自行恢复正常,均无肌痛、过敏等反应。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剂量有较好疗效,而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因此在严密监测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文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一共接收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0%,对照组仅为83.6%,两组患者满意度也是实验组比较高,说明实验组的效果和患者接受度都比较理想。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其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对于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不错的效果,临床中比较推介使用。
作者:田锦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属的照护体验及照护对其造成的影响,探索其需求,为有效的干预手段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患者家属采取深入访谈和观察法获得其真实感受和体验,采用现象学分析提炼主题。结果:获得心理负荷过重,家庭生活满意度降低,人身自由受限,经济负担过大,健康水平下降5个主题。结论:在研究与关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同时,不应忽视患者家属在照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针对性的提供知识、心理援助,减轻其负担,从而提高照护水平。
作者:方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患者的护理当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根据2012年至2013年我院的护理管理效果来进行分析,根据妇产科在2012年没有开展人性化护理的结果与2013年开展人性化护理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比的内容涉及了环境、卫生、态度、心理干预等等。结果:2013年我院采取人性化护理工作后,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比2012年未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时候的结果,其存在很大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妇产科中,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护理体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高,护患关系和谐,因此纠纷比较少,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得到了改善,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形象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作者:滕艳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PM2.5基础知识、防护措施的认知水平差异。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法,对某高校不同年级的27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PM2.5的认知及对其防护措施认知均较低。医学与非医学类学生比较,在 PM2.5基本知识方面,PM2.5的来源,PM2.5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的认知存在差异,非医学优于医学专业学生;在 PM2.5防护知识方面,降低室内 PM2.5的措施存在认知差异,非医学学生优于医学类学生(P<0.05);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控制 PM2.5选择植树造林并参加环保活动,医学专业学生较非医学专业学生更愿意监督环保部门工作(P<0.05);对日常生活节能减排非医学专业较医学专业学生更积极(P<0.01);超过95%的大学生愿意接受与PM2.5相关的教育,但对于不愿意接受教育的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大学生对PM2.5的认知和防护水平普遍较低,医学类与非医学类有差异,应有针对性开展 PM2.5的相关科普知识教育和宣传,增强大学生对 PM2.5的重视程度和防护意识。
作者:孙洋洋;冯旭卓;陈四国;郭皖北;曹莹;黄凯斌;刘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脓肿CT 三期增强检查中伴发的异常灌注(THPD)征象的表现及产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证实、CT 增强显示 T HPD征象的图像资料,对不同时相出现 T HPD病例的CT 表现、原因及其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CT 增强显示动脉期17例高灌注 T HPD ,2例同时有高灌注和低灌注 T HPD两种表现,1例单纯低灌注 T HPD ;门脉期表现为高灌注 T HPD 者3例,单纯低灌注 T HPD 者4例。结论:动脉期T HPD有助于肝脓肿诊断,T HPD表现多样,与其产生机制多种、病程长短有关。
作者:孙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α-细辛脑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患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吸氧、抗生素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α-细辛脑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治疗一疗程后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不显著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α-细辛脑治疗新生儿肺炎时,临床疗效好,病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86例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其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年龄超过60岁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低于60岁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导致患者出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及给药方法,左氧氟沙星药物及静脉注射给药方法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和给药方法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呼吸系统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科学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高度重视其出现的不良反应,显著提高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马幸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者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饮食原因、药物原因、疾病原因、活动原因等几种。结论: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因素较多,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则是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现象的关键。
作者:史恩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谷胱甘肽滴眼液对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白内停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谷胱甘肽滴眼液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白内障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视力水平恢复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谷胱甘肽滴眼液对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分层管理法在临床护理工作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护理人员70名,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的临床护理人员运用分层管理法管理,对照组临床护理人员运用常规的管理方法管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操作技术、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结果:两组临床护理人员在参加管理前操作技术、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参加管理后发现实验组临床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明显较对照组好,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分层管理法对于临床管理具有更好的管理效果,应该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黄开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心胸外科IC U 重症患者使用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1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70例心胸外科 IC U 重症患者,根据分组对比分析来探讨,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分析其结果。结果:对照组35例患者,治愈15例,好转10例,无效10例;实验组35例患者,治愈20例,好转13例,无效2例。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胸外科ICU 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来提供心理护理,让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促进和提升。
作者:刘洋;高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