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舒文;张洪雷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联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以我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资料来进行探讨分析,对患者的疾病资料以及检查治疗资料来采用Gensini积分判断。结果:男性患者且体内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毫升每升以上的患者其评分结果比低于3毫升每升的女性患者要高。该次评分结果与患者的吸烟史、血脂、血压等等身体指标没有关联性。结论:临床总对于冠心病患者采用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监测,可以对病变情况进行预测,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让患者获得比较高效的治疗效果,降低病变的风险性。
作者:尹相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误诊率比较高,血钙是常规检查项目,并做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全段以及CT 等辅助检查,提高术前定位准确性。
作者:李荣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妇科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降低人群生活质量的社区常见病,通过社区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导致妇科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妇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消除患者的身心困扰。同时在社区做好妇科病相关知识的宣传,让广大女性明白常见妇科病病因、自我诊断以及确认患病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及平时的预防和注意事项,从根本上减少妇科病引起的痛苦,建设美好社区。
作者:胡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一共接收了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75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对照组共有25例子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共有50例患者,采取的是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有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6例无效患者,总有效率为76%,说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优秀。结论:冠心病合并心绞痛临床中使用整体护理的效果比较优秀,患者的有效率比较高。
作者:吴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脓肿CT 三期增强检查中伴发的异常灌注(THPD)征象的表现及产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证实、CT 增强显示 T HPD征象的图像资料,对不同时相出现 T HPD病例的CT 表现、原因及其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CT 增强显示动脉期17例高灌注 T HPD ,2例同时有高灌注和低灌注 T HPD两种表现,1例单纯低灌注 T HPD ;门脉期表现为高灌注 T HPD 者3例,单纯低灌注 T HPD 者4例。结论:动脉期T HPD有助于肝脓肿诊断,T HPD表现多样,与其产生机制多种、病程长短有关。
作者:孙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常见的一些风险以及处理的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的住院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50例是实行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的,对照组50例没有采用风险防范措施,观察两组在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量、以及医疗失误、投诉率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采用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其中,实验组在加强对妇产科患者知识的普及、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训练,完善医护之间的沟通,加强医疗设备与药品的监督管理,在投诉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对照组组产妇在住院期间共投诉26例,投诉率52%,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25例,满意度50%,医疗失误发生11次;实验组采取风险控制之后,住院期间共投诉3例,投诉率6%,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46例,满意度92%,医疗失误发生0次。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综合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1-2]。结论:通过采用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对妇产科患者在护理可能存在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形成科学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医疗失误,降低患者的投诉率,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方式。
作者:王焕琴;冀新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C T 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的效果对比进行研究。方法2009年至2013年一共有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治疗,对其进行了CT 和超声检查诊断分析。结果轻型 AP患者中,超声及CT 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重症AP患者中,临床CT 检查结果显著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在对急性胰腺炎轻型症状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CT 和超声影像均无明显差异,而对重症患者来说,CT 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
作者:孙玉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20例,采用对照研究,选择实施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前后进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总结冠心病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实施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实施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实施风险管理使护士风险意识得到了提高,使其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可采取积极的对策,规避部分风险的发生,保障冠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安全。
作者:毕泗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10-2013年,我科对37例肩锁关节脱位合并喙锁韧带断裂患者采用锚钉修复喙锁韧带联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历资料:本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20-70岁,左侧21例,右侧16例,其中 TossyⅢ型23例,TossyⅤ型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5天。1.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沿锁骨外端切口,长约8-10cm ,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斜方肌和三角肌附着处切开分离,暴露肩锁关节及喙突,清理关节盘软骨及软组织,先将锚钉拧入喙突基底部,尾线与喙锁韧带断端缝合,留置,暂不打结,再将钢板尖钩置于肩峰下,复位肩锁关节,钢板体部紧贴锁骨外端并压住,逐一钻孔,测深,拧入螺钉,留置线拉紧打结,修复肩锁关节囊和肩锁韧带,再将斜方肌和三角肌重叠缝合,缝合切口,切口内置放灭菌硅胶引流条1根引流,24小时后拔除。
作者:杜岩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量化健康教育在小儿骨科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30例小儿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随机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儿给予量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儿及家长对骨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小儿骨头特点掌握(90.43%)、上肢骨折外固定知识(88.70%)、骨折后观察及护理掌握(93.04%)、临床骨性愈合率(97.39%)、功能完全恢复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量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儿及家长掌握小儿骨折的基本知识,促进小儿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作者:吴亚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划分成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实验组与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结果:实验组经治疗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人体血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费有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宝石C T 能谱成像在肝内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8例肝血管瘤、12例肝转移瘤、18例肝细胞癌),均行能谱CT 的能谱扫描模式(GSI)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及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测量病灶、正常肝组织和腹主动脉的能谱参数,并计算不同期相、不同能量水平下发现病灶数,对2组间上述测量指标进行两样本 t 检验。结果:70kev 图像上小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140kvp图像。结论:CT 能谱成像的定量分析对肝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对小病灶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能提高检出效能和诊断准确性。
作者:赵金凤;张同;刘建宇;吴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以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脊柱骨折即为腰椎压缩性骨折,古称“腰骨损断”,也是脊柱骨折中多见的一种类型。从中医康复护理即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传统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使形体和精神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的方法应用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中,对此方法的应用来进行研究就是本文讨论和辨析的目的。继而得出结论即中医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作者:谢亚莉;任芳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生脉注射液应用于心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3例心内科患者使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经过使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所改善,临床中表现比较优秀,比原用的治疗方式效果要好。结论:对心内科患者使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得到了改善。
作者:付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对老年患者冬季温度舒适的安全管理。方法:冬季入住我科老年患者375例,病室设置96.67%在温暖如春的南向房间;比较冬季晴天南向与北向病室室温、热水袋使用率、手臂温暖静脉穿刺成功率与输液过程舒适度。结果:冬季入住我科患者南向病室温度舒适度明显高于北向病室,热水袋使用率南向低于北向病室,患者手臂温暖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输液过程中手臂发麻及疼痛感减轻。结论:通过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加强老年住院患者温度舒适的安全管理,提高老年患者温暖舒适、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防范了医院不安全因素中温度性损伤[1]中烫伤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处方包括医疗机构病区用药医嘱单。处方是医生对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是药剂人员调配药品的依据,具有法律、技术、经济责任。
作者:赵芹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2012年至2013年我院一共接收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0%,对照组仅为83.6%,两组患者满意度也是实验组比较高,说明实验组的效果和患者接受度都比较理想。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其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对于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不错的效果,临床中比较推介使用。
作者:田锦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临床分型轻型急性胰腺炎:或称水肿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膜炎范围限于上腹,体征轻;血、尿淀粉酶增高,经及时的液体治疗短期内可好转,死亡率很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或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除上述症状外,腹膜炎范围大,扩及全腹,体征重,腹胀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有黄疸,意识模糊或谵妄,腹水呈血性或脓性,可有胃出血,休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16×109/L ),血糖升高(>11.1mnol/L ),血钙降低(<1.87mmol/L ),血尿素氮或肌酐增高,酸中毒;Pa02下降<8kPa(<60mmHg),应考虑ARDS ;甚至出现DIC、急性肾衰竭等。死亡率较高。由于病变程度不同。症状和体征等临床表现也有很大差异,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反复发作左上腹痛,且向背部、两肋、肩胛放射,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常因饱食、饮酒诱发或加重。初期常呈中度发热,约38度左右,合并胆管炎者可伴寒战、高热。胰腺坏死伴感染时,高热为主要症状之一。黄疸可见于胆源性胰腺炎。或者由于胆总管被水肿的胰头压迫所致。重症胰腺炎病人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低血容量,乃至休克。
作者:付岩;龚丽红;郭伟;王洪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体液因子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按照自感劳累分级法(RPE)11-13级疲劳程度实施限制性平板试验,分别于试验前及试验后3min常规抽取静脉血测定心血管体液因子变化,并检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运动时间、达峰时运动当量、运动前 HR、SBP及 DBP均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后3min两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提高(P<0.05),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后两组 NO均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前SBP、DBP与运动后SBP、DBP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在药物控制下配合轻度疲劳程度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血管体液因子,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到二百多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年发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脑卒中分类:脑中风包括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行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作者:李亚男;赵秀玲;张秀利;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