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锡伟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4例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及麻醉后6小时、12小时的认知功能MMSE(简易精神状况检测法)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24小时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麻醉24小时时,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硬膜外麻醉显著.
作者:周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在医院的药房管理中,通过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而全面的提高了管理的水平.但是,在药房管理水平提高的大前提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我院药房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赵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并探讨三种常见消毒剂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效果及其杀菌的稳定性.方法:测定其灭菌效果采用的程序是载体定量杀菌试验程序,测定杀菌稳定性采取的方法是比较并测定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二氧化氯的高浓度为250 mg/L、戊二醛的高浓度为20g/L时、过氧乙酸的高浓度达到300mg/L时,都可以每十五分钟有效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而且消毒时间越久越好,三十分钟的消毒结果好,消毒率达到百分之百,其有效成分保存前分别为22.31g/L、67.71g/L,180.21g/L,保存后分别为22.12g/L,65.32g/L,150.45g/L,降低率分别为0.85%、3.52%和16.51%.结论:三种消毒剂的杀菌效果都比较理想,而稳定性戊二醛好,过氧乙酸较差.因此在临床杀菌消毒中,建议采用戊二醛,杀菌效果和稳定性都比较好.
作者:李永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23例畸形胎儿产妇为观察的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B超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过B超检查得出的结果是,在本次接受诊断的23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诊断出胎儿畸形,有2例漏诊,有8例神经管畸形胎儿,有3例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胸腹水、脐膨出以及肾缺如等畸形有6例,趾、指以及口和耳等部位小畸形胎儿仅为4例.结论:B超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过程中具有安全性高、准确率高等优势,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瘢痕子宫形成的常见原因是剖宫产手术,其次为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子宫畸形矫治术后等.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率逐年上升的趋势,术后再次妊娠而导致瘢痕子宫妊娠的几率也在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剖宫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但是目前50%左右的剖宫产率使得瘢痕子宫妊娠率不断上升.超声具有无创、实时、经济、可重复检查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成为诊断瘢痕子宫妊娠的首选检查方法.1 一般资料本文对我院从2011 2013年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3例瘢痕子宫妊娠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年龄25 40岁,平均年龄为29.5岁,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停经40-61天,12例有阴道流血,HCG高达8000U/L,其中,误诊2例,一例是难免流产,一例是不全流产.其中8例在超声引导下做了人流术,4例保守治疗,6例转院到上级医院(随访到终结果),3例没追踪到结果.
作者:宋立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患者31例.结果:31例宫外孕,经手术证实输卵管妊娠25例,宫颈妊娠2例,卵巢妊娠1例;3例B超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手术证实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B超诊断符合率90%结论: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桂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剖宫产导致术中出血的因素,研究相应的方法措施和应急措施.方法:选择我县级医院2010-2013年来我院的5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非同期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2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非第二产程剖宫产手术产妇2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之间术中出血、子宫收缩无力、子宫切口裂伤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切口裂伤出现的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术术中出血率显著高于非第二产剖宫产[1].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切口裂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产妇的评估和产程观察,保证围手术期处理,防止子宫收缩无力,防止切口裂伤,防止子宫切口裂伤,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术术中出血.
作者:黎香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发病因素及其对母婴造成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提供参考,确保母婴的安全.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并分娩的336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年来随着流产、剖宫产不断上升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高龄经产史、流产史、剖宫产史均是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产后出血、胎位异常、产前产后出血、产前产后输血、胎盘粘连或胎盘植入、新生儿窒息、剖宫产术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过程要尽量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对前置胎盘患者注重高危因素,以保障孕妇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可延长孕周,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在有准备的情况下终止妊娠较紧急终止妊娠负面影响要少,剖宫产术是处理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
作者:王露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颅脑术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一种繁杂且十分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必须要严密细致观察患者病情,主要探讨颅脑术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我科颅脑手术后行脑室引流的病例30例,并配合护理,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27例,病情无好转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无一例出现因引流管护理不当而致并发症,影响病情及预后.结论:引流管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贾建敏;戴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Y形钢板与肱骨外髁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36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来自我院就诊的患者,分为2组,2组均采用AO组织推荐的尺骨鹰嘴基底部“锯齿花”形成“V”形裁骨入路,I组患者18例采用Y形钢板内固定,Ⅱ组患者采用肱骨外髁解剖钢板内固定,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I组优良率为61.1%,Ⅱ组优良率为83.3%,Ⅱ组优良率明显好于I组,2者优良率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肱骨外髁解剖钢板内固定,其固定复位牢固,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海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中医针灸联合手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针灸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血流变化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好转,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手法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脑供血不足的情况.
作者:杨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应用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麻醉方式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观察组麻醉方式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观察两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镇静评分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均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宫腔镜手术中,但是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以更好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钱江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高频彩超检查在乳腺肿瘤类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72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高频彩超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分析高频彩超在该类肿瘤疾病的鉴别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高频彩超检出52例良性肿瘤,所占比例为72.22%,检出20例为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为27.78%,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瘤54例,恶性肿瘤18例,高频彩超鉴别诊断符合率为93.06%,诊断结果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彩超能够较为准确的对乳腺肿瘤类型做出判断,为乳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作者:梁隆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影响气胸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行CT导引穿刺活检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特点及医师穿刺活检的操作因素,分析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对气胸发生的影响.结果:影响气胸发生率的主要因素为穿刺路线经过人体肺部通气肺组织的长度、肺气肿发生情况及人体胸膜的穿刺次数.结论:医师必须在CT导引下选择佳穿刺点,注重进针路径的选择,尽量避免穿透胸膜及其他血管、肺大泡等部位,降低气胸发生率.
作者:杨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肺部感染程度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0例初次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有效但1个月内再次应用失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计算出患者有效上机、无效上机前的肺部感染评分(CPIS),探讨肺部感染程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并统计对比上机有效和无效时患者的耐受性以及无创通气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无效时的肺部感染程度明显较有效时深,CPIS评分小于7时临床效果均较好,当CPIS评分大于7时均治疗无效,且无效上机2h内通气中断次数、发生不适的患者明显多于有效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感染程度能直接影响到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CPIS评分小于7时给予无创通气的临床疗效较好,CPIS评分大于7时改用其他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文启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73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7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心功能分级为Ⅰ级及Ⅱ级的比率较多,其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增强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肺癌是常见恶性瘤之一,发病率在上升,死亡率高,要开展防治肺癌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定期体验,做到早期诊断早治疗,加强合理的对肺癌康复护理.
作者:朱沂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高血压越来越趋于低龄化,我国大学生人群中高血压检出率有增加趋势[2].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危险因素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已经逐渐形成,其中,年龄、性别、家族遗传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而肥胖、吸烟、饮酒、嗜咸、缺乏体育锻炼、精神紧张是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大学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特殊群体,若在此时期明确其存在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用健康科学生活方式对可变危险因素加以干预,不仅可预防高血压,而且可有效控制高血压.预防和控制青少年高血压,可较好地控制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3].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360例,均为我校1 3年级大学专科生,入学体检或门诊诊疗过程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20例,女14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180例,男116例,女64例)和对照组(180例,男114例,女66例).两组年龄、性别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红英;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入我院小儿内科进行诊断治疗的60例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以7天为一个疗程,所有患儿均进行抗生素和对症治疗.患儿确诊支原体感染后,使用阿奇霉素为患儿进行静脉给药,当患儿的症状得到控制后,使用阿奇霉素口服用药.结果:患儿中5~10岁的年龄段比例大,与其他年龄段的患儿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临床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和刺激性的咳嗽,早期发病还会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的体征,通过金标法进行检测,明显发现患儿血清抗MP-IgM呈现很高的阳性比例,而血常规的检查发现患儿白细胞大多是正常的.对患儿进行胸片的检查可以发现患儿单侧或者双侧肺部出现片状的阴影,有些患儿还会发生肺外的合并症症状.对60例患儿均使用阿奇霉素[10 mg/(kg·d)]进行治疗,对一些有肺外并发症的患儿进行相关药物的配合治疗,经过7天的治疗,6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患儿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容易发生于5~10岁的年龄段儿童,患儿一旦出现发热并伴随着刺激性的咳嗽症状,如果早期治疗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使用金标法进行检测,对患儿的血清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看是否呈现阳性来确认诊断.
作者:付龙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88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对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则在护理过程中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组有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患者有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9.45%,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应用于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具更有利于护理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黎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