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产妇孕期保健的临床分析

晏明坤

关键词:孕产妇, 孕期保健,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孕产妇孕期保健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不实施孕期保健,观察组实施孕期保健,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出生质量.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72.%,对照组自然分娩率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低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孕期孕产妇实施有效的孕期保健能够提高产妇分娩效果,改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安全,应推广和鼓励孕产妇积极参与孕期保健.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体检的超声诊断价值探究

    目的:对健康体检中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对1201名接受健康体检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201名受检者经超声检出脂肪肝321例,胆囊结石49例,胆囊息肉样变43例,肾结石37例,其他疾病48例,脂肪肝检出率高于其他类型疾病(P<0.05);不同年龄组者疾病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健康体检中可对部分常见疾病作出准确诊断,临床价值显著,可以将其作为健康体检中的常规检查手段,值得关注.

    作者:刘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2例研究分析,分析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价值.结果:对比患者实施治疗前后平均眼压,治疗后患者平均眼压(36.58±4.64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4.57±3.22mmHg),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选取的62例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患者,1例术中出现缓慢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现象,操作者及时关闭切口止血,术后没有视力光感.实施手术治疗后出现前房纤维样渗出、角膜水肿、低眼压浅前房、前房少量积血及瞳孔散大等并发症.结论: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对高眼压下白内障青光眼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本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社区老年人糖尿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并进行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检查.结果:调查1230人,糖尿病现患率为16.59%.糖尿病人群高血压检出率59.89%,非糖尿病人群高血压检出率38.79%,具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人群高血脂检出率65.20%,非糖尿病人群高血脂检出率50.78%,具有显著性差异.超重或肥胖者(BMI≥25)中糖尿病检出率为27.68%,非超重或肥胖者(BMI<25)中糖尿病检出率为8.3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高,危害大,防治任务重.

    作者:方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1型和2型糖尿病的严重阶段,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现将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于2013年1月 12月,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小年龄16岁,大74岁龄,平均年龄45岁.既往均有明确糖尿病史,发病后出现昏迷、呼吸深大,酸中毒2例,嗜睡4例,呼吸均有酮味检验结果,血糖显著升高均在30.4mmo1/L以上,尿糖、尿酮强阳性,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1],经治疗后血糖下降至7.0~13.4mmo1/L.均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100%.

    作者:谢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阿奇霉素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为医学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2月 2013年03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的患者给与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进行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给与密切观察.结果: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中,30例痊愈,20例显效,35例有效,15例无效;观察组的100例患者中,痊愈35例,显效35例,有效28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在退热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莫西沙星相比,阿奇霉素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中有着很高的疗效,能够加速患者恢复正常,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姚元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体会

    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是一种诊断分类,适用于具有原发性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患者.Copd护理计划的终点在两种疾病上,即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是指肺泡壁发生了永久性的、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给在年龄和劳累水平上不该发生呼吸困难的人造成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指气管、指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极少数病人存在以上一种疾病,大多数人具有两种疾病的综合表现.在病情稳定时期所共有的表现:1、呼吸道萎陷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越是尽力呼吸,呼出的越少).

    作者:李亚男;张秀利;赵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腰麻伍用微量吗啡的术后镇痛效果

    腰麻为操作简单、麻醉效果确切、适用于下腹与下肢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但对术后镇痛有些不便.我们自2012年2月至12月对择期下肢手术患者在单次腰麻过程中伍用吗啡0.1 mg,得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曾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8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腹腔镜手术近年来在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了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适应微创手术的特殊要求,我们对58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进行了临床观察及专科护理,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术前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准备,术中护士对特殊器械仪器的准确使用及与医生的密切配合.结果:顺利完成58例的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结论: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进展,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完善高质量的护理,充分术前准备工作是配合手术的关键,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张贤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0例的护理体会

    病毒性心肌炎(VM)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症反应,其中以柯萨奇B组病毒为常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呼吸道或肠道感染为首发症状,极易被家长或患儿所忽视,VM重症患者可致心力衰竭或猝死.目前治疗上尚无特殊药物[1].2012年 2013年我科收治VM患者50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8个月至14岁.实验室检查:超敏肌钙蛋白T升高36例,N末端B型利钠肽原升高40例,CKMB升高38例,谷草转氨酶升高22例.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27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早搏10例,房性早搏6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频发性室性期外收缩3例.患病前1 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2例,25例患儿无自觉症状,仅表现为心电图异常表现.

    作者:朱未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门诊静脉采血造成皮下淤血的原因及预防探讨

    目的:探讨研究门诊静脉采血导致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观察不同按压方法对患者的影响,以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3年8月于我院进行门诊静脉采血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按压方法,实验组给予改良后的按压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皮下淤血的比例较低,共5例;疼痛感较轻微,为1.52±0.67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我院改良按压方法有助于降低门诊静脉采血发生皮下淤血率,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值得应用.

    作者:刘晓敬;杨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介入术中发生脑栓塞的患者的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erans,ASO)是常见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第三大并发症.[1] ASO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以心血管并发症居多.我科于2013年收治一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下肢动脉造影术中并发脑栓塞,现病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74岁,因双下肢疼痛10余年,加重2月于2013年6月11日收治人院,医生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既往有高血压史、脑中风史、慢性支气管炎史4年.患者人科后神志清楚,精神较好,对答切题.于6月17日行下肢动脉造影.术中患者出现神志淡漠,反应迟钝伴恶心呕吐,立即终止手术,股动脉穿刺点止血压迫后急行CT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死灶.予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因考虑患者处于脑梗恢复期,手术风险大,与家属沟通后决定暂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于2013.9.7出院.

    作者:张晴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鉴别诊断与临床治疗的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以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肝纤维化为特征,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9.本病绝大多数见于中年女性,40~60岁患者占85%~90%.起病隐匿、缓慢,早期症状较轻,瘙痒为本病常见的初发症状,常在黄疸发现前数月至2年左右出现,少数患者瘙痒与黄疸同时出现,先有黄疸后出现瘙痒者少见.黄疸出现后尿色深黄、粪色变浅,皮肤渐有色素沉着.因长期肝内胆汁淤积导致分泌和排泄至肠腔的胆汁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可有脂肪泻和脂肪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出现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维生素A缺乏)、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出血倾向(维生素K缺乏)等.由于胆小管堵塞,血中胆汁含量和胆固醇持续增高,可形成黄瘤(为组织细胞吞噬多量胆固醇所致);黄瘤为黄色扁平斑块,常见于眼睑内眦附近和后发际.当肝功能衰竭时,血清脂类下降,黄瘤亦逐渐消散.

    作者:付岩;王鸿东;郝汶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TEOAE联合AABR对婴儿听力普遍筛查的运用研究

    目的:研究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to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与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在婴儿听力筛查中的运用.方法:以筛查的方法进行实例分析.结论:TEOAE和AABR两种检测方法进行结合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拟补不足之处,有效的减少对新生儿的错误检查,对婴幼儿早期的检测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作为婴幼儿听力检测的重要依据.

    作者:尹秀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刍议

    目的:对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实验组38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4.7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58%,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促进手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精神科护理风险与护士的自我保护

    由于精神科室收治的病患的特殊性,精神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遭到病人攻击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加强采取措施降低精神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同时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浅析,并对护士的自我保护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作者:陈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措施,为临床上寻找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参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8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所有患者伤情均恢复,伤口愈合良好,治疗后所有患者疼痛未再发生,出现尿道感染2(4.2%)例,疼痛1(2.1%)例,便秘1(2.1%)例,并发症患者在经治疗后也好转出院.对护理满意45(93.8%)例.治疗前后患者的总并发症情况比较x2 =87.4000(p=0.0000),对护理满意度比较x2=7.4219(p=0.0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以及广泛使用.

    作者:唐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 2013年10月高血压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对患者的服药情况、降压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血压有明显的降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中的不良反应要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安全性稳定,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松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颅脑术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颅脑术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一种繁杂且十分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必须要严密细致观察患者病情,主要探讨颅脑术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我科颅脑手术后行脑室引流的病例30例,并配合护理,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好转出院27例,病情无好转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无一例出现因引流管护理不当而致并发症,影响病情及预后.结论:引流管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贾建敏;戴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服药物临床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探析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常用的办法是给予患者口服给药的给药途径.口服给药的的作用机理是口服的药物经水的输送至患者体内,在患者体内分解然后被肠道粘膜所吸收,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患者的病患者,从而起到药物的治疗疗效.但是,在药物被胃肠道粘膜吸收时,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总体的来说诸多因素可以概括为生物药剂学这个词语来解释.笼统的来说,生物药剂学主要就是药物在跨膜转运的过程中受到转运蛋白的影响,影响转运过程导致影响药物的吸收,致使药物很难以被胃肠道粘膜吸收,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降低药物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对口服药物经过肠胃吸收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对口服药物的相关药剂学性质进行分析,以至于充分结合生物制药的药物结构、否服药物的卡法和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等相关信息进行研究.

    作者:柯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无甲状腺疾病的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82例无甲状腺疾病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观察组)与50例同期收治的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对照组)血清甲状摇腺激素.结果:观察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T3 (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ρ<0.05);FT3与缺氧呈正相关,与PaC02呈负相关;Ⅰ、Ⅱ型呼吸衰竭患者TSH、FT4有显著差异(ρ<0.01).结论:提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李国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