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调查

王颖

关键词:农村地区, 育龄妇女, 生殖健康, 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对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和探讨.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来我站进行生殖健康检查的150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该农村区域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该农村地区150例育龄妇女中,有120例患有妇科方面的疾病,占80%,以乳腺疾病为主,占26.7%,宫颈疾病第二,占23.3%,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农村地区的育龄妇女中患妇科疾病的人数较多,多是由于文化知识水平、个人保健意识、医疗水平决定的,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做好农村区域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知识普及与检查,以有效降低农村地区生殖疾病的发生率,保证农村区域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与脏腑、经络、气血关系密切,治疗应从肝、脾、肾与冲任入手,并需重视局部辨治.“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直接调节着冲任血海的盈亏,肝体阴而用阳,极易因忧思郁怒,情绪变化而致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气滞血瘀,致使冲任二脉失于调达,乳络不畅而生乳疾.本文着重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

    作者:张丹;孙贻安;时光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宫产史孕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析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有剖宫产史并再次妊娠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结合产妇意愿,根据产妇是否存在试产禁忌症将86例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42例,再行剖宫产组44例,对比两组分娩方式与分娩情况.结果:阴道分娩组的分娩成功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再行剖宫组无较大区别(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则明显低于再行剖宫组(P<0.05).结论:有剖宫产史产妇在无试产禁忌前提下仍有阴道分娩机会,且通过密切监护措施,可有效保证母婴安全,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蒙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GLUMA脱敏剂治疗牙齿感觉过敏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对牙齿感觉过敏症患者采用GLUMA脱敏剂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602颗)牙齿感觉过敏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极固宁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CLUMA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半年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牙齿感觉过敏症患者采用GLUMA脱敏剂进行治疗,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邱信东;罗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呼吸衰竭病人临床护理观察要点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生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烦躁不安、精神错乱、神志异常、心律失常、头痛多汗、低血压震颤、运动失调、胸廓扩张无力、呼吸抑制、鼻翼扇动、瞳孔缩小、动脉血气分析:PaO2下降,低于8kPa(60mmHg),PaCO2升高,超过6.67kPa(50mmHg)等.其主要治疗原则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放,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泡通气及肺组织血液循环,维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常见护理问题有:①不能维持自主呼吸;②清理呼吸道无效;③语言沟通障碍;④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⑤活动无耐力;⑥知识缺乏.

    作者:陈鸿雁;王锐;付巍;王君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根据社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提出建立和谐社区护患关系的对策.认为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加强社区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努力提高社区护士的专业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提供与社会进步和病人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社区护理服务,是建立新型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也是社区卫生护理服务顺利开展的关键.

    作者:霍锦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应用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麻醉方式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观察组麻醉方式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观察两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镇静评分经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均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宫腔镜手术中,但是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以更好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钱江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2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肠造瘘口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总结低位直肠癌术后肠造瘘口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老年低位直肠癌肠造瘘口患者进行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营养饮食护理,术后作好造瘘口并发症的护理,并进行护理知识宣教、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均获得根治性切除.有1例造瘘口局部坏疽,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造瘘口周围皮炎;2例发生吻合口轻度狭窄,经扩肛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患者信心;术后加强吻合口的观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作者:王丽霞;马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探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的27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进行研究.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龄(年龄>60为高龄)、体重指数异常、急诊手术、手术时间、血细胞异常、糖尿病和术前合并症是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无菌操作则是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的保护因素(P<0.05).高龄、体重指数异常、急诊手术、手术时间>4h、术前合并症是结直肠癌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注意患者病理特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对联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依照入院的前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0例.在治疗上给予乙组单纯西药(氧氟沙星和甲硝锉)治疗,甲组在乙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盆炎净颗粒+腹部微波照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甲组为98%(98/100),乙组为80%(80/100),甲组显著高于乙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上,甲组为2%(2/100),乙组为16%(16/100),甲组显著低于乙组(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上,西药+盆炎净颗粒+腹部微波照射的联合疗法能起到显著的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作者:杨文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氨茶碱治疗喘息性肺炎致严重中毒一例

    目的:观察用氨茶碱治疗喘息性肺炎的临床不良反应,总结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指导今后用药.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例喘息性肺炎患儿(年龄为4个月)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一般资料与相关临床资料,观察将静滴注射氨茶碱这一方案用于治疗喘息性肺炎时,患者出现中毒症状的临床表现,并总结中毒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结果:患儿静滴注射氨茶碱之后,出现极度烦燥、剧烈哭闹、颜面通红、心率增快,肌张力增高等严重中毒反应,给予异丙嗪等治疗之后,中毒症状缓解,5日后肺炎症状痊愈,健康出院.结论:用静滴注射氨茶碱治疗喘息性肺炎患儿时,药物浓度过高或者静滴速度过快均极有可能诱发中毒反应.针对这一现象,医师严格掌握药物特性及用药原则,并在出现中毒反应时,采用相关药物实施有效的治疗.

    作者:周朝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影响妇科护理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

    伴随医疗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医疗护理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妇科护理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影响妇科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施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39例,对其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观察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及散光情况.结果:治疗期间,5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均全部恢复,患者手术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散光减少,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行之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龋齿的常见发病因素及有效防治措施分析

    目的:对儿童龋齿的常见发病因素及有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06例,均为我社区的儿童,实施龋病的筛查工作,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表的方式来分析儿童龋齿的发病原因,从这些致病因素出发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在106例儿童当中有56例患有龋齿,发病率为52.8%.其中主要因素为喜好吃零食和甜食,占67%(71/106),其次为父母没有正确指导清洁口腔和睡前无刷牙习惯,分别占61.3%(65/106)和50%(53/106),后为不适用含氟牙膏与父母不重视儿童口腔卫生,各占33%(35/106)和27.4%(29/106).结论:在引发儿童龋齿上,饮食习惯不当和口腔不卫生是主要因素,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防治,可以使儿童龋齿发生率得到降低,确保儿童的口腔健康.

    作者:陆崇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6例结膜松弛症手术的疗效观察益

    目的:研究结膜松弛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56例双眼Ⅲ~Ⅳ级患有结膜松弛症的病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下眼睑眼轮匝肌移位缩短术以及单纯结膜切除术.结果:在病人手术后的一个月进行疗效评价,主要从容观疗效以及病人的主观疗效开展评价.其中有24例治愈,占总数42.9%;有28例有效,占总数50.0%;有4例无效,占总数7.1%.结论:通过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好,且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陈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与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106例接受剖宫产手术治疗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产妇在行剖宫产术后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除常规护理之外接受例如心理护理和行为护理等的有计划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结果:通过对产妇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两组产妇在术后恢复和疼痛方面比较,观察组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排尿和排便时间上也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接受护理干预的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能够消除产妇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使产妇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

    作者:绳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论医患沟通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妇产科是医院里一个比较特殊的部门,其特殊性在于妇产科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和妇产科疾病的特殊性,在妇产科临床工作中,产生的医疗纠纷和医疗矛盾相对比较多,所以,医务人员在妇产科临床上,要做到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权利,避免产生医疗矛盾,使医患之间关系更加和谐.

    作者:张玲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探讨

    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意义,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需进行输血的患者35例,对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检验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2例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5.71%.12例为妊娠期患者,出现不规则抗体为阳性的患者为1例,阳性率为8.3%妊娠期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输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5例出现不规则抗体呈阳性的患者,其中4例血液病,3例良性肿瘤,3例肾病,4例恶性肿瘤,1例其他.特异性抗体为11例,发生率为73.33%,非特异性抗体为6例,发生率为26.67%,两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明确患者的抗体类型,并选择合适抗体的血液进行输注,有利于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几率,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葛永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2月 2012年2月收治的40例子宫全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腹式子宫全切术,观察组2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比传统腹式子宫全切术术中出血量少,患者肛门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极大的减少了患者开腹时的痛苦,值得在子宫全切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付桔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提高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实践研究之探讨

    穴位注射疗法是选用一定的中西药注射液注入相关穴位,通过针刺、药液和经络三者的协同作用,调整机体的机能,改善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者:李广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在常规运动、饮食控制、降糖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比较治疗1周、2周、3周、4周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微量蛋白(mALB)、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BG).护理采取心理护理与健康行为护理结合的护理方法.对所有的观察指标(安全性、疗效)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所有计量据经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与治疗前比较,SBP、DBP、mALB、FBG、2hBG P均<0.05.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效果显著.在治疗中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结论:通过护士的心理护理、健康行为指导,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有下降,护理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疗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具有取长补短、起效快、服用方便、治疗依从性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