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松伟
目的:在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目标管理理论,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方法:将总目标划分层目标和个人目标,并按照相关考核检查规定,督促各项目标顺利完成。结果:目标管理方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非常好,而常规管理方法却与目标管理方法存在很大差距。结论:通过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对各个目标环节进行管理,能够提高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吴霞;杨毅;杨中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G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135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她们的血清检验结果分为三组:异位妊娠组(75例)、葡萄胎组(37例)、绒癌组(23例),选择同期35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组;对四组妇女皆采取放射免疫分析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G的效果,并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异位妊娠、葡萄胎及绒癌的检测值上都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检测值也会增加,同时显示电化学发光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的特异度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检测妇女血清HCG的效果而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的检测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其属于一种有着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值得相关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永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总结1例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针对此例患者生命体征及各器官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针对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只有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才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卢泓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由于胰腺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病情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大多数患者因此错过佳治疗时机,致使该病的5年生存率还不到5%。因此,提高早期诊断率就成为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从影像学诊断和肿瘤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能帮助临床上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赵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接诊患者和体检人员中诊断为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回顾性总结分析。方法:采用MYLab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发现48例子宫腔内占位。结果:48例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者45例,符合率为93.7%;误诊2例,误诊率4.2%,漏诊1例,漏诊率为2.1%。结论:超声诊断对子宫内占位性病变检出率、诊断符合率较高,本组误诊,漏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只注重典型的图像特征,对不典型的图像结合临床病史不够。
作者:林文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外科手术患者对提高其信任度、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的临床观察,并为手术室优质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于2010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信任度、术中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外科手术患者信任度、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值得推广。
作者:赵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发作时的应用,观察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特定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护理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时,实施特定的护理干预,能缓解病情,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赵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某医院门诊处方312张,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其合理使用情况。结果:抽查结果显示,312张处方中,有267张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结论:为提高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效率,应做好细菌监测工作,提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重视程度,加强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征。
作者:焦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胰腺钩突层面的CT解剖及径线测量,为胰腺钩突病变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非胰腺疾病患者的CT图像,对胰腺钩突的上下、左右、前后径进行测量,并观测胰腺钩突所在层面与脊柱的对应关系,同时观察正常胰腺钩突的边缘,形态及与肠系膜上血管的关系。结果:在脊柱L2水平胰腺钩突可100%显示,钩突大小、形态在不同个体差异较大,3种径线测量无统计学意义。钩突尖端到达肠系膜上动脉者较少,均未超越其左缘。结论:通过螺旋CT对正常胰腺钩突进行了界定、测量,为胰腺钩突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赵蕊;张爱军;郭军;杨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0例CHD患者和50例非CHD患者(对照组)的血清PON1水平,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各项指标。结果:CHD组的血清PON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CHD组的血清PON1水平与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γ=0.403,P<0.01),与ox-LDL(γ=-0.648,P<0.01)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其余血脂各项指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CHD组治疗后的血清PON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PON1水平明显降低,监测其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作者:夏真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胃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上消化道胃镜下异物提取术治疗的患者,对他们所接受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结果:174例患者手术成功,成功率96.67%。结论:胃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异物具有低创、简单快捷、安全可靠、成功率高的优点,而且周到细致的临床护理有助于优化手术效果,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吴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探讨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收的60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行良好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刁洪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提高法律意识,防范护理纠纷。方法: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结果:提高了法律意识和服务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结论:护理纠纷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要求在工作中规范服务,维护好病人的权利,特别是病人的生存权和安全权,真正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
作者:王宇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孕妇在怀孕期间的饮食营养对于孕妇、胎儿有何影响。方法:在自愿前提下,选取2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孕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给予干预组孕妇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指导。结果:从两组孕妇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上看,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发现,给予孕妇进行合理的饮食干预,指导其通过饮食摄取相应的营养,对于孕妇在怀孕期间的健康保健而言,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
作者:田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我院为新建的二级医院,手术科室医生、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不重视、手卫生意识不强、洗手不规范。通过对手术科室人员的洗手情况的调查统计,分析洗手不合格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洗手设施、提高手卫生意识、选用有效手消毒剂、加强培训、进行指导与监督等措施。大大提高了手术相关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使人员掌握了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了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作者:沙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起病缓慢,多数患者表现为痴呆等智能障碍,个别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精神异常。该病多数由早年脑内伤引起,加之老年人体质因素,人老肾气衰微、髓海空虚,使离经之血容易在老年人的脑外聚集引发硬膜下血肿。治疗上多实行颅骨钻孔引流手术以及保守治疗两种方法。
作者:刘刚;郝天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乙肝妊娠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0名乙肝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有无孕产史,并对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结果:50例产妇中有30例出现恰似早孕反应的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后,结果显示产妇在妊娠晚期分别出现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不同的病理表现。对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产妇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BsAg全部阳性,其中包括大三阳29例,小三阳21例。结论:将科学、高效的护理措施运用在妊娠合并乙肝的产前和产后中对于降低孕产妇的死亡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降低围儿死亡率、畸形儿发生率及减少婴儿的后遗症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侯志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血压升高引起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目前呈上升趋势,其病死率和病残率都较高。由于现代外科手术的干预,病死率较以往有所下降[1]。近年来,我们应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世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患者主要心理特征包括紧张恐惧、孤独悲观、自卑自责及依赖等,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恢复情况基本良好。结论:根据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
作者:徐碧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了解临产妇的心理特点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的50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由于产妇自身的原因,临产妇在分娩时会因为害怕疼痛,担心婴儿不健康等因素而产生焦虑心理,且需要家人能陪伴在身边,给与情感上的安慰。结论:针对临产妇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增强产妇的信心,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