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特征研究

王巍;冯宁;倪锡莲

关键词:儿童, 单纯性肥胖, 气质
摘要: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类型及气质各维度的特点,探讨气质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为对儿童单纯性肥胖进行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8~12岁儿童气质问卷》分别对106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13名正常体重健康儿童进行气质测定及分析.结果: ①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类型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难养型儿童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单纯性肥胖儿童在趋避性、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和反应阈等气质维度上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有其独特性,气质维度可能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对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教养要依据其气质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法,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女科保健门诊患病情况分析

    我院儿童女科保健门诊于2006年共接诊115例,年龄为2~18岁,疾病分类十几种.青春期和青春前这一时期正是儿童、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程,由于其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可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现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发病情况,为更好地预防儿童少年阶段的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太谷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掌握太谷县2001~2006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观察出生缺陷的消长情况.方法:对2001~2006年太谷县围产儿23 952例进行监测,对筛查出的出生缺陷儿316例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1.93/万,出生缺陷发生率农村明显高于城镇,太谷县的主要出生缺陷为脊柱裂、总唇腭裂、无脑儿、先天性脑积水,6年中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有所升高,2006年下降明显.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做好出生缺陷儿的三级预防,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肖燕萍;弓俊萍;庞乃娟;要翠花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nm23-H1在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浆中表达水平与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nm23-H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分化抑制因子nm23-H1蛋白在8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儿及6例复发的AL患儿、14例持续完全缓解的AL患儿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浆中的含量.结果:nm23-H1在初治及复发的AL患儿中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持续完全缓解的AL患儿nm23-H1血浆浓度与健康志愿者血浆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耐药组nm23-H1血浆浓度明显高于非耐药组.结论:nm23-H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浆中不同病期表达水平不同,高表达者预后差.提示nm23-H1血浆蛋白浓度可能是判断急性白血病患儿预后的一种标志.

    作者:张瑞英;安津平;乔泽涛;潘崚;杨俊超;刘慧敏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1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我们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儿科学》ITP诊断分型、分度及痊愈标准对我院2006年收治的141例ITP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朋;张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156例再次剖宫产腹腔粘连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对腹腔粘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共156 例传统腹壁纵切口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与无妇科手术史初次行剖宫产术的孕妇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再次剖宫产组因腹腔粘连较初次剖宫产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伤口感染等发生率均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对再次妊娠手术及患有妇科疾病开腹手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特别是首次剖宫产指征,提倡腹腔防粘连药物的应用.

    作者:常莹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宫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定点活检诊断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宫颈巴氏细胞学检查与电子阴道镜定位活检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 760例门诊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其中224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5 760例宫颈巴氏细胞学检查者中诊断阳性175例,占3.04%,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2.86%.②对224例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阳性例数为183例,阴道镜与病理活组织检查的符合率为79.23%.③宫颈病变程度与宫颈糜烂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4.29%.结论:阴道镜定位活检的假阴性率(漏诊率)低,与巴氏细胞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宫颈病变程度与宫颈糜烂无相关性.

    作者:朴今兰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苯丙酮尿症筛查8年回顾

    目的:总结1997~2005年江西省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的经验和体会.方法:CH检测指标为血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DELFIA)法;PKU检测指标为苯丙氨酸(phe),分别用细菌抑制法和化学荧光分析法.结果:①共筛查新生儿214 246例,CH患儿147例,发病率1/1 458.高苯丙氨酸血症12例,发病率 1/17 855,其中恶性PKU(BH4D)4例.②我省筛查总体覆盖率5.53%,可疑阳性患儿的总体召回率95.1%.结论:强化政府行为,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率和可疑阳性患儿召回率,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杨蓉;王枫;徐小兰;黄志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析

    围产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是导致儿童脑性瘫痪(脑瘫)、智力障碍和癫痫的常见原因[1],是新生儿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2].高压氧(HBO)于20世纪60年代被国外学者用于抢救新生儿窒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内学者将HBO广泛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然而,对于HBO的疗效仍存在争议.我院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用高压氧治疗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28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黄国盛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东海县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苯丙酮尿症的发生率.方法:新生儿出生72h采集足跟血,用酶联免疫法测血中TSH的浓度.用荧光法测定干血片中phe含量.结果:对45 566例新生儿进行筛查,筛出21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患儿,9例苯丙酮尿症患儿,发病率分别为1/2 170及1/5 063.结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可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体格和智力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董瑜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硬膜外镇痛分娩临床观察

    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分娩镇痛逐渐被生育女性认识和接受.笔者对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来我院生产的产妇中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进行了临床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魏秀芳;娄少妮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特征研究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类型及气质各维度的特点,探讨气质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为对儿童单纯性肥胖进行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8~12岁儿童气质问卷》分别对106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和113名正常体重健康儿童进行气质测定及分析.结果: ①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类型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难养型儿童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单纯性肥胖儿童在趋避性、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和反应阈等气质维度上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气质有其独特性,气质维度可能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对于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教养要依据其气质类型采取相应的方法,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王巍;冯宁;倪锡莲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137例地中海贫血出生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揭示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为进一步制定地贫预防控制总体规划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对近3年137例地贫儿( 45例重型β-地贫、29例中间型β-地贫、32例中间型α-地贫和31例巴氏胎儿水肿综合征 )出生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地贫儿出生相关社会心理因素顺位依次为:基因携带者不知情(70.07%)、经济困难(21.17%)、心理因素(5.11%)、其它(3.65%).基因携带者对自身情况不知情是本组地贫儿主要出生相关因素,与其它出生相关因素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因携带者自身的认识与重视是预防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贫高发区人群携带者( 轻型β-地贫、α-地贫特征和静止型携带者 )的检出及系统管理是预防控制工作的关键环节,应进一步应用生物、社会及心理的医学模式搞好地贫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何梅;何龙;苏惠;黄越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小儿支撑喉镜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支撑喉镜手术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苏醒期特点.方法:选择40例行小儿支撑喉镜手术的患儿,年龄 4~12 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Ⅱ)组,每组2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Ⅰ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Ⅱ组采用吸入异氟烷及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立即停止所有药物的输入,记录术中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术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即刻、1 h、3 h的意识状态( OAA/S)评分以及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Ⅱ组术中的 HR较Ⅰ组明显增快,并且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也较Ⅰ组高.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但Ⅰ组拔管后即刻、1 h的OAA/S评分高于Ⅱ组.结论:靶控输入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术中的 HR较低、苏醒质量较优良.

    作者:袁彤;张晓华;安伟;金立民;麻海春;张丽明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6年5月该科住院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各100例的临床资料. 对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可逐步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作者:程艳秋;韩秀玲;于桂云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儿童心脏瓣膜成形与置换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儿童心脏瓣膜成形与瓣膜置换的手术特点、方法、临床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6年12月共为14岁以下患者行心脏瓣膜成形39例,瓣膜置换4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2例,为法洛氏四联症,死亡率(瓣膜成形)5.1%;远期死亡1例,为瓣膜置换后细菌性心内膜炎复发,死亡率(瓣膜置换)25%.结论:儿童心脏瓣膜成形远优于置换,在瓣膜病变治疗时,应尽可能进行瓣膜修复,避免或至少延迟瓣膜置换.

    作者:江萍;李惠君;匡明星;魏崴;林世平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1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9例UPSC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复查,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及CerbB-2,同时与子宫内膜样癌进行对比.结果:UPSC患者平均年龄62岁(56~72岁),免疫组化P53强阳性表达14/19(73.7%).CerbB-2阳性率12/19(63.2%).在39例子宫内膜样癌中,平均年龄52岁(36~68岁),P53过表达率5/39(12.8%)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erbB-2阳性率10/39(2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UPSC中P53、CerbB-2均呈高表达,预后差,恶性度高,与子宫内膜样癌不同.UPSC早期病变为内膜上皮内癌(EIC),提示EIC诊刮的病理学检查对UPSC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作者:周小斐;郭杰;王兴国;李锐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儿童多动综合征致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儿童多动综合征致病因素,为防止患病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菏泽市4~15岁164例多动症患儿及115例正常儿童或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对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饮食因素中不喜吃肉、不喜吃蔬菜水果、爱吃零食、爱吃松花蛋和爱吃爆米花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社会、环境因素中环境污染、爱啃手指和爱咬铅笔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母亲妊娠因素中有病毒感染服药史、营养不良、受过外伤及情绪异常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新生儿因素中难产、新生儿窒息、分娩时脑缺氧及幼年有过高热昏迷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心理因素中家庭关系不和睦、过度溺爱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OR值分析显示,这些因素对儿童多动综合征多有高度危害.结论: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预防患病或提高治疗效果,应在多方面给予干预.

    作者:马艺珲;宋易;马力扬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初产妇妊娠41周以上胎头未衔接者剖宫产的危险性

    目的:探讨初产妇妊娠41周以上胎头未衔接者剖宫产的风险性.方法:对41周以上单胎、头先露的初产妇124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自然临产及引产临产的所有孕妇.比较初胎头位置及引产对剖宫产风险的影响.结果:124例产妇中67例进行引产.引产临产与自然临产组间宫口扩大、颈管消失程度、剖宫产率有显著差异.胎头未衔接者引产率增加.胎头在-2者剖宫产率11%,胎头在-1、0、+1者全部阴道分娩,胎头在-3者剖宫产率61%,8例胎头在-4者剖宫产率75%,衔接组与未衔接组间剖宫产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产妇妊娠41周以上胎头未衔接者剖宫产率显著增加,胎头位置预测剖宫产几率比引产预测要好.

    作者:潘凌云;袁巧玲;尚峰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深圳市育龄妇女TORCH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育龄妇女TORCH感染率,为预防TORCH 感染和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深圳市3 236名育龄妇女进行TORCH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TORCH感染检测结果中,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弓形体和巨细胞病毒5种病原体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52%、21.3%、29.5%、5.2%和 98.3%.TORCH 感染率在育龄妇女各年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深圳市育龄妇女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感染率较高,提示应及早进行育龄妇女TORCH 筛查,以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张杰;林小兰;梁晓萍;韩全水 刊期: 2007年第34期

  • 羊水过少2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其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0月~2007年9月分娩的、诊断为羊水过少的258例进行分析.结果:羊水过少258例中,剖宫产200例,新生儿窒息28例,无围生儿死亡;阴道分娩58例,新生儿窒息29例,围生儿死亡3例.结论:引起羊水过少的病因很多,加强产前监护,及早排除胎儿畸形,一旦确诊应选择佳分娩方式尽快终止妊娠,以改善围生儿的预后.

    作者:杨晓光;杨默 刊期: 2007年第34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