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王爱芬;张淑菊;李玉清

关键词:
摘要:不孕症是妇产科常见疾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98例,临床观察效果良好,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溢血急性期的病情观察

    脑溢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多发于50岁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大多病情严重,预后差,死亡率高.我院自2001年7月至今,共收治脑溢血患者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0例,占64.5%,不同程度肢体瘫痪26例,占83.8%,本组病例死亡9例,占29%,其中死于脑疝5例,中枢性呼吸衰竭4例.

    作者:董亚华;江祥娣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下后牙慢性根尖周炎合并龈瘘用碘甘油明胶海绵治疗后疗效观察

    慢性根尖周炎合并龈瘘一旦形成,一般疗程较长,很难尽快治愈,笔者在慢性根尖周炎合并龈瘘治疗中用碘甘油明胶海绵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金明勋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斜向穿针弹力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附33例报告)

    我科自1991年-2001年间,采用斜向穿针弹力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世斌;徐晓阳;曹兴灵;李秀山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肾上腺骨髓脂肪瘤(adrenal myelolipoma,AML)亦称髓性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无功能性肿瘤.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本瘤的检出率增加.但据Settakorn[1]统计,至1999年世界报道仍不足300例.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庆堂;汪盛贤;龚俐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痛消灵胶囊的制备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制备痛消灵胶囊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水、乙醇二次提取后混合制备痛消灵胶囊,对质量标准实施控制,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达93.%.结论:制剂质量稳定,具有补肾强骨、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可有效调节骨代谢,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迅速消除骨痛、乏力等症状,对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病症有着满意的疗效.

    作者:卢运超;马东玉;孟建伟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脑出血及出血术后脑梗死37例分析

    脑出血及出血术后脑梗死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对我科近年来收治脑出血及术后脑梗死病人37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高山;邱雷;安向阳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ACEI改善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人(essentialhypertension,EH)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和代谢紊乱关系密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血压增高的重要机制之一,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1].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除了降血压外,对糖、脂代谢应有改善作用.据报道降压药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n-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有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作用.本文就ACEI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干预作用作一探讨.

    作者:梅保忠;李青山;裴红霞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静滴磷钠霉素致发热、全身不适1例

    患者,女,52岁,因鼻出血收入院,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无心、肺、肝肾疾病史,有高血压病史15年.查血、尿常规,肝功、心电图、胸透均正常.BP180/120mmHg,T:36.5℃,间断鼻出血4天,每次出血量约50ml.因鼻出血无法止血而急诊入院.全身情况差,自觉头痛,头晕.当时给鼻腔填塞止血.

    作者:李明;陈玉萍;朱桂英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治疗进展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 H.S)和瘢痕疙瘩(keloid Ke)是常见的病理性瘢痕,发病率为4.5-16%,其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影响多因子作用错综复杂的过程,终结果都是胶原大量堆积.虽然二者的性质和表现不完全一样,不能混为一谈,但是二者的治疗方法类同.H.s和Ke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也无根本治疗措施,传统的手术切除复发率高达50-100%,为此人们在积极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雷华;李青峰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管理新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1].有研究表明:当血清白蛋白从40g/L以上下降至30-35g/L时,每年的相对死亡率增加近5倍[2].各种资料表明大部分血透患者确实存在营养不良,并且这种营养不良与患者的膳食摄入、EPO的使用、透析是否充分及透析膜生物相溶性密切相关.因此,科学合理地调整营养水平,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饮食管理综述如下.

    作者:麦俏丽;肖观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前列腺术后不稳定膀胱治疗体会

    前列腺开放手术的病人术后常并发膀胱不稳定,膀胱无抑制性收缩,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我院1996年3月-1999年12月通过口服稳定膀胱药物,配合使用硬膜外腔注射镇痛药及膀胱内灌注局麻药的方法,共治疗前列腺术后不稳定膀胱病人31例,体会如下.

    作者:邵继才;丁春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一氧化氮供体-硝酸甘油对妊高征胎儿血供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外对妊高征(PIH)进行大量试验和研究,认为一氧化氮(NO)减少,是PIH发病中的重要环节.我们用NO供体硝酸甘油,通过弥补PIH体内NO含量不足,达到降压目的,这已被临床实践所证实[1],但母血动力学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胎儿动力学的变化,我们做了如下观察.

    作者:李肖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不孕症是妇产科常见疾病,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98例,临床观察效果良好,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爱芬;张淑菊;李玉清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慢性缺血性肾损伤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慢性缺血性损伤系指一种慢性、持续性、非致死性的组织缺血性损伤形式,原发或继发性因素所导致的血管损伤在局部组织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血管损伤既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渐痊愈,也可以在某些条件下与局部组织损伤形成恶性循环而使损伤不断加重,终至不可逆性损伤.慢性肾缺血导致肾损伤的病理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慢性缺血性肾损伤主要指由于肾动脉、肾动脉主要分支及肾内肾小球毛细血管前各级动脉血管损伤所导致的肾组织慢性缺血性损伤.其主要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内各组织成分的萎缩、硬化[1].

    作者:常子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基层医院开展PTCA术病人的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系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将球囊扩张导管的球囊部分置于冠状动脉的狭窄处,在体外加压,扩张球囊,使狭窄的管腔扩大,从而达到改善血供、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PTCA开辟了冠心病治疗的新领域.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杨晓云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肾脏严重不良反应51例分析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肾脏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查阅国内检索类中文医药期刊,归纳有关FQs肾脏不良反应的报道.结果:FQs肾脏主要不良反应有血尿、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结论:FQs的肾脏严重不良反应少见,但较严重.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肾功能.

    作者:宋东奎;王瑞;张莉蓉;梁欣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浅谈医学科研档案的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兴旺依靠科教兴国,医院发展依靠科技兴院,科技创新是推动医院发展的不竭动力.科研水平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医学科研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科研档案管理则是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医学科研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医院科研发展的历程,既是反映医院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医院工作查考的凭证,还是医院进行科学研究的可靠材料,在医学科研领域自身继承和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承前启后的作用.鉴于此,近几年我院逐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制订了一些具体措施,大力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为推动医院科研发展和医院管理工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苏京平;蔡执敏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梗阻性黄疸形成中肿瘤因子与肝细胞凋亡关系的动脉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形成中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72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胆总管结扎手术组,以结扎胆总管(1igating common bile duct,LCD)的wister大鼠为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a含量:Tunel法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状态.结果:LCD术后3,7,14,21天TNF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并于LCD术后7-14天达到高峰.LCD术后3,7,14,21天肝细胞凋亡指数(HAI)亦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且亦于7-14大达到高峰.手术组各时相TNFa与HAI呈正相关.结论:在Wister大鼠梗阻性黄疸形成中TNFa对肝细胞凋亡起介导作用.

    作者:戴锋;王卫星;丁佑铭;邹力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误服复方苯乙哌啶致呼吸停止1例

    1病例报告 患儿,女,4岁.误服复方苯乙哌啶约80片,不久出现面色潮红,烦躁不安,急到当地医院给洗胃.因患儿哭闹剧烈,仅洗出少量胃内容物,未用药物治疗即被家长抱回家.服药3h后发现面色发绀、呼吸突然停止,紧急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吸氧、注射呼吸兴奋剂1.5mg,抢救约6min恢复自主呼吸,但呼吸仍慢,嗜睡状态,遂转我院儿科.查体:T36℃,P120次/min,R12次/min,BP110/80mmHg.意识模糊,嗜睡状态,呼吸浅慢,面色发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15cm,光反射迟钝,鼻不扇动,口唇干燥,舌震颤.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2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诊断为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合并呼吸衰竭.

    作者:宋宝玲;王小芹 刊期: 2002年第20期

  • 多发性肌炎误诊为肝炎1例报告

    多发性肌炎是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一种,国外大量研究认为,免疫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1].有人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2,3].其特点是髋周、肩周、颈咽部肌群进行性无力.实验室检查,99%患者有酶升高.肌炎的急性期肌酶谱升高,提示肌肉受损分解,病情好转后下降.现将多发性肌炎血清转氨酶升高误诊为肝炎的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荣 刊期: 2002年第20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