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梅
临床肝脏外科实践可造成肝脏缺血性损害,以及缺血后发生的肝脏再灌注损伤.细胞程序性死亡即细胞凋亡的异常增加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之一,多发生在再灌注损伤早期[1].
作者:侯文英 刊期: 2003年第17期
为提高飞行员前庭稳定性、抗晕机反应、保持情景意识能力,我们对72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了电动转椅脱敏训练.
作者:季思菊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盐酸洛美沙星具有抗菌谱广、活性强、毒副作用低等优点[1].为考察我院洛美沙星毒性大小、笔者选用静脉注射给药途径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梅 刊期: 2003年第17期
早在1909年Maximow[1]就推测血液中有一些细胞可以维持造血,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动物的交叉输血的实验中证实外周血中存在着使放射动物血细胞再生的细胞,由此证明了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存在.
作者:田凡清;陈新胜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笔者就贯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出了分层次举办培训班;强化质量监控;规范医疗文书;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注重护患沟通;用新的观念看待纠纷等六条之见,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杨顺秋;戴志鑫;石敏;钟玲 刊期: 2003年第17期
重症肌无力是因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为呼吸肌严重无力.
作者:陈洪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评价X线平片及CT检查对肺部弥漫性疾病(Diffuse pulmonary disease)诊断价值.方法:48例肺部弥漫性疾病,经病理、临床证实,包括肺部血行转移瘤,淋巴转移瘤,血行播散型结核,特发性弥漫性肺纤维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肺霉菌病,肺多发性囊肿及多囊肺,支原体肺炎,放射性肺炎,结节病,肺泡细胞癌,肺癌肺内广泛性转移,淋巴瘤,支扩,年龄29-87岁,男30例,女18例,全部行胸部正侧位及直接肺部增强CT扫描,部分行高分辨CT检查.结果:48例肺部弥漫性疾病具有以下X线及CT征象.①肺部病变弥漫性分布;②表现粟粒状、结节状、斑点状、条索状、网格状及囊状;③炎症性病变经相应治疗后逐渐吸收;④肿瘤性病变逐渐扩展;⑤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有个慢性过程;⑥CT片上发现支气管血管束的变形、毛糙,支持良性病变的诊断;而呈结节状、串珠状增粗则支持恶性病变的诊断.结论:肺部弥漫性病变的正确诊断在仔细分析X线及CT征象基础上必须结合年龄、生活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
作者:陈兴灿;项林爱;陆雪华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生物体的实验室检查与其他实验室对非生物体标本的检查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受机体生活和代谢的影响,而生理因素对每一项检查的影响大小各异,影响实验诊断学检查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李玲芬 刊期: 2003年第17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全面实施,护理工作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向病人全身心的健康护理.我院从2002年开始开展了产后随访工作,共1800例.随着产后随访工作的展开,护士的工作已经由医院内走向社区家庭扩展和深化.
作者:石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质过氧化的动态变化和心脉龙对其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家兔20只,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心脉龙组(n=10).连续观察缺血前,缺血25min、再灌注25min、60min和120min时血浆中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心脉龙对不同时限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心脉龙组的XO、SOD、MDA和GPT在再灌注的各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心脉龙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氧自由基的清除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田昆仑;苏娟;董丛丽;钮荣祥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等.
作者:田德虎;刘宽芝;赵峰;张英泽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鼻中隔成行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将鼻中隔偏曲分为五种类型,在鼻内镜的照明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术式矫正中隔.结果:116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均得到矫正,随访3-12个月,患者原有症状消失,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鼻内镜下手术具有清晰的直视术野、操作准确、损伤小、效果好和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王建设;刘泽民;王蕊 刊期: 2003年第17期
采用多组皮瓣联合移植术治疗足部严重创伤14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病例皮瓣成活、足部外观及功能满意.通过对患者重视术前准备、做好术后处理、严密患区观察等护理,总结了重视心理护理,消除不利心理因素,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阐述了皮瓣联合移植术修复严重足部创伤的护理重点.
作者:胡淑文;王爱兰;张丽萍;柴晓红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时由于脑部炎症改变引起神经系统体液调节改变功能紊乱,或同时心脏病毒感染,导致心肌损伤及心电图异常,出现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等表现,如不早期发现及治疗常成为患者预后不良的直接原因.
作者:闫春雷;田书娟;许月红 刊期: 2003年第17期
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具有多潜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研究表明外源性BMSC移植入脑内后可以存活,迁移,并表现神经细胞形态,表达其特异性标记物,这种潜能提示BMSC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治疗,达到损伤修复或功能重建的目的.
作者:杨东波;刘耀华;杨立庄;蒋传路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建立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动态比浊法,对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稀释液进行定量检测.结果:8.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在24倍稀释时无干扰作用.结论:可以进行定量检测.
作者:杨馥荣;任丽君;韩咏梅 刊期: 2003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动态脑电图(AEEG)与普通脑电图(EEG)在诊断癫痫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将356例患儿分成癫痫组(268例)与发作性疾病组(88例),所有患儿均先做EEG然后做AEEG.在做AEEG期间,让家属详细记录患儿24h的各项活动、睡眠时间、临床症状的表现和时间;通过回放24h脑电记录,分析各种状态下脑电图;比较AEEG和EEG在癫痫组的阳性率.结果:AEEG出现痫性与痫样放电的几率要明显高于EEG;痫样放电在清醒和睡眠状态下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EEG作为长程EEG监测对小儿癫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对癫痫的临床分型、指导用药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蒲利华;史利萍 刊期: 2003年第17期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的必须手段,它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情感品性,知识修养,趣味爱好等,还体现了言者喜怒衰乐的情绪变化,做为与病人接触多直接的护理人员在与身心处于劣势的特殊人群-病人进行交往时,如何巧妙地运用好语言与病人沟通,去赢得他们的信任尊重,从而帮助他们解除病痛获得健康是我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修养和必须掌握的一种工作技巧,因此,在与病人进行语言沟通时,应善于运用以下技巧.
作者:张晶 刊期: 2003年第17期
本文对我院肿瘤科近年来为820人次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过程中,从各个环节入手,采取不同措施,防止化疗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危害护理人员自身安全及工作环境,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及自我保护的目的.
作者:陈玉爱;张靖 刊期: 2003年第17期
严重的手外伤,除了皮肤,深部软组织缺损外,往往合并肌腱、骨骼、关节的损伤与缺损.为了使这些病人皮肤恢复手功能,减少手术次数,我院自2001年11月-2003年1月采用游离后桡侧副动脉的肱骨下段骨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并骨缺损7例,术后骨皮瓣全部成活,骨缺损部均骨愈合,伤手功能恢复满意.手术的成功除了与医生的技术水平的高低、病人的全身情况有关外,也与术后良好的护理分不开的.
作者:周明霞;王家缘;孙振中;周毓华 刊期: 200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