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军
本文分析23例难治性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均为Ⅲ-Ⅳ级(NYHA分级).男18例,女5例,其中冠心病17例,高血压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年龄57-83岁,平均67.5岁.病史7-15年,平均13.2年,伴多脏器损害6例.
作者:杨国林;成正凡;刘健 刊期: 200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转归的高危因素,为降低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全省13家县级医院儿科自2000年7月1日-2001年6月30日期间收治的567例婴幼儿重症肺炎的转归进行前瞻性研究,调查17个因素.按治愈和末治愈两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就诊时间、就诊距离、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胃肠功能衰竭、微循环障碍、营养支持疗法、危重病儿评分、器官衰竭数与婴幼儿重症肺炎转归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就诊时间、就诊距离、先天性心脏病、营养支持疗法、危重病儿评分、器官衰竭数与婴幼儿重症肺炎转归有关.结论:年龄、就诊时间、就诊距离、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营养支持疗法、危重病儿评分、器官衰竭数是婴幼儿重症肺炎转归的危险因素.
作者:吕媛;易银沙;李桂南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慢性肝炎是由于肝细胞反复破坏,肝功能轻度异常或反复波动,迁延不愈,病程超过6个月,伴乏力、食欲不振、尿黄等症状和体征,持续一年以上,并出现肝外多脏器多损害症状的疾病.
作者:何润辉 刊期: 2003年第13期
结核病的诊断、耐药是目前我国结核病领域的迫切问题,它的流行已成为目前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成效,尤其对耐药结核病其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对结核病的控制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对石家庄市2001年-2002年分离培养的203株分枝杆菌的菌型鉴定及药敏试验报告如下.
作者:杨桦 刊期: 2003年第13期
维生素K是影响凝血因子活性和抑制纤溶系统的药物,是一种促凝血药,主要用于治疗任何原因引起的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机理抑制或纤溶活性过强引起的自发性出血.但笔者通过在普外科临床中应用,维生素K还具有其他多方面的生理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兰芳 刊期: 2003年第13期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关于血糖代谢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其节律的研究在国内还不多.
作者:陈树春;宋光耀;叶蔚 刊期: 2003年第13期
随着一次性医疗用具的广泛应用,一次性乳胶手套因比传统的乳胶手套具有成本低、无需清洗、消毒、省时省力、一次性使用等优点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为使一次性乳胶手套用途更为广泛,我们对其稍做裁剪,即可达到一物多用的目的.
作者:藏爱萍 刊期: 2003年第13期
2002年是国内医药界价格战激烈的一年,也是国内医药界变化大的一年,医药界就象一个孩子的成长,在变化中不断成熟起来,由开始的冲动出击,已逐步转入了理性的思考.
作者:邓刚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传统方法通常选择股静脉、颈外静脉等部位,其操作方法难以准确定位,易增加反复穿刺的机会.我院就新生儿病房采用一次性头皮针行颞浅静脉穿刺取血,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雁;刘杰;廉德花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活血化瘀是治疗血瘀证的一种独特疗法,其理论肇始于<内经>,奠基于张仲景.历代医家又有不断充实和发展.近年来在理论研究上又有新的突破,广泛地运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本文就活血化瘀在妇科疾病中的崩漏一证的运用,结合有关文献资料,联系临床实践提出一些粗浅认识,请同道指正.
作者:张长财 刊期: 2003年第13期
笔者自1986年4月以来,为3例掌骨及指间关节外伤性僵直的病人,做了自体肋软骨膜移植重建手指关节软骨的手术,经过临床观察及随访,疗效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同军 刊期: 2003年第13期
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MIC分型逐渐成为白血病分型的主流,近的研究表明11q23染色体异常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着特异性,其涉及的MLL基因是分子遗传学的基础,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判断预后及选择用药具有一定的意义.故本文就11q23染色体异常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杨隽;王椿 刊期: 2003年第13期
儿童常见病治疗过程中,抗生素应用十分广泛.某些疾病诊断尚未明确抗生素作为首选治疗也屡见不鲜.不合理溢用抗生素现象十分严重.某些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应用观念上也存在某些误区,从而导致耐药菌株不断产生,抗生素效果日趋下降.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变态反应与二重感染等严重不良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在有明确的用药指针下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抗菌药物在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王敏;陆以扬 刊期: 2003年第13期
静脉输液是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如果输入药物、输液器具或配液加药及滴注过程被热源、细菌及微粒污染,可造成发热反应,不但加重病情,还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在临床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引起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艾贻莲 刊期: 2003年第13期
X线检查对于诊断骨与关节的外伤具有重要意义,当骨与关节发生外伤临床上怀疑难已诊断时,X线检查可以明确有无骨折或脱位,如临床检查有明显骨折或脱位时,通过X线检查,可进一步了解骨折和脱位的详情[1].
作者:张学志 刊期: 2003年第13期
冠心病系指冠状动脉硬化引起血管阻塞、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作者:辛静 刊期: 2003年第13期
我区地处沿海,很多人明知河豚有毒,仍冒险食用,河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河豚毒素是非蛋白质的神经性毒素,分子式C11H17N3OR,微溶于水,在PH<3和PH>7以下和PH7以上不稳定,4%NaHC03溶液处理20min或无毒化,对热稳定,加热至100℃经过30min约20%被破坏,120℃经过20min仍有毒残存,对日晒和盐腌都很稳定.
作者:张丽忠 刊期: 2003年第13期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疾病.因其病情危重、变化性、多有意识障碍和自理缺陷,所以严密的观察病情及全面的护理,在临床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1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72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出血病会议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现将病情观察情况及护理体会予以总结.
作者:李燕 刊期: 2003年第13期
脑震荡后综合征是各种颅脑外伤后常见的后遗症[1],为了加深对其的认识,本文总结了我院6年来诊断的30例脑震荡后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刘明辉;顾镭;陈永刚 刊期: 2003年第13期
自1995年以来我们经临床观察及实验结果确诊为有感染存在的发热患者,进行了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观察,现分析如下.
作者:边红放 刊期: 200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