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手术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护理工作也正由功能制护理向系统化整体护理过渡.为使手术室工作适应新的护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我们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理论为指导,实施护理程序为方法,恢复病人健康为目标[1],对病人实施了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整体护理,受到广大病人的好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胡三文;王红;胡淑文 刊期: 2004年第18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预后差,病死率高[1].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近年来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应于重症胰腺炎的救治改善了预后,降低了死亡率.本院自2002年5月-2003年11月重症胰腺炎行持续性血液滤过(CVVH)共5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健;冯金忠;郑薇萍;张敬慧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破伤风抗毒血清(TAT)是目前常用的预防破伤风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适用于污染明显的伤口,严重的开放性损伤(如开放性颅脑损伤、开放性骨折、烧伤)、受伤后伤口未经及时清创而又未接受过主动免疫注射的患者,一般剂量为1500IU,于伤后24小时内作皮下或肌肉注射.由于TAT是马血清制剂,注射前必须作常规过敏试验,以免发生过敏反应.如果皮内试验阳性者,必须用脱敏法进行注射.一般情况下皮内试验很少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但由于体质因素也可有个别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在临床上需引起注意,例如我院急诊科就曾收治过这样1例病人.
作者:詹江红 刊期: 2004年第18期
随着医疗科学的飞速发展及现代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旧的落后分光光度比色,旧的手工生化操作已被先进的简便,快速,微量,准确的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所代替,它是临床检验的一次革命.
作者:田雪琴;彭拥君;蔡玮 刊期: 2004年第18期
影像医学发展的水平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诊断和工具,医学影像是利用影像表现特点进行分析诊断,X线平片因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能体现骨肿瘤形态特征变化、特异性和总体诊断准确率平均高于其他检查,鉴别和评价病变的生物学方面仍是佳的方法,CT检查对骨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其密度分辨率也明显优于X线平片,但空间分辨率则逊于传统X线检查,具有良好的横断面,矢状面、三维成像特点,对肿瘤累及范围、临近组织、重要血管显示良好并有助于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CT引导活检技术的开展提供了骨肿瘤影像特点、诊断、治疗和愈后的评估有了明显的提高,三维CT和MRI可以为临床手术提供较详实的模拟解剖影像.
作者:王晓婷;商敬伟;王颖贤 刊期: 2004年第18期
1病例报告例1,男,76岁,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心电监护示频发室早,即给予利多卡因50mg iv,2mg/min维持静滴.40分钟后出现短阵室速,再次给予利多卡因50mgiv.患者出现幻觉、多语、手舞足蹈,立即停用利多卡因,症状逐渐缓解.
作者:徐倩;王钰 刊期: 2004年第18期
通过对近六年来本院0-14岁住院儿童意外伤害回顾性调查,初步防呢系意外伤害发生的年龄,高发季节,不同年龄组中伤害类型的构成,以及父母知识层次,城乡差别对发生意外伤害的影响等,初步分析伤害的一般规律,为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曾昭成;仲兆银;金鑫玲;宋明媚;卜翠萍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左室下壁、右室梗死急性期死亡的临床特征,恢复期生存状态,远期死亡原因及死亡形式.方法126例患者分3组,Ⅰ组:近期死亡组(住院时期间死亡)29例,Ⅱ组:远期死亡组(随访期已死亡)22例.Ⅲ组:生存组(随访期仍存活)69例(失去联系6例).分别对年龄、性别及3组患者合并真后壁梗死、心前区剧痛伴大汗、无痛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晕厥、心源性呕吐、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史等8例指标的临床发生百分率行x2检验.结果急性右室梗死多见于老年患者,60-79岁占总发病人数的69.0%,男多于女,男女之比1.4:1:无痛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史的比例在Ⅰ组和Ⅱ组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P《0.01).心源性晕厥是Ⅰ组患者在起病3小时内的一个突出症状,发生率达到21.0%,与病情危重明显相关.心源性呕吐在Ⅰ、Ⅱ组的发生率都超过55.0%,心源性休克是在住院期间主要的致死原因,占急性期死亡率的66%,完全性房室性传导阻滞在致死性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达79.0%.出院后死亡的患者,有近一半(40.9%)发生在6个月内,因此出院后的6个月是远期死亡的高峰,心性猝死是主要死亡方式.生存组患者生活质量普遍较好,仅见1例右心功能显著为良者.结论渡过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右室梗死并且生存期超过6个月的患者,预后较好,心功能不全者少见.
作者:李益发;张树义;胡大一 刊期: 2004年第18期
低分子肝素(LMWH),具有抗凝血酶作用弱、抗血栓形成强,出血副作用小的特点.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于霞;陈勇伟 刊期: 2004年第18期
临床工作中,护士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医嘱给病人抽血化验的同时,还要输液,通常要进行两次静脉穿刺.
作者:佟志红;卢欣 刊期: 2004年第18期
我科2002年5月-2004年3月对15例口腔恶性肿瘤病人采用胸大肌带蒂皮瓣移植术,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口腔功能,提高了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而护理的配合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5例病人我们给予了精心的护理,14例皮瓣全部成活,l例部分存活,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我们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牟莲芝;邢金莲;刘业惠 刊期: 2004年第18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这一,目前治疗宫颈糜烂有多种方法,我科采用奥平栓加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高秋霞;李福娥;符国如 刊期: 2004年第18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对儿科的患者.儿科的患者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而大脑的思维不够完整,怎样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就成为儿科护士临床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下面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谈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心理护理,仅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梁淑芬;王桂芳;林晓枫;刘俊影;韩冬梅 刊期: 2004年第18期
从1998年3月-2003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筛选常规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病人41例,予动态心电图监测,共检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邱爱青 刊期: 2004年第18期
根管治疗术(RCT)分为一次法和多次法两种.由于一次完成,节省了病人往返时间,所以大力开展一次法是很有必要的[1],笔者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患牙28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罗华明;张礼明;甘宗学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根内复合树脂固定黏结折裂牙.方法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折裂面涂粘接剂,复合树脂分层固化.结果术后患牙出现胀感,2周后胀感消失,12个月内,临床无任何症状.结论复合树脂根内固定是保留患牙的途径之一.
作者:仇成豪;于晓萍 刊期: 2004年第18期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患者中常见的现象,由于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肾脏疾患,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均有关系,故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关于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应从三方面进行阐述:①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性: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其是高血压及冠心病发展的预测因子,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可以增加冠心病的死亡率.血尿酸升高的机制:尿酸生成过多,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或肾小管阴离子交换系统受抑制而致尿酸的分泌减少,均可致血尿酸升高.③高尿酸血症促进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尿酸的生成伴随着许多氧自由基的生成,而后者可造成血管内膜的炎性反应.血尿酸亦可通过升高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并促进胆固醇的过氧化,导致盐依赖性高血压,加重肾功能损害,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发展.同时血尿酸及其结晶亦可直接激活血小板,进而激活凝血系统,加重冠状动脉狭窄.
作者:丛涛;胡健;郎九立 刊期: 200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体会.方法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妈咪爱口服和静点茵栀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第1日胆红素下降值、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及胆红素降到102.6 p mol/L以下的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思密达、妈咪爱、茵栀黄综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崔袆 刊期: 2004年第18期
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加强抗凝、积极调脂及放射治疗都效果有限,近年来药涂层支架的应用使再狭窄明显下降,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院心内科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应用粘多糖片(山东省莱阳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治疗PCI术后病人69例,并与常规治疗相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林强;王玲 刊期: 2004年第18期
自2001年开始,国家教委发布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本院开设了心理学课,所用的教材是师范院校普通课通用教材,同学们学习以后认为不切实际,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不紧密,同学们也没有什么兴趣.
作者:朱晓峰 刊期: 200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