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杨运飞
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此次研究选定护理人员20人,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手术室护理质量,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观察组为2014年3月~ 2015年3月,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质量管理.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护理人员所负责的患者护理改善效果、基本护理合格率、病房管理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率达到100%.而对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好,患者满意度达到8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品管圈活动,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对于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效果显著.
作者:高秋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老年护理工作发展模式落后,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护理教育滞后,护理专业人才缺乏,老年护理保险缺失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发展之路.
作者:那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内科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方法护理基础上使用临床护患沟通技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5.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护患沟通技巧对内科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拥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大大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配合率,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刘叶;覃建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小脑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类型,而小脑高血压脑出血后脑积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自1995年至2008年收治23例小脑高血压脑出血后脑积水患者,现就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患者入院时情况1.1.1 患者一般资料:23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在43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58岁;其中1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作者:朱晓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脂联素(APN)与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8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无并发症组(NDC组),DN组进一步分为3期、4期、5期糖尿病肾病组,对临床指标、Hcy及APN进行比较.结果:与NDC组相比,DR组与DN组,Hcy及APN明显升高(P <0.05,P<0.01).随着肾病进展,Hcy和APN水平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T2 DN患者血清APN、Hcy水平随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加重而开高,提示DPN、HCY可能反应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内皮损害.
作者:杜彦丽;袁捷;王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口腔种植骨再生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将70例口腔种植骨缺陷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人工粉植入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粉混合富血小板血浆进行植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愈合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种植骨均愈合良好,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区种植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个月后新增的骨组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发现观察组经种植修复治疗骨吸收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能够促进口腔种植骨再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红明;王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心律失常的类型、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心率失常的新生儿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心律失常的患儿中,男性共有34例,女性30例;足月儿60例,早产儿4例;胎龄大的为41周、小的为33周.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口服普罗帕酮;窦性心动过缓给予阿托品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给予利多卡因治疗痊愈;心房扑动给予以洋地黄类治疗结果痊愈.结论:对不同新生儿对症采取不同治疗措施,有助于患儿身体痊愈.
作者:蔡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非定时吸痰技术与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8例实施定时吸痰技术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组38例实施非定时吸痰技术与护理,其他护理相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日均吸痰量、吸痰频率、血氧饱和度波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非定时吸痰技术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将痰液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与定时吸痰给予与护理相比效果更优,可有效地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庞林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第二杂交捕获法(HC2)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2473例门诊或住院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采用HC2法检测HPV-DNA,联合或未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若两者中有一位是阳性患者,则行活组织检查和阴道镜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慢性宫颈炎675例,CIN(宫颈上皮内瘤病变)Ⅰ 139例,CINⅡ48例,CINⅢ67例,宫颈癌112例,炎症及阴性2197例.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HVP-DNA阳性率为:炎症14.72%;CIN Ⅰ 4.77%,CINⅡ1.46%,CINⅢ2.14%,宫颈癌4.12%,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2检测法应用HVP病毒感染者中,能有效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筛查、治疗和管理,具有十分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余杰;彭华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1例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HbA1c资料,分析HbA1c水平和不同脑血管疾病与HbA1c5.7%水平的对比,评估脑血管疾病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结果:在所有患者中约有158例患者的HbA1c水平高于正常水平,所占比例约为60.5%;并且不同脑血管疾病患者HbA1c水平与HbA1 c5.7%进行单样本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HbA1 c水平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应对这一部分人群进行HbA1c水平的定期测定,并采取有效措施,这对于降低其发生糖尿病风险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梁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和分析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同步调强适形放疗(IMRT)的有效性及毒副反应情况.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4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采取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同步IMRT,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选取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同步IMRT,观察不同治疗方案临床总有效率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和观察组患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化疗副反应的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NPC)患者选取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化疗同步IMRT方案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无明显增加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值得推荐.
作者:徐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患者吃大米煮的干饭后感头枕部疼痛10年,疗效满意.
作者:杨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无创心输出量监测对重症急性肺水肿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对60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采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法对三个有创机械通气阶段的CO和CI进行监测,观察脱机情况和CO、CI变化.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共有57例脱机成功,3例患者脱机后病情反复,重新进行机械通气失败,总脱机成功率为95.0%;脱机成功组三个阶段的CO、CI比较,T1 >T2 >T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失败组三个阶段的CO、CI比较,虽有逐渐上升趋势,但是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无创心输出量监测法监测有创机械通气阶段的CO、CI变化,对于有创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终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冰;李良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心理干预技术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以及心理干预技术的相关对策及办法.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糖尿病住院患者,病程均在1年以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结果:经过心理干预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比较,其治疗依从性,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脂与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洪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深入研究葛根素结合使用丹参酮对首发急性脑梗是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在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首发脑梗死的患者共计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人员各计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葛根素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葛根素联合丹参酮对患者实施治疗.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葛根素联合丹参酮治疗),治疗后的结果发生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了约80.42,结果要明显的比对照组患者高约20.42.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首发急性脑梗死后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可以使用葛根素联合丹参酮,这样能够很好地解决患者的情感障碍现象,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卢敏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晚期妊娠引产的效果及安全有效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产科的110例晚期妊娠引产孕妇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给药剂量随机地分为A组(米索前列醇25.μg,置于阴道后穹窿q3h)53例,B组(米索前列醇50μg,同样置于阴道后穹窿q3h)57例.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引产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后,两组Bishop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18.87%明显低于对照组率为33.33%(P<0.05).结论:25μg给药剂量是晚期妊娠引产孕妇有效、安全的给药剂量.
作者:陈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消化道肿瘤在我国十分常见,其死亡率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主要是因为消化道肿瘤患者大多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亦难以通过有效途径确诊.一般确诊后几乎都是中晚期.方法:利用血清GDF-15测定血清生长分化因子.结果:大量研究表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消化道早期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明显升高,有望成为筛查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血清标志物.结论:该方法对降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的作用,为筛查消化道早期肿瘤开辟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刘为;杨志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镜下表现,分析其临床症状.方法:选取68例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患者年龄<60岁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8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镜下表现及初诊临床特征差异.结果:镜下检查结果显示两组轻、中、重瘦RE比例比较分别为(58.82% VS48.53%)、(23.53% VS41.18%)、(17.65% VS10.29%),其中中、重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吞咽困难、嗳气、呕血、便血,其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性RE患者镜下表现重症较为突出,且临床表现主要为吞咽困难、嗳气、呕血、便血,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立金;关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的相关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风险因素管理下的院前急救措施,对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急救纠纷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中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因素,而完善的护理措施和科学有效的管理则能让急救差错事件和急救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让患者满意度提高.
作者:赵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造成中药饮片处方剂量过大的原因探讨:中药饮片处方使用单位的不确定性;中药材的处理差异;中药材的产地和采集差异;中药材市场的经营混乱;临床医师自身素质差异.中药饮片剂量过大的弊端:毒副作用;中药材的浪费;服用不便.针对中药饮片剂量过大的对策探讨:改革现行的《药典》标准;建立中药饮片生产的标准;加强医师的专业水平.
作者:温宝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