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军
目的:X线诊断肺部炎症的结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部炎症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诊断,探讨诊断结果.结果:36.7%为支气管肺炎,27.2%为大叶性肺炎,21.1%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碲炎,11.1%为急性肺脓肿,3.9%炎性假瘤.结论:对于肺部炎症患者行X线检查其胸片有混合型、间质型以及实质型三种表现,便于诊断鉴别肺部炎症疾病.而在确诊过程中还需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史、X线检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便于临床开展诊断与治疗.
作者:郑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体外电除颤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4月所接收治疗的50例心脏内科患者,对心脏内科患者采用体外电除颤后,抢救成功43例心脏内科患者,进行体外电除颤后都产生了不同的并发症情况,6例急性肺水肿患者,24例心律失常患者,7例急性肺水肿和心律失常患者,2例肺栓塞患者,4例胸部皮肤灼伤患者.进行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43例心脏内科患者进行体外电除颤后所产生的并发症,采取科学的护理和治疗,并发症情况都得到了控制,只有1例患者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心脏内科患者,采用体外电除颤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及时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死亡率,对于维持抢救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疗效显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曹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近4年来我科开展颈、肩及上肢疼痛185例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一般资料,185例,男95例,女90例,年龄26 ~ 75岁,平均58岁,病程半年以内45例(占24.3%),1~5年93例(占50.3%),5年以上47例(占25.4%),长病程25年.依据症状、体征、DR及CT或MRI等检查,诊断颈椎病55例,颈屑肌筋膜炎35例,肩周炎45例,肱骨外上髁炎25例,尺骨鹰嘴滑囊炎12例,腕管综合征13例.治疗方法分别采取选一种或两种联用,以取得好效果为目的.如可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十痛点注射阻滞.用药液配方是利多卡因注射液100mg+地塞松磷酸钠注射液5mg+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5 ~ 50mg(或得宝松注射液5~ 7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维生素B6注射液100mg+维生素C注射液500mg+0.9%氯化纳注射液3~5ml,共16 ~ 18ml于C6 ~7或C7~T1硬膜外或其他选用法注入.对慢性病程长者,可在混合液内+透明质酸酶1 500μ,以促进粘连松解吸收;痛点及椎间关节阻滞各点可注入混合液3 ~5ml;对凝肩局麻药可稍加大,以利肌松及松懈,利多卡因注射液1500 ~ 200mg或利多卡因注射液60mg+丁哌卡因注射液2.25mg为混合液注入.注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1小时左右,无异常方起身或行走,间隔4~5天注药一次,4次为一疗程,根据治疗效果及病程决定治疗次数与疗程.对滑囊炎患者,先抽出滑囊内积液,再行关节内注射或关节周围浸润注入混合液8~ 10mL,治疗后包扎.本组注药4次者135例,注药6次以上50例.如第一疗程效果欠佳,需休息1周后再行第2个疗程治疗.结果:以采取改良Macnad疗效评定标准优、良、可、差四级,对所有病例进行1~2月近期随访.结果优78例(占有42.2%)、良83例(占44.9%)、可18例(占9.7%),差6例(占有3.2%),优良率161例(占87%),有效率179例(占96.8%) 结论:颈、肩及上肢疼痛,病因较复杂,症状较重,且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及生活,是常见病、多发病.
作者:邹文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如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更能监测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4月间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将其分为三组,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联合用药组各有90例患者,对血小板的大聚集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比较采用改良法和原法检测不同用药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情况可见,联合用药组患者使用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扳聚集率的结果均显著低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的患者,低于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而相同组别的患者经TEG5000与改良法检测的结果均显著高于原法检测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调整血小扳数量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体外影响较小,操作更快捷简便,是比较理想的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勇华;张颖;周芸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较好地控制血糖,并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中胰岛素泵的应用,又叫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是符合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的胰岛素输注方式,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尤其效果显著,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剂量容易调整,血糖容易观察,护理方法简单易学.
作者:张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评价采用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2月至今本院采用RF-Ⅱ型钉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9~ 72岁(平均52岁).结果:50例患者均获随访,其中45例恢复了劳动能力,5例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具有术后融合率高,脊柱稳定性好,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戚会宏;常海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实施CRRT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ICU患者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护理,提高患者CRRT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实施CRRT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ICU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4例ICU病房中的患者实施CRRT治疗后观察其消化道出血原因并进行护理.结果:我院有73.33%的患者通过控制肾功能从而控制了消化道出血症状,13.3%的患者需要通过间断性血液透析控制病情,6.7%的病患因自身脏器衰竭而引发死亡,6.7%的病患因无力承担医疗费用而出院.结论:对实施CRRT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病因分析与护理后,控制了患者病情,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舒凡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药新剂型被开发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我国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开发,提高中药的临床利用率.通过药物制剂的新技术,能令中药的应用空间不断拓宽,而本文则就中药制剂现代化应用药物制剂新技术的成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医在临床使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廖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外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具体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院外科护理中发生的71例护理缺陷、差错事件,分析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在2013年-2014年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改进.分析改进前后护理缺陷、差错发生率及发生原因变化.结果:教育培训、沟通因素、工作任务重、环境设备是造成外科临床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x2 =2.797 ~10.135,P<0.05,P<0.01);实施护理质量改进质量后,护理缺陷与差错发生率(0.030%)、人为性因素(61.54%)均明显低于护理质量改进前,非人为因素明显高于护理质量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4.186 ~233.397,P<0.01).结论:外科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较多,通过制度建设、分层管理、技能培训等措施,可降低外科临床护理风险.
作者:田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根据我校学生的现存问题,以及现代口腔医学的发展和口腔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提出教、学、用相结合的口腔医学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导向,通过加强临床见习、临床前的技能培训等,从心理和操作上加快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变.
作者:梁锐英;徐艳丽;吴文慧;赵艳萍;孟贺;李金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消化道肿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7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数字随机分组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病例.对照组为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其中有19例患者为冬泽全产品组,比较患者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营养指标改善效果例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内营养组中,冬泽全产品组的体重指标和白蛋白两方面优于非冬泽全产品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早期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改善有促进作用,可改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骏;许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在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的肿瘤疾病就有肺癌,对于治疗肺癌,采用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巨大的突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地发展,靶向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地进步,靶向治疗肺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非常快,具有极其广阔的舞台,使得治疗肺癌展开了新篇章,靶向治疗肺癌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对我国和国外在肺癌治疗中靶向治疗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者:潘宜云;王羽丰;曾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经额中回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神经内镜辅助经额中回入路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清除术36例患者,观察术后3月Barthel指数评分,按照良、中、差分级.结果:其中100分3例,良28例,平均88.6分,中4例,平均56.2分,差1例,23分.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额中回入路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定位简便,设备简单,手术方式患者家属易于接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临床效果良好,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孙杰;闫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社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糖尿病患者40例,对照组糖尿病患者40例,实验组中糖尿病患者自愿接受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服务,对照组患者不接受该项服务,采用常规随访的方法结果:对照组总改善率为83.00%,实验组患者总改善率为95.00%,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接受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服务的糖尿病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所以此方案有利于患者糖尿病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胡平;杨运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经过内科临床保守治疗后病情没有好转的晚期肝硬化的100例患者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术前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做好术后康复指导,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100例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100%,经过临床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状况和身体其他方面的情况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原来100例患者中的82例在实施手术后腹水逐渐消失.有4例患者在手术后虽然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但是经过治疗后都有所改善.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改善晚期肝硬化患者身体方面的各项功能,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同步做好围术期整体护理非常重要,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温方圆;刘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估艾滋病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效果及探索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为制定提高HIV阳性孕产妇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本院和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孕期接受艾滋病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的64例HIV感染孕妇,对其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在64例孕妇中,35例预防用药组和29例治疗用药组基线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3个月时预防用药组与治疗用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1%和96.6% (P >0.05),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8.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8%,以消化系统症状(54.7%)、骨髓抑制(24.5%)、肝功能损害(13.2%)、皮疹(7.5%)为主.结论:我国目前推荐的母婴阻断用药方案疗效相似,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在临床上应注意监测,早发现早处理,提高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兰枝;姚钦江;王卫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吸烟对胃部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做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的患者用随机采样方式,对患者吸烟的情况通过问卷方式进行确定,进行分析阳性率和结果.结果:患者1731例中,吸烟者546例Hp的检出率为54.3%,1185例非吸烟者Hp的检出率为42.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可以显著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并可能增加常见胃部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高光琦;陆云;刘兴党;张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13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7例,对患者血脂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检测,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数量和促甲状腺素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H)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菅丽萍;杨静慧;马直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社区的恢复期卧床患者采用强化肺部功能锻炼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到2014年5月在我市进行研究的90例恢复期卧床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手段,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用强化肺部功能锻炼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4%,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则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恢复期卧床患者采用强化肺部功能锻炼预防肺部感染,可以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马应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效果.方法:在本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改进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改进的内容主要涉及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过程监控、反馈与改进、安全保证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2014年1~6月和2014年7~12月改进前后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果:2014年7~12月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明显优于2014年1~6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