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溯;雷莹娟;游一平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体位对术后失血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将下肢抬高45°,并将膝关节屈曲45°,连续维持2d,对照组维持膝关节伸直位.结果:观察组在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48h血红蛋白、术后48h膝关节周径以及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活动度、输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将下肢抬高45°,并将膝关节屈曲45°,连续维持2d,能够有效减少围术期失血量,降低膝关节肿胀的风险,有利于促进功能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建忠;覃大海;向自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品管圈活动对策在降低肾内、内分泌科住院超30d患者比例的实践作用.方法:基于2015年7月至12月住院超30d患者,对超30d原因进行客观分析统计,筛选其中具有普遍性的XX项原因,结合现状品管圈集思广益,制定对策,开展实践应用.结果:肾内、内分泌科住院超30d患者比例由2015年7月至12月的1.3%下降至2016年7~12月的0.6%.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住院超30d患者比例,于医患双方都有益处.
作者:郭丽燕;廖座学;张雪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冷食刺激配合手法治疗对吞咽障碍的临床结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康复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吞咽语言诊治仪治疗,试验组接受冷食刺激配合手法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试验组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两组疗效果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接受冷食刺激配合手法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凤侠;关艳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搜集呼吸科住院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I)升高病例,分析cTnI升高的临床意义及影响cTnI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及临床记录本查询我科近年来cTnI升高病例.共纳入84例,男性63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77.95岁.结果:cTnI升高的临床意义:①急性冠脉综合征;②呼吸系统患者因低氧血症、酸中毒、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心肌损害.③心脏占位:1例肺癌患者,侵犯心脏,cTnI5.35ug/L,心电图正常.结论:cTnI升高在呼吸科不少见,对于高龄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应提高警惕,尽早完善钠尿肽(BNP)和心肌梗死三项检查.对于呼吸科住院患者,若有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心律失常,警惕心肌损害可能,积极改善缺氧,维持内环境稳定.
作者:袁佩红;邓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在新生儿气胸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过往17例新生儿气胸患者临床资料选行分析,比较患者在经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前及上机后2h、12h、24h及48h各指标的变化,主要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及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等.结果:经分析发现,15例患者在经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后病愈出院,其中2例放弃治疗,治愈患者在上机后2h观察到PaCO2下降,但PaO2明显上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上机24h后变化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频震荡通气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新生儿气胸患者的氧合功能,且其治疗办法方便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登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冠状动脉斑块病变程度与青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选取在上级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304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均为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根据Gemini积分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A组(n=103)、B组(n=101)、C组(n=100),对冠状动脉斑块病变程度同青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等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吸烟、LDL-C、TC以及高血压等均为青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对冠心痛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当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控制,进而对改善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及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浦琼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对于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06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手术治疗)和对照组(药物治疗)各5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及其宫腔再粘连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2% >84.9%)更高,而宫腔再粘连发生率(3.8%<17.0%)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9%<11.4%)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 结论:在宫腔粘连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建议在临床上配合应用,以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
作者:欧阳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肺泡灌洗疗法治疗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我科接诊的110例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10例病例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组均55例.试验纽采取经纤支镜肺泡灌洗疗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两组的病情改善情况,比较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为87.27%.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5.1d(s=2.6)、治疗费用为7.5万元(s=0.4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4d(s=3.8)、11.9万元(s=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纤支镜肺泡灌洗疗法不仅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创伤小、疗效好与安全可靠等特点,同时还有助于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高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结肠癌SW480细胞系侵袭性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与正常组织C/EBPα表达情况.构建pCDGFP-C/EBPα真核表达质粒,通过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转染对结肠癌SW480细胞系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检测与肿瘤侵袭相关蛋白KLF5、MMP-2、MMP-9、ECD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织C/EBPα的低表达率为6.25%,而结肠癌组织C/EBPα的低表达率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表达C/EBPα的患者肿瘤直径越大、TMN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概率越大.而过表达C/EBPα的SW480细胞的迁移率分别为23.57%、3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BPα在结肠癌组织低表达,且与结肠癌的TMN分期和转移有密切关系,C/EBPα过表达能够显著降低结肠癌细胞的侵袭性,对今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基因靶向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卫;王松;周筱筠;卢先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8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90例,观察比较A、B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压、心率、步行距离及超声心电图等指标都高于B组;A、B组在治疗以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与瑞舒伐他汀联合用药具有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平衡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等特点,安全高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赵复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关节松动术治疗)及观察组(温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可显著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赵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选择性减胎的安全性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妊娠中期非单绒毛膜双胎之一胎儿发育异常或多胎妊娠的孕妇经超声引导下经腹氯化钾(KCl)减胎术,分析减胎结局.结果:20例均减胎成功,未出现严重的危及母体的并发症,3例出现胎膜早破,4例早产,未出现正常胎儿的丢失.结论:妊娠中期超声引导下经腹KCl选择性减胎术可以避免多胎妊娠及异常胎儿的出生,其方法安全、简单、有效,母体安全.
作者:刘溯;雷莹娟;游一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针对医院在临床上对心内科护理用药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是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前的患者,而观察组则是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后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中观察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采取用药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与运用.
作者:杨通欢;解婧怡;周瑾;李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200例新生儿黄疸惠儿,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进行两组临床效果的对比.结果:对照组体重、血清胆红素值、胎便转黄时间和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降低,同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纠纷的降低,值得进行广泛临床推广.
作者:杨燕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常住人口婴幼儿贫血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保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查体的7978例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按照年龄大小分婴儿组(6个月至1岁)和幼儿组(1~3岁)两个年龄组,根据血红蛋白含量将贫血分为轻度(血红蛋白90~ 110g/L)、中度(血红蛋白60 ~ 90g/L)、重度(血红蛋白30~60g/L)和板重度(血红蛋白<30g/L)4度,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婴幼儿贫血总例数962例,患病率为12.06%.婴儿组贫血患病率为28.31%,幼儿组5.87%,x2检验结果表明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血程度分析表明轻度贫血766例,占贫血患儿的79.62%;中度贫血192例,占贫血患儿的19.96%;重度贫血4例,占贫血患儿的0.42%.结论:婴儿组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幼儿组,轻度贫血患病率居首位.该研究为儿童人群营养保健的早期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晓华;赵慧;牛晓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康复科住院超30d患者比例的效果.方法:由医疗管理部牵头,通过与骨一科、骨二科、神经内科、肾内内分泌科、康复科5名临床医生共同组建品管圈(QCC),分析超30d住院患者的要因,根据科室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结果:我科室住院超30d患者比例由活动前的8.39%下降至8.38% 结论:QCC活动可以降低康复科住院超30d患者的比例,达到规范康复科临床诊疗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作者:李文美;李昳珏;紫世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着重于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运用盐酸依匹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合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4例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单用盐酸依匹斯汀,试验组采用盐酸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不会增加慢性荨麻疹患者用药的毒副反应,能够显著增强疗效,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随永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痔疮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护理的经验,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6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系统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系统护理总体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分别为92.5%、37.5%,常规护理总体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分别为81.25%、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疮手术患者系统护理满意率高,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陈智;吴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影响脑外伤患者融入家庭和社会的因素,为脑外伤患者出院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行康复治疗的45例脑外伤患者的功能变化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MBI评分.结果:45例患者总体改良Barthel指数在出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变化有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外伤患者总体改良Barthel指数出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功能变化有差异,且影响出院后功能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环境改造、心理障碍、年龄,值得在出院指导时进行重点关注.
作者:黄志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产妇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彦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产妇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硫唑嘌呤和环磷酰胺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治愈率;治疗前后血尿肌酸、24h尿蛋白定量、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产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治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尿肌酸、24h尿蛋白定量、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尿肌酸、24h尿蛋白定量、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比对照组更佳,差异显著(P<0.05);88例患者治疗效果和泌尿系统结石、贫血和尿路感染史等相关.结论:产妇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采用血浆置换的临床治疗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有泌尿系统结石、贫血和尿路感染史等.
作者:杨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