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诱因分析

李学国;王合富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诱因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诱因.方法总结我院1990-01/2002-06收治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0例,对其诱因进行分析.结果呼吸道感染、药物、劳累、饮食不慎及酒精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常见诱因,约占80%,其他如情绪波动、呃逆、停药过早、过量输注胶体液及检查损伤等占诱因的20%.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诱因是多方面的,应熟悉其诱因并及时有效加以防治.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纳络酮在预防和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中间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纳络酮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中间综合征(IMS)的价值.方法对43例AOPP且口服量在100ml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1.6~2.4mg/d.结果纳络酮能降低AOPP并IMS的发生率,病程缩短.

    作者:牛立健;张娴;史继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护理程序在护理操作中应用的体会

    护理程序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核心[1],是临床护理中一个程序化的完整工作过程,是一种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的新的护理工作方法[2].近1年来,我科将护理程序应用于病人的护理操作并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余文琴;华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潘托拉唑组(治疗组)和奥美拉唑组(对照组)各120例,其中治疗组120例,应用潘托拉唑40mg静滴,1次/d,连续3天,之后改为每日1次晨服潘托拉唑40mg,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疗程4周,胃溃疡患者疗程6周.对照组120例应用奥美拉唑40mg静滴,1次/d,连续3天,之后改为每日20mg晨服,疗程同治疗组.观察止血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有很高的止血率,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郑文棋;徐祖伟;龚锦容;黄朝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龄病人腹部手术麻醉中严重心律失常及其处理

    临床上高龄(70岁以上)病人实施腹部手术为外科常见手术.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82例75岁以上高龄病人麻醉手术中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就其发生原因与临床处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浩;徐传忠;王宝宁;刘长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反流性食管炎误诊为心绞痛原因探讨

    目的了解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确诊方法,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误诊23例病人.结果临床医生对反流性食管炎认识不足,缺乏进一步的检查和临床分析是误诊的主要原因;而反流性食管炎以胸痛为主要症状、胃食管反流症状不明显,且伴有冠心病易患因素者,容易误诊.结论应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对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应重视基础资料的了解,必要时应进行24h食管pH监测或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同时应警惕反流性食管炎与冠心病共存.

    作者:汪小平;陆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内镜钛夹治疗贲门粘膜撕裂症5例分析

    目的验证金属钛夹治疗贲门粘膜撕裂症伴出血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奥林巴斯HX-5LR-1型钛夹置放操作器及HX-600-135型金属钛夹,在内镜直视下对准条状撕裂带两端置放钛夹,确认完全止血后结束治疗.结果5例贲门粘膜撕裂症经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治疗后均成功止血.结论金属钛夹治疗贲门粘膜撕裂症是一种简单有效、止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并能使一部分病人免除手术治疗.

    作者:刘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护理

    我科自1996年始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共40例.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时月霞;刘淑莲;李月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分辨率扩大内镜诊断上消化道病变

    内镜下胃肠道病灶的发现依赖肉眼对黏膜病变的辨认,然而终诊断却通常由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研究作出.尽管由黏膜表面的内镜特征诊断病变已成为可能,但活检作为一种确诊病灶(癌肿、腺瘤、增生或化生)的手段依然非常重要.

    作者:吴巍;吴云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摘除老年大肠息肉55例

    我院1997-11/2001-12完成电子结肠镜检查3 260例,发现大肠息肉513例.对其中直径>0.5cm的老年大肠息肉55例,采用圈套法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栋;兰世迁;官月萍;杨联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药物、扩张及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药物、扩张及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价值.方法总结和分析药物、扩张、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45例.结果近期疗效:药物、扩张、手术三组有效率均为100%(P>0.05),经随访远期复发率分别为药物组100%、扩张组13.0%、手术组0(P<0.01).结论扩张及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均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而扩张治疗更为方便、安全.

    作者:江梅;张沥;楚有良;白西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静脉输液致急性心衰、脑水肿1例

    1病例介绍女,4个月.因发热、咳嗽1天余,昏迷、抽搐2h入院.患儿因发热、咳嗽1天,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静脉补液400ml内加10%氯化钠4ml、青霉素钠、头孢曲松等药物,输液近结束时(静滴持续约5h,患儿出现阵发性颜面青紫,口吐白沫,呼吸急促,两肺有湿罗音,四肢频频抽动,即给予强心利尿、呼吸兴奋剂、纠酸、激素等治疗,症状未改善,故由120急转我院.既往体健,无类似病史.

    作者:鲁素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消化性溃疡19528例临床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本地区消化性溃疡的某些流行性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15年间胃镜检查的19 528例,逐年按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消化性溃疡(PU)2 577例,检出率为13.20%,其中胃溃疡(GU)457例(17.73%);十二指肠溃疡(DU)2044例(79.32%);复合性溃疡(CU)76例(2.95%).男:女为2.72:1.DU发病率明显高于GU和CU,PU发病高峰为20~50岁,但各类溃疡的年龄分布差异显著,DU发病年龄较GU和CU约低10岁左右.并对PU的发病季节分布、病变部位、并发症及动态检出率作了分析.结论PU的发病并未因现代众多抗溃疡新药的应用而减少.

    作者:王胜军;张丽萍;冯培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养胃肃肺法治疗胃癌术后返流性胃炎的探讨

    返流性胃炎在胃癌术后病人中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胃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原先的幽门括约肌功能受到影响,以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肠液和胰液)大量返流入胃,使胃粘膜遭到消化液的作用从而产生糜烂、炎症、出血等病变.

    作者:李宝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结合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成功抢救极毒蕈中毒3例报告

    我院于2002-08-02收治毒蕈中毒3例,经病人辩认及实物观查确认毒蕈为白毒伞.我科在洗胃、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成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抢救与护理1例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重、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急危重症.我科采取内科保守疗法成功救治了1例妊娠合并SAP33周的患者,病人住院期间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以及巨大胰腺假性囊肿(11cm×17cm).急性胰腺炎并MOF者病死率几乎达100%[1].本例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52天后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胃恶性间质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IST)临床比较少见,但近年来却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及文献复习作一概括性小结.

    作者:徐友才;郭艳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长时间扩张治疗食管吻合口狭窄

    目的探索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因食管良恶性疾病术后吻合口疤痕狭窄患者,采用内镜放置钛镍网状记忆合金支架对狭窄进行持续14天的超长时间扩张后取出支架,并随访观察12个月以上.结果缓解梗阻有效率为100%,疗效稳定12个月以上.结论该方法安全简便经济,病人痛苦小,缓解期长.

    作者:张跃清;连培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06/2002-08 PEG和PEJ共治疗24例病人,其中13例行PEG胃肠营养;1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21例共行PEG、PEG加PEJ28例次,其中PEG17例次(4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11例次,手术成功率100%.2/28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24例病人随访1~4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轶群;姚礼庆;钟芸诗;高卫东;周平红;何国杰;徐美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002年年度索引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02/2002-02间收治的22例使用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无伤口感染,住院1~10天,平均为3.6天,随访6~54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异物感.结论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的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申英末;陈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主办: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