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警惕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

陈芷若

关键词:
摘要:人脑表面覆盖着软脑膜,在软脑膜外依次有蛛网膜和硬脑膜,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发生在这个部位的出血被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后者50%~75%为各种脑动脉破裂出血,其次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健康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指南》将相伴我俩一生

    退休后我先后订阅过近10种之多的卫生保健报刊,但大多一二年就停订了,唯有《健康指南》(中老年)自它创刊起我就逐年订阅至今,从未间断过,现已集刊几大摞.我们老俩口因住地几度迁移,为了方便查阅《健康指南》的内容,我就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维生素等七大类,把健康指南上的文件分类装订,这样对我系统学习研究及查阅都很方便.

    作者:羊绍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警惕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

    人脑表面覆盖着软脑膜,在软脑膜外依次有蛛网膜和硬脑膜,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腔,发生在这个部位的出血被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后者50%~75%为各种脑动脉破裂出血,其次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作者:陈芷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如何防治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急性期死亡率约为30%,国外有报道≥76岁的老年人住院死亡率为28%.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亡率居高不下,往往与其就诊和确诊较晚,因而延误了开始治疗的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病情变化急骤,因此,认识和了解此病的危险性,及时加以防治极为重要.

    作者:管鸿儒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人体的呼吸系统

    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和维持体温所需的热量都来自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而氧化过程要消耗氧并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机体必须不断从外界摄取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确保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就足进行气体交换.

    作者:曾晖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秋防哮喘10措施

    哮喘的发作多半有季节性,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达高峰,寒冬腊月又减缓.因此,预防哮喘在秋天复发要掌握10项措施.1.避开过敏原每个哮喘病人有不同的致敏原,若哮喘病人知道自己对什么过敏,就应尽量避而远之.2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哮喘病大有好处,如从夏天起坚持冷水洗脸、洗脚甚至洗擦身;每天坚持慢跑或打太极拳;练气功能提高支气管功能和呼吸道清除废物的能力;秋天外出旅游也能愉悦心情、舒张气管,对预防哮喘发作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要点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2006年全国疾病死因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死亡率男性为49.56/10万,女性为52.80/10万.据统计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跌倒还导致大量残疾,如跌倒后的恐惧心理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下降.

    作者: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新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要点(四)(2010年版)

    3胰岛素的强化治疗如患者的血糖水平仍未达标或出现反复低血糖,可以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使用方法有:①餐时+基础胰岛素,每3~5天调整一次,直到血糖达标.②每日三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每3~5天调整一次,直到血糖达标.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

    作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年人腹痛应警惕非腹内疾患

    当人们出现腹痛时,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只有腹部脏器疾病才会引起腹痛,其实以腹痛作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性疾病并非罕见,若对此认识不足,常常容易造成误诊.1.急性心肌梗死:据统计,有约8%的心肌梗死病例,早期可主要表现为突然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常易误诊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等.但本病既往多数人有冠心病、心绞痛等病史,典型病人心电图有病理性Q波、弓背向上的ST段抬高和T波变化.

    作者:罗学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验方验法鸭子捕食法治疗颈椎病

    我今年88岁,患颈椎病已15个年头.发作时头晕、出冷汗、复视、人旋地转、恶心呕吐,严重时几乎昏迷.但药物治疗、贴膏药、热敷均不管事.经过反复摸索,我采取像鸭子在水中捕食一样的动作活动颈部,并命名为”鸭子捕食法”动作如下.

    作者:吴希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补充维生素——简单的抗老化措施

    虽然老化是无法治疗的,但通过抗老化的方法可以推迟人体老化的进程,使老化过程中的不适降到低,使我们在老年岁月中享受健康的生活.其实,单纯、简便的抗衰老方式就是补充维生素.一、维生素的抗老化作用维生素可以分为脂溶性与水溶性两种,重要的维生素足A、E、B、D及C.

    作者:王治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有病无病与长寿

    关于人的寿命,专家提出有不同的寿命计算方法,即理论寿命、预期寿命、无残障寿命和无疾病寿命等.所谓理论寿命,通常是根据一些动物的性成熟期和寿命的比值推算,得出人应陔可以活到150岁,但那确实是一个理论;所谓预期寿命,是根据当时当地人群的实际情况,通过流行病学统计出来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个人来说就意义不大;所谓无残障寿命,是指虽然有病,但生活尚能基本自理,在行动和认知上没有明显障碍;至于无疾病寿命,意思很清楚,就不用解释了.

    作者:曾昭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脑卒中伴发抑郁症的防治

    脑卒中后可产生许多并发症,如偏瘫、失语、褥疮、肺部感染、癫痫等.近几年来,脑卒中伴发抑郁症已成为其重要并发症之一.研究显示,约三分之二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后两年中伴发抑郁症状,而且伴发抑郁将使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增加3倍.

    作者:丁关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保护大脑不受损害

    大脑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司令部,是抗病与抗衰老的指挥中心.进入中老年后,大脑的自然衰老加速,更容易受到伤害,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让大脑远离疾病和各种伤害.1.保护大脑不受到外伤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和肌肉灵敏度降低,容易发生外伤.

    作者:丹尼尔·G·阿门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效果佳

    一、大肠癌的病因有哪些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的摄入,食物中的粗纤维越来越少,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饮食中低钙和低维生素D,都是增加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认为,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与减少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烟熏、腌制、油炸食品与大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另外,食物中的农药污染、不合理的食品添加剂等也可引起大肠癌的发生.

    作者:陈书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疗法

    干燥综合征多发于大于40岁中老年妇女,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功能的慢性炎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特点足唾液腺和泪腺分泌减少,出现口眼干燥等症状,严重时还可累及肝、肾、胃肠道、淋巴等其他器官,产生多种临床表现.日前,西医对此病尚缺乏特异疗法,而中医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养阴除燥的基础上辅以化痰消瘀,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魏睦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吴孟超的健康长寿20字诀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教授,是国家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现虽90岁高龄,依然耳聪日明、步履沉稳,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钟爱的手术台上.如今,他仍然担任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每天正常上下班,除了处理常规临床及科研工作外,每年还主刀完成200多台肝脏手术.

    作者:张揆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药食兼优属葡萄

    葡萄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水果.北京朝阳医院营养专家沈雁英教授说,葡萄的含糖量达8%~10%.葡萄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能很快被人体吸收.当人体出现低血糖时,若及时饮用葡萄汁,可很快使症状缓解;葡萄中含的类黄酮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可抗衰老,并可清除体内自由基;葡萄中还含有一种抗癌微量元素,可以防止健康细胞癌变,阻止癌细胞扩散.

    作者:马丽玫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耳石症是怎么回事

    早上起床坐起来或者仰面躺下的时候,躺在床上翻身或者淋浴仰头洗澡的时候,突然发生剧烈的眩晕,天旋地转,恶心呕吐,改变头位后眩晕很快消失,这就是大家所称作的耳石症.耳石症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由内耳疾病引起的眩晕,以前发病率高的是梅尼埃病,现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已取代梅尼埃病成为发病率高的耳源性眩晕疾病.

    作者:李学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控制血压保护肾脏

    肾脏不仅是调节水与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脏器,还具有多种内分泌功能,同时与高血压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体内的多种内分泌激素、血管活性物质和交感神经系统均可直接调节肾脏对水和盐的排出,绝大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而长期高血压又可引起肾损害,所以控制血压和保护肾脏足紧密关联的.

    作者:王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果蔬营养膳食平衡五点提示

    当前我国大众饮食中存在油脂和肉类的消费量大,粮谷类食物的消费量明显下降,果蔬摄入量不足和品种偏少等问题.据统计,我国人均每天蔬菜消费量为286克,而水果消费量仅有45克,豆、奶类也严重不足,而肉类和脂类过高.膳食失衡已成为许多慢性病的诱因.一、足量果蔬预防慢病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教授指出,蔬菜水果具有低能量、低脂肪、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和矿物质、高钾低钠的特点,并富含有益植物化学物.

    作者: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健康指南杂志

健康指南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