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燕;李瑞琪;苏海霞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双J管置入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行双J管置入术的患者124例为干预前组, 2017年3-8月行该类手术的患者111例为干预组.临床药师按照泌尿外科国内外新指南标准, 结合卫计委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作为依据, 比较并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 干预前后未发现单剂量给药不合理或需要额外术中给药的患者.干预后, 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明显下降, 且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品费用、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和全部药品费用占住院费用的比例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干预前后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术后感染情况、抗菌药物占药品费用的比例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 泌尿外科双J管置入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显著降低, 无指征用药情况较大改善, 促进了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的提高;同时纠正了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 有效地降低了此类手术患者住院相关费用.但在预防用药时机和抗菌药物选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持续改进.
作者:王志;杨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相关的高血氨脑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例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含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后出现高血氨脑病, 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卡培他滨相关的高血氨脑病属罕见不良反应, 可能与机体处于某些特殊状态下氟尿嘧啶代谢中间产物蓄积引起的血氨浓度升高有关.结论 当肿瘤患者处于体重下降、肾功能不全、感染或者血容量不足的状态时, 应用卡培他滨化疗需警惕高血氨脑病的发生.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作者:陈思林;胡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华法林目前仍然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抗凝药的唯一选择.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HIT) 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重要并发症, 而HIT患者应用华法林会增加血栓形成及肢体坏疽的风险.本文将就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HIT患者的抗凝治疗探讨HIT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作者:张韶辉;李璐璐;邓体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侵袭性肺毛霉菌患者的治疗过程, 分别从抗真菌治疗的药物选择、剂量、疗程和药品不良反应方面实施药学监护,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肾功能损害, 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 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症状好转, 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为临床毛霉菌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鲁虹;刘艺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药师通过分析与处理1例丙硫氧嘧啶诱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作用.结合患者具体病情, 探索临床诊断和药学关联性分析, 总结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重点.丙硫氧嘧啶诱发的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临床异质性大, 可表现为皮肤、关节、肺、肾脏、消化道、骨髓损害, 常有特征性免疫抗原、抗体异常, 通过停药并使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可缓解.临床药师全程参与诊治, 利于患者被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丙硫氧嘧啶诱发的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早期不易诊断及判别诱发药物, 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个体差异大.临床药师在参与药源性疾病诊疗过程中, 能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何鑫;刘丽华;张明香;李昕;唐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患者的治疗, 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 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并总结药学监护要点.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 患者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 病情好转, 治疗16 d后出院.因此, 服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尚伟;穆守芳;王娜;胡秀萍;陈新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致康胶囊的合理性评价标准, 对该药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 随机抽取2016年第四季度应用致康胶囊的门诊病例300份和住院病例300份, 调查其临床使用情况.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性评价标准, 根据建立的评价标准对其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根据合理性评价标准进行合理性分析, 共发现171例 (28.50%) 不合理用药, 其中适应证不适宜有139例 (23.17%), 用法用量不适宜11例 (1.83%), 疗程不适宜20例 (3.33%), 重复用药1例 (0.17%) .结论 建立的致康胶囊合理性评价标准切实可行, 评价结果说明致康胶囊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需要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和监管.
作者:林雪颖;王茜;李敏妍;余璟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后发生不良反应/事件 (adverse reactions/events, ADR/ADE) 的相关危险因素, 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按照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NCCS) 的设计, 将某院医院信息系统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中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的8237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队列, 以发生ADR/ADE的患者作为病例组 (47例), 然后分别依据成组设计 (model 1) 和个体匹配 (model 2) 的方法按照1∶4的比例筛选对照组 (188例), 分析导致注射用红花黄色素ADR/ADE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 model 1筛选出来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的因素为年龄、过敏史和单次用药剂量;model 2筛选出来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的因素为过敏史和单次用药剂量.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 model 1中终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 (P≤0.05) 为年龄和单次用药剂量, model 2中终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 (P≤0.05) 只有过敏史1项.结论 年龄大于40岁, 有过敏史和单次超剂量给药是注射用红花黄色素ADR/ADE发生的危险因素.该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前瞻性研究予以验证.
作者:李君霞;焦雪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及持续改进模式, 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规范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本院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分级管理.对分级管理中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 回顾性调查不良反应情况;对临床药学处方点评、门急诊药房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方过程中新发现的超说明书用药品种进行总结.结果 初步建立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模式和流程及持续改进模式, 为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提供参考.结论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上看, 本院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与持续改进模式是种有益的尝试, 政府相关部门应尽早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 以更好地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服务.
作者:雷海波;刘征;李伟;郭小兰;贺湘萍;刘湘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过对1例格雷夫斯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与用药方案进行评估, 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服药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药学监护, 探讨严重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的药学监护方法, 为临床药师的工作提供参考, 以期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周元分;王邦福;倪铭;石卫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药师充分利用药学专业知识, 以药物的不良反应、适应证与相互作用为切入点, 对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用药史进行详尽调查和用药评估, 通过临床思维与经验分析归纳, 发现其发病原因, 优化临床抗凝药物治疗方案, 停用了作用重叠、与适应证不符的药物, 患者充分得到了个体化治疗, 也显示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作者:朱蓓琳;张渊;潘慧;范国荣;方忠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生儿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合并骨髓炎的治疗过程, 从药效学、药动学、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经济学等方面优化治疗方案, 开展药学监护, 实施个体化给药, 在感染患儿治疗药物的选择、给药剂量间隔调整、不良反应监测和家长用药教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吴玮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某院抗肿瘤辅助用药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及原因,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计算机中筛选该院抗肿瘤辅助用药病历, 同时按不合理用药类型、药物类别分别进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统计不合理用药医嘱678例, 5种不合理用药类型中, 用法用量不合理 (60.18%) 及溶剂选择不适宜 (15.93%) 是主要因素.在五大类辅助用药类别中抑酸止吐类药物、免疫调节剂及中成药是主要因素.结论该院抗肿瘤辅助用药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 应加强用药干预, 以规范抗肿瘤辅助用药的临床应用.
作者:崔红霞;刘广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甲亢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甲巯咪唑作为治疗甲亢的一线药物, 疗效确切, 使用范围广, 但该药可能会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 严重者出现败血症, 病死率较高.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患者在服用甲巯咪唑治疗甲亢期间, 因左示指被虾刺扎伤后引起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刘桦;周佳纯;肖向勤;范国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靶向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靶向药物的合理应用成为目前肿瘤科临床药师工作的重要方向, 本文从靶向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剂量调整、相互作用、过敏反应、不良反应等方面来阐述临床药师对靶向抗肿瘤药物的药学监护, 旨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患者依从性, 发挥靶向药物治疗的大作用.
作者:黄薇;戴助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是复方制剂, 抗菌谱广, 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应用广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有文献报道为4.76%[1].其中,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白细胞减少几率与其用药累积量成正比[2].本文结合1例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 探讨其不良反应的表现和治疗措施.
作者:王娜;文华;胡秀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临床药师通过对本院医嘱点评结果的汇总分析, 了解本院病房用药情况, 以促进临床规范用药,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各病区出院病历共计403份, 分析用药的合理性, 将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 403份病历中, 用药不合理病历有40份, 占9.9%.不合理医嘱涉及全院13个科室, 以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等手术科室居多;不合理医嘱类型主要为无指征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遴选不当.结论 本院尚存在不少不合理用药医嘱, 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治疗, 针对典型不合理用药问题, 对医师定期进行合理用药培训, 纠正不合理用药, 有助于提高本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周琰;石卫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药师通过对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感染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 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原发疾病、感染的流行病学、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及预期的不良反应等, 协助临床医师制定和完善治疗方案, 开展药学监护, 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周覃;高君伟;范国荣;徐红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为心力衰竭患者肝损伤的原因辨别和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肝损伤救治, 通过积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协助临床医师评估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原因, 及时处理并制定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分析判定患者并非心源性肝损伤, 考虑为肝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 为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对患者的处理和预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论 临床药师对心力衰竭患者肝损伤的分析与监护, 对患者的诊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席兰艳;郑萍;陈少尉;刘芳群;毛艳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 (s 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T2DM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顺序, 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 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格列汀治疗, 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明显降低 (P<0.05), 餐后2 h血糖值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腹泻、恶心、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 对照组为6.3%,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Homa-IR明显下降, FINs明显上升 (P<0.05);与对照组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Homa-IR、FINs差异明显 (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s PLA2分别为 (55.20±11.92) U·mL-1和 (64.22±12.84) U·mL-1, 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 (85.22±10.47) U·mL-1和 (86.20±13.82) U·mL-1 (P<0.05), 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有利于降低s PLA2的表达, 能更有效地发挥调节机体胰岛功能, 从而促进血糖的降低, 安全性也比较好, 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婧;徐婉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