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咪唑安定和舒芬太尼辅助局麻下输卵管结扎的应用

丁建国;李涛

关键词:咪唑安定, 舒芬太尼, 麻醉, 输卵管结扎
摘要:输卵管结扎术因其安全、可靠、简便、长效、创伤小等优点而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是目前国内外施行为广泛的女性绝育方法.输卵管结扎一般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脂联素-一种负性脂肪因子

    脂肪组织能够以旁分泌、自分泌和远距分泌方式产生生物活性因子或因子样分子,称为脂肪因子.包括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酰化刺激蛋白、瘦素、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白细胞介素6(IL-6)、抵抗素(resistin)、脂联素(adi-ponectin.ADP)、人内脂素(visfatin)等多种因子,这些脂肪因子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血压水平、内皮功能、纤溶活动及炎症反应,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谢谦;张帆;胡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车祸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通过对64例车祸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作者体会此类患者的急救护理定位以症状诊断、对症护理和生命支持为基础,迅速患者评估伤情、确保急救ABC、正确止血固定和安全转运.本组车祸伤患者中,颅脑损伤占41.8%,解除其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车祸伤急救护理的重要环节.

    作者:郭彦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X线诊断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X线表现,分析X线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进行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观察.结果 8例患者中,食管-食管型3例,食管-胃型3例,胃-胃型2例,X线主要表现为食管和胃的不规则龛影,黏膜中断、破坏、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结论 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是诊断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镇滔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腹腔镜微创技术用于继发不孕患者1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诊断继发不孕的病因,评价腹腔镜对继发不孕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腹腔镜检查,对132例继发不孕妇女的不孕原因和盆腔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腹腔镜检查发现盆腔器质性病变114例,检查阳性率为86.4%.其中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慢性盆腔炎是引起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结论 女性生殖道炎症和宫腔手术操作引起盆腔感染是引起继发不孕的重要原因.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对继发不孕症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可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可在直视下通液,动态观察输卵管通畅度和形态,是继发不孕患者首选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爱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对基层医院尿液常规分析检验的几点建议

    目的 通过调查目前基层医院尿常规检验的流程,发现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更好地提高检验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 对焦作市区30余家基层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结果 30余家医院中95%的医院尿常规分析操作过得程中存在不足之处.结论 为提高检验质量,基层医院在分析过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作者:王国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尿酸性肾病误诊原因探讨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在我国发病率逐渐增高.由此引起的尿酸性肾病日渐增多.尿酸性肾病是指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

    作者:万秀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BIPAP模式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

    目的 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连枷胸合并肺挫伤的患者,出现呼吸功能不全需要机械通气时,均采用BIPAP模式,设计高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低PEEP、高PEEP持续时间、压力支持(PSV)、呼吸频率(f)、吸氧浓度(FiO2),当低 PEEP≤6 cmH2O、高PEEP≤10 cmH2O、PSV≤5 cmH2O、f≤4次/min、FiO2≤0.4时即可脱机.结果 采用BIPAP模式治疗后患者症状、氧合指数、PaO2明显改善,经机械通气3~14 d后一次性成功脱机,无一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死亡.结论 对连枷胸合并肺挫伤采用BIPAP模式治疗能起到胸廓内固定,同时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共同作用,阻止ARDS的发生,是一种很好的机械通气方法.

    作者:邵仁德;鲁厚清;吴忠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三维成像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颅骨28例体会

    目的 总结三维成像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分析采用三维成像数字化成形钛网行颅骨修补28例(A组),与普通钛网手工塑形颅骨修补20例(B组),在手术操作时间,钛钉数量.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对头颅的外观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与B组相比较,A组术前塑形质量明显提高,外观完美,并发症少,节约修补材料.手术时间缩短约57 min.结论 三维成像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钛钉数量,并发症少,患者及术者对术后头颅外观的满意度好.

    作者:唐文元;伊伟;洪涛;谢江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心血管内科研究生心导管技术教学体会

    心导管技术是心内科诊疗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心血管内科专业的研究生而言,系统掌握和应用该技术是其研究生培训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心导管技术培训过程是一个长期、系统、规范的过程.技术和理论要求较高,操作难度相对较大.

    作者:王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的观察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维持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 40例美国麻醉学会手术前分级标准原则(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R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咪唑安定0.04 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1.5-2.0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C组:用2%安氟醚吸入;R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360 ml+丙泊酚注射液400 mg+瑞芬太尼1 mg按75滴/min的速度静脉输注.记录病人麻醉诱导前,切皮后和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C组病人切皮后、术毕的MAP、HR升高的程度比R组病人明显.两组病人切皮后和术毕的MAP分别与诱导前的MA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静吸复合麻醉下LC比较,人工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混合液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时,麻醉维持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拔管早,安全可行.

    作者:杜良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细胞凋亡与疾病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是一个复杂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生理过程,在胚胎发育、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作者就机体免疫过程与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与一些疾病发生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屈二军;胡建业;陈兰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药物性肝病9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病的病因、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98例药物性肝病用药史、症状、体征、肝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68例,好转21例,无好转7例,死亡2例.诱发肝病的药物有,中草药21例,抗结核病药20例,解热镇痛抗炎药10例,化学治疗药12例,抗生素8例,其他27例.结论 药物性肝病常见病因为中草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消炎药、化学治疗药等.主要为急性病程,预后良好.此类患者治疗时除及时停用损害肝脏的药物,保肝治疗外,提醒临床医生应注意检查肝功能,选择对肝脏损害较小的药物,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作者:王永鸿;常玉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新柏氏超薄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新柏氏超薄液基细胞学(新柏氏TCT)筛查宫颈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妇产科门诊病人328例行TCT筛查,细胞学诊断依据TBS报告分级系统,对TCT提示有异常涂片的患者46例行宫颈活检,将其病理结果与TCT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328例TCT检查中异常涂片(不包括炎症)46例,与宫颈活检符合率达56.5%.结论 TCT检测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阳性率,用此方法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高效、方便.

    作者:匡贵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乳腺疾病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乳腺疾病康复的意义.方法 通过调查填写问卷及SAS自评量表,对前来就诊和治疗的120例乳腺疾病患者担心和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并予以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 乳腺良、恶性两组疾病患者经健康教育后焦虑均值较健康教育前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于减轻和消除乳腺疾病病者的忧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谢瑞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茵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治疗肺炎克雷伯茵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用Vitek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菌落进行鉴定并做药敏,对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茵的药敏结果做一分析.结果 在149份栓出有目的 茵的标本中,痰液标本占91.3%,其他少量标本为尿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有43株肺炎克雷伯茵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酶率为28.9%.产酶株对青霉素类、第1~3代头孢100%耐药,对头孢吡肟、头孢西丁的敏感率分别为9.3%、58.1%;阿莫西林及哌拉西林与加酶抑制荆复合剂的抑茵效果虽有明显提高,但其敏感率却均未超过60.0%,替卡西林及其与棒酸的复合荆的抑茵效果不佳,敏感率均低于5.0%;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好,敏感率达81.4%,仅次于美罗培南(100%)与亚胺培南(100%).非产酶株除青霉素外对其他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普遍强于产酶株,加酶抑制剂复合荆的抑茵效果好.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严重,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可作为治疗产ESBLs株感染的首选药物,而β-内酰胺酶类加酶抑制剂、阿米卡星、3代头孢是治疗非产ESBLs株感染有效的药物.因此,临床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合理用药很关键.

    作者:陈刚;王玉春;高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在于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为外科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600例骨折患者的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CT资料,三维图像表现及特征.结果 三维重建对骨折的显示较为直观.特别是三维重建对凹陷性骨折、脱位、旋转和骨外板的显示佳.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是轴位CT扫描的补充,结合轴位CT图像可以更准确、全面的了解骨折情况.

    作者:陈胜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纳络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评价纳络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5例Ⅱ型呼吸袁竭伴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气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注射刺(0.4 mg/支),首剂负荷量0.8 mg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静脉注射,以后给予纳络酮1.2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连用3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26例(86.7%),对照组总有效19例(5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纳络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胡德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由于高能致伤因素增多,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骨折多呈粉碎性或多段,治疗较为复杂,如处理不当往往发生骨折不愈合与感染.

    作者:张作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耐药性水平传播研究

    目的 探讨昆明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水平传播机制.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K-B法药敏试验检测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2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用接合试验分析多重耐药性的水平传播状况.结果 103株临床分离到的阴沟肠杆菌对23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广谱青霉素类,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80%以上;三代头孢菌素除头孢他啶外,耐药率均大于70%;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31.5%;头酶素类的耐药率65%以上;亚胺培南100%敏感;广谱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率为50%~90%;氨基糖甙类中庆大霉素耐药率高迭66.7%.而阿米卡星耐药率不高,只有14.1%;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8.4%;磺胺类的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64.8%.对52株耐第三代头孢菌素菌株的接合试验显示,23.1%菌株的的耐药性可通过接合传递.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多重耐药严重,部分菌株的耐药性可在不同种菌株间水平传递.

    作者:胡大春;赵晓丽;邵剑春;刘德华;周玲;钱净;蒋杰;秦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异丙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应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A组)38例和异丙酚组(B组)34例;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时间和镇静评分(OA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的HR、MAP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值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术中循环较稳定;B组患者清醒时间短于A组且B组OAAS评分明显高于A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靶控输注可较好地抑制LC中机体的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海洪;肖晓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