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6例临床分析

樊春月;陈嘉斌;程樱;曹子文;曾子芳;吴奇峰

关键词:吸入, 皮肤吸收, 百草枯, 中毒, 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分析经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例经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发病;临床表现有口腔、咽部、鼻腔及眼部刺激症状、溃疡或炎症表现,以及胸闷、气促、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不同程度的肺、肝、肾、心多脏器损伤,以肺损伤为严重;肺部感染为主要并发症;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有效;6例患者均存活。结论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导致的中毒,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采取抗氧化、抗纤维化等综合治疗措施,积极防治肺部感染,保护肝、肾和心功能是提高此类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4.10 MPa 氢氧暴露对大鼠氧化应激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4.10 MPa氢氧暴露对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氦氧组和氢氧组。3组大鼠分别在动物加压舱内的常压常氧空气、4.10 MPa氦氧及4.10 MPa氢氧环境中暴露24 h。出舱后处死大鼠,分离脑、肺和肝组织,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结果对照组、氦氧组和氢氧组3组大鼠脑组织SOD、GSH-Px活力及GSH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3.09±37.62) vs (114.97±23.38) vs (162.31±36.03) mmol/(min· gprot),(1042.27±248.32) vs (746.77±188.13) vs (1040.73±192.41)μmol/(min· gprot),(2.45±0.64) vs (1.46±0.36) vs (2.06±0.49) mg/gprot,P<0.05,P<0.05,P<0.01];氦氧组脑组织SOD、GSH-Px活力及G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氢氧组脑组织 SOD、GSH-Px活力和GSH水平均高于氦氧组(P<0.05)。3组大鼠肺组织GSH-Px活力和GSH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37.29±46.62) vs (358.34±31.49) vs (446.40±55.52)μmol/( min · gprot ),(2.30±0.55) vs (0.98±0.13) vs (1.67±0.30) mg/gprot,P<0.01,P<0.05];氦氧组肺组织GSH-Px活力和G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氢氧组肺组织GSH-Px活力高于氦氧组(P<0.05)。3组大鼠肝组织SOD和GSH-Px活力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1.31±9.67) vs (93.99±6.13) vs (112.23±11.41) mmol/(min· gprot),(325.28± 34.39) vs (276.67±22.29) vs (341.05±31.74)μmol/(min· gprot),P<0.01];氦氧组肝组织GSH-Px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氢氧组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力均高于氦氧组(P<0.05)。氢氧组脑、肺和肝3种组织SOD、GSH-Px活力及GSH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相应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间脑、肺和肝3种组织的MDA及8-OhdG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4.10 MPa氢氧暴露大鼠的氧化应激指标未显现出明显改变,与氢对高氧毒性的抑制作用有关。从氧化应激的角度看,高压氢氧环境比高压氦氧环境具有更好的生理安全性。

    作者:杨涛;陈海庭;李慈;黄志强;何佳;马骏;李开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某蓄电池企业实施健康促进干预前后效果评价

    目的:对广东省某蓄电池企业工作场所健康促进( WHP)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0—2012年对某蓄电池企业实施WHP干预。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WHP试点项目调查表,干预前、后分别对346、119名职工进行调查,评价干预前后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员工知识和行为生活方式的变化。结果通过3年的干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率、员工获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途径、对佩戴防护用品的认识和对劳动条件满意度分别为93.1%、71.8%、100.0%和89.7%,高于干预前的80.2%、27.7%、93.0%和79.7%(P<0.05)。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可防可治、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健康概念、正常血压参考值范围、高血压是否有症状、预防慢性病发生生活方式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85.7%、90.8%、94.9.%、83.1%、73.7%、82.9%、61.9%和84.9%,高于干预前的28.6%、77.8%、87.6%、46.7%、38.4%、32.5%、17.3%和22.8%( P<0.05)。员工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良好率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率分别为41.7%和62.2%,高于干预前的23.3%和42.4%( P<0.01)。近1年请病假率为7.9%,低于干预前的61.4%( P<0.01)。结论 WHP可以帮助企业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提高员工健康知识和满意度,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降低请病假率和医药费用,促进企业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许丹;陈青松;郑创亮;李霜;杨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铬、铁、镍、锡、铅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铬(Cr)、铁(Fe)、镍(Ni)、锡(Sn)和铅(Pb)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方法工作场所空气经微孔滤膜采集,并经湿式消解后,采用在线引入内标法, ICP-MS仪进样测定。结果本法线性范围:铁为0.00~1000.00μg/L,其他4种元素为0.00~100.00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方法检出限分别为:Cr 0.07μg/L、Fe 0.80μg/L、Ni 0.04μg/L、Sn 1.20μg/L、Pb 0.02μg/L;平均消解效率为99.42%~106.9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0%;质量控制样品的元素测定值在真值范围之内。结论 ICP-MS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Cr、Fe、Ni、Sn、Pb等重金属元素,检出限较低,灵敏度和精密度高,动态线性范围宽,基体干扰效应小,分析速度快。

    作者:潘巧裕;张子群;张爱华;董明;吴邦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01-2010年广东省新发职业病分类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2001—2010年广东省新发职业病分类分布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常规资料分析的方法,收集2001—2005年(“十五”期间)本省各地市上报的职业病报告总结、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本省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报告的广东省内确诊的新发职业病报告资料以及国内生产总值( GDP )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0年全省共报告9类新发职业病3153例,新发病例数总体呈波浪型上升趋势,其中2001—2003年呈短暂下降,2004—2007年出现平缓增长,2008—2010年呈快速增长。新发病例数与本省 GDP 呈正相关, 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706(P=0.01)。职业病分类病例数居前6位是尘肺病、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和职业性肿瘤,分别占41.36%、32.38%、9.32%、5.58%、5.17%和4.03%。“十一五”期间新发病例数为“十五”期间的1.4倍(1847/1306),其中,前者尘肺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性肿瘤新发病例数均较后者增加,分别为后者的1.3、26.2、2.7和10.5倍。2个时期的职业病分类的分布比例不一致(P<0.01)。“十一五”期间职业中毒构成比低于“十五”时期(27.83%vs 38.82%,P<0.01),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性肿瘤的构成比均分别高于“十五”期间(8.50% vs 0.46%,6.93%vs 3.68%,6.28%vs 0.84%,P<0.01);但2个时期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和职业性眼病的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28%vs 42.88%,8.50%vs 10.49%,0.43%vs 0.77%,P>0.05)。结论2001—2010年本省新发职业病呈现尘肺病、职业中毒和其他7类职业病三足鼎立的新特点。应在做好尘肺病和职业中毒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对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和职业性肿瘤的防治工作。

    作者:黄永顺;邹剑明;李旭东;林倩妮;金佳纯;温贤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2年深圳市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深圳市2012年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基本状况。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深圳市2012年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按照不同辐射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工种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描述。结果2012年全市共监测6298人,检出个人剂量当量在调查水平者26人,超出年限值者2人;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08(0.03,0.18)mSv/a,年剂量<5 mSv/a的人员占99.56%。工业辐射类放射工作人员占监测总人数的65.89%,其人均年有效剂量低于医用辐射类放射工作人员[0.08(0.03,0.18) vs 0.10(0.03,0.19) mSv/a,P<0.01]。结论深圳市放射工作人员的总体受照剂量水平较低,但仍应加强重点行业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放射防护工作,并应加强有关放射防护培训工作。

    作者:王俊生;张怡;林大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经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例经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所致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发病;临床表现有口腔、咽部、鼻腔及眼部刺激症状、溃疡或炎症表现,以及胸闷、气促、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不同程度的肺、肝、肾、心多脏器损伤,以肺损伤为严重;肺部感染为主要并发症;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有效;6例患者均存活。结论呼吸道吸入兼皮肤吸收百草枯导致的中毒,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采取抗氧化、抗纤维化等综合治疗措施,积极防治肺部感染,保护肝、肾和心功能是提高此类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樊春月;陈嘉斌;程樱;曹子文;曾子芳;吴奇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要求如下。1.研究设计需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可分为前瞻性、回顾性和横断面调查;实验设计可分为配对设计、随机对照设计、随机区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研究设计必须遵循对照、随机、重复、均衡的统计学原则并控制重要非实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纳米碳酸钙对作业人群健康影响初步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纳米碳酸钙生产企业工作场所纳米碳酸钙接触水平以及纳米碳酸钙对工人的健康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某纳米碳酸钙生产企业35名接触纳米碳酸钙的工作人员为接触组,按照年龄和工龄1∶1匹配,以某事业单位35名无接触尘毒的工作人员为对照组。对接触组人群工作场所纳米碳酸钙颗粒计数水平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 )进行检测,计算累积CTWA。通过健康检查比较2组人员的健康状况,并分析接触组肺通气功能减退与纳米碳酸接触水平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接触组工作场所纳米碳酸钙颗粒计数水平中位数(M)为15716个/cm3,CTWA的M为2.419 mg/m3,上述2个指标均以包装岗位水平高。接触组肺通气功能减退率高于对照组(57.1%vs 5.7%,P<0.01),免疫球蛋白G水平高于对照组(M:13.50 vs 10.70 g/L,P<0.05),补体3水平高于对照组[(1.15±0.15) vs (1.08±0.13) g/L,P<0.05],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1.17±0.18) vs (1.27± 0.13) mmol/L,P<0.05]。接触组和对照组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M均为0.50‰,2组上述2个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自变量引入标准为0.10、剔除标准为0.15的条件下,经校正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的影响后,发现肺通气功能减退的发生和纳米碳酸钙累积CTWA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优势比为2.74,95%可信区间为(0.88~8.56),P=0.08]。结论纳米碳酸钙接触可导致肺通气功能减退、免疫系统反应和血电解质改变。肺功能检查可作为纳米碳酸钙接触人群的健康检查项目。

    作者:梁丽红;黄振烈;蒙得志;阮小林;董明;杨展鸿;赖关朝;黄伟欣;杨爱初;陈嘉斌;黄汉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关于召开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的征文通知

    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将于2014年9月在清远市召开“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二届学术交流大会”。会议主题为“加强职业健康与职业病防治学术成果交流,促进职业健康事业发展”。热烈欢迎广大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从事卫生工程防护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单位从事职业卫生安全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踊跃投稿和参加会议交流。

    作者: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职业性苯接触与CYP2E1 rs3813867基因多态性对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交互作用分析

    目的:了解职业性苯接触与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CYP2E1) rs3813867位点多态性对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形成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42名苯作业工人为观察组,以56名无职业性苯接触的人员为对照组。采集2组人群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CYP2E1 rs3813867位点基因型,采用微量全血法检测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结果2组人群 CYP2E1 rs381386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遗传学 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s3813867位点GG、GC和CC总体分布不同(85.7% vs 51.8%,11.9% vs 39.3%,2.4% vs 8.9%,P<0.01),等位基因G、C的基因频率分布不同(91.7%vs 71.4%,8.3% vs 28.6%,P<0.01),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累计苯接触工龄、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苯接触和CYP2E1 rs3813867位点基因型对周围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均无影响(P>0.05);苯接触与CYP2E1 rs3813867基因型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未观察到CYP2E1 rs3813867基因型与苯接触在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中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朱燕群;党善锋;郑桂华;杨爱初;黄伟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职业医学》期刊介绍

    1期刊简介《中国职业医学》于1974年创刊,为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2619;国内统一刊号:CN 44-1484/R。

    作者:《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三氯乙烯

    目的:建立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 GC-MS)法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方法。方法采用静态配气法,以高纯氮气为稀释气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三氯乙烯标准气体,采用便携式GC-MS手持探头直接采样检测,以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定性,选择离子峰面积定量。结果本法三氯乙烯的测定范围为0.20~145.70 mg/m3,标准曲线范围为14.50~145.70 mg/m3,回归方程为y^=3.555 x-3.130,相关系数为0.997,检出限为0.10 mg/m3,定量下限为0.20 mg/m3。批内精密度为2.84%~7.61%,批间精密度为3.59%~7.45%,加标回收率为94.66%~102.88%。结论本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适用于突发化学中毒现场中三氯乙烯的快速检测。

    作者:王瑶;潘兴富;闫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研制

    目的:独立研制一种新型血液锌原卟啉( ZPP)测定仪。方法基于ZPP受特定蓝色光激发可产生与ZPP水平成一定比例关系的特征性荧光的原理,应用新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制新型ZPP测定仪,并经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和与同类仪器比对实验验证其临床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新型ZPP测定仪研制成功。线性误差实验结果显示,血样中 ZPP 在1.80~46.20μg/gHb 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为0.9999~1.0000,线性误差为0.00%~4.49%,测量值均在ZPP标准血样的不确定度范围内。重复性实验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均<5.00%。准确性实验结果显示测量结果在标称值范围内。新型ZPP测定仪与国产ZPP血液荧光计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8,P>0.05),两者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r为0.9995~0.9999。在25℃下连续8 h工作后,新型ZPP测定仪无明显发热现象,测量值偏倚为3.78%;国外某型号ZPP 测定仪整机发热严重,测量值偏倚为21.20%,接近标准血样标称值的上限。结论新型ZPP测定仪线性误差小,重复性、准确性和热稳定性良好。

    作者:苏晓舟;王美霞;罗国灵;钟蝶娴;黄汉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能力考核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06—2012年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能力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对2006—2012年参加全国放射卫生服务机构检测能力考核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趋势性礸2检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生物剂量估算考核合格率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加( P<0.01);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和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考核合格率随年份的增加而下降( P>0.0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放射性核素γ能谱分析、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测量和生物剂量估算考核2011年优秀率分别为35.6%、8.0%、18.9%和0.0%;2012年优秀率分别为29.6%、25.0%、27.3%和18.2%。2009—2012年参加考核的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总数逐年增加,70.0%以上的机构仅参加1项考核项目;除2009年有16.0%的机构参加3项考核项目外,其余各年份参加3或4项考核项目的机构参加率均低于9.0%。结论组织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参加检测能力考核对规范放射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行政部门制订政策,宏观监督管理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

    作者:余晨;孙全富;曹吉生;王昕;姚竹;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02例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95—2012年收治的102例职业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男性93例,女性9例;年龄中位数(M)为38(17~61)岁;接触反应5例,轻、中、重度中毒分别为69、21、7例;潜伏期M为2 h(10 min~14 h)。99例患者(占97.06%)出现紫绀,21例患者(占20.59%)合并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 MHb)水平与临床诊断分级符合率为58.62%。17例患者(占16.67%)出现膀胱刺激症状。10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101例痊愈,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治愈率为99.02%;住院时间M为7(1~55) d。结论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临床以血液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肝脏、肾脏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实验室测得MHb水平与病情并不完全相符,应用特效药亚甲蓝治疗效果好。

    作者:闫永建;宋平平;张凤林;田东;闫丽丽;张兴国;杨丽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例制药企业职业性变应原致职业性哮喘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对1例制药企业职业性变应原致职业性哮喘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方法结合死者的职业史、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死者就诊及抢救的病历资料,根据GBZ 57—2008《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死者既往无患病史,6年前调换工作岗位后出现典型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及急性发作经过。工作中有乙二胺、6-氨基青霉烷酸结构的青霉素类、甲醛和过硫酸铵等多种职业性变应原接触史,在排除了其他可引起哮喘的原因后,后被诊断为职业性重度哮喘。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早脱离致哮喘作业环境可有效避免职业性哮喘的发生,延缓病情发展,避免此类死亡事件的发生。

    作者:黄燕;张瑞丹;杨丽莉;高丽蕙;宋丽坤;白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04-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2004—2013年职业病发病特征。方法对近10年该区职业病发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10年龙岗区共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146起,确诊职业病229例,构成比居前3位的分别是矽肺病(占19.65%)、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占14.85%)和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占14.41%);主要分布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26.20%),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占17.03%)和金属制品业(占14.85%);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为主(占50.22%)。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职业病发病情况与该区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应加强该区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有效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作者:陈浩;李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天津地区不同职业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分析

    目的:分析天津地区不同职业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状况,为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研究、预防干预及生殖健康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7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不育组)和70例正常生育男性(正常组),按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依据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标准,采用伟力精液质量检测系统,对不同职业接触者的精液质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不育组精液量、精子浓度和前向运动力( PR)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P<0.01,P<0.01)。不育组精液pH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浓度和PR值在驾驶员组、室内装修工人组、厨师组、石材从业亚组和正常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精液量和pH值在上述5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4个不同职业亚组的精子浓度、PR值分别低于正常组( P<0.01)。结论从事驾驶员、室内装修工、厨师和石材从业职业者易引起精液质量低下,从而导致男性不育。建议采取积极的职业防护,以降低职业有害因素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

    作者:刘莉;杨永姣;荣誉;刘晓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槲皮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分化过程中PI3 K/Akt 信号通路影响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ELF)分化过程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 PI3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收集矽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离体用含有二氧化硅(SiO2)粉尘(质量浓度为50 mg/L)的达尔伯克氏改良伊格尔( DMEM)培养基和不含SiO2的DMEM培养基分别培养18 h,收集AM上清液,在含SiO2的上清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20、40μmol/L的槲皮素。用组织贴块法获取培养HELF,分为空白对照组、AM组、( SiO2+AM)组、槲皮素低浓度组、槲皮素中浓度组和槲皮素高浓度组。蛋白印迹法检测HELF中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 p-Akt)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ELF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除槲皮素高浓度组外,其余各处理组p-Akt表达水平分别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 SiO2+AM)组p-Akt表达水平高于AM组(P<0.05);3个浓度的槲皮素组p-Akt表达水平分别低于AM组和(SiO2+AM)组(P<0.05);槲皮素高浓度组p-Akt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槲皮素中、低浓度组(P<0.05)。除槲皮素高浓度组外,其余各处理组α-SMA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SiO2+AM)组α-SMA表达水平高于AM组(P<0.05);除槲皮素低浓度组外,槲皮素中、高浓度组α-SM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AM组( P<0.05)。3个浓度的槲皮素组α-SM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SiO2+AM)组(P<0.05)。槲皮素高浓度组α-SMA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槲皮素中、低浓度组(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抑制HELF分化过程中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下调α-SMA的表达。

    作者:彭海兵;刘燕;田景瑞;穆玉;王建行;王献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公布本刊指标检索数据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新发布的《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经多项严格的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中国职业医学》期刊继续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在被收录的19种流行病学与环境医学类核心期刊中,本刊核心影响因子0.477,排名第7位。《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本刊核心影响因子0.460。

    作者:《中国职业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华南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