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辨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道微生态学研究

陈治珍;梁丹丹;罗菲;陈晓刚;刘华;许华;李宏贵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 中医辨证, 肠道微生态, 16SrDNA, 婴幼儿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道微生态学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6~36个月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共18例,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证10例,伤食证8例.采用16S rDNA Amplicom测序法检测,分析治疗前后大便菌群的多样性及结构变化.结果:通过香农指数与辛普森指数估算,轮状病毒肠炎在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分类单元(OTU)水平的差异分析,入选患儿治疗前,沃氏嗜胆菌属、柔嫩梭菌属明显增多,乳酸菌属减少,治疗后,乳酸菌属增多,沃氏嗜胆菌属及柔嫩梭菌属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水平上,治疗后的芽孢杆菌纲(bacilli)、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比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孤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脱硫弧菌目(desulfovibrionales)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证组治疗前轮状病毒基因浓度为(72.24±29.82)ng·μL-1,治疗后为(72.08±22.90)ng·μL-1,伤食证组治疗前病毒基因浓度为(80.78±23.19)ng·μL-1,治疗后(78.53±15.48)ng· μL-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菌群紊乱,双向性的菌群如乳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韦荣球菌明显增多,经过治疗后,条件致病菌如梭菌属、弧菌类菌明显减少,乳酸菌属明显增多.中医辨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人体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平衡菌群来发挥作用.但调节肠道菌群丰度及种类与轮状病毒肠炎的关系,需做进一步的后续研究.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盆底康复治疗对改善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0例分娩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顺产组和剖宫产组,每组各300例,两组均进行1个疗程盆底康复治疗.采取尿垫试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2 d、6个月情况,比较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情况.结果:产后42 d两组产妇POP、SUI情况比较,剖宫产组明显优于阴道顺产组,但是经过盆底康复治疗后6个月,两组产妇POP、SUI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均会引起PFD发生,但是经过盆底康复治疗后,两者差异性不明显.相比于剖宫产而言,自然分娩对产妇身体损伤小,产后恢复时间短;随着二胎政策放开,降低剖宫产率刻不容缓,阴道顺产还可避免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谢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THA与PFNA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IT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4例IT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THA组行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MIS-THA),PFNA组行切开复位PFNA,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PFNA组比较,THA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THA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较PFNA组明显缩短,且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PFN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TH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75%(30/32),PFNA组为81.25%(26/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FN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与PFNA均为治疗老年性ITF的有效术式,但THA远期疗效显著,适合粉碎性及不稳定型ITF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作者:朱发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信宜市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信宜市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分布情况,为食管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信宜市食管癌高发区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居民820例为对象,采取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进行检测,并由一般理论医学知识进行诊断.结果:研究共收集筛查居民820例,其中发现食管癌36例,早期癌2例,癌前病变14例,食管中度异型增生38例,食管炎症共86例,食管轻度异型增生42例,男性中度异型增生和重度异性增生/原位癌的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在50 ~ 65岁的各级食管病变高于其他组.结论:在信宜市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癌前病变患者,应做好知识宣传,加强预防.

    作者:黄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

    目的:研究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应用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临床效果以及作用.方法:以计算机表法对贵州航天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将实行LIVS/LVISjr支架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行Solitaire支架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支架置入成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颅内动脉瘤患者造影动脉瘤闭塞结果、并发症发生率、Rankin评分、巴氏指数(BI)等指标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LIVS/LVISjr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应用在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

    作者:刘旭;郑涛;辛元君;黄建军;张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血清miRNA-210及miRNA-199a在窒息新生儿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清miRNA-210及miRNA-199a在窒息新生儿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窒息新生儿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8 h外周静脉血血清中miRNA-210及miRNA-199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健康新生儿相比,观察组窒息新生儿血清miRNA-210高表达,miRNA-199a低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NA-210及miRNA-199a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后缺氧性脑损伤的有效指标.

    作者:徐燕珊;黄妙霞;赖雪芹;肖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中山市板芙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阴虚血瘀型干燥综合征(SS)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中医燥痹协议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总有效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口干、眼干症状的缓解情况,采用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分析两组患者泪液分泌量,并比较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的唾液流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口干、眼干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泪液分泌量及唾液流率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pSS能有效缓解患者口干、眼干的临床症状,提高泪液分泌量及唾液流率,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胡兰平;陈有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1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乏力、黄疸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确切,有良好疏肝利胆作用,有利于症状的快速改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舜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针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接收并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60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予以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80例患者则通过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结合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总体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2.5%,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分别为5.0%、9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全面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小.

    作者:雷雨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加清宫术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加清宫术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疗效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120例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60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加清宫术.比较两组患者宫颈软化、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恢复时间及手术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宫颈软化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HCG恢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出血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加清宫术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疗效佳,可减低手术难度,增加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从而缩短手术时间,血HCG恢复快,出血少,痛苦小,并且能缩短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和减少术后阴道出血量,临床上值得借鉴.

    作者:龚文珍;张双有;曾艳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桑螵蛸散加味联合艾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50例

    目的:研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采取桑螵蛸散加味与艾炙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纳入的50例OA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其中17例采取桑螵蛸散加味作为A组,17例采取桑螵蛸散加味与艾灸作为B组,另16例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作为C组,比较三组治疗结果.结果:B组治疗3周开始与C组比较总体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4周时疗效与C组总体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平均24 h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量以及尿失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各指标较A、C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OA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OAB评分低于A、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药在OAB患者治疗中均具有一定价值,其中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短期治疗效果较好,但桑螵蛸散加味与艾灸任脉长期治疗效果更好,疗效稳定,安全性高.

    作者:郝玉千;肖新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200例不同体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心脏损害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体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8月200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统计24 h平均动脉压变异系数(24h BPV),同时完善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分为两组,室间隔肥厚组(n=112)和非室间隔肥厚组(n=88).结果:室间隔肥厚组的患者24h BPV明显高于非室间隔肥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脏损害(室间隔肥厚)发生率高的体质类型为痰湿质(75.9%),其次是血瘀质(72.7%)和气虚质(70.8%);室间隔增厚组痰湿质及血瘀质与其他体质之间24 h BP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 BPV与痰湿质、血瘀质有明显相关性.痰浊、血瘀与BPV明显相关,为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许秀芬;廖蔚茜;李桂云;何泮;郑粤文;祁华琼;罗瑞钦;李金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强刺激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强刺激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单一组(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和联合组(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强刺激推拿手法治疗),各6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单一组为80.00%;联合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疼痛评分为(5.07±0.64)分、(3.05±0.23)分,单一组为(11.63±1.18)分、(5.94±0.5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结合强刺激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哲;付爱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水平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和平县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冠心病患者60例,并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心功能情况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血脂水平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包括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而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常规治疗方法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满意度.

    作者:孙畅;张春敏;林春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遂溪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布地奈德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患者疗效,对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观察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梁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张锡纯龙蚝理痰汤治疗失眠症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张锡纯龙蚝理痰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10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以内服龙蚝理痰汤治疗,对照组内服艾司唑仑片.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33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6例;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14例,观察组愈显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张锡纯龙蚝理痰汤治疗失眠症有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梁镇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运用5D NT技术测量11~13+6周胎儿NT值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运用5D NT技术测量11~13+6周胎儿颈项透明层(NT)值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在龙川县人民医院常规进行NT测量的孕11 ~ 13+6周(头臀长为45 ~ 84 mm)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二维超声(2D)、5D NT技术两种方法测量同一胎儿NT值,比较两种方法在NT值测量、测量NT所用时间、首次测量成功率的差异,探讨5D NT技术测量11 ~ 13+6周胎儿NT值的可行性.结果:胎儿的NT测值在两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5D NT技术测量NT用时较少,5D NT技术测量NT值的首次测量未成功率低于2D测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D NT技术可用于测量胎儿NT值,可以缩短胎儿NT检查的时间.

    作者:廖秀梅;林小勇;袁艺;黄兰珍;邹慧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宫颈癌临床治疗中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天山妇产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7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常规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34例实施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比较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病灶变化、症状缓解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癌症病灶缩小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表现程度也比对照组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宫颈癌,与常规宫颈癌根治术相比,能够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并减轻减轻术后不良反应.

    作者:魏娥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影响甲状腺结节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甲状腺结节(TN)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北海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体检中心共接待超声甲状腺筛查2876例,检出147例TN,设为观察组,未检出的2729例为对照组.对筛查者发放调查问题,收集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等基本情况,并结合体检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发病的危险因素,再以TN发病与否为因变量,其它指标为自变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观察组女性、年龄41 ~ 60岁、有家族甲状腺病史、糖尿病、肥胖、碘过量者的构成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女性、年龄41~60岁、有家族甲状腺病史、糖尿病、肥胖是甲状腺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年龄41~60岁、有家族甲状腺病史、糖尿病、肥胖是导致TN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

    作者:黄珩;邱俊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辨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道微生态学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道微生态学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6~36个月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共18例,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证10例,伤食证8例.采用16S rDNA Amplicom测序法检测,分析治疗前后大便菌群的多样性及结构变化.结果:通过香农指数与辛普森指数估算,轮状病毒肠炎在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分类单元(OTU)水平的差异分析,入选患儿治疗前,沃氏嗜胆菌属、柔嫩梭菌属明显增多,乳酸菌属减少,治疗后,乳酸菌属增多,沃氏嗜胆菌属及柔嫩梭菌属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水平上,治疗后的芽孢杆菌纲(bacilli)、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比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孤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脱硫弧菌目(desulfovibrionales)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证组治疗前轮状病毒基因浓度为(72.24±29.82)ng·μL-1,治疗后为(72.08±22.90)ng·μL-1,伤食证组治疗前病毒基因浓度为(80.78±23.19)ng·μL-1,治疗后(78.53±15.48)ng· μL-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菌群紊乱,双向性的菌群如乳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韦荣球菌明显增多,经过治疗后,条件致病菌如梭菌属、弧菌类菌明显减少,乳酸菌属明显增多.中医辨证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人体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平衡菌群来发挥作用.但调节肠道菌群丰度及种类与轮状病毒肠炎的关系,需做进一步的后续研究.

    作者:陈治珍;梁丹丹;罗菲;陈晓刚;刘华;许华;李宏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腹部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对策分析

    目的:针对腹部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其应对策略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所接收并治疗的行腹部肿瘤手术患者1022例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针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予以单因素及非条件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然后进一步明确造成腹部肿瘤手术后患者引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22例患者有400例在接受手术之后出现肺部感染问题,术后感染发生率为39.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是否有过放化疗、术前并发症情况、介入性导管是否留置、手术时间以及患者实际年龄等几方面原因在感染和未感染患者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实际年龄、术前相关并发症、术前放化疗情况、有无介入性导管留置以及手术时间是引发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能够引发腹部肿瘤患者在术后期间出现肺部感染问题的因素相对较多,具体包括术前放化疗、术前并发症、介入性导管留置、手术时间、年龄等几方面原因,故相关医护人员应对容易造成腹部肿瘤患者术后产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性的严格防范,进一步控制和降低腹部肿瘤患者在术后期间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与并发症致死率.

    作者:吴歌;刘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