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群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的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为本院在2014年4月-2015年7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动态血糖仪实施血糖监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评估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现次数和低血糖时间,对比其心理状态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现低血糖次数为63次,对照组患者发现低血糖次数为61次,其低血糖时间均集中在3餐前以及夜晚0~3点;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7.15士1.03)分,护理依从度为96.36%,对照组的HAMA评分为(13.45±2.15)分,护理依从度为8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态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低血糖,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则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可作为患者在动态血糖仪监测期间首选护理模式.
作者:梁娜红;黄小娟;林焕英;黄秀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伴随医疗卫生环境的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就诊率显著提高,急需加强对该病治疗的探讨,找出诱发疾病的主要因素,尽早预防与治疗.本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分析,发现SUI的病因为分娩造成的盆底组织损伤,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包含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康复、生物反馈康复等多种治疗方式.
作者:安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均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别在其出生后1~7d、纠正胎龄为40周时进行CT检查,观察早产儿的CT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时间早产儿的CT表现,分析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的加重,早产儿合并出血、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的几率大大增加,且基底节、脑白质、脑灰质的CT值不断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85例CT表现异常患儿的预后,可见36例恢复正常,15例合并外部脑积水,9例脑萎缩,5例脑穿通畸形,19例侧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2例死亡,且有随着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的增加,正常恢复率越低的情况,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均发生不可逆损伤.结论:通过CT检查,可以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和客观分级,CT是判断患儿脑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能对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作者:倪良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利用中药封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住院的100例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封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恶性不良反应症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在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柔肝通络汤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柔肝通络汤.结果:两组稚-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栓素B2(TXB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5%.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柔肝通络汤,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袁善桃;李济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外用方式对婴儿湿疹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湿疹患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中药外用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不良症状发生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外用方式对婴儿湿疹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更低.
作者:吴少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中肿瘤标记物糖类蛋白抗原153和癌胚抗原的联合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诊治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人员各80例为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对3组观察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采集,然后进行血清分离提取,进一步对糖类蛋白抗原153和癌胚抗原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3组观察对象的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中,观察组糖类蛋白抗原153和癌胚抗原均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糖类蛋白抗原153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5%(54/80)、90.0%(72/80),观察组的癌胚抗原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1.3%(25/80)、88.8%(71/80),其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5.0%(68/80),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单独检测敏感性.结论:在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中,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在临床应用中有很好的价值.
作者:黎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60例患儿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的患儿均进行黄疸的常规治疗(酶诱导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白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其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惠儿的胆红素水平,对新生儿黄疸惠儿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饶祖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检查的60例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3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转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急性胃肠炎26例,肠痉挛2例,细菌病毒感染1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0例,阑尾炎1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2例,胆结石2例,1例漏诊,1例误诊,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6.7%.结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病因较为复杂多样,临床诊断时应对患儿的疼痛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注意患儿及其家属的主诉,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并依据其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蔡洁萍;卢志平;余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对宫颈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实施治疗时,采用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随机收集本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00例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进行治疗,在保妇康栓的基础上实施中药治疗,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安全性上两者之间并无较大差异,宫颈上皮细胞中E6、E7蛋白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梁翠霞;李晶;陈倩雯;黎俏;罗秋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以及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大大增加,而这些事故很可能就会使人们发生骨盆骨折.骨盆骨折的一大并发症为失血性休克,这种并发症的病情非常凶险,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据国外有关统计表明,在所有复合外伤中,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比例占到了3%~5%,目前世界上对其尚没有比较公认的诊断与治疗规范.本文作者主要针对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黄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Ⅳ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IⅣ型胶原(Col 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IⅣ期D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观察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滴联合口服替米沙坦,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尿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Cr)、血尿素氮(BUN)、Ⅳ型胶原(ColIV)、纤维连接蛋白(Fn)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lIV、Fn、PDGF-B及UAER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BG、Cr及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替米沙坦治疗Ⅳ期DN可有效降低UAER,而拮抗DN所致的PDGF-B高表达,抑制ColIV及Fn分泌,可能是其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
作者:聂杰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患有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患有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术后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骨折手术围术期的不良反应、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改善幅度、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术后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骨折手术围术期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VAS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进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既往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45例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45例无脑出血病史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脑梗死急性期均采用抗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检测结果和出血性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急性期抗栓治疗时注意控制剂量,一般不会引起出血风险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胡火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71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均为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1个月的持续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并抽取两组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检测其脑尿钠肽(BN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对照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结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简航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瞻式个体化疼痛评估与干预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效果.方法:将断指再植术后使用镇痛泵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不同的疼痛干预模式,对比两组镇痛效果、血管危象发生率、断指再植成活率、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前瞻式个体化疼痛评估与干预后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降低16.5%,断指再植成活率提高8.7%,患者对疼痛管理满意度提高18.2%.结论:开展前瞻式个体化疼痛评估与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作者:甘秋萍;刘卓红;张伟球;朱燕莉;凌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落实基层医院感染基本要求.方法:针对既往乡镇卫生院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乡镇卫生院院长、业务院长、院感办主任及院感办专兼职人员学习《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新知识,提高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能力,完善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广大职工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对于基层乡镇卫生院在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改进.结果:健全制度同时明确职责,加强培训以提高认识,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的促进了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落实,提高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能力 结论:基层乡镇卫生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明确责任及其职责,强化基层员工感染控制的意识,改善卫生院基础设施,加强监测和监控,完善各单位防护措施.
作者:胡久军;邓盛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作为试验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不同疗法组:对照l组(基础疗法)、对照2组(基础疗法上加小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基础疗法上加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束后评定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预后的血糖、血淀粉酶、血清三酰甘油等指标变化程度和对照l组、对照2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行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作用突出,可改善症状,快速降低血脂,减轻疼痛度,值得借鉴.
作者:汤盛新;陈晓锋;陈杰武;李秋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整体消融子宫肌瘤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本院进行HIFU整体消融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不同麻醉给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仓麻醉,观察组70例采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仓麻醉,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amsay镇静评分、舒适度(BCS)评分,不良反应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肠胃道不适、皮肤瘙痒、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芬太尼用于HIFU整体消融子宫肌瘤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孟德祺;冯春宇;陈美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在确诊并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的老年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高血压、100例糖尿病愿意采用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管理的患者为一体化管理组,不愿意进行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管理的100例高血压、100例糖尿病患者为常规管理组,分别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管理,比较干预前、干预后1年时血压、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高血压、糖尿病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一体化管理组较常规管理组干预后达标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管理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达标率,效果显著.
作者:饶李亮;邹振宇;周俏棋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