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作用

陈志广

关键词: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鹤山市人民医院患者4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0例,设定观察组为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组,对照组为无干预使用抗菌素组,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不良反应、住院时间以及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序前5位统计,同时对患者药物联用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16.7%少于对照组83.8%,不良反应发生率4.8%少于对照组21.0%,住院时间(4.01±0.85)d少于对照组(12.13±3.4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青霉素类药物和第1、2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率明显升高,而奥硝唑的使用频次明显减少;观察组一联、二联、三联用药分别为75.2%、20.0%、4.8%,对照组为53.8%、32.9%、13.3%,观察组较对照组一联用药多,二联、三联用药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作用明显,有效提高住院治疗效率,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滥用抗生素现象发生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血肿内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整复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血肿内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手法整复前予骨膜表面及骨折断端注射利多卡因,待麻醉起效后,抽取利多卡因和骨折断端积血,继之再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对照组予以盐酸曲马多针肌肉注射后再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复位术中及术后1h、4h,4个时间点疼痛程度进行VAS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于术中及术后1h、4h,3个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麻醉不良反应.结论:改良血肿内麻醉比肌注曲马多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整复术中及复位术后有更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鲁尧;张博;黄瑞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针对性饮食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小儿腹泻行针对性饮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将8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基础护理)和干预组(针对性饮食护理),评定预后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的病症缓解率为97.5%,和75.0%的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干预组患儿腹泻、呕吐、高烧等症状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腹泻患儿实施针对性饮食护理措施作用突出,可增强机体营养,加快康复速度.

    作者:汤学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孕早期孕酮及β-HCG的测定对胚胎预后与产后出血预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孕早期孕酮(P)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β-HCG)的测定在胚胎预后与产后出血预测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妊娠7~11周均表现有停经、阴道少量出血或下腹隐痛的孕妇182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对孕妇的P与β-HCG水平进行检测,根据P与β-HCG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P>25 ng/mL且β-HCG>225000mIU/mL为A组(n=79);P<25 ng/mL、β-HCG 5~225000mIU/mL为B组(n=54);P<25 ng/mL、β-HCG<5 mIU/mL为C组(n=49),所有孕妇均视情况给予黄体酮治疗.分别比较3组孕妇的胚胎预后情况,并比较48 h后3组孕妇β-HCG倍增的时间,并比较3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结果:A组胚胎存活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胚胎存活率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A组孕妇β-HCG倍增的时间较B组及C组均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后出血量较B组及C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产后出血率与B组、C组相比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早期孕酮及β-HCG的测定可以对胚胎预后进行判断并为治疗提供指导,孕酮及β-HCG水平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对孕早期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园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盆底康复治疗对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壁脱垂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壁脱垂的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壁脱垂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恢复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张力及治疗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恢复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阴道壁脱垂的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钟小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鹤山市人民医院患者4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0例,设定观察组为临床药师干预抗菌药物使用组,对照组为无干预使用抗菌素组,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不良反应、住院时间以及抗菌药物使用频次排序前5位统计,同时对患者药物联用情况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16.7%少于对照组83.8%,不良反应发生率4.8%少于对照组21.0%,住院时间(4.01±0.85)d少于对照组(12.13±3.4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青霉素类药物和第1、2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率明显升高,而奥硝唑的使用频次明显减少;观察组一联、二联、三联用药分别为75.2%、20.0%、4.8%,对照组为53.8%、32.9%、13.3%,观察组较对照组一联用药多,二联、三联用药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作用明显,有效提高住院治疗效率,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滥用抗生素现象发生率.

    作者:陈志广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底激光治疗期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底激光治疗期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拟于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31例38眼.所有患者确诊后均予以激光光凝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视力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IgG水平与视力的关系.结果:患者治疗后4周,8周的视力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和8周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4周及8周的血清Ig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及8周的血清IgG水平的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血清IgG水平与其视力呈负相关关系(r=-0.76,P<0.05).结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底激光治疗期间的视力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上升,血清IgG在治疗后显著下降,且在整个治疗期间逐渐下降.患者的血清IgG水平与其视力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治疗前后测定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IgG评估其视力并为其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张艳;柴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体位安置护理在髋臼骨折手术的运用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临床手术中体位安置护理的应用效果,总结体位安置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高州市中医院接诊的126例髋臼骨折患者,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临床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髋臼骨折手术患者体位安置护理,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1.95±12.35)分,对照组为(67.24±10.43)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髋臼骨折患者临床手术中体位安置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黄丽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下胸椎关节突关节角方向与胸椎黄韧带骨化临床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下胸椎关节突关节角方向和胸椎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相关性,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选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47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院接受正常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7例为对照组,均予以胸腰椎段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并分析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胸椎T8/9、T9/10、TI0/11、T11/12节段病变侧的关节突关节角分别为(11.09±1.98)°、(11.59±2.65)o、(11.07±3.65)o、(6.05±14.37)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各节段的左右侧关节突关节角差异均较对照组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胸椎黄韧带骨化作为因变量,构建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高龄、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关节角接近冠状位均是其相关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关节角接近冠状位均是导致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危险因素,且高龄也可能增大患病风险,临床上需对此引起充分重视,及早纠正下胸椎关节突畸形,降低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发病风险.

    作者:杨永迁;刘展亮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不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石柱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6例(104个结节),分别行常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与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104个结节良性78个、恶性26个;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8.27%;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1.34%,明显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上,超声弹性成像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常规超声.

    作者:廖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INSURE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医院2013月5月至2015年6月确诊收治的有呼吸困难且需要插管的新生儿120例,依据方法不同分为INSURE(治疗组)60例以及常频通气联合PS(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4h动脉血气改善情况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颅内出血等.结果: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内出血、气漏、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INSURE技术治疗NRDS并发症明显减少、创伤减小.

    作者:黄丽霞;何志锋;黎世坤;朱燕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卡培他滨对末期乳腺癌控制率与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应用于末期乳腺癌治疗的疾病控制率与不良反应.方法:将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68例末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定期随访观察,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的PFS 8.9个月,与对照组的5.8个月相比,治疗组的的PFS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其中治疗组的OS为24.8个月,明显比对照组的14.8个月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6.98%,而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胃肠道反应等均已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对末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林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脑病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30例诊断尿毒症脑病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效地治疗尿毒症脑病,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6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尿毒症脑病,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

    作者:谢光杰;陶晓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在血液肾内科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对护士专业素质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血液肾内科的22名护士及216名住院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查房6个月后,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本科室护士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考试得分、专科操作合格率,护理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查房能够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张群英;刘芳;聂柳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甲状腺全切术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预后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预后.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龙门县人民医院确诊治疗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全切组和次全切组,每组20例,全切组患者给予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次全切组患者给予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随访1年,统计分析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次全切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全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全切组患者本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和次全切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创伤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无增加患者复发的风险.

    作者:丁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所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详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结果:经临床护理后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肌力、下肢肌力、Fugl-Meyer评分及巴氏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给予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病人肢体功能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何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个案追踪检查法在护理行政查房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在护理行政查房中,应用个案追踪检查法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中的16例,采用个案追踪检查法查房,另抽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本院住院采用常规查房方式的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查房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跌倒、压疮、管道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危急情况报告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查房方式的应用效果与对照组相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行政查房中,应用个案追踪检查法能够培养护士的临床处置能力,思维能力,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韦红泉;黄英华;潘婉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认知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对产妇产时认知和母婴结局的影响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10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态度、认知情况、分娩知识、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妇产时认知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割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患者参与式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产妇产时认知及母婴结局有积极影响.

    作者:陈敏;游正群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中药治疗外伤性小腿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中药治疗外伤性小腿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旨在提高外伤性小腿慢性溃疡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广州市南沙区中医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外伤性小腿慢性溃疡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取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加用中药热罨包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29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分泌物、溃疡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情况均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外伤性小腿慢性溃疡患者中药热罨包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促进溃疡的愈合.

    作者:王金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到东源县人民医院妇科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84例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宫腔镜内膜电切术;观察组进行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5.2%)明显高于常规组(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无明显异常,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42/4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6%(41/42).结论: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治疗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获得患者高度认可.

    作者:古伟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T型环和吉妮环取环困难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目的:对T型环和吉妮环取环困难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2月份至2016年8月份来云浮市云安区妇幼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T型环和吉妮环取环的120例妇女,其中进行T型环取环的妇女有54例,进行吉妮环取环的妇女有66例,对此120例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取环困难的原因;结果:120例取环妇女中,有28例出现取环困难,造成取环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环断裂(包括尾丝断裂)、尾丝卷缩进宫腔、环嵌顿、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屈等,后在B超引导下进行取环;结论:造成T型环和吉妮环取环困难的原因很多,取环时尾丝断裂、尾丝卷缩进宫腔、铜粒脱落等是主要原因,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术前B超定位,一旦出现取环困难,可在B超监护下进行手术操作,一般能顺利取环.

    作者:唐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