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沈雪美

关键词:血液透析, 并发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择50例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依据临床特点制定治疗措施.结果:本组选取病例中,共行血液透析520例次,心律失常105例次,其中心房颤动24例次,室上性早搏31例次,窦性心动过缓2例次,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次,室性早搏二联律23例次,室性早搏24例次.各年龄段心律失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临床胺碘酮药物起效时间为(14±8)min,治疗总有效率为92%,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2%,出现浅静脉炎1例次,采用硫酸镁处理后缓解.结论:慢性肾衰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时,并发心律失常与多因素相关,需依据患者年龄、机体特点针对性防控,采用胺碘酮治疗,可提高临床救治效果,促使窦性心律转复,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循证护理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给予相同治疗措施,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儿体内PaO2显著上升,而PaCO2则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患儿效果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儿体内pH经治疗后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治疗前以及两组比较结果并不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且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循证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李小盼;胡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药剂科实施质量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药剂科实施质量管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为今后的药剂科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药剂科实施质量管理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实施质量管理前作为对照组,实施质量管理后作为观察组,对这两组药品管理情况、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药品过期、损坏、滥用现象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结论:全面的药剂科质量管理制度可以使药品质量与合理使用得到促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关注.

    作者:郭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椎弓根钉置入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置入技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复位,伤后7~10d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患者均复位良好、固定,65枚椎弓根螺钉成功置入,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术后X线及CT显示65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5例患者单节段固定,其中1例因单侧置钉困难增加一椎体固定.结论:对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常规术前颅骨牵引复位,应用后路关节突解锁,椎弓根钉置入技术进行脱位椎体复位及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能早期实现三柱固定,恢复脊柱稳定性,终达到颈椎生理曲度恢复,骨性融合稳定,神经功能部分改善的效果.

    作者:蔡永捍;罗恒斌;毛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会阴切开术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行会阴切开术与未行会阴切开术对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200例行阴道分娩足月、头位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中行会阴切开术的108例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另92例未行会阴切开术标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会阴无痛率为97.8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2.22%(P<0.05);对照组性生活满意率为71.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19% (P<0.05);产后性生活女方主动率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临床上行会阴切开术有弊有利,为优化产科质量,医者应在合理情况下选用.

    作者:黄小兰;陈敬国;徐焕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两种术式矫治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提上睑肌缩短术与额肌瓣悬吊术)矫治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05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不同程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0例(共85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术后进行3~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中,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满意率为90.4% (19/21),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满意率为26.6% (4/15),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满意率为22.2%(2/9),对照组中,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满意率为31.5% (6/19),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满意率为76.9% (10/13),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满意率为87.5% (7/8),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对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疗效显著,额肌瓣悬吊术对中度、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疗效显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作者:李昕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a配合微波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a配合微波方式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效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提供参照.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所接收治疗的16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宫颈局部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 a,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显效率75.6%,总有效率97.6%显著高于对照组48.8%,73.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PV-DNA转阴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52.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a配合微波方式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HPV-DNA转阴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分析

    围术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事件即为护理风险,手术后麻醉恢复室具有麻醉期患者病情变化快、风险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容易引发麻醉、心血管以及气道等方面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麻醉恢复室患者由于不具备自理能力,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容易引发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麻醉危险期,麻醉恢复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全面的用药知识和扎实的抢救技术以保证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对麻醉恢复室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采取于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并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加快患者的苏醒速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沈禄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围绝经期抑郁状态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80例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状态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更年期Kupperman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状态患者的护理中,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较单纯常规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兰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冠修复与根管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冠修复结合根管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隐裂牙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患者,研究组进行冠修复和根管同步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患牙显效率为67.75%,有效27.43%,无效4.82%,总有效率委派95.18%,对照组治疗患牙显效46.15%,有效15.38%,无效38.47%,总有效率为61.54%,对比显示研究组患牙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冠修复结合根管共同治疗隐裂牙牙髓病,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牙治愈率.

    作者:孙又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对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患儿通过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中的患儿在常规方式的基础上,再使用氨溴索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观察组中的患儿呼吸频率、药物反应、氧饱和度等方面进行分分析.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患儿,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不仅能够明显改善支气管炎患儿的症状,而且还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病程,降低患儿不良反应的出现率,对于支气管肺炎患儿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殷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指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心理指导在无痛人流术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孕6~10周自愿到门诊手术室接受无痛人流术的孕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指导.通过术后评估问卷及术后1个月电话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焦虑严重程度、复诊数、满意度及阴道出血持续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复诊数及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患者低;而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心理指导在无痛人流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阴道出血持续时间,降低术后复诊率,提高受术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吕芷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口服益生菌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住院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置,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口服,治疗后对早产儿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发生呼吸道院内感染10例(18.5%),干预组发生呼吸道院内感染2例(3.7%),干预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益生菌对早产儿进行干预,能够明显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作者:王凤颜;陈敬国;黄艳萍;杨仙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集成疗伤片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集成疗伤片预防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80例,Ⅱ组182例.术后当天即开始预防血栓治疗,Ⅰ组采用集成疗伤片和利伐沙班口服治疗;Ⅱ组单纯使用利伐沙班片口服治疗.于手术前2d及手术后第9天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含量;第8天行彩色超声多普勒,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PT时间延长D-Dimer含量降低;DVT发生率对照组6.73%,治疗组2.94%,2组差异显著.结论:集成疗伤片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志;谈立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整脊为主配合烧针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各种因素致颞下颌关节功能失调,引起关节区疼痛、运动障碍、关节区弹响等的综合征.治疗较为困难,且易于反复.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整脊法为主配合烧针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丽琼;郭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12例未婚先孕妊娠结局及心理分析

    目的:观察2012例未婚先孕女性的妊娠结局,宣传计划生育知识,提高未婚青少年自我保健和避孕节育的意识.方法回顾性研究,将我院近5年检测出未婚先孕的女性2012例纳入观察组,近5年里已婚怀孕的女性2012例收录为普通组,观察两组女性患者终的妊娠结局及心理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中人为流产率为46.8% (942/2012),自然流产率为37.1% (747/2012),生育率为16.1% (323/2012),与普通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女性的轻度抑郁率为21.4% (431/2012),中度抑郁率为3.4% (69/2012),相比于普通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未婚先孕的女性终妊娠结局为人为或自然流产,部分女性选择结婚生育,应加强青年的性教育、避孕知识的教育,减少未婚先孕的发生.

    作者:吴琰华;陈敬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个性化护理对张力性气胸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张力性气胸进行个性化护理的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2013年7月本院接诊的48例张力性气胸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并两组患者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拔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100.0%,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62.5%,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采取讲究措施,加强对张力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宗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工流产后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人工流产发生女性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RTIs)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的关爱女性健康.方法:对我院妇科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人工流产女性随机抽取148例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取阴道分泌物检测阴道清洁度、衣原体、滴虫、念珠菌、淋球菌等,并对其初次性交年龄、流产史、婚姻状况、性伴侣卫生健康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记录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148例人工流产患者生殖道感染发生率为18.2% (27/148),其中宫颈炎(26.0%)、念珠菌性阴道炎(22.2%)、附件炎(22.2%)为多见(P<0.05);人工流产女性生殖感染的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患者的婚姻状况、流产史、初次性交年龄、性伴侣卫生健康状况、个人卫生措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进行人工流产手术时要注意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健康宣导减少人工流产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更好的关爱女性健康.

    作者:赵彩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血凝酶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治疗新生儿出血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血凝酶、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治疗新生儿出血症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禁食、输血、留置胃管等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血凝酶和去甲肾上腺素进行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血凝酶、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治疗新生儿出血症过程中,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银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临床表现并总结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新生儿黄疸患儿50例进行回顾性临床观察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经过临床观察和护理均能找出病因并得到及时治疗,有效的治愈患儿并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产生.结论: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能有助于新生儿黄疸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患儿尽早康复并能有效的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刘一;黄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核受体PXR在宫颈鳞癌组织及SiHa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核受体孕烷X受体(PXR)在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及与宫颈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免疫化学检测核受体PXR在41例宫颈癌组织及宫颈鳞癌细胞株SiHa中的表达.结果:PXR在宫颈鳞癌细胞株SiHa中有表达;正常宫颈组织有PXR表达,41例宫颈鳞癌组织中PXR的阳性率为59.5%,且宫颈癌组织中明显低表达.结论:PXR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成为今后判断宫颈癌预后有价值的标志物.

    作者:郑燕珊;吴曼鹏;倪仰鹏;陈理明;程訸;徐涵;牛永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