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颈液基超薄细胞检验技术在宫颈病变筛选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分析检验技术

于丽端

关键词:液基超薄细胞检验, 宫颈检查, 巴氏染色涂片, 宫颈病变筛选
摘要:目的:分析宫颈液基超薄细胞检验技术(HQ TCT)在宫颈病变筛选临床实践中的优越性与实用性。方法:以2011年7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例行宫颈检查的600例女性患者临床报告为基础,采用宫颈液基超薄细胞检验技术和传统巴氏染色涂片(PAP)检查分级诊断,并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证实,比较二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相比巴氏涂片检查在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检查结果方面提高70%,在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检查结果方面提高150%,在癌(Ca)的检出率方面提高200%。结论:宫颈液基超薄细胞检验技术在宫颈病变筛选中具有极好的优越性,对于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
今日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产褥期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心境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产褥期延续性护理对初产妇心境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分娩的健康初产妇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给予对照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心境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紧张-焦虑、精力-活力等各项得分以及心境总分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各项得分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改善初产妇心境健康,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秀清;彭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ROC曲线法评估NT-proBNP和Myo在早期AMI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单独及联合检测Myo和NT-proBNP在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应用ROC曲线比较两种指标对AMI的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MI、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清中Myo和NT-proBNP的血清水平,应用ROC曲线法评估两种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AMI组Myo、NT-proBN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Myo和NT-proBNP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0.791,P<0.001)。在胸痛<6小时的检测灵敏度(87%、78.3%),特异性(89.3%、61.9%)。结论:在AMI早期预警和早期诊断方面,NT-proBNP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要随低于Myo,但和传统的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早期AMI的检测的准确性。近年来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心衰、AMI以及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方面的研究颇多[1-2]。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是常用来判断临床诊断指标的统计学方法,反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两个指标[3]。本文应用ROC曲线评估心肌标志物Myo和NT-proBNP对AMI的发病早期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昌龙;章菊;叶书来;周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临床疑诊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患者82例,依次进行MRI检查和关节镜检查。分析其磁共振成像征象的特征并分级,显示半月板受损情况;并以对关节镜检查标准,记录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82例患者中,60例为Ⅲ度损伤,14例为Ⅱ度损伤,8例为Ⅰ度损伤。其总体敏感率和特异性分别为93.9%和80.5%,与关节镜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96.3%。结论:核磁共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中不仅能精确地显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损伤程度,而且检查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检查结果与关节镜的检测具有高度的吻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对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经治疗后患者肺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西医基础上联合中医予以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状态,有利于患者健康,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佳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临床有效性

    目的:研究对宫外孕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50例宫外孕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氨蝶呤药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恢复情况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为92%,组间差异显著。在阴道止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以及包块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在米非司酮基础上加用甲氨蝶呤药物可对宫外孕患者起到更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患者恢复较快,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贤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针刀治疗,B组采用玻璃酸钠填充治疗,C组采用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观察三组疼痛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经八周治疗,三组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且C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另外两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文强;尚凤关;刘文升;施永才;尹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极电凝与单极电刀在扁桃体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析双极电凝与单极电刀在扁桃体于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双极电凝组(观察组,n=50)与单极电刀组(对照组,n=50)。比较两组切除双侧扁桃体所需时间、出血量、伤口疼痛评分、白膜脱离情况、术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19.54±6.51)min vs(38.46±7.88)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9.67±4.32)ml vs(53.12±9.11)ml,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白膜生长情况好,术后咽痛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电凝切除扁桃体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白膜生长好、术后疼痛轻以及术后出血少等优点,可适于推广。

    作者:卢柳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探究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74.4%,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对照组为2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加强应用。

    作者:陈艳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sAg的水平与Pre-S1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乙型病毒肝炎患者血清HBsAg的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Pre-S1)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015年1月-12月本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这些患者血清中的Pre-S1,探讨血清HBsAg值高低与Pre-S1阳性率的关系。结果共收集HBsAg≥0.5ng/ml标本824例,血清HBsAg≥165ng/ml患者387例,其中Pre-S1阳性252例;血清100ng/ml≤HBsAg<165ng/ml患者120例,其中Pre-S1阳性45例;血清50ng/ml≤HBsAg<100ng/ml患者112例,其中Pre-S1阳性21例;血清0.5ng/ml≤HBsAg<50ng/ml患者205例,其中Pre-S1阳性23例。结论血清中HBsAg值与Pre-S1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化学发光定量检测血清中HBsAg值对于临床判断乙型病毒肝炎患者病毒水平及复制情况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金娟;陈正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浅谈痰热清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痰热清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07月-2016年0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儿均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以及静脉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或青霉素类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实验组则结合痰热清注射液巩固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上实验组也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使用痰热清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病症,缩短治疗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裕莉;龚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脂肪肝患者的价值作用分析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脂肪肝患者的价值作用。方法择取2012年-2015年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经过终检查确诊的脂肪肝患者38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得知38例患者中37例患者获得明确诊断,1例误诊为肝囊肿,诊断准确率达到97.37%,与终检查结果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中显示25例为肝区回声病变,4例局部脂肪缺失,5例脾增大,4例局灶性脂肪肝。结论对脂肪肝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案有利于及早获得明确诊断,诊断准确性较高,同时具有诊断费用低、无创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陆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研究进展

    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下,医疗技术得到显著的提升,并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上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缩宫素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现状,以及其治疗效果。在妇产科疾病病发率不断上升的基础上,医学领域从不同方面展开了对妇产科疾病治疗的研究,尤其着重探讨了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本篇文章主要对缩宫素的药理作用和药物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从不同方面探讨了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总结成综述。

    作者:宋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慢阻肺病人的营养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患有慢阻肺疾病的患者的合理的营养护理方案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于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治疗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人共300例,分析病人采用的营养护理方案,并研究营养护理的效果。结果病人在营养护理后,营养情况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对于慢阻肺的营养护理优势明显,能够在该病的早期护理治疗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的提高的高效措施。

    作者:徐燕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38例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米索前列醇的运用体会

    目的:观察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使用米索前列醇的具体效果。方法以我中心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38例绝经后行取环术妇女为研究A组,A组妇女在取环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以同期收治的另38例未使用米索前列醇的取环妇女为研究B组,对比两组取环过程和结果。结果 A组宫颈软化优良率高于B组;A组术中综合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B组;A组取环成功率高于B组成功率,三项结果对比差异P<0.05。结论在绝经取环妇女术前运用米索前列醇,能够促使宫颈进一步软化,减少术中综合反应发生情况,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进而显著提升取环成功率。

    作者:唐大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中风阴虚风动型3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中风阴虚风动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我院脑病科收治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镇肝熄风汤加味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

    作者:李其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泼尼松用于麻风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麻风神经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泼尼松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坚持完成了治疗。结论:将泼尼松应用到麻风神经炎治疗可实现理想的临床效果,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且不会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较为理想。

    作者:张贵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M2非剥脱光纤点阵激光针对80例女性面部皮肤松弛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M2非剥脱光纤点阵激光针对80例女性面部皮肤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80名患面部松驰、静止性皱纹的女性患者为案例。应用美国波士顿帕罗玛激光科技公司生产的超脉冲-非剥脱光纤点阵激光治疗。治疗应用的消毒液为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配制的点而康碘伏皮肤消毒液。结果:即时检测的结果总有效率的案例为80例,总有效比率为100%;1个月后的结果总有效率的案例为80例,总有效比率为100%;3个月后的结果总有效率的案例为18例,总有效比率为97.5%;6个月后检测结果总有效率的案例为75例,总有效比率为93.35%。两名医师盲测评估的结果与VISIA评测结果相符度为93.71%。数据统计结果精确度p<0.05。过随访了解,治疗以后不良反应未曾复发,患者感觉舒适。结论:经过本次的研究,M2非剥脱光纤点阵激光针治疗法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功效可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作者:党辉;马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相关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择40例DVT产妇,分析其发生原因、防治与护理对策。结果:治疗与护理后,所有症状均得到了消除,治疗10~15天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然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均恢复到了正常状态。结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与护理,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拴形成的可能性,提升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作者:应航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急诊骨科就诊的风险因素及防范策略分析

    近些年急诊骨科突发事件逐年增加,相较于其他科室而言急诊骨科更为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由此引发的就诊暴力事件更是时有发生,可以说现今急诊骨科面临着较大的医疗风险。本文基于此就急诊骨科中就诊存在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着手分析,之后对骨科就诊实际防范风险措施进行研究,以期为后续关于急诊骨科方面的风险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更为未来急诊骨科良好开展工作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作者:樊红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下手术中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下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接收的腹股沟疝患儿96例,均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各指标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7.92%高于观察组27.08%(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下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今日健康杂志

今日健康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炎黄保健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