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艾克致中毒性肠麻痹1例

贺宪东;苗振静

关键词:
摘要:患者,男,56岁.因下腹部进行性增大包块半年余,排尿、捧便困难1周,住治普外科,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髂窝肿瘤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压迫了肠腔及尿道,未能行肿瘤切除术,给予植入导尿管及肛门再造术,术后切口--期愈合,排尿及排便顺畅.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皮瓣治疗手部外伤70例的护理

    同顾分析1990-2000年我院实施的70例腹部皮瓣移植术治疗手部外伤的术前、术后护理经验,认为术前的充分准备、熟练的术中操作、术后掌握皮瓣的正确观察方法、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现将我科收治此类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吕彩霞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痛风性关节炎21例临床分析

    痛风具有发作和消失都来得很快的特点,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全身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的发病亦逐年增加.现就我科收治的21例痛风性关节炎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付青梅;文兆玉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宣教

    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的病人越来越多且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势在必行.2001年我们对住院治疗的26例心肌梗死病人进行了答疑式心理护理及宣教,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靖;郭秀珍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应用降纤酶的护理体会

    降纤酶是高纯度单组分的蛇毒制剂,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减少血栓形成的基质,从而阻止血栓形成和抑制血栓增大.另一方面,纤维蛋白原减少,可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从而改善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加脑血流量[1].

    作者:吴莉君;冯玉玲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优缺点,为l临床处理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提供参考.方法:对8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了前瞻性随机性的控制研究,12例因伴有癌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剔除研究,不列入研究对象,66例患者得到观察,其中39例采用一期手术DHS(Dynamic Hip Screw)内固定,术后患肢置CPM机早期功能锻炼.27例行胫骨结节牵引治疗.结果:66例患者均得以随访,随访时间3年,手术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非手术组(P

    作者:范少地;钟桂午;许建中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

    医学是能体现人类互助精神的领域,而医生与护士的精诚合作,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既是医护人员医德修养和医德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完成医疗过程,解除病人疾患,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梁利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余肺切除术治疗肺癌105例分析

    目的:对余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适应证、外科操作、并发症和术后生存率等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了上海市胸科医院1973年6月2001年1月,因肺癌进行余肺切除术的105例患者的资料,其中男88例,女17例.年龄24 73岁;原发性肺癌术后复发93例,转移性肺癌术后复发5例,第二原发性肺癌3例,肺结核术后余肺新生肺癌病灶4例;首次手术与余肿切除术间隔5个月至12年零10个月不等;手术技术:心包内处理血管和先离断主支气管后处理血管有助于手术的安全和彻底,尽量行胸膜内分离以减少出血,用心包、胸膜或肋间肌等活组织包盖支气管残端预防支气管并发症.结果:术后30大内死亡:6人(5.7%),术后发生低血压或休克29人(27.6%),再剖胸止血5人(4.8%),血胸4人(3.8%),并发支气管胸膜瘘6人(5.7%),单纯脓胸2人(1.9%),结核性脓胸1人(O.95%):随访时间2个月一18年,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6%、30.2%、25.4%和16.7%;肺癌复发与细胞类型无明确关系,术后生存时间与再次手术时疾病的TNM分期有关,术后生存与再次手术时肿瘤能否彻底切除有着明显的关系.结论:对余肺切除术治疗肺癌应取积极慎重的态度.指征恰当,则疗效满意.肺癌术后复发多与首次手术不彻底有关,而与肺癌细胞类型和术后辅助治疗关系不大.因此凡心肺功能允许,肺癌手术切忌作姑息性切除.术前估计不能彻底切除并有大块肿瘤残留可能者应避免手术.

    作者:施建新;高成新;周允中;孙德魁;黄偶麟;吴松昌;吴怀申;陈文虎;蓝之源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颈部皮肤接力扩张移位修复全面颊部瘢痕的研究

    目的:探讨颈部皮肤接力扩张移位修复全面颊部瘢痕.方法:手术分二阶段:第一阶段颈侧部皮肤扩张修复面颊下半部皮肤缺损;第二阶段接力扩张,即在首次扩张的皮肤下埋植扩张器进行第二次扩张.扩张的间隔为2-3个月.结果:1990年12月一2001年12月,临床治疗35例,无l例皮瓣坏死,面部器官无牵拉移位,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颈部皮肤接力扩张修复全面颊瘢痕是一种安全的方法,病人住院时间短,因间隔扩张皮肤的张力小,皮瓣末端无水泡出现,无表皮脱落现象,因此对于全面颊瘢痕主张接力扩张修复.

    作者:杨建申;常明;柳建中;岳海涛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46例临床分析

    自1998年1月一2002年1月,我们采用体外循环不阻断或不完全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下行心内直视手术4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单建华;门小毛;陈晋礼;刘于威;王保收;孟庆江;侯于龙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先天性胆管囊肿手术治疗的经验及教训

    目的:提高先天性胆管囊肿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0年1月一2000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胆管囊肿102例.结果:102例先天性胆管囊肿,部分病人术式不当,造成再次手术痛苦及不良后果.其中29例手术方式不当或错误,共例举有7种类型,再次手术治愈,有2例死亡.结论:从7种不妥或错误术式的教训中,提出先天性胆管囊肿的正确手术方法.

    作者:高志清;赵青川;窦科峰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浅谈寻找根管口的几种方法

    根管口是指髓室与根管的交界处,或髓室底与根管的移行部.根管口的定位是每一个根管正确定位的关键步骤.单根管牙的髓室和根管为连续的管状,很难从形态上辨认根管口;多根牙则有呈漏斗状的根管口,但要仔细地处理牙冠部髓室里的内容物后才能找到根管口.

    作者:吴荣昌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张学文教授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

    帕金森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僵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虽然现临床上常用多巴胺制剂治疗,但长期治疗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且对很多人效果不佳,中医治疗有其良好的疗效和独特之处.

    作者:董晓贤;李东柱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宫腔镜电切术中灌洗液对血糖、电解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宫腔镜电切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术中应用的大量冲洗液,会导致患者水电解质,血糖,血流动力学一定程度的紊乱,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对术中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韩新生;吕建瑞;丁晓英;薛荣亮;郑百俊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护理

    胃肠道肿瘤患者由于能量消耗增加而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出现营养不良.手术后由于蛋白质分解加速加重了营养不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肿瘤本身产生一些免疫抑制因子,手术后创伤亦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增加了术后感染的机会,影响患者康复,降低了放疗的耐受性.

    作者:叶培兰;张盛范;张延琴;沈萍;刁玉贞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各类手术固定方式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3年以来手术治疗的229例开放性胫骨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钢板固定组55例,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组89例,扩髓的加锁髓内钉固定组42例,不扩髓的加锁髓内钉固定组43例.结果:随访0.5-8年,采用Johner-Wruh评分,总优良率为84.3%,加锁髓内钉治疗优于其它手术内固定,但扩髓与不扩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I-IIIA型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尚宏喜;刘安庆;张开放;任小蓉;刘安;康鹏德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细菌性败血症(绿色气球菌)并霉菌感染及II型糖尿病1例护理体会

    患者,男,64岁.无明显诱因,偶然发现发热,间断使用抗炎药诊治,体温骤降.于同年10月住入某医院治疗,虽用多种高档抗生素,加用地塞米松10mg,病情并未见好转,且体温24h处于高热38-39℃近1个半月,并又出现伪膜性口腔炎,其病情渐趋恶化.

    作者:余新新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1 例罕见的鼻尖部鳞癌病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

    鼻尖切除三分之二是一种毁容致残手术,给患者及家属在心理上带来沉重的思想压力,心理护理就是以我们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精神等来调动病人潜在的积极困难,使其精神处于佳状态而利于疾病的恢复将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者:黄锦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支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选择2000年1月一2001年1月在我院就诊及进行孕期检查和住院分娩的孕妇596例,年龄22-38岁,分娩次数0-3次.1.2标本采集方法①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在用特制细棉签插入宫颈管内2cm旋转2周,将粘有分泌物的棉拭子置入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洗涤后挤干,拭子弃去,浸出液于-20℃冻存备检.

    作者:杨华凤;李晓林;陈红星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严重骨创伤早期血糖浓度动态监测及护理要点

    2000年6月-2001年11月,我院收治严重骨折病人80例,通过对其早期血糖浓度的动态监测来指导临床的护理及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0年6月-2001年11月入院的骨折病人8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骨折22例,胫腓骨骨折32例,多发骨折20例.

    作者:董双清;陈丽;关凤华;高海萍;高英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尺骨软骨样副脊索瘤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尺骨软骨样副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于尺骨的软骨样副脊索瘤的标本,通过光镜,免疫组化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会诊及病理读片会讨论等方法.结果:组织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小叶状或小梁状排列,小叶边缘为软骨样小梁;小叶间血管扩张充血;小叶内瘤细胞呈片状,小梁状、岛状分布,细胞大小不一,核多靠边,浆呈大空泡状,类似脂肪样细胞,有的核居中,类似软骨样细胞,核异形性不明显,未找到核分裂,瘤细胞间为淡兰色或粉染的粘液样物质.免疫组化(ABC):CK、EMA、S-100蛋白、NSE Vimentin染色均为阳性,Desmin、CD34均为阴性.会诊和读片会讨论均诊为软骨样副脊索瘤.结论:原发于尺骨的软骨样副脊索瘤非常罕见,组织形态学l:很难确诊.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姚庆端;李智坤;王敏;于海易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