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良性大肠类癌的肠镜诊断与治疗

严艳;王长有;孟艳

关键词:大肠类癌, 肠镜,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良性大肠类癌的肠镜诊断与治疗.方法:经肠镜发现取材病理确诊良性大肠类癌16例,根据类癌大小分别采用肠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切除和改良的内镜下挖洞式切除术切除.结果:16例中,直径<1cm类癌行肠镜下电灼切除术11例,1-6年随访,无复发无转移.直径1.1-1.9cm 5例用内镜下挖洞式切除,1-3年随访,无转移.结论:大肠类癌肠镜下呈灰白色或黄色质地硬粘膜下肿物.直径<1.0cm者首选肠镜下电灼切除;直径1.1-1.9cm者可以内镜下挖洞式切除或外科局部扩大手术切除.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部分去蛋白脱钙骨的细胞相容性研究

    目的:探讨部分去蛋白脱钙骨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猪肋骨用理化方法处理制得部分去蛋白脱钙骨(PDDB),在对PDDB理化性能检测的基础上,将其与人胎骨膜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了解其细胞相容性.结果:PDDB的无机成份为羟基磷灰石,含有少量蛋白质,仍具有原骨组织骨盐支架的三维多孔网状孔隙结构系统,对复合培养的人胎骨膜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细胞周期、倍体水平无有害影响.结论:PDDB具有原骨组织的网状孔隙结构系统,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望用于成骨细胞的支架材料.

    作者:李彦林;韩睿;李林芝;陆信;李世和;曾才铭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TDP照射配合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

    产科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症状,临床多以产后出现小腹拘急胀痛,小便点滴而出或癃闭为主要表现,我们采用TDP(神灯)照射,并配合针灸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元莹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流速峰值监测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测定患者早,中,晚各1次PEFR,观察其变异率.方法: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哮喘组、隐匿型哮喘组.流速峰值变异率检查,连续记录1周.结果:晨起、中午、下午的结果相近无统计学意义;与睡前的结果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EF以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患者自我检测,就医时随身携带PEF监测表,可使就诊医师了解病情及药效.

    作者:刘纯忠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15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诊治体会

    我科在1999年1月-2003年1月期间共收治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NHDC)15例.现把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梅;冉中兴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乌司他丁联合罗氏芬区域动脉灌注在重症胰腺治疗中的应用(附48例报告)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联合罗氏芬(Rocephin)区域动脉灌注(Regional arterial infusion,RAI)疗法对重症胰腺炎(Acute hemorrhagic nerotising pancreatitis,AHNP)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AHNP9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持续动脉灌注乌司他丁20万u/日,罗氏芬2g/日,对照组以相同剂量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两组均辅以静脉营养及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腹痛平均7.9h消失,腹胀平均48h缓解,压痛平均5天消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实验室检查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其余各项相关指标均明显降低;CT检查均有明显改善.结论:UTI联合罗氏芬区域动脉灌注不仅能直接抑制胰酶的合成与分泌,清除体内的炎性因子和氧自由基,改善胰腺的微循环,减轻胰腺出血坏死程度和胰腺腺泡超微结构的破坏,而且能有效地预防感染,对重症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大鹏;季春勇;尹宁伟;刘东亮;王中振;季予江;石伟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阻塞性黄疸21例误诊分析

    我院感染科1997年12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肿瘤所致阻塞性黄疸病人21例,门诊均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入院后确诊为肿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欣蕙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病人血清中的含量及对VMC诊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利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ES300检测cTNT,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进行心肌酶的检测.结果:cTNT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血清中含量为16.74±8.26ng/ml,与正常对照有极显著差异(P<0.001).分析与讨论:cTNT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诊断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是VMC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徐纪文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宫体注射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200例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仍为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威胁产妇生命的主要原因.为降低产后出血率,采用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院采用胎儿娩出后宫体直接注射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我们对400例足月产妇,设计了前瞻性研究观察效果.

    作者:王坤英;李会贤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小儿脑瘫的护理

    脑性瘫痪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疾病.由于脑损害不易回逆,往往影响大脑功能的恢复,因而病残较为严重.其主要临床特征是非进行性中枢运动功能障碍.

    作者:张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加强质量控制预防褥疮发生

    褥疮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临床上,褥疮的发生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护理人员的护理方法、经验密切相关.认为只要管理者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方法适当,褥疮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王玉婷;马小鸥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门诊急诊手术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与护理

    随着人群的日益增多及交通科技的日益发达,车祸及各种社会问题对人身的伤害也逐渐增加.在门诊急诊手术室就诊病人的主要特点是外伤,患者家属能直观地看到外伤处大量出血,他们又常不具备这方面的急救知识.因此常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紊乱及情绪改变.而他们的这种表现又会直接影响到病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帮助患者家属正确面对此类突发事件,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王愿;程平芳;王爱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重症胆管炎术后胆道残留结石的原因分析(附80例报告)

    目的:分析重症胆管炎术后胆道残留结石的原因.方法:术后T管造影;术前、术后CT、B超的对比;近期再次手术(半年以内).结果:胆道残留结石为胆石症常见并发症,重症胆管炎病人发生率较高,本组高达33.33%.结论:由胆石症引起的重症胆管炎应明确结石的数量、部位,术中需彻底清除结石,以降低胆道残石发生率.

    作者:李广波;程树杰;陈冰;米会平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及处理

    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是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即使在手术中,也难以与胰腺癌区分.本文依据我们对18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处理经验,尝试找到对该类疾病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作者:郭爱华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临床药理学的成人教育探讨

    当今医药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爆炸涌现出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观念,使在职的医生、药师、及护理人员深感知识的老化和不足,希望继续学习深造提高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我国顺应需求及早抓起了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对提高国民科技素质起到了很好作用.

    作者:王景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直视钳穿法取出皮下埋植剂

    1取出方法1.1麻醉方法局部消毒后铺无菌洞巾,在皮下埋植剂聚集端向上1/3(埋植剂长度)排列集中的地方做局部浸润麻醉.

    作者:王世祥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脑动脉炎误诊1例

    1病例报告患儿,女,6岁,因头疼、呕吐2天入院,患儿近1年来经常于感冒后出现头疼、呕吐,均给予抗感染后治愈.入院前10天再次咳嗽、流涕,服药治疗1周症状消失.

    作者:刁士燕;王广涛;王萍;王桂娟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克氏针弹性固定辅助功能训练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

    目的:利用弹力克氏针微创手术结合功能训练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新方法.方法:2000年1月以来临床应用直径2mm、长30cm的克氏针3根及自制前臂外固定圈组成外固定架,微创手术弹性外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12例,年龄13-48y,均为横斜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1例,闭合性骨折11例.臂丛麻醉C臂X光机透视下复位穿针外固定.术后的一天即开始功能训练.结果:12例患者6-12周临床愈合,平均8周,肘关节功能均恢复满意.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弹力克氏针微创手术弹性固定结合功能训练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完全.

    作者:王利民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学生滑旱冰损伤情况调查分析

    滑旱冰既是广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又是一项有效增强学生体质的运动.为调节学生较紧张的学习生活,我部于2003年3月开设了滑早冰俱乐部,学生在不太了解滑早冰技术的情况下,盲目的从事旱冰运动所造成的摔伤、损伤、骨折也各有特点.

    作者:杨现新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耳鼻喉科病房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随着整体护理的改革与深入,健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正在被广大护士所接受,实施健康教育措施,达到解决病人的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健康问题,促进整体护理的发展.

    作者:高丽 刊期: 2003年第19期

  • 颅脑损伤昏迷伴气管切开病人的胃管置入法

    胃肠道营养支持是昏迷病人的重要护理内容,在颅脑损伤后1-3天,通常按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给患者进行胃管置入,由于病人体位受病情和气管切开影响,采用常规体位操作常难以成功.为了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我院自1995年采用水平位置胃管120人次,均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孙妍;刘颖 刊期: 2003年第19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