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萍;赵凤娟;张博;洪兰;刘霞;崔勋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gp120 V3环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离体大鼠海马脑片,1 mol/L姜黄素或10 mol/L尼莫地平单独或分别与1 nmol/L gp120 V3环共同作用于大鼠海马脑片1h后,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分别记录Schaffer侧支-CA1区神经元的输入/输出曲线(input-output curve,I/O curve)、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长时程增强( 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双脉冲易化( paired-pulse facilitation,PPF)。结果:各组药物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的基本传递、突触前膜效应未产生明显影响( P>0.05),但gp120 V3环可显著抑制LTP的诱发,抑制神经元突触可塑性( P<0.05);尼莫地平与姜黄素可拮抗gp120 V3环对海马脑片LTP的抑制作用,改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 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是通过减少Ca2+内流拮抗gp120 V3环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神经元LTP的抑制作用,维持LTP稳定,改善突触可塑性。
作者:陈桂玲;刘思思;江明亮;行妍妍;林丽清;董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从气道炎症及黏液高分泌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阻肺模型组、阿奇霉素治疗组,每组6只。通过烟熏及大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 LPS)的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 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通气功能。 ELISA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支气管肺组织中MUC5ac和Toll样受体4( 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HE染色结果符合慢阻肺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损伤程度显著减轻。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功能明显下降,大鼠BALF中IL-8、IL-17、TNF-α含量明显增高(P<0.05),肺组织中MUC5ac和TLR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肺功能的下降减轻,大鼠BALF中IL-8、IL-17、TNF-α含量的升高受到明显抑制( P <0.05),肺组织中MUC5ac和TLR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受到明显抑制( P <0.05)。结论:阿奇霉素可降低慢阻肺模型大鼠BALF中IL-8、IL-17和TNF-α水平,抑制肺组织内MUC5ac和TLR4蛋白表达,通过减轻气道炎症及黏液高分泌来达到防治慢阻肺的作用。
作者:任薇;孙耕耘;王胜;熊玲玲;朱春冬;李春颖;周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迁移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法研究小鼠MSC(C3H10T1/2)、转染空载体的小鼠 MSC(C3H10T1/2-MIGR1)和转染了 ICAM-1的小鼠 MSC ( C2H10T1/2-ICAM-1)的体外迁移能力,即将各组MSC种植在孔径为8μm 的通透膜上面,以胎牛血清作为趋化物质诱导MSC迁移;分别在迁移8 h和12 h后对膜下的MSC进行结晶紫和荧光染料DAPI染色,然后统计各组MSC的细胞数和迁移率。结果:3种细胞8 h和12 h的Transwell体外迁移结果显示,转染了ICAM-1的MSC组迁移的细胞数和迁移率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组MSC和转染空载体组MSC(P<0.05),未转染组MSC 和转染空载体组MSC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M-1可增强小鼠MSC的体外迁移能力。
作者:王艳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诱发小鼠NAFLD;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磷酸化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 p-AMPK)的表达水平并确定起效时间;常规病理学观察肝脏病变程度,血液生化测定肝功能、血糖和血脂水平,比较观察间歇性低氧与二甲双胍对小鼠NFALD病理学进程的影响。结果:高脂高糖饮食诱导4周成功复制小鼠可逆性NFALD模型;置15%低氧环境1 h即可激活肝细胞AMPK活性;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有严重肝脂肪变,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空腹血糖明显降低,且体重增长缓慢;与模型组比较,低氧组和二甲双胍组的肝脂肪病变程度均明显减轻,其血清ALT和AST水平亦显著降低,体重增长与空腹血糖也有所提高,但血脂的变化水平不明显。结论:间歇性低氧干预能有效延缓脂肪肝的病理进程,并具有护肝作用,其抗脂肪肝的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相似。
作者:徐立;黄永红;罗志军;徐方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NADPH氧化酶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腹主动脉结扎复制高血压模型。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 model);假手术组( sham):除不缩窄腹主动脉外,其余操作同腹主动脉缩窄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 rhEPO,腹腔注射4000 U/kg,每周2次)。8周后,心动超声和血流动力学评价心功能; 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ox2和Nox4 mRNA 表达, Western blot 观察心肌Nox2、Nox4和炎性因子CD45、F4/80、TGF-β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PO治疗组LVEF、LVFS、LVESP及±dp/dtmax升高, LVESD、LVEDD及LVEDP下降;同时,EPO可降低压力超负荷所致的心肌纤维化,降低心室肌中NADPH氧化酶活性及心肌炎性反应。结论:EPO通过降低NADPH氧化酶活性,抑制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减少心肌炎性反应,抑制压力超负荷所致大鼠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IP2A对PP2A的调节及其在阿尔茨海默( Alzheimer disease,AD)样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中的作用。方法:免疫荧光检测CIP2A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N2a细胞与大鼠原代神经元胞浆中均有较强的CIP2A阳性着色,并与tau蛋白共定位;过表达CIP2A组磷酸化的PP2Ac-Y307表达升高,PP2A活性降低,tau蛋白S396和S404位点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下调CIP2A表达后,上述结果相反;细胞周期阻滞剂Aphidicolin同步化N2a细胞后,CIP2A表达增高, PP2Ac-Y307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tau蛋白S396和S404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CIP2A可通过调节PP2A活性调节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从而可能在AD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冯小龙;王秀莲;王群;刘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蛋白酶活化受体PARs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及机制。方法:总结我们对PARs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并综合文献复习。结果:G蛋白偶联受体( GPCRs)家族特殊成员PAR广泛表达于炎症细胞,但不同类型的PAR选择性表达于不同类型细胞如不同病例情况下肥大细胞表达PAR-1,2,3,4,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似乎仅表达PAR-1和PAR-2。且不同类型PAR在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的表达也具有选择性。 PARs的激动剂如蛋白酶能够调节中性粒细胞跨上皮迁移,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支气管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角质细胞增殖,并对鼠伤口愈合、纤维蛋白形成及支气管上皮细胞修复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刺激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促炎介质。此外PARs的激动剂亦可引起血管渗出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结论:PARs尤其是PAR-2表达和激活增强与炎症及过敏性炎症相关。但由于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抗PAR药物以及临床研究来源于多家医院,目前尚不能定论PAR在过敏中起核心作用。
作者:张慧云;曾晓宁;何韶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为加强学生对机能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我校开展了“机能学实验技能大赛”。方法:2010年起,我校5个年级4个专业6000余名学生参与了“机能学实验技能大赛”。观察大赛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1)学生对竞赛的满意度(90.3±3.4)%。(2)(89.1±2.9)%认为大赛促进团队协作,(95.1±1.8)%认为大赛促进基本技能的掌握,(86.7±4.1)%认为大赛促进创新。(3)参加大赛同学成绩优秀率(46.3±3.8)%,较未参加大赛同学[(30.7±2.5)%]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大赛,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科研创新意识,为培养医学实用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李鑫;金成文;崔晓栋;成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下调Mcl-1基因对感染不同毒力结核杆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毒力的结核杆菌菌悬液感染BALB/c小鼠,再以筛选并构建好的Mcl-1-shRNA作用于感染的小鼠模型,同时设立相应对照组,于作用后1、3、5和7 d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c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小鼠被不同毒力结核杆菌感染后其腹腔巨噬细胞中Mc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感染了新疆地区流行的优势强毒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和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升高为明显(P<0.05);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Mcl-1基因后,Mcl-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流式细胞分析显示,下调Mcl-1基因的表达,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凋亡。结论:siRNA介导的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Mcl-1在感染了不同毒力结核杆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并能上调巨噬细胞的凋亡水平。
作者:王飞雨;王新敏;王婵;王小芳;张宇晴;吴江东;吴芳;张万江;章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的发生机制,明确毛壳素( Chaetocin)在HP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sham组和低氧毛壳素组,运用低压氧舱模拟5000 m海拔低氧28 d复制小鼠HPH模型。导管法检测小鼠右心室压力,并分离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肺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肺血管结构。体外培养平滑肌细胞,给予毛壳素及低氧(1%O2)处理,运用报告基因、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等方法检测去乙酰化酶SIRT1及凋亡相关指标。结果:毛壳素可改善低氧诱导的小鼠右心室肥厚及肺血管重构,并显著降低小鼠右心室压力,同时逆转低氧诱导的肺组织中SIRT1以及caspase-3、8的表达下调。体外细胞实验也发现毛壳素可显著激活平滑肌细胞中SIRT1的转录和表达,上调caspase-3、8的表达,并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结论:毛壳素可显著改善低氧诱导的小鼠肺血管重构,防止右心室肥厚,并降低右心室压力。其机制与上调SIRT1及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陈德伟;徐刚;高文祥;陈建;王授衔;高钰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丝切蛋白( cofilin)为肌动蛋白分子结合蛋白,通过其特定的上、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在神经元轴突、树突及树突棘的迁移、定位、生长、改造出新棘突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神经突触可塑性调节,特别是Rho GTPases家族Rho、Rac和Cdc42是cofilin基因上游重要的调控分子,通过介导突触重塑,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学习记忆和认知等高级脑功能异常均密切相关。对cofilin信号通路及与神经突触可塑性关系的分子机制研究将为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赵爽;徐志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探讨与医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对WHO提出的各种世界“疾病日”的认识,结合多媒体展示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意义。以认识“世界肾脏病日”、“世界COPD日”等为例,从话题提出到相关知识引入,再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不同教学模式,如Sandwich或PBL教学对历年“疾病日”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相关知识延伸,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探究问题的兴致和积极性,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增强其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而且使授课形式多样化,知识掌握更易形成系统,并能拓宽师生知识视野,从而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赵爽;蒙山;卢露碧;高洁;朱名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糖尿病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IGF-1治疗组。造模第10周行腹腔注射IGF-1(1500 ng/kg)治疗2周,第12周后测定血糖、血清AST、ALT、透明质酸等;采用HE、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损伤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ol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α-SMA和GRP78的表达。结果:IGF-1治疗组与糖尿病组相比肝功能明显改善,且透明质酸和胶原纤维表达显著减少;糖尿病组肝组织α-SMA高表达,但是IGF-1治疗组α-SMA和GRP78的表达量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结论:IGF-1对糖尿病大鼠纤维化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肝细胞内质网应激有关。
作者:聂钱;李香丹;许东元;金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溶酶体参与了自噬介导卵巢癌顺铂耐药性机制研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免疫荧光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和LC3变化,再通过LysoTracker染色观察溶酶体变化;cathepsin D试剂盒检测酶活性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课:对于不同浓度的顺铂,SKOV3/DDP细胞比SKOV3细胞的生存率高;6 mg/L的顺铂作用下,与SKOV3细胞相比,在6 h、12 h和24 h,SKOV3/DDP细胞LC3的表达增高,p62逐渐下降,LysoTrakcer着色增强,cathepsin D活性增高;与自噬抑制剂3-MA相比,CQ更加明显地增加顺铂诱导SKOV3/DDP细胞的凋亡率(P<0.05),Ly-soTracker着色明显减弱,cathepsin D活性降低,细胞色素C、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 P<0.05)。结论:溶酶体的功能活化促进了卵巢癌细胞的顺铂耐受。
作者:马丽伟;孙连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基于复杂适应系统(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CAS)理论,探讨中医学理论模式及其科学内涵。方法:CAS理论同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学理论的比较。结果:(1) CAS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和生物体都是CAS。阴阳五行理论初是古人对生态现象描述而形成的古代生态系统理论,进而升华到一般方法与哲学层面,并作为对系统性事件认识的一般性模式和范式,而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框架而建构的。因此,CAS理论可以用于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学理论科学内涵的研究和认识。(2)CAS理论对系统的描述思想、理论及方法与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学理论对系统的描述思想、理论及方法存在某些相似之处。(3)CAS理论对系统描述的某些概念,如主体、标识等与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学理论对系统描述的某些概念,如阴阳理论中的阴阳属性、五行理论中的五行属性,中医藏象理论中的脏腑属性等均存在一定相似之处。结论:(1) CAS理论建构系统及系统某些要素的特征与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学理论建构及其某些要素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共性。(2) CAS理论为中医学理论科学内涵的研究和认识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系统思想、理论与方法。
作者:蔡子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Seipin突变或缺失可导致患者肥厚性心肌病和心衰,但机制不明。本课题研究seipin基因缺失( seipin-/-)对小鼠心肌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2月龄的雄性seipin-/-及野生型(WT)小鼠主动脉缩窄手术(TAC)后12周(n=8)研究seipin缺失对心肌重塑的影响及机制。同时体外检测 seipin-/-及WT 小鼠心肌细胞钙流。结果:和 WT TAC 组相比, seipin-/-TAC组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心腔扩大、心肌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心肌胶原沉积,炎症细胞浸润和凋亡小体增加;有更为明显的心肌细胞内质网扩张,微管和线粒体变形病变;心肌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心衰和心肌肥厚因子及炎症基因表达增加,钙流相关基因(SERCA2a、RyR和NCX)下降。 Seipin-/-小鼠和WT小鼠相比,心肌细胞出现慢钙瞬变衰减和肌浆网钙离子含量增加。结论:Seipin缺陷加重小鼠TAC术后心肌肥厚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可能与心肌钙离子通道的受损并促进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炎症和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刘雪静;吴晓月;王欢;杨诚志;李子健;张幼怡;刘国庆;杨宏远;黄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 NAC)是否通过影响心肌细胞内抗氧化通路蛋白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在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用H2 O2刺激H9c2心肌细胞导致氧化应激损伤。采用CM-H2 DCFDA荧光染料检测细胞内ROS变化情况;谷胱甘肽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和GSSG的水平;非还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rx1、GR、Prx1和PTEN的氧化还原状态;还原Western blot检测ASK1和AKT的磷酸化。结果:NAC预处理组明显增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时的细胞活力和GSH/GSSG比值,并且降低细胞内ROS水平。非还原Western blot显示H2 O2刺激使还原型Trx1明显减少,氧化型GR、Prx1和PTEN显著增多,NAC预处理可以增加还原型Trx1,减少氧化型GR、Prx1和PTEN。还原Western blot发现,NAC预处理之后, H2 O2诱导的ASK1磷酸化明显减少,而H2 O2诱导的AKT磷酸化明显增加。结论:NAC通过减少胞浆内抗氧化蛋白的氧化从而保护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刘协红;蔡姣迪;肖献忠;张华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