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鹏;周美佚;刘云霞;黄莹;王义斌
目的:研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Toll样受体9(TLR9)配体CpG诱导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先采用不同浓度MT处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或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然后采用CpG刺激细胞;通过定量PCR检测MT受体MT1和MT2表达,通过ELISA和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信号转导蛋白的活化。结果:MT可上调巨噬细胞MT1和MT2的表达,MT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pG刺激的巨噬细胞TNF-α、IL-6和IL-12的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采用MT1/2受体抑制剂Luzindole研究发现MT的抑制作用不依赖于MT1/2受体,检测信号转导蛋白发现MT可显著抑制CpG刺激的巨噬细胞ERK和AKT磷酸化,提示MT通过下调巨噬细胞ERK和AKT活化从而抑制CpG诱导的促炎症因子的分泌。结论:MT能抑制TLR9触发的巨噬细胞促炎症因子的分泌,其机制主要通过下调ERK和AKT活化,本研究进一步阐明MT调控固有免疫反应的作用与机制。
作者:王国权;刘凯;王寿棋;许熊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在多种心脏疾病包括心肌缺血、室颤及房颤等疾病中,活动电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传导速度及活动电位期间都会发生改变。利用电压敏感染料和钙离子荧光试剂即光学标测技术可以无损伤、多位点同时记录离体心脏活动电位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本研究主要是在离体大鼠心脏上同时灌注电压敏感染料RH237(激发波长540 nm/发射波长585 nm)和钙离子荧光试剂Rhod 2-AM (激发波长540 nm/发射波长585 nm)。为了降低运动伪影,对心脏灌流blebbistatin之后,用2个CMOS相机实时记录心脏活动电位和钙离子浓度变化,然后停止灌流,诱发心脏整体缺血模型之后进行再灌注,同时记录心脏缺血期间及缺血再灌注诱发室颤时的活动电位、传导速度及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用RH237和Rhod 2-AM可以同时记录心脏表面活动电位和钙离子浓度,两种荧光试剂RH237与Rhod 2-AM无交叉影响。该方法是研究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强有力工具。
作者:金红花;Beth Gabris;Guy Salama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发掘在乳腺癌耐药性细胞中表达错调的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方法:对敏感和耐药性乳腺癌细胞中的lncRNA表达分别进行芯片检测。检测后结果经生物信息统计学分析对lncRNA进行归类和功能网络预测。结果:与敏感细胞相比,他莫昔芬和曲妥珠单抗耐药细胞中表达上调和下调的lncRNA分别为2107、611、1154和2141种,其中在2种耐药细胞株中共同表达错调的有93种。对共同表达上调的69种lncRNA的功能预测发现2种与在乳腺癌耐药性中发挥作用的蛋白编码基因或microRNA相关,2种参与有丝分裂节点或DNA损伤引发的细胞死亡。结论:本研究发现大量在他莫昔芬与曲妥珠单抗耐药细胞中异常表达的lncRNAs,但同时在2种细胞中异常表达的数量极少,提示lncRNAs在肿瘤药物耐药性中具有较强特异性。本研究还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功能预测的靶基因筛选方法。
作者:张秀磊;王志宇;朱涛;汪香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暖场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后续案例讨论能否顺利开展,同学是否积极参与,老师能否把握引导作用,带领同学进行案例学习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素养、沟通技巧和社会责任感。好的暖场主要取决于带教老师,老师应尽可能采取开放的态度,不拘泥于简单的自我介绍,灵活掌握,不拘一格:(1)简单常用的是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姓名的来历或者家乡的特色,一般他们都会很乐意介绍,这样气氛很快就能活跃起来,有助于培养师生之间自然融洽的关系;(2)如果恰逢某个假期,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这个假期的活动安排,通过谈论一些有趣的见闻自然而然地拉近大家的距离;如果近期社会有某件热点事件发生,可以让大家自由发表观点,老师借此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对于已经有过多次PBL经验的学生,还可以设计几个面试场景,让他们以应聘者的角色进行自我推销,通过老师和同学的点评,为他们以后应对各种面试积累宝贵的经验。
作者:王瑾瑜;徐海;李丽;向若兰;吴立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能否早期发现和诊断异丙基肾上腺素( ISO)引起的心脏功能异常。方法:将成年C57雄性小鼠分为对照、ISO给药后3 d和ISO给药后7 d组。 ISO组为一次性给予ISO 5 mg/kg皮下注射,分别于给药后3 d和7 d应用传统超声心动图及斑点追踪评价小鼠心脏功能。结果:(1)应用传统超声心动图方法测得ISO给药后3 d组FS和E/Em均无明显差异,给药后7 d FS仍无明显差异,而E/Em显著增加(P<0.05)。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方法在给药后3 d即观测到心脏径向应变( radial strain,RS)和纵向应变( longitudinal strain,LS)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给药后7 d组的RS和LS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超声心动图方法,斑点追踪方法能够早期诊断ISO引起的心脏功能异常。
作者:安祥博;张幼怡;宋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针对脓毒症( sepsis)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采用多种组学技术与系统生物学整合研究策略,以发现脓毒症新的生物标志物群,揭示脓毒症的组学/网络机制,探讨脓毒症多靶点整合性干预的新思路。方法: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刺脓毒症模型和选用部分脓毒症病人,采用GEO数据库查询和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其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采用亚网络富集分析揭示重要节点蛋白和可能的干预靶点。结果:通过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脓毒症大鼠中发现47个差异蛋白,其中PTX3、MMRN1、FCN1、CPN2、PRSS1和PF4可用于脓毒症的诊断;MMRN1、PPBP、FGα和FGβ这4个生物标志物的组合可用于脓毒症的预后预测;PTX3在临床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和预后预测方面优于传统的降钙素原( PTC)和C反应蛋白( CRP), IL-1R2是诊断脓毒症和鉴别G-和G+菌脓毒症的新的血清生物标志物;采用亚网络富集分析发现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 C/EBP)和内皮抑制素( endostatin)是脓毒症的重要节点蛋白和潜在干预靶点。结论:组学技术和系统生物学整合研究策略为脓毒症机制阐明和多靶点整合性干预带来新希望。
作者:肖献忠;王慷慨;张华莉;焦京;高敏;彭玥;蒋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结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开发新的抗结肠癌药是提高结肠癌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是目前国家中药开发的重要课题之一,复方木鸡颗粒(简称木鸡)由云芝、山豆根、菟丝子、核桃楸皮等组成,具有扶正清热解毒功效,能抑制甲胎蛋白升高和调节免疫功能,已用于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疾病。但在抗结肠癌的研究方面较少。本研究观察木鸡对不同p53基因型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p53wt、SW620p53mt和SW480p53mt)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木鸡的抑瘤机制。方法:MTT法检测木鸡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木鸡对不同p53基因型的人结肠癌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5%的浓度抑制率可达92.7%。光镜下可见木鸡处理的结肠癌细胞变圆、浮起,细胞边缘呈发泡状,DAPI染色显示木鸡处理的细胞染色质浓缩,核边集,提示凋亡样改变,且p53野生型的人结肠癌细胞变化更明显。结论:木鸡对人结肠癌细胞有明显的抑生长作用,这种作用在p53野生型的人结肠癌细胞上更显著,提示木鸡的抑瘤作用机制与p53抑癌基因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作者:于向洋;王玉;万山荣;刘花丽;张雪;邢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观察siRNA沉默IL-13Rα2基因前后人肺成纤维细胞( HFL) IL-13Rα1、IL-13Rα2和TGF-β的表达情况,探讨IL-13Rα2与TGF-β和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IL-13外源性刺激HFL细胞,real-time PCR检测siRNA瞬时转染沉默IL-13Rα2基因前后IL-13Rα1、IL-13Rα2和TGF-β的mRNA表达量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标记观察IL-13Rα2和TGF-β的荧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IL-13外源性刺激能增强HFL细胞IL-13Rα2的表达,其表达量随IL-13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但IL-13Rα1和TGF-β的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siRNA干扰后IL-13Rα2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TGF-β的表达量明显增高( P<0.05);细胞免疫荧光标记亦显示,沉默后IL-13Rα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TGF-β的表达量升高。结论: IL-13Rα2很可能通过竞争性抑制IL-13Rα1与IL-13结合,进而抑制IL-13所致的纤维化作用。
作者:余群芳;蔡震宇;朱俊;梅任美;黄永红;徐方云;熊丽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 As)小鼠斑块稳定期和易损期主动脉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差异。方法:以高脂喂养的ApoE-/-小鼠为As模型,喂养3个月和6个月,复制斑块稳定期和易损期的As模型,用正常喂养的C57小鼠对照,采用小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芯片联合表达谱芯片筛选。结果:与正常C57小鼠相比,高脂喂养3个月组(简称3月组)小鼠DNA甲基化启动子区芯片筛选出差异基因4739个,高脂喂养6个月组(简称6月组)小鼠芯片筛选12568个。3月组小鼠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基因2615个,6月组2450个。其中3月组负相关表达基因44个,6月组166个。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验证得到3月组DNA甲基化差异基因2个,6月组4个。结论:在小鼠主动脉As斑块易损期 DNA甲基化的调控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 IRS-1等6个候选基因可能是As斑块从稳定期到易损期转变过程中关键的靶基因, PI3K-AKT通路和HIF-1通路可能是As斑块从稳定期到易损期转变过程中调控甲基化差异基因的重要信号通路。
作者:周明学;康群甫;刘卫红;刘红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和心室重塑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水平;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CTRP6及纤维化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采用腺病毒注射的方法过表达心肌局部CTRP6;原代培养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探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CTRP6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胞浆中,心肌梗死后CTRP6表达显著降低。过表达CTRP6可缓解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障碍和心室重塑;外源性CTRP6可抑制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诱导的肌成纤维细胞转化;CTRP6可抑制TGF-β1诱导的RhoA活化及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A( MRTF-A)的核转位,预孵育RhoA抑制剂可逆转TGF-β1诱导的MRTF-A核转位及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结论:CTRP6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RhoA活化及MRTF-A核转位,进而发挥抑制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及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张城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脑梗死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 TGF-β1869T/C基因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T型13例(27.1%),TC型25例(52.1%),CC型10例(20.8%),T等位基因频率53.12%,C等位基因频率46.88%;对照组TT型16例(29.1%),TC型31例(56.4%),CC型8例(14.6%),T等位基因频率57.27%,C等位基因频率42.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蒙古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发病与TGF-β1869T/C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曾庆鑫;张坤;韩丽莎;胡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方法:选取我校2013级两个班共137人为研究对象,选择呼吸功能不全为翻转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学习方式,课前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微课视频自主学习知识点,结合教材与提供的病例,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学习过程,完成课件制作与试讲。课堂上各小组随机抽取知识点,进行小组汇报和病例讨论,教师对各小组学习汇报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所有学生对本次教学效果进行了书面反馈。结果:89%的同学认为自主学习重要,喜欢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86%的同学对翻转课堂教学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翻转课堂也促进了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作者:李霞;陈静;张颖;龚敏;刘跃;李树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能否通过抑制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凋亡通路减轻小鼠缺血-再灌注(I/R)性肺损伤。方法:取雄性8~10周C57BL/6J小鼠40只,18~22 g,复制在体左肺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I/R模型组( I/R组)、生理盐水对照组( NS组)和DEX干预组( DEX组)。 DEX组在小鼠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DEX 25μg/kg,NS组予DEX等体积生理盐水。术毕取左肺组织。测定组织干湿比及总肺含水量,行组织损伤评估,光、电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和逆转录PCR分别检测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Jun氨基末端激酶、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2、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结果:较sham组,IR及NS组各检测指标表达量增加,镜下结构破坏显著;其组内无明显差异。较IR组,DEX组上述指标表达量均下降,镜下结构异常改变减轻。结论:DEX可有效减轻小鼠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过度ERS中UPR通路引发的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宋冬;罗梓垠;项冰倩;陈丹;何金波;应磊;王万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Ez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素抑制B16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迁移的影响;PCR法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p12-LOX和Ezrin mRNA的表达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了黄芩素对B16细胞p12-LOX蛋白表达的影响;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Ezrin蛋白的影响。结果:黄芩素素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显著抑制B16细胞的增殖和划痕修复;黄芩素明显抑制B16细胞的p12-LOX和Ez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芩素抑制p12-LOX和Ezrin蛋白表达是黄芩素显著抑制B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可能机制。
作者:李娟;崔宇勃;叶晶;孙沛林;朴英实;林贞花;金京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促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二甲双胍(0、1.25、2.5、5、10、20、40 mmol/L)作用24 h对SKOV3细胞生存率的影响;Hoechst 33342标记细胞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二甲双胍(10 mmol/L)对SKOV3细胞核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二甲双胍(10 mmol/L)对SKOV3细胞线粒体去乙酰化酶 sirtuin 3( SIRT3)蛋白水平的影响;MitoTracker Red特异性标记线粒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二甲双胍对SKOV3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结果:二甲双胍对于SKOV3细胞具有剂量依赖的抑制作用(P<0.05);与未处理组相比:二甲双胍(10 mmol/L)可引起SKOV3细胞核固缩、核染色增强,提示其促SKOV3细胞凋亡;二甲双胍能够上调SKOV3细胞SIRT3蛋白的水平( P<0.05);二甲双胍使SKOV3细胞线粒体数目增多,形态呈点状。结论:二甲双胍能够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这一过程可能同上调线粒体去乙酰化酶SIRT3以及对线粒体动力学的调控有关。
作者:吴瑶;苏静;项喜艳;赵卜司;路圣垚;薛亚楠;颜晓羽;孙连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诱发小鼠NAFLD;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磷酸化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 p-AMPK)的表达水平并确定起效时间;常规病理学观察肝脏病变程度,血液生化测定肝功能、血糖和血脂水平,比较观察间歇性低氧与二甲双胍对小鼠NFALD病理学进程的影响。结果:高脂高糖饮食诱导4周成功复制小鼠可逆性NFALD模型;置15%低氧环境1 h即可激活肝细胞AMPK活性;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有严重肝脂肪变,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空腹血糖明显降低,且体重增长缓慢;与模型组比较,低氧组和二甲双胍组的肝脂肪病变程度均明显减轻,其血清ALT和AST水平亦显著降低,体重增长与空腹血糖也有所提高,但血脂的变化水平不明显。结论:间歇性低氧干预能有效延缓脂肪肝的病理进程,并具有护肝作用,其抗脂肪肝的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相似。
作者:徐立;黄永红;罗志军;徐方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否对糖尿病病变血管具有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我们推测胆红素介导HO-1对糖尿病病变血管的保护作用。对糖尿病小鼠进行腹腔注射血精素( HO-1诱导剂),分离主动脉检测血管功能、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测定内皮细胞NO生成。血精素增强糖尿病小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增加Akt和eNOS的磷酸化水平,这些作用能被HO-1抑制剂SnMP或HO-1敲低病毒所抑制。血精素治疗增加糖尿病小鼠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并且胆红素也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此作用亦可被Akt抑制剂阻断。胆绿素还原酶(胆红素生成的关键酶)沉默可抑制血精素的血管保护作用,胆红素的慢性治疗改善糖尿病小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血精素和胆红素能改善高糖诱导内皮细胞Akt和eNOS磷酸化水平降低和NO生成减少。胆绿素还原酶沉默病毒能够阻断血精素的作用。此外,胆红素改善糖尿病病人肾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 HO-1保护血管的作用由胆红素介导;胆红素通过增强Akt和eNOS 磷酸化,从而增加内皮细胞NO的产生,进而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胆红素有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新靶点。
作者:黄聿;刘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 BLM)致肺纤维化时肺组织中内源性的气体信号分子二氧化硫( SO2)生成及催化产生SO2的关键酶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AT)-1、-2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70~2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LM组。采用一次性气管内滴注BLM-A5(5 mg/kg)的方法复制大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滴注等体积无热原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分别于气管内滴注后7 d、14 d、28 d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纤维化( Masson染色)的程度;采用生化法测定肺组织中胶原蛋白、SO2含量及AAT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AA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BLM可引起肺组织炎症反应和肺纤维化,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地增高。与对照组相比,BLM组肺组织中AAT mRNA表达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同时肺组织中SO2含量下降。结论:AAT/SO2下调可能参与了BLM致肺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黄新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炎症和免疫细胞的活化参与心肌重塑的发生,已表明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 iNKT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调节组织的炎症反应。然而,目前iNKT细胞在心肌重塑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方法:血管紧张素II(1000 ng? kg-1? min-1)灌注诱导心肌重塑的发生,植入缓释泵之前,给予自然杀伤T细胞的激动剂α-Galce。结果:血管紧张素II灌注3、7和14 d后,心肌组织中iNKT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7 d时增加明显。血管紧张素II灌注小鼠明显增加小鼠血压,降低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心肌肥大、纤维化和炎症;NKT细胞激动剂明显减轻了以上反应。以上保护作用通过增加释放IL-10。而且,我们进一步在iNKT细胞敲除小鼠验证以上结果。结论:iNKT细胞通过增加心肌保护细胞因子如IL-10拮抗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心肌重塑。
作者:李文君;田翠;鄢雯;刘立新;王红霞;李汇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