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细胞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褚建新

关键词:间叶干细胞, 组织再生, stem cells, 研究领域, 研究报告, 前体细胞, 科技成果, 动物组织, 传统观念, 权威性, 可塑性, 继发
摘要:近几年来,特别是1999年在国际权威性杂志上相继发表了几篇有关成所动物组织间叶干细胞或称间叶前体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or precursor cells)可塑性(plasticity)的研究报告,打破了组织再生仅来源于潜伏在该组织内的干细胞的这一传统观念.这些研究进展被列为20世纪后一年取得的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本文综述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进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肌缺血大鼠膈肌舒缩功能和结构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和方法:实验采用冠状动脉分支结扎法,建立慢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十四周后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用离体肌条等长收缩试验分析了其膈肌收缩性变化.

    作者:黄云峰;吴萍;叶笃筠;刘声远;余尚斌;熊宗斌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治疗鼻咽癌的新策略:抗独特型疫苗的主动免疫治疗

    目的和方法:用两株具有鼻咽癌相关抗原内影像的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2H4、5D3,经氢氧化铝凝胶沉淀法制备成抗独特型疫苗Alum-2H4、Alum-5D3,对19例晚期鼻咽癌放疗病人作主动免疫治疗,9例放疗加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组.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病人血清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用原位Northern杂交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2 mRNA的表达.

    作者:李官成;谢鹭;周国华;符红普;周建华;孙去病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羚蝎胶囊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细胞的保护机制

    目的:探讨羚蝎胶囊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1)采用胶原酶与肝素复合法制造大鼠脑出血模型.动物分成正常、假手术、模型、清开灵、羚蝎胶囊等五组(各10只).(2)胰蛋白酶法制备大鼠脑细胞悬液,Fura-2/AM(终浓度为5 μmol/L)负载.用日立F-4500型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脑细胞内Ca2+的浓度.(3)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内SOD的活力;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MDA的含量.(4)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EAA的含量.

    作者:吕嵘;卫洪昌;朱晓梅;韩志芬;盛学仕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心脏特异性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过度表达导致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目的:β2-肾上腺素能系统在心力衰竭方面的作用始终存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慢性激活的β-肾上腺素能系统有害于心脏,而另一观点则指出减弱β-肾上腺素能活性会减少其对心肌收缩性的支持,从而导致衰竭的进一步加剧.本研究旨在探明高水平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的过度表达对小鼠心脏表现型的长期影响.方法:1.对300倍β2-AR过度表达的转基因(TG)小鼠(美国Howard Hughes医学研究所提供,n=26)及对照小鼠(n=26)在4~15月龄期间进行连续的超声心动图观察(12 MHz探头).2.监测生存率及心脏组织学检测.结果:TG小鼠的心率在整个研究阶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高晓明;Elizabeth A Woodcock;Garry L Jennings;Anthony M Dart;杜晓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人胚胎心血管褪黑素受体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心脏和血管MEL受体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方法:1.研究对象:中期引产人胎儿心脏和动脉血管,4%多聚甲醛+0.1%DEPC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置4℃冰箱贮存待检测.2.MEL控针制备:在LB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含有MEL1A或MEL1B受体质粒的大肠杆菌,过液培养,离心,回收大肠杆菌.按照华舜公司质粒抽提纯化试剂盒说明抽提纯化质粒,酶切质粒(Xho内切酶和HindⅢ内切酶)地高辛标记探针(宝灵曼公司).3.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Poly-L-Lysin(多聚赖氨酸)和专用盖玻片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实验设不加探针为阴性对照.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一抗为鼠抗人MEL1A和MEL1B受体单克隆抗体,由香港大学生彭树勋教授馈赠.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福建迈新公司.微波修复抗原,MEL1A或MEL1B受体单克隆抗体稀释度为1∶75,以缓冲液代替第一抗体作为阴性对照,下丘脑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1.心脏和主动脉MEL1A和MEL1B受体蛋白的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心脏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均存在MEL1A和MEL1B受体,分布于细胞膜和胞核,但以胞膜为主;主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MEL1A和MEL1B受体,见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但以细胞膜为主.2.心脏和主动脉MEL1A和MEL1B受体mRNA的检测:心脏内皮细胞和肌细胞上均存在MEL1A和MEL1B受体mRNA的表达,分布于细胞浆和胞核,但以细胞核为主;主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均有MEL1A和MEL1B受体mRNA的表达,见于细胞浆和胞核,但以细胞核为主.结论:心脏和主动脉血管存在MEL1A和MEL1B受体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说明心脏和主动脉血管是MEL作用的靶器官,MEL通过位于心脏和主动脉血管的MEL1A和MEL1B受体发挥着对心脏和血管功能的直接调节作用,调节的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阐明.

    作者:石勇铨;陆祖谦;何金;刘会敏;赵瑛;刘志民;彭树勋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当代国情与素质教育

    作者:尹经正;刘福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部分背根切断对脊髓中央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本室近研究发现,部份背根切断可激发脊髓部份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凋亡,且切断一侧背根对非手术侧的细胞凋亡也有影响.已知的研究结果提示导致非手术侧细胞凋亡的激发因素并非直接损伤.目的:本文进一步探讨部份背根切断与脊髓中央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15只成年猫分为三组,每组5只,其中两组行单侧部份背根切断术(切除L1-L5,L7-S2DRG保留L6 DRG为备用根),术后动物存活3 d及10 d,取三组动物的L3脊髓石蜡包埋切片后按常规方法行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片,快红显色显示中央管上皮的凋亡细胞.观察并计数上皮细胞凋亡数及染色强度.结果:正常组,仅见个别TUNEL阳性反应细胞(5.5±1.7),反应强度(+).术后3 d ,中央管上皮出现大量TUNEL阳性反应细胞(84.7±7.4),反应强度(+++).10天组:仅见少数TUNEL阳性细胞(27.3±3.2),反应强度(+).各组间阳性细胞数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尽管中央管上皮与背根切断无直接关系,但术后3 d时中央管上皮亦有大量细胞凋亡.该结果进一步提示细胞凋亡可能在损伤的间接影响下发生.另外,从不同时相中央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数目来看,我们提出两种设想,一是中央管凋亡的上皮细胞有否可能逆转,二是在细胞凋亡的同时是否伴有大量的细胞增殖.若不存在上述可能,那么,难于解释术后10 d时尚有大量中央管上皮细胞存在.

    作者:王廷华;冯忠堂;李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重组多顺反子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载脂蛋白AI与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在肌源性细胞的表达

    目的: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poAI)与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作为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的主要组分,在胆固醇由周围组织向肝脏的运输、排泄过程即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RCT)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研究进一步证实,ApoAI与LCAT的转基因动物能纠正由于遗传缺陷所致的低HDL血症并有效抵抗高脂食物引起的致动脉粥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作用.

    作者:于书真;范乐明;王南;陈秀英;陈琪;魏恩会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干细胞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近几年来,特别是1999年在国际权威性杂志上相继发表了几篇有关成所动物组织间叶干细胞或称间叶前体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or precursor cells)可塑性(plasticity)的研究报告,打破了组织再生仅来源于潜伏在该组织内的干细胞的这一传统观念.这些研究进展被列为20世纪后一年取得的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本文综述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进展.

    作者:褚建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在大鼠CRH性发热机制中作用

    目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是一种重要的中枢发热介质.有资料表明,CRH在下丘脑发挥生理作用涉及cAMP依赖性和非cAMP依赖性两种不同的机制,但CRH发挥致热作用的中枢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观察了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在大鼠CRH性发热机制中作用.结果:第三脑室微量注射CRH(2.5 μg, 5.0 μg, 10 μg)引起大鼠结肠温度和下丘脑cAMP水平明显升高,下丘脑cAMP水平与大鼠2 h发热反应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994, P<0.01).事先向第三脑室微量注射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2',3'-dideoxyadenosine(DDA, 30 μg)或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Rp-cAMPs(15 μg)均显著抑制中枢注射CRH引起的发热反应.结论:CRH性发热的中枢机制与CRH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作者:王华东;王彦平;屈洋;戚仁斌;陆大祥;李楚杰;颜亮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33例均为住院患者,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18.2±6.7,诊断标准均符合1999年5月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镇江会议提出的修订意见标准.

    作者:张兴凯;兴志玲;胡佩琪;李晓卫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紫杉醇诱导兔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从诱导兔晶体上皮细胞(rabbit lens epithelial cells, RLECs)凋亡的角度观察紫杉醇(Taxol)对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抑制的作用.方法:2~3月龄家兔40只;DMEM/F12培养基;胎牛血清;MTT;TUNEL试剂;24孔酶标板;细胞培养瓶;全自动酶标光度仪;倒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离心机.(1)取2~3代的对数生长期RLECs于96孔板中,放进CO2孵箱内培养24 h后,将不同浓度的Taxol分别作用24及72 h,用MTT测定法观察其对RLECs增殖的作用.(2)将传代RLECs培养在盖玻片上24 h后,加入一定浓度的Taxol,作用72 h后,用多聚甲醛固定,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RLECs的形态变化.(3)将一定浓度的Taxol作用于2~3代的RLECs 24 h,用0.25%胰蛋白酶消化,PBS洗两次,戊二醛固定,行超微结构观察(同时设未加药标本为正常对照).(4)将传代的RLECs培养在盖玻片上24 h后,加入一定浓度的Taxol,作用72 h,固定后行TUNEL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另将未加药标本为阴性对照.).结果:本研究发现Taxol对体外培养的RLECs有抑制作用,其24 h的半效抑制量(ID50)为6μg/mL,72 h的ID50为4μg/mL.光镜下,正常对照的RLECs呈多边形上皮样,胞浆丰富、粉红色、胞核呈紫蓝色.部分用药组细胞体积缩小、呈圆形、包浆浓染,可见染色质边集、胞核固缩、碎裂等多种形态改变.电镜下观察用药组细胞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的形成.TUNEL染色见部分用药组细胞胞核呈深棕黄色,提示细胞凋亡.结论:本研究通过光镜、电镜以及免疫组化等多方面的证实:Taxol主要是通过诱发细胞凋亡的机制而抑制RLECs生长的.

    作者:罗莉霞;李平华;彭惠;骆云鹏;汤为学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对家兔胸髓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重症胆管炎对家兔胸骨髓NOS阳性神经元分布的影响.方法:10只新西兰纯种雄性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对照组和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组,应用NADPH组织化学法研究家兔胸髓(T2-T12)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作者:张敏;张连巍;丁春华;杨思禹;扬天祝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重复多态性与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是雄激素依赖性肿瘤,雄激素介导其作用的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在P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发现AR基因内的(CAG)n三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序列具有多态性,其多态性分布存在人种差异.国外有研究提示(CAG)n重复序列与PC的发病有关,但尚无定论.目的:建立AR基因(CAG)n重复数的测定方法,研究中国人正常人群中该重复的多态性分布,与其他人种进行比较,并探讨(CAG)n重复多态性与PC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建立的[α-32P]dCTP掺入不对称PCR-变性PAGE(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和双链DNA循环测序法测定107名正常中国男性和2例PC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以及34例PC石蜡切片标本中的癌组织细胞和癌旁正常组织细胞内AR基因(CAG)n重复数.结果:正常男性体内AR基因(CAG)n序列明显的重复多态性,其重复数目的范围大致为11~29,以22居多,平均21.60;显著大于美国黑种人(以18为多),而与美国白种人(以21为多)无显著差异.PC患者(CAG)n重复数从16至22,平均20.06,显著低于正常男性(P<0.05);癌细胞和癌旁正常组织细胞的(CAG)n重复数相同,表明在我们检测的PC癌组织中无该序列重复数目改变的AR基因体细胞突变.结论:中国人AR基因(CAG)n序列呈重复多态性,后者在不同种族人群中的总体分布存在差异;PC患者体内该重复数显著低于正常男性,提示AR基因(CAG)n重复偏小可能与PC的发病相关联.本研究为探讨PC发病与遗传背景的关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王钢;王晓慧;张金山;卢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的一个关键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有密切关系.检测ACE基因多态性.

    作者:王谷亮;韩战营;詹一鸣;张伟忠;周怀发;茅守玉;朱鼎良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重症休克的发生机制

    休克的研究已进入攻坚阶段,目的是解决重症难治性休克(irreversible shock)的发生机制,为临床救治提出新的思路.其中包括休克后期出现的灌流量不易恢复,血压难以提升,多种体液因子综合作用,以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发生等.研究工作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

    作者:赵克森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活性染色质同系免疫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抗核抗体(ANA)是SLE发病学的至关重要的自身抗体.活化淋巴细胞染色质同系免疫能诱导哪些ANA生成以及能否引起SLE样综合征的发生是十分受关注的方面.我们从ConA活化BALB/C小鼠脾细胞中分离出染色质,进行同系免疫,检测抗核抗体种类和免疫鼠肾脏病理变化.

    作者:韩晓辉;吴厚生;马爱妞;郭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胰岛素和内皮素协同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以高胰岛素血症为特征的一类综合征,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探讨高胰岛素血症与其他因素协同作用致效应器官的病变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改变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贴块法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传至第三代时分别加入320 μIU/mL胰岛素,10-9 mol/L ET-1, 320 μIU/mL胰岛素+10-9 mol/L ET-1;通过检测[3H]-TdR掺入率反映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胰岛素(P<0.05)和ET-1(P<0.05)均能明显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且二者在促平滑肌细胞增殖中有协同作用;三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形态学上较对照组均不同程度出现胞质内分泌颗粒增加,核分裂相多见,粗面内质网发达及肌丝减少等改变,提示血管平滑肌细胞经胰岛素、ET-1、胰岛素+ET-1作用后,由收缩表型转为合成表型,其分泌功能增强.结论:高水平胰岛素不仅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还可能通过促进ET-1释放等途径协同ET-1致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型改变.此机制与胰岛素抵抗致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

    作者:丁怡;张圣明;王家富;刘同美;宫建玲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柄海鞘提取物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柄海鞘(Styela calva Herdsman)属脊索动物门的尾索动物亚门,海鞘纲,单海鞘目,在我国沿海分布较广,多附着生长于海边岩石、船具及养殖网具上.已经发现海鞘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肿瘤等药理活性.目的:本课题观察了海鞘提取物对高脂喂养所造成的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血脂、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及血压的影响,并测定了海鞘中21种矿物质的含量.方法:实验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二甲双胍组(高脂饲料+二甲双胍)及(高脂饲料+海鞘提取物).结果:喂养四周后,模型组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血压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胰岛素耐量实验)则下降(K值分别为5.16±1.12,8.67±0.98,P<0.01);海鞘组血糖、血脂、胰岛素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胰岛素敏感性(K值为6.24±1.07),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1),海鞘组的上述作用与二甲双胍相似;海鞘组血压不仅显著低于模型组,也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通过测定海鞘中21种矿物质的含量发现镁(10.0 g/kg干重)及钒(38.9 mg/kg干重)含量较高.结论:高脂饮食可造成可靠的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海鞘可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血压升高,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但可推测的胰岛素可能为海鞘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机制之一,海鞘的降压作用除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外,这可能与镁含量较高有关.

    作者:宋秀媛;王家富;刘同美;苑方胜;段文卓;丁怡;王建英;郭军堂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β2-AR在心肌细胞特异性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心肌细胞特异性表达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简称β2-AR)基因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构建含β2-AR基因的心肌特异性表达腺病毒载体(简称Admlc β2AR),转染大鼠心肌细胞、3T3细胞、HFCL细胞及HeLa细胞,检测心肌细胞对人β2-AR的表达.结果:RT-PCR显示只有转染的心肌细胞表达人β2AR mRNA; Western免疫印迹杂交分析表明转染的心肌细胞有人β2-AR表达;放射性配基检测显示转基因心肌细胞的β-AR密度(153.0±5.2 fmol/mg protein)明显高于未转染的心肌细胞(76.0±2.8 fmol/mg protein, P<0.01).结论:心肌特异性表达腺病毒载体可有效地将β2受体导入心肌细胞并使其特异性表达.

    作者:高文谦;李小鹰;李梁;裴雪涛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