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0例研究

李兆兴;郭晓峰;汤敏;杨少军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碎吸引流术
摘要:目的:对微创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索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接诊的2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对观察组采取微创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出血率、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11.0%显著优于对照组42.0%(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均优于对照组,在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患者死亡率低,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彩超对房缺行封堵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封堵术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12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对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行心脏彩超复查可知,128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中,有12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为97.7%。对其进行长达6个月的复查中均未出现脱落、残余血液分流现象。1例患者复查中出现封堵器脱落现象,2例患者因术前对其检测不当,术后出现轻度反流现象。结论心脏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价值,可有效提高封堵术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充分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王可;邹翰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简称 SD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 SDS 评分较之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的 SDS 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可明显促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恢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咏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观察组(42例)和参考组(42例),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参考组总有效率为76.2%,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8.1%,参考组满意率为71.4%;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实施全面护理,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避免患者围术期出现异常情况威胁到生命健康。

    作者:黎中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LEEP 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采用 LEEP 手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妇科收治的69例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者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析术前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69例患者的 LEEP 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5~16min,平均为(7.8±1.4)min,术中出血量在11~22ml,平均为(9.8±0.8) ml;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有60例,占总人数的86.96%;在术后检查出病理诊断级别提高的有9例,其中患有浸润癌的有6例,患有原位癌的有3例。在69例患者的病变组织病理检查中有67例显示其切缘或基底未见 CIN 病灶,LEEP 手术的病灶切除干净率达到了97.1%。结论 LEEP 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以及治愈率较高等优点,是治疗 CIN 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杨春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梗塞采用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塞采用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64例脑梗塞患者,按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丹参联合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3%,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后者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效果满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成明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深入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到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病患80例,按照治疗药物不同将这些病患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40人,为治疗组中的病患静脉注射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为对照组中的病患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连续治疗10天,治疗组中病患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比对照组72.5%的总有效率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病患时,单硝酸异山梨酯具有治疗效果好、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付金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的临床有效性及意义。方法通过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在治疗期不同阶段内的不同变化,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类反应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在治疗四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达到69.6%。治疗八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及饭后血糖有效达到78.5%、83.9%。糖化血红蛋白指标0.68%,下降幅度达到6.29%。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能够明显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一种经济且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药物。

    作者:王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旋股外动脉穿支体表定位中的研究

    皮瓣转移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创伤外科等,对皮瓣的大小成活率要求越来越高,超声彩色多普勒在检查皮瓣中所含血管性质进行客观评价及定位,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已能很好的显示0.5mm 左右的微小血管,并根据 CDFI 迅速判断该血管是否为动脉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能准确在体表做出定位,对设计皮瓣及手术中游离血管提供非常大的帮助,缩小了手术时间,提高了皮瓣成活率,本研究采用 CDFI 超声对旋股外动脉(LCFI)下降支的多个穿支为观察对象,确定管径大于0.5mm 的穿支数目,做出体表定位,测量血管管径,长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阻力指数,频谱类型,并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各个穿支的特点,选出适合临床皮瓣转移的穿支。

    作者:冼景霞;孙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08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信封法随机分组,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统计药物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他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4.31±0.69)mmol/L、(2.45±0.43)mmol/L、(1.58±0.69)mmol/L,均低于对照组,他汀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12.0% vs 32.0%,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他汀类药物临床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曾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B 超对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对 B 超在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68例使用 B 超进行检查的妇科急腹症患者,对急腹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其它形式的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本次所抽取的6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中,包括28例异位妊娠、19例急性盆腔炎、11例宫内孕流产和10例卵巢囊肿蒂扭转。使用 B 超确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有62例,准确率达到了91.2%,出现了6例误诊,误诊率是8.8%。结论 B 超在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大大提高了妇科急腹症患者诊断的有效性,使妇科急腹症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减轻了急腹症患者的痛苦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在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近来3年前往我院进行无痛膀胱镜检查的患者1892例分为 AB 两组,A 组实施常规护理,B 组以 A 组为基础增加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 AB 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AB 两组患者检查时情绪均有所缓解,但是 B 组患者情绪缓解程度更大,并且其检查时间显著小于A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膀胱镜检查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急躁与害怕的情绪,同时还能够减少检查时间,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王玉;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 Pilon 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对胫骨 Pilon 骨折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胫骨 Pilon 骨折患者当中抽取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26例 MIPPO(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治疗,另26例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组),评定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为92.31%(24/26),比较组为76.92%(20/2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上,治疗组为(46.34±7.45)个月,比较组为(51.36±5.67)个月,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治疗组为7.69%(2/26),比较组为23.1%(6/26),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胫骨 Pilon 骨折患者来说,通过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可以使胫骨的正常解剖功能得到维持,手术之后患者可以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有效,不失为临床治疗的好方法。

    作者:姚建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挑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其余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为84.21%,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55.26%,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高,患者受到的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作者:杨伟;罗涛;马明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创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0例研究

    目的:对微创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索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接诊的2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对观察组采取微创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再出血率、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11.0%显著优于对照组42.0%(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均优于对照组,在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患者死亡率低,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兆兴;郭晓峰;汤敏;杨少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社区干预的效果研究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目前我国正逐步趋向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也在逐年成增长趋势。我国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了49.1%,居各国之首。年龄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我国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仅有32.2%,且仅有7.6%得到了良好的控制[1]。现卫生部已将高血压控制列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社区防治也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式之一[2]。高血压社区干预即是通过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一系列有计划和组织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改变居民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患病危险因素,以达到促进健康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研究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的评价。

    作者:罗继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1月间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中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治疗,试验组中患者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于疾病治疗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试验组中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较高,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P<0.05,有较好的临床意义。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钢板内固定治疗使得临床治疗优良率更高,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文昌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在于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入院治疗的96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结资料及统计学分析表明,针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全程优质护理,在增加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应用传统护理的患者。结论通过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促进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术后恢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贵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孕妇营养知识水平和膳食行为关联分析

    目的:对孕妇营养知识水平与膳食行为之间的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择3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方法以及理想膳食模式来对这些孕妇营养知识水平以及膳食行为进行调查评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总体来说,营养知识以及理想膳食模式得分比较理想,但是标准差相对来说比较大。孕妇在营养知识水平上得分越高,孕妇的膳食行为与理想模式就越接近,膳食构成也就越合理,在饮食上也就越有规律,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营养保健存在突出问题,对孕妇营养保健知识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应将各级的孕期保健体系建立并健全,使产科工作者的孕期营养知识水平提高,加强孕期营养,从而使孕产妇的病死率与病残儿的出生率降低。

    作者:马云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综合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相关的护理综合管理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度我院手术室感染的护理综合管理方法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度,我院手术室三年中感染率分别为:(3.1±0.8)%、(2.2±0.7)%、(1.1±0.2)%,比较三个年度患者的感染率,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三个年度的满意度分别为82.00%、90.00%、93.00%,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进行积极的准备,在手术过程中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能够更好的对手术室感染进行预防。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来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每组28例,治疗前后首先测定两组患者的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等指标的含量,并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两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和心肌缺血总负荷,通过以上指标的比较来确定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内皮细胞以及心急功能的影响。结果应用葛根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含量大幅上升,血清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与血清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到的观察组患者的心肌耗氧指数心肌缺血总负荷均大幅下降,并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有效抑制胆固醇的形成,降低患者体内LDL 的含量,调节人体血脂含量,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的功瞻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葛根素有着稳定粥样斑块、抑制斑块内血脂的形成、防止血栓等效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扩张患者冠状动脉的作用,患者缺血区的血流情况会得到明显改善,心肌耗氧量就会降低,β受体的形成就会受到阻滞,进而抑制肾上腺素的激活作用,减小患者左心室的压力。葛根素与辛伐他汀联合起来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临床效果较好,患者血管的内皮细胞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保护患者的心肌不受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红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