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生
目的 研究输尿管中段结石运用超声定位碎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 结果 80 例患者中,79 例完全排出,占98.75%,其中69 例一次性成功,占87.34%;6例二次成功,占7.59%;4例三次成功,占5.06%,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均康复出院. 结论 临床上运用超声定位碎石对输尿管中段结石进行治疗时,不仅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一次性碎石率,降低复发的风险.
作者:闫丽华;魏丽艳;李克利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救治. 方法 对1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的回顾及分析. 结果 住院治疗25天,症状消失,心肌酶学正常,好转出院. 结论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虽发病突然,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积极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经过治疗效果及预后仍是比较满意的.
作者:王爽;王凯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在对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监测及腹泻症状监测的各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观察二者变化规律,并制定出肠道传染病专业预警方案. 方法 以随机法选择2013年08月——2015年08月腹泻症状检测工作中获取的所有数据,病例数为5809 例,报告率是1.33%;法定报告肠道传染病监测工作中获取的病例数为1608例,发病率是0.11%,在开展两者间错位相关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再对2组数据时间先导性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两组数据存在着相关关系,展开错位相关研究后发现,相关系数值高的是前移一星期肠道传染病监测中的发病率和腹泻症状报告率,其停滞时间约一个星期.结论 对于腹泻患者而言,通过予以腹泻症状监测,即可提前一个星期预测病症,而预警分析各项监测数据,还能判断肠道传染病病情的流行趋势.
作者:户丽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加强对以慢性每日头痛为首发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认识和重视,减少误诊、漏诊. 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5 年3 月我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以慢性每日头痛为首发的13例甲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3 例患者女性11 例,男性2 例,年龄49-75 岁,平均(62.6 ± 4.8)岁,均以慢性每日头痛为首发就诊,确诊甲减症时间为1-8 天. 结论 甲减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以女性多见,神经系统损害常见,以慢性每日头痛为首发时易在临床上被误诊. 因此加强对甲减症以慢性每日头痛为首发的认识,进行必要的甲状腺功能检查,是提高诊断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作者:李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在尿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参考. 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39例因尿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地分析,39例患者全部实施了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手术治疗.结果 39例尿道损伤的患者术中全都成功留置导尿管. 39 例患者的手术需要的时间大约为45分钟. 手术后需要住院治疗时间大约5-10 天,留置导尿管时间约45-60 天,36例患者导尿管拔出后能顺利排尿,尿道定期扩张45天后大的尿流率为25 ml/s左右,尿道定期扩张120 天左右后大的尿流率约为20ml/s. 2例患者出现尿道狭窄的症状,经再次手术后达到顺利排尿. 1例患者出现尿道阴囊和阴茎处发生坏死而导致感染. 结论 尿道损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便捷的优点,能够及时地恢复患者的尿道连续性,值得临床医生广泛地推广. 同时要根据病人的实际外伤情况,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也是尿道成功恢复的关键.
作者:朱淼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大限度保证产妇的生命健康. 方法 选取大连金州妇幼保健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 月住院分娩产妇10582例,产后出血231例,其中剖宫产术3474例,产后出血108例. 采用SPSS19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概率是3.10%,阴道产产后出血为1.73%,差异十分明显,认为剖宫产本身就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出血量在500-1000 ml、1000-2000 ml、2000 ml以上三个阶段性测量中,剖宫产的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道产. 结论 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产;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做好前期预防工作是可有效降低出血的概率;宫腔填塞纱布术、B-lynch缝合术、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等都是有效的止血方法,一旦止血失败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时,应果断考虑子宫切除术.
作者:姚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本文详细地对比了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缝合和鼻腔填塞两者之间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安全可靠的参考. 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鼻中隔偏曲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按术后止血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的患者术后全部采用鼻中隔缝合,对照组的患者术后则采用鼻腔填塞. 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情况、头痛、睡眠状况、流泪、疼痛几方面的情况. 以及术后一月内患者有无感染、鼻中隔穿孔、粘连等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术后在出血情况、头痛、睡眠状况、流泪、疼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一月内观察组的患者无感染、鼻中隔穿孔、粘连等并发症对照组的患者有3例感染,12例出现血肿. 两组均没有鼻中隔穿孔和粘连. 结论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常见的疾病,而鼻中隔缝合具有术后出血少、患者疼痛轻并发症相对少的特点. 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志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不育症患者的精子形态对IVF成功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7月间来我院不孕不育科就诊并进行常规体外受精( IVF)者55 例(女方排卵正常) ,进行精液常规化验,并且进行精子染色分类,观察各种畸形精子的比率,按照头部畸形在50%为界分为两组(大于50%者26例,小于50%这29 例) ,并在IVF的过程中观察两组各自对卵子受精的影响,然后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 结果 头部畸形的精子在各畸形精子占多数,但头部畸形占比率相对稍低的人怀孕几率相对偏大. 结论 在不育症患者中,精子畸形率的高低对怀孕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头部畸形的精子比例与怀孕的几率呈负相关.
作者:余金彪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90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6 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3 例健康者,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 采用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指标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能. 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及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均高于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P<0.05);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可将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灵敏度提高至82.3%,特异度降低到50.36%. 结论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虽然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灵敏度,但也降低了诊断的特异度,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的筛查方法.
作者:白子军;李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 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24例经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并愿意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病人,无心肝肾等疾病,无米非司酮禁忌症,而且用药前三个月内未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并无子宫内膜及颈管内恶性病变,观察用药后效果. 结果 患者用药后出现闭经、下腹坠胀明显好转,无痛经,贫血得到明显改善,子宫体积与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分别缩小32.6%与48.3%. 结论 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爱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内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性喘息、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中西药结合治疗哮喘得到了良好的疗效. 目前常用的治疗,西医多吸入激素类药物,中医更多使用中药或用针灸,拔罐,穴位注射,穴位帖敷等方法治疗. 我院于采用穴位拔罐疗法联合吸入治疗轻中度持续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肺功能及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得到改善,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烁;耿立梅;闫红倩;刘新发;于向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营养学也应社会需求逐步发展起来. 多年来,营养学在带给社会大众健康生活的讯息之外,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力求解密更多人类营养学信息,将更多的营养学知识带给大众. 分子营养学作为营养学和分子生物学及其他众多学科交叉和创新的结果,已经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不断在营养学科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作者:齐雪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胎盘早剥的诱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89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恢复性分析. 结果 81例患者胎盘早剥存在明显诱因,其中以妊娠高血压疾病为常见,其次为胎膜早破;早期表现以阴道流血及持续性腹痛为常见,其中轻重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84例患者进行B超检查,其中41例存在异常表现,诊断率为48.8%,其中重型30例,轻型11例,其它辅助检查诊断48例. 结论 胎盘早剥的发生往往存在明显诱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其诊断需根据发病情况,症状、B超检查结果及其它检查综合分析,并根据孕周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并发生的发生率,改善母婴孕后.
作者:张会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36例在接受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患者心脏病类型以及患者发病之前是否进行剧烈运动、饮酒、吸烟、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等. 结果 在危险因素方面,饮酒、吸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都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不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心源性猝死患者有2 例. 在心脏病类型方面,共19 例肺源性心脏病,占比52.78%,急性冠脉综合征7例,占比19.44%,肥厚性心脏病10例,占比27.78%. 结论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可能引发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曹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诊断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接收的疑似为肠梗阻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均采用X线进行检查和诊断,对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以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 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为66 .67%( 26/39 ) ,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00%(38/40). 2组对比,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疑似肠梗阻患者采用多层螺旋 CT进行检查,可有效观察患者的病灶部位和病情程度,诊断效果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永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春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和研究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并纳入本院2014 年12 月至2015 年7 月收治的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方法分组. 单药组患者应用的降压药为缬沙坦,双药组患者应用的降压药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副作用的差异性. 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双药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药组(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 DBP、SBP无明显差异(P>0.05);双药组患者治疗后DBP、SBP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副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确切,降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向上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 方法 从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选取我院的40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后综合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肌梗死的部位,其中广泛前壁28 例,占70. 0%,局限前壁7例,占17.5%,下壁3例,占7.5%,下壁合并右室、正后壁2例,占5.0%. 超声提示心包积液13例,占32.5%,胸腔积液合并心包积液3例,占7.5%,胸片提示胸腔积液15例,占37.5%.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面积延展6例,占15.0%,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3 例,占7.5%,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细菌性肺炎1例,占2.5%;4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胸痛在24 -48h 缓解,均预后良好,没有增加心肌梗死的死亡率.结论 梗死后综合征预后良好,没有增加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超声和胸片检查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梗死后综合征的明确诊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玉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间苯三酚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间苯三酚20mg/次,2次/d,疗程3-5d.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d内大便次数平均每天为(2.0 ±1.1)次,对照组平均每天为(3.7 ±1.8)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腹泻、腹痛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桂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阑尾炎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依据有无发生感染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60岁患者、手术时长、基础性疾病以及肥胖率等因素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患者的年龄、有无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体质、手术时长等有关系. 结论 临床有效预防与控制阑尾手术切口感染,必须从可能导致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着手,注重细节,严格规范医疗护理操作流程,才能有效降低患者实施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蔡继勇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