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抗胜;刘建平;吴强;何小龙
患者男,31岁。1998年1月17日双手被切纸机切段致10指11节段完全离断,伤后8 h入院。检查:左手拇指分别于近节指骨基底及末节指甲近1/3以远斜行双段离断,有部分虎口皮肤连于拇指,右拇指自掌指关节处离断,关节面完整,双手示、中、环指于近节中段离断,双小指于近节远段离断,左手2~4指间有指蹼皮肤相连,右手1~4指间有虎口及指蹼皮肤相连。将断指暂时冷藏于冰箱,伤后10 h在双臂丛麻醉下行10指再植术,先行左手再植,对两断端不同组织由浅入深分别予以清创后,先行拇指末节“无血再植”,然后按流程作业式操作,5指同时再植,不缩短指骨进行骨骼内固定,同类组织同步修复,“8”字缝合指背伸肌腱、侧腱束,腱内缝合拇长屈肌腱及指深屈肌腱,用10-0缝合线采取任意定点单线牵引顺序转圈缝合法吻合静脉、动脉,吻合神经。
作者:周明武;赵东升;杨润功;李坤德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在四肢各种创伤中主干动脉的损伤是为严重的病损之一,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常可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或因截肢而致残。1989年10月~1999年12月我院救治各类肢体主干动脉损伤63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贝抗胜;刘建平;吴强;何小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前我国断指再植无论数量还是成活率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再植的终目的旨在大限度地恢复指体的功能,因此断指再植术后的康复治疗已引起临床的普遍重视[1]。为探索系统化康复治疗措施对断指再植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我们对1998年10月~1999年3月在我中心施行断指再植术的病例进行随访,按有否进行系统化全程康复治疗分为2组,分析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陈淑琴;苏骅;赵冰;陈玉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复杂性眼外伤是常见致盲原因之一,可合并眼内异物存留、感染性眼内炎、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等改变,以往传统分次手术治疗,常常引起视功能严重损害,导致眼球萎缩。应用显微玻璃体手术一次性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除治疗22例(22眼),不仅保存了眼球,并且获得有用的视力,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文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例1 男,23岁。入院前1年半因颅脑外伤,作右额颞颅内血肿清除加大骨瓣减压术。术后反复头痛、眩晕及癫痫发作。经CT扫描,发现右侧脑室前角与额颞部蛛网膜下腔相通,形成囊肿。又作囊腔-腹膜腔分流术,症状无缓解。1990年4月入院CT复查,诊断为外伤性脑穿通畸形。手术分头部组及腹部组同时进行,取自体游离大网膜在手术显微镜下与颞浅动、静脉吻合,原切口开颅将囊壁作大部分切除,电灼同侧侧脑室脉络丛(原脑脊液分流管同时拔除),将恢复血运后的自体大网膜填补于穿通畸形脑裂处,与周围硬脑膜固定。同时作颅骨成形术。术后常规抗癫痫治疗3个月,症状消失。复查CT示脑室已不再与蛛膜下腔相通,恢复满意。随访1年已能基本恢复工作。
作者:郭宝平;何炳威;钱东翔;王智坚;蔡哲鹏;郭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手桡侧大半(拇指、食指、中指连带第一掌骨部分)离断,拇指毁损无再植条件,临床并不少见,如何早期大限度地保留非失活组织及功能,大限度地修复和重建手部功能是临床治疗上较为复杂的问题。自1995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离断幸存的食指或中指移位再造拇指、重建手功能方法救治5例,取得满意的结果。
作者:夏英慧;张诚毅;吴健峰;张昀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以恢复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它将体反射运动冲动经异化的运动传出支传入膀胱,引起膀胱的自主性收缩。方法:将犬右L5前根近端与右S2前根远端在硬膜内吻合,经轴突再生后,建立膝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通路。进行神经电生理、膀胱测压、膀胱逼尿肌肌电图等早期和远期功能观察。临床1例T2,3完全性截瘫患者,硬膜内行双侧L5与S2前根的吻合。结果:单相方波(115 mV,1.0 ms)刺激右L5后根,6犬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动作电位;4犬术后6个月截瘫48 h后,电刺激(1000 mV,10 Hz,2 s)右L5后根,经新建的反射弧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可达正常对照组的65%,敲击右侧膝腱引出的膀胱收缩平均达正常的51%;2犬术后18个月,膀胱收缩平均达正常的84%,敲击膝腱平均达62%;电刺激(3.8 mA,1.0 Hz,2 s)右L5后根和右股神经,2犬均可记录到膀胱逼尿肌肌电图。临床1例术后14个月,通过跟腱-脊髓中枢-膀胱新反射弧实现了控制性排尿,膀胱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体神经的运动传出支通过轴突再生能够长入自主神经的副交感性纤维,并具有良好的传导运动兴奋的功能;利用截瘫平面以下健存的体反射,通过硬膜囊内神经根吻合的方法: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在临床1例取得成功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衷鸿宾;侯春林;刘明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从1987年2月至1998年6月,我们行完全性指尖离断56例60指。男44例,女12例。年龄大48岁,小3岁。其中Ⅰ型22指,Ⅱ型16指,Ⅲ型14指,Ⅳ型3指,V型3指,Ⅵ型2指。再植采用指尖动、静脉直接吻合、只吻合一条动脉和指动、静脉转流三种方法。结果成活57指,失败3指,成活率95%。成活指外形功能满意。作者认为除毁损性指尖离断外均应争取再植。
作者:薛俊红;薛广平;付洪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报道四肢恶性骨肿瘤广泛切除保肢手术,应用带血管蒂肌瓣修复和重建软组织成功的经验。方法:广泛切除小腿骨肉瘤及瘤周软组织,利用人工假体或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等方法:重建骨骼,局部转移带血管蒂的腓骨肌或比目鱼肌肌瓣,重建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7例,带血管蒂的肌瓣成活良好,无切口并发症,膝关节活动度提高,假体表面皮肤移动性良好。结论:带血管蒂的肌瓣在胫腓骨恶性肿瘤的保肢术中,对于重建软组织缺损和保证切口一期愈合,具有良好的疗效,应常规使用。
作者:沈靖南;劳镇国;李奇;王晋;朱庆棠;韩士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83~1998年,我院采用吻合血管的肩胛皮瓣和骨皮瓣移植,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82例,完全成活73例,部分皮肤坏死2例,失败7例,经随访效果良好,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3例,女19例。年龄3岁~58岁,平均24岁。应用肩胛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70例,其中肘部2例,前臂3例,手腕9例,腘窝1例,小腿9例,足背踝部32例,足跟部12例,足底2例。创面8 cm×4 cm~28 cm×14 cm,肩胛皮瓣面积8.5 cm×4.5 cm~30 cm×15 cm。应用肩胛骨皮瓣移植修复骨和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第一跖骨伴足背皮肤缺损3例,胫骨下段伴皮肤缺损5例,第二掌骨伴皮肤缺损1例,桡骨下段伴皮肤缺损3例。骨缺损4 cm~7 cm,皮肤缺损14 cm× 8 cm~8cm×4 cm,肩胛骨瓣长4.5 cm~9 cm,皮瓣面积16 cm×9 cm~8 cm×5 cm。12例骨皮瓣完全成活,2~4个月X线摄片示骨折端骨痂生长。
作者:郑文忠;马国棣;郑季南;黄令坚;王森林;赵枫;方钧;陈昆;曹杰;刘爱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慢性骨髓炎大段骨早期摘除后骨缺损的一期修复效果。方法:胫骨慢性骨髓炎并大段骨清除后,作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一期予以重建18例;作炎性骨段切除,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位一期予以修复2例。结果:胫骨慢性骨髓炎在摘除大段死骨后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或带血管蒂腓骨移位重建。术后3~6个月见重建骨完全骨性愈合,邻近关节诸骨受累的炎症得到完全控制;修复肢体的功能与外形恢复令人满意。结论:对慢性骨髓炎所形成大段整块死骨在作病灶清除、大段死骨摘除同时,应用吻合血管或带血管腓骨一期予以重建,可改善受区血液循环,抑制炎症漫延,缩短了住院日与住院次数,也减少手术次数。
作者:刘兴炎;葛宝丰;甄平;高秋明;刘占宏;李旭升;王宏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显微测量Graves病甲状腺体内的血管平均口径,选择合适栓塞微粒的大小,以期达到更完整的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将栓塞治疗后的甲状腺作多层次切片,石蜡切片,HE染色,应用显微长度测量计(Olympus)测量各不同部位的血管内径。结果:腺体部接近上下动脉处的网状血管内径平均为0.12~0.25 mm,小动脉内径平均为0.04~0.11mm。甲状腺峡部的血管,内径平均为0.13~0.15 mm。甲状腺上下动脉内径则经介入血管造影测出分别为2.0~5.5 mm和3.0~3.75 mm。结论:根据测出的血管腔径,选择合适的栓塞微粒,可以达到完整的介入栓塞效果,从而收到介入治疗的良好效果。
作者:肖海鹏;陈国锐;凌启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机器挤压伤及烧伤所致手部第一指蹼挛缩并非少见。此类损伤导致拇指功能影响较大。重视第一指蹼功能重建尤为重要。足背皮肤的结构与手部的皮肤相似,是修复与重建第一指蹼挛缩的理想方法。自1980年起,游离足背皮瓣移植重建第一指蹼挛缩11例,收到满意的结果。本组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平均26岁(21~39岁)。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8例,烧伤3例,优势手7例,其余4例。修复方法:第一指蹼松解,沿挛缩的指蹼纵行切开,同时松解已瘢痕化的拇内收肌及第一背侧骨间肌,充分松解后用一克氏针经第一掌骨将拇指固定在外展位。按照第一指蹼松解后皮肤缺损的大小、形态进行皮瓣设计,以足背动脉为轴心,向两边扩展,切取的范围应大于皮肤缺损1~1.5 cm,必要时可连同第一足趾蹼一并切取。
作者:张友乐;王澍寰;韦加宁;杨克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们将1995~1998年《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中有关显微外科方面的文献篇目逐一统计、整理、归纳,从中找出核心期刊。统计结果表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载文量多,达551篇,占75.27%,能提供2/3的的信息量,是我国显微外科首选核心期刊。经常阅读该刊,花时不多,收益不小。建议广大医务工作者利用这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
作者:赵冰;李成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应用足背逆行皮瓣修复足远端缺损7例,皮瓣大0.4 cm×5.0 cm~8.0 cm×13.0 cm,以足底穿支为营养血管,术前多普勒探查血管穿出点,多在第一、二跖骨近1/4处,皮瓣宜将弓状动脉包含在内,并可跨越踝间线,长5 cm。远端缺损慎用第一跖背动脉为营养血管。术后皮瓣足背静脉通过足底深支静脉逆流至足底外侧静脉构成回流径路,术后肿胀轻。
作者:李泽龙;林桂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院收治35例42个手指末节完全性离断伤患者,经采用吻合指腹静脉进行再植,成活率为97%。我们体会,手指末节完全离断的断指,指背静脉常因损伤重或静脉很细、缺如,给吻合带来困,即使吻合,通畅率亦低。而指腹静脉位置相对恒定,易寻找。吻合指腹静脉,提高了末节离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作者:吴波;吴景华;霍华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例1 男性,12岁。高压电烧伤致左上臂前外侧软组织缺损26 cm×9 cm,肱骨外露。早期经多次植皮未能消灭创面。于伤后4个月设计左背阔肌皮瓣(29 cm×12 cm),转移覆盖左上臂创面,并将背阔肌远端肌肉缝于肘前肌肉断端重建屈肘功能。供区植中厚皮片。术后肌皮瓣完全成活。4年随访,外形及功能满意。例2 男性,11岁。左前臂电烧伤致屈侧软组织坏死。切除坏死组织后遗留23 cm×9 cm创面,于左背部设计上宽下窄的背阔肌肌皮瓣(25 cm×11cm)修复。供区胸背动、静脉分别与受区桡动、静脉和头静脉分支作端端吻合,供区植皮,术后经过顺利。2年随访,前臂外形及功能满意。
作者:衡代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9年8月,我们对1例双侧睾丸完全离断施行睾丸再植术,成活一侧睾丸,而另一侧睾丸及阴囊皮肤发生坏死。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0岁。因自残性双侧睾丸离断半小时而入院。检查:阴部损伤系锐器切割伤,双侧睾丸于精索远端约1.5 cm处完全离断,阴囊绝大部分皮肤及阴茎根腹侧少量皮肤已被完全切离,睾丸鞘膜完整,其中右侧睾丸与游离之阴囊皮肤相连,左侧睾丸处于完全游离状态,精索近侧断端位于腹股沟外环外约1.5 cm处。
作者:曹庆贤;李炳万;李大村;王金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为第一趾蹼皮瓣移植修复重建颜面口角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40侧成人下肢标本第一趾蹼皮肤软组织区域的血管和神经分布。结果:该区由第一跖背动脉供血,第一跖背动脉为足背动脉的分支,其主干长为(4.6士0.6)cm,起始处外径为(1.6士0.3)mm,感觉神经来自腓深神经。结论:第一趾蹼皮瓣与口角形态、厚薄近似,取材方便,吻合血管易于成活,是口角再造的理想组织瓣。
作者:王伯钧;秦小云;骆降喜;陆明深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