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冰;李成建
目的:显微测量Graves病甲状腺体内的血管平均口径,选择合适栓塞微粒的大小,以期达到更完整的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将栓塞治疗后的甲状腺作多层次切片,石蜡切片,HE染色,应用显微长度测量计(Olympus)测量各不同部位的血管内径。结果:腺体部接近上下动脉处的网状血管内径平均为0.12~0.25 mm,小动脉内径平均为0.04~0.11mm。甲状腺峡部的血管,内径平均为0.13~0.15 mm。甲状腺上下动脉内径则经介入血管造影测出分别为2.0~5.5 mm和3.0~3.75 mm。结论:根据测出的血管腔径,选择合适的栓塞微粒,可以达到完整的介入栓塞效果,从而收到介入治疗的良好效果。
作者:肖海鹏;陈国锐;凌启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用组织扩张器延长损伤后变性的周围神经远段作为修复神经缺损的实验结果:。方法:以容积为12ml外形近似长方体的组织扩张器,3周内缓慢延长15只SD大鼠一侧钳夹并结扎损伤的坐骨神经远段,然后切去延长部分,使两神经断端在无张力下缝合,术后14周,进行电生理测定和组织学观察,并与对侧神经缺损后在张力下缝合作比较。结果:用组织扩张器延长的损伤后坐骨神经远段,可延长36.5%。再生神经纤维可通过变性后延长的神经段并获得功能恢复,传导速度为18.6 m/s,比对照侧16.3 m/s略优。结论:用组织扩张器延长损伤的周围神经干,可克服神经缺损,利于修复。
作者:劳镇国;叶永玉;周宏;周肇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在四肢各种创伤中主干动脉的损伤是为严重的病损之一,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常可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或因截肢而致残。1989年10月~1999年12月我院救治各类肢体主干动脉损伤63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贝抗胜;刘建平;吴强;何小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2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带血管肋间神经转位、阴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吻接术和脊髓神经根桥接术等方法重建截瘫患者的部分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但脊髓损伤截瘫后,截瘫平面以下的周围神经和其支配的感觉、运动效应器官是否和周围神经损伤后一样随着时间延长而溃变,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
作者:张少成;郑旭东;修先伦;李全华;赵杰;于金国;禹宝庆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单纯性非穿透性小梁显微手术在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不加植入物的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眼压、眼内反应、滤过泡形态,并对手术区域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随访时间平均(4.2士2.4)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3.78士1.11)kPa,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2.08±0.51)kPa,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需额外药物治疗而术后眼压≤2.80 kPa者占65%,需加用局部药物占35%。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视力差异经x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无1例出现前房变浅、炎症、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眼压控制良好者在巩膜瓣下形成一透明液性间腔,在结膜下有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结论:不加植入物的非穿透性小梁显微手术在近期能有效降低眼内压,是一种对开角型青光眼很有应用前景的抗青光眼手术。
作者:卓业鸿;葛坚;林明楷;吴永青;蓝育青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5年以来,应用肌腱包埋法进行手指残端修整58例75指,效果满意。 本组男性44例51指,女性14例24指,年龄12~54岁。致伤原因:撕脱伤12指,冲压伤42指,切割伤21指。受伤指别:拇指8指,食指23指,中指20指,环指11指,小指13指。残端修整平面:远侧指间关节23指,中节34指,近节18指。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结果:全部残指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活动接近或超过90°,指残端外形饱满,皮肤富有弹性,两点辨别觉小于10 mm,无触痛或感觉过敏者。
作者:康庆林;陈小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患者男性,27岁,因左前臂被玻璃刺伤急诊入院。检查发现左前臂中、下1/3交界处尺掌侧有两处3 cm和2 cm长的斜行伤口,手部尺神经支配区感觉消失,小鱼际肌、骨间肌及3、4蚓状肌麻痹,环、小指不能主动屈曲。腕关节处尺、桡动脉搏动正常。手术中发现:食指、中指指浅屈肌腱断裂,环指与小指指深、浅屈肌腱断裂,尺侧腕屈肌腱断裂,尺神经大部分断裂,尺神经位置正常但其周围未找到伴行的尺动、静脉。遂向腕部尺动脉搏动点延长切口,在近腕横纹处找到尺动、静脉。沿尺动、静脉向近端解剖,发现尺动脉在前臂走行于前侧正中,位置表浅,位于掌长肌与桡侧腕屈肌表面。
作者:王增涛;周海艇;郑有卯;申丰;吴道斌;张京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院自1992~1999年共处理甲床外血管球瘤13例,全部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现就其临床表现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黄冬梅;迟江丽;苏颖;闫萍;叶志强;蔡道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为第一趾蹼皮瓣移植修复重建颜面口角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40侧成人下肢标本第一趾蹼皮肤软组织区域的血管和神经分布。结果:该区由第一跖背动脉供血,第一跖背动脉为足背动脉的分支,其主干长为(4.6士0.6)cm,起始处外径为(1.6士0.3)mm,感觉神经来自腓深神经。结论:第一趾蹼皮瓣与口角形态、厚薄近似,取材方便,吻合血管易于成活,是口角再造的理想组织瓣。
作者:王伯钧;秦小云;骆降喜;陆明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报道四肢恶性骨肿瘤广泛切除保肢手术,应用带血管蒂肌瓣修复和重建软组织成功的经验。方法:广泛切除小腿骨肉瘤及瘤周软组织,利用人工假体或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等方法:重建骨骼,局部转移带血管蒂的腓骨肌或比目鱼肌肌瓣,重建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7例,带血管蒂的肌瓣成活良好,无切口并发症,膝关节活动度提高,假体表面皮肤移动性良好。结论:带血管蒂的肌瓣在胫腓骨恶性肿瘤的保肢术中,对于重建软组织缺损和保证切口一期愈合,具有良好的疗效,应常规使用。
作者:沈靖南;劳镇国;李奇;王晋;朱庆棠;韩士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6年3月~1999年12月,我院采用趾甲皮瓣和第二跖趾关节肌腱复合移植再造拇指8例,再造拇指全部存活,但有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现进行总结,并探讨预防及治疗措施。
作者:黎忠文;梁善荣;袁华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1999年8月,我们对1例双侧睾丸完全离断施行睾丸再植术,成活一侧睾丸,而另一侧睾丸及阴囊皮肤发生坏死。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0岁。因自残性双侧睾丸离断半小时而入院。检查:阴部损伤系锐器切割伤,双侧睾丸于精索远端约1.5 cm处完全离断,阴囊绝大部分皮肤及阴茎根腹侧少量皮肤已被完全切离,睾丸鞘膜完整,其中右侧睾丸与游离之阴囊皮肤相连,左侧睾丸处于完全游离状态,精索近侧断端位于腹股沟外环外约1.5 cm处。
作者:曹庆贤;李炳万;李大村;王金昌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前臂背侧骨间动脉岛状皮瓣由Zancoli于1985年首先提出并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国内路来金[1]临床报道6例也获成功。我科1993~1999年临床应用此皮瓣12例,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达利;王玉明;程代薇;陈世久;祁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例1 男,23岁。入院前1年半因颅脑外伤,作右额颞颅内血肿清除加大骨瓣减压术。术后反复头痛、眩晕及癫痫发作。经CT扫描,发现右侧脑室前角与额颞部蛛网膜下腔相通,形成囊肿。又作囊腔-腹膜腔分流术,症状无缓解。1990年4月入院CT复查,诊断为外伤性脑穿通畸形。手术分头部组及腹部组同时进行,取自体游离大网膜在手术显微镜下与颞浅动、静脉吻合,原切口开颅将囊壁作大部分切除,电灼同侧侧脑室脉络丛(原脑脊液分流管同时拔除),将恢复血运后的自体大网膜填补于穿通畸形脑裂处,与周围硬脑膜固定。同时作颅骨成形术。术后常规抗癫痫治疗3个月,症状消失。复查CT示脑室已不再与蛛膜下腔相通,恢复满意。随访1年已能基本恢复工作。
作者:郭宝平;何炳威;钱东翔;王智坚;蔡哲鹏;郭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鼻咽癌患者在接受大剂量的放射治疗后,如处理不当往往会引发放射性溃疡创面,难以处理且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作者自1987年以来应用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颈部放射溃疡创面3例,获得较好效果。本组男1例,女2例。年龄40~48岁。患者有鼻咽癌病史5~12年,经放射治疗后,颈部出现溃疡史1~3年。溃疡创面经常流脓性分泌物有1例,且并发颈静脉大出血。3例均经应用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得以修复。切取皮瓣面积小为10 cm×10 cm,大10 cm×18 cm。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
作者:劳宁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提高颅后窝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34例颅后窝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方式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34例肿瘤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5例。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24例,加重6例,手术后死亡4例,死亡的病例均死于继发性脑干损伤。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后窝实体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方法:。
作者:惠旭辉;游潮;毛伯镛;黄思庆;刘艳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防治一直是周围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为进一步明确失神经支配不同时期肌肉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我们对大鼠失神经支配腓肠肌的组织形态学及酶组织化学变化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与模型:SD大鼠42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6只。硫喷妥钠溶液腹腔内注射麻醉后,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下,结扎切断胫神经后,两断端返转180°固定。分别于术后2、4、6、8、12、16及20周取右小腿腓肠肌作实验观察,另取6只大鼠腓肠肌测定正常值作为对照。
作者:徐建广;顾玉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自1997年12月以来,我们应用以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岛状皮瓣逆行转移行全鼻再造及颜面部组织缺损修复共12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组男9例,女3例。其中全鼻再造6例,部分鼻缺损修复2例,面颊部组织缺损修复4例。年龄小15岁,大45岁。皮瓣面积大7.0 cm×6.5 cm,小3.0 cm×4.0 cm,均全部成活,供区能直接拉拢缝合,术后疤痕呈线状位于鼻唇沟及下颌缘,无1例出现面神经损伤表现。术后6个月随访,修复处及再造鼻形态较好,色泽与周围组织相同。
作者:赵天兰;程新德;李光早;张莉;徐静;葛树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跟骨缺损或跟骨切除后的重建是临床骨科治疗的难题,我们于1992年5月~1997年12月收治低度恶性跟骨骨肿瘤3例,施行了肿瘤跟骨全切除,应用吻合血管的旋髂深髂骨瓣折叠并列游离移植跟骨再造修复,移植骨块全部成活,足外形及功能满意。本组男2例,女1例。年龄22~56岁,平均37岁。跟骨缺损原因:1例为跟骨恶性骨母细胞瘤在当地医院行搔刮术后复发,2例为跟骨骨巨细胞瘤Ⅱ级。3例肿瘤跟骨行全切除术。
作者:王振昊;王书成;娄祖德;张书宏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