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iPAP呼吸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26例临床分析

郝振华;张娜莉;郑有光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急性呼吸衰竭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IV)在救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NIV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NIV前后缺氧的改善情况、静脉激素减量速度及呼吸困难缓解情况等.结果:26例患者中使用NIV,气体交换获得持久性改善,避免了气管插管,减少了静脉应用激素的总量.NIV使用1h后,PaO2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NIV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早期呼吸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缺氧,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76例的疗效分析

    老年肺结核病情相对较重,病程长,恢复慢,大多数以空洞型变居,痰菌阳性率高,易出现咳嗽、咳痰,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在临床综合护理对患者实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近几年来,老年肺结核患病率正逐年递增,其原因,通常被归咎于器官功能的减退,免疫能力的降低,至于精神机能的衰退,消极心理的影响,都不太重视.事实上,那些离职退休、亲友去世、病情折磨而引起的孤独、不安、哀伤、抑郁、悲观、失望等有害情绪,可使中枢神经失调,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因此,对老年肺结核的认识,必须既着眼于形体老化,又着眼于精神衰退以及着眼于肺部病变和着眼于全身各系统的失调.

    作者:李俊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彩色超声多普勒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方法:本组对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58例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46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其中完全性梗阻39例,不完全梗阻1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曦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36例骨科创伤诱发血栓症的治疗

    目的:就36例骨科创伤诱发血栓症的治疗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思考其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发病原因与病死率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36例骨科创伤患者,其中有血栓栓塞患者36人,女14例,男22例,平均年龄58岁,全面统计这些血栓病例,开展研究.结果:血栓栓塞患者36人全部死亡.而死亡的36例患者中出现肺栓塞疾病的患者4人,占36例死亡患者中的11.11%.结论:对于骨科中那些下肢创伤患者,特别是具备肥胖、高龄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该有效地防止这些患者形成肺栓塞和血栓栓塞,而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手段始终都是预防为主的方针.

    作者:王仕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郑州地区3456例0-12岁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水平分析

    目的:通过对郑州地区3456例儿童的末梢血微量元素分析,了解该地区儿童铜、锌、钙、镁、铁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为郑州地区儿童保健和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对2012年2月期间在郑州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456例0-12岁儿童应用BH7100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其末梢血中铜、锌、钙、镁、铁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在检测的五项指标中,在性别上铜含量的差异(男童高于女童)与钙含量的差异(女童高于男童)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锌、镁、铁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检测样本均不存在铜和镁的缺乏,锌、钙、铁的缺失率在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间的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锌、钙、铁在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末梢血中的含量存在差异,这三种微量元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定期带儿童进行检查,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作者:周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低温等离子减容术合并超短波理疗治疗鼻塞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鼻塞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各种术式均会造成鼻黏膜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我科于2007年6月至2009年8月采用电视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下鼻甲减容术及骨折外移术并结合超短波理疗治疗慢性鼻塞,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鸿;于湛;孙冬丽;佟欣;高赢;李洪英;栾险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早期神经网络重建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神经网络重建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30例,对照组30例,康复组采用神经网络重建结合康复护理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按肌力的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肌力在入院和出院时各评价1次.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肌力均有提高,但康复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神经网络重建结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肢肌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积极提倡.

    作者:杨冬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发病正趋向低龄化.因此做好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切实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作者:陈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30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从整体护理的观点出发,掌握每位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心理护理来提高疗效.结果:护士只有掌握每位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特点,才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结论: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达到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向宁;汪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加酶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基础的7 天三联疗法对根除H 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2例符合条件的幽门螺杆菌( H p) 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0g bid,克拉霉素0.5gbid,,兰索拉唑20 mg b id;对照组:阿莫西林1.0 g bid,克拉霉素0.5 g bid,奥美拉唑40 mg b id;治疗7天.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Hp,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0.3%和76.7%,存在显著性差异( P < 0.05),结论: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基础的7 d三联疗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H p根除方案.

    作者:曹善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免疫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近年来,前列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目前,手术治疗常是前列腺癌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手术治疗创伤性较大,患者术后常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生物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自身的两种专门对付癌细胞的专项功能细胞,经GMP标准试验室进行活化和增值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在有效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修复、增强人体免疫系统,不给肿瘤细胞转移的机会.抑制癌细胞生长繁殖,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增强患者体质,提升患者自主抗肿瘤免疫能力,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因此治疗后的护理工作对患者恢复起着很大作用.

    作者:姜晓艳;巩越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美国JCI质控方法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从设备的使用率可以反映整个医院的运作情况,通过一系列质控,可以监测设备从申请,论证、购买、验收、维护、使用情况、收益率和设备报废的整个流程,从而综合评价设备在医院的使用效果,再利用PDCA的手段,不断对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改进,优化流程持续改进.

    作者:郭恩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静脉留置针的管理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虽然优点很多,但存在导管脱出、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静脉血栓等相关问题.对此提出了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及时地发现安全隐患、制订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大限度地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作者:赵丽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和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因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神经外科由于住院病人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病残率高,意外突发事件多,增加了护理风险.如何有效的回避和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护理环境,防止护理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护患纠纷的产生,不仅给病人带来无尽的痛苦,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心理压力及损失,并造成病人对整体护理队伍的不信任,这对发展护理事业、促进病人康复都是不利的.为了减少护理风险的产生,我们针对神经外科的特点和发生风险的原因逐一分析,并制定防范对策.

    作者:武琳玲;陈敏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含漱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0例的疗效观察

    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科采用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含漱配合输液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30例均为我院感染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7~57岁;体温37.8~39.0℃24例、39~40.0℃5例、40.0以上1例;扁桃体Ⅰ度肿大7例,Ⅱ度肿大15例,Ⅲ度肿大8例,所有患者扁桃体均覆有脓性分泌物,伴有颈部淋巴结炎患者有例,蚕豆或黄豆大小,压痛明显,活动佳.

    作者:杨一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肿瘤的中西药物治疗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居第二.肿瘤的治疗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国内外已出现了一批临床疗效好的中西药物.本文综述已在临床使用和正在开发的抗肿瘤的药物.

    作者:李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静脉炎为常见病,发病率很高,若治疗不当会直接影响输液治疗、有的累及深静脉和并发肺栓塞的可能,从而导致截肢或危及生命.因此探讨预防、护理静脉炎很有必要.方法:资料来源于2010年10月~2011年2月,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出现静脉炎17例,对其发生静脉炎的病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护理,利用国际静脉炎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治疗效果,总结预防、护理静脉炎的佳护理方法.结果:在我们护理治疗的17例静脉炎患者中,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5例患者输注普通药物(如阿奇霉素、克林等)导致,6例患者输注刺激性药物(如氯化钾、浓氯化钠等)导致,5例患者输注刺激性药物(如氯化钙、浓氯化钠等)导致,1例患者输注利福霉素钠导致.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17例静脉炎患者均治愈;一例患者穿刺处有脓包经外科引流后治愈.结论:静脉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很多静脉炎可以预防,尤其是医疗护理不当引起的静脉炎,选择合适的血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护理均能有效的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正确的护理是治疗静脉炎的有效途径.

    作者:廖永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Th17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病理学作用

    炎症性肠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因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活跃及免疫调节功能低下有关.尽管对于炎症性肠炎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是临床及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某些T细胞亚群相参与了该炎症的进程.传统的观点认为,Th1和Th2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与炎症性肠炎的发生有关;近年来的研究显示,Th17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对Th17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炎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刘起颖;闫鹏;白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S100β蛋白、NSE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探讨其动态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未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血浆S100β蛋白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NSE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1)S-100β蛋白与HDL-C负相关(P<0.05),与TC、LDL-C正相关(P<0.05).(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1-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天恢复正常水平.(3)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S100β、NSE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100β、NSE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其与脑梗死体积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作者:代国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亳州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2008年至2011年亳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预测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对亳州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亳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计15991例.四年来,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时间仍主要集中在4-7月份;地区分布、性别比、年龄组间发病率、职业特点无明显差异.结论:亳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四年来无明显变化,在现有防控措施和力度不变的情况下,今后仍将持续高发.根据发病季节性和人群差异,在流行季节应加强重点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是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刘强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5例),对照组(5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另外康复组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康复治疗,对每例患者分别在入选时、第2周、第4周后进行ADL的测试.结果:康复组3次评价Barthel指数(BI)分别为26.34±10.43,43.12±10.15,58.46±13.09:对照组分别为:27.03±11.26,42.32±12.32,46.24±11.24.两组间前两次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O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ADL的提高.

    作者:李生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