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曦荣
目的:总结藏药结合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观察,方法:治疗用口服藏药二十五味珍珠丸1粒、五味石榴丸3粒、二十味沉香丸3粒,结合温针灸合谷等穴的临床观察.结果:三十例面瘫患者得到治愈,且无任何后遗症.结论:藏药结合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显著,极有推广意义.
作者:杨玉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将多门课程的实验部分优化组合成<临床护理技术>一门课程,转变了护理教师实验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成绩.方法:选取章节按班级一个按原来形式进行,另一个将课程整合后进行.结果:实施组无论在学习兴趣上还是在学习成绩上都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整合后变成考试课后,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李桂玲;张英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从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等多方面分析,找出不安全因素,探讨防范措施.结果: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重视优质护理.结论:人人参与护理安全管理,重视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年龄阶段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分为出生后2个月至6个月,6个月至12个月,12个月以上三个年龄阶段,采用4-5号泪道探针,粘膜麻醉后,止动,充分扩张泪小点,将泪道探针按泪道解剖特点,由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穿破隔膜及泪鼻管后,拔出探针,接0.9%的生理盐水冲洗,边推药边退针,以患儿出现吞咽动作或呛咳出冲洗液为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具有小儿泪囊炎的典型症状,经泪道探通术治疗后,出生后2个月至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泪道探通术治疗小儿泪囊炎,方法简单、省时、损伤小,方便,患儿家属易接受,出生后2个月至6个月行泪道探通术相比其它年龄段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是目前治疗该病的较好方法.
作者:何宏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近年来研究发现老年男性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病例逐年增加严重危机的他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是产生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其具体的发病原因正在研究中,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研究,将OSAS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徐德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对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实施组采用中医临床路径的护理方法:针对带状疱疹的护理问题,通过疱疹处理、中药外敷、针灸、理疗等方法,加强皮肤护理.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常规护理方法.结果:实施组皮疹结痂快,感染少,疼痛减轻或消失快.结论:运用中医临床路径的方法进行带状疱疹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董琼岚;生丽翠;贾丽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作者:刘海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路径的认知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珠海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00名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路径知识缺乏;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结论:对护理人员应加强培训力度,护理管理者应提高对临床护理路径的重视力度
作者:艾艳;杨玲;于翠香;季平;邹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对比采用PFN和髋动力带锁钢板(ADHLP)治疗股骨粗隆间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PFN与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对其进行随访9个月,分析临床资料并了解其愈合状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PFN与髋动力带锁钢板疗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FN组与ADHLP组相比优良率更高,未出现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FN与髋动力带锁钢板均能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但基于PFN特有的生物力学特点及高稳定性,能使患者髋关节功能更好的愈合.
作者:刘颗星;张耀强;徐火荣;邓颂波;曾日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颌面部骨折是头面部外伤时常见病之一,且在急诊时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特点,常伴有咬合功能障碍、面部畸形及颅脑损伤.本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颌面部骨折病人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金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妇科疾病腹腔内出血的临床特征,提升腹腔内出血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对2010.9-2011.12期间我院接诊的58例妇科疾病导致腹腔内出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位妊娠46例,占79.3%,平均出血量为900ml.黄体破裂9例,占15.5%,平均出血量为500ml,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3例,占5.2%,平均出血量为620ml.入院时有37例患者休克,因抢救及时无1例死亡.结论:腹腔内出血是妇科急腹症之一,重着可能危及生命,完善HCG检查和B超等医技检查对术前诊断有很大帮助,该病发病较急,但若处理及时得当,能够治愈.
作者:游书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作用.方法:对7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或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结果:经治疗本组7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中出血量50~200 毫升,平均(100±10.5)毫升,手术时间40~120 分钟,平均(60±3.9)分钟,术后24小时离床活动;20~48小时肠道功能逐渐恢复,3~6 天停止胃肠减压,平均(3±0.4)天,平均住院7~10天.结论:尽快确诊并积极手术,是治疗急性穿孔有效的方法,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临床疗效好,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印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腰大池外持续引流以损伤小、操作简便、利于病情观察、疗效明显、并发症小的一系列优点,得到临床的推广,护理更是治疗的关键.通过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将颅内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够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展红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活动平板试验前后冠心病患者与冠状动脉正常者的QT离散度变化,研究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36例冠心病患者与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和运动高峰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变化.结果:运动前,运动高峰冠心病组QT离散度分别为(46.82±11.13) ms,(60.19±10.43) ms(P<0.001);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分别为(25.22±14.15) ms,(24.19±14.53) ms(P>0.05),运动前、后两组相比P均<0.001.以运动中QT离散度≥50 ms判为异常,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8.6%,特异性90.7% 结论:冠心病组平板运动试验中QT离散度进一步增加,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QT离散度无变化,提示运动高峰时较大的QT离散度有助于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并提示QT离散度是平板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作者:贠海雁;温永枝;郝建华;周杰;孙红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分析2008年至2011年亳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预测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对亳州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亳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计15991例.四年来,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时间仍主要集中在4-7月份;地区分布、性别比、年龄组间发病率、职业特点无明显差异.结论:亳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四年来无明显变化,在现有防控措施和力度不变的情况下,今后仍将持续高发.根据发病季节性和人群差异,在流行季节应加强重点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是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刘强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根治效果好,近年来发展迅速.腹腔镜技术从此逐渐运用于传统的直肠手术.超声刀的使用更促进了腹腔镜直肠外科的迅速发展.我科至2007年1月-2008年1月,对14例直肠癌患者采用经腹腔镜TME+Soave手术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敏;盛伟;孙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护士长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医院护理队伍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肩负着护理业务管理、护理科研、护理教学、制定规划、资源调配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因此,如何提高护士长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是摆在当前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1]
作者:王志云;王秋玲;罗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 )患者足下垂疗效,以减少患者后遗症,充分发挥足部残余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本人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24小时后采用整体化,系统化的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两组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出院一个月及出院三个月后进行简化福格尔---迈耶(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Fugl-Meyer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多为轻度功能障碍和痊愈,对照组为轻度~中度功能障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一个月后及出院三个月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定大部分恢复到轻度功能障碍以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24小时后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踝关节背伸活动时拮抗肌的痉挛,增强胫前肌肌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足下垂的恢复,进而加快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心律失常患者口服步长稳心颗粒1包,3次/日,疗程4周;结果:40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31例,无效5例.结论:在积极去除诱因,治疗病因的基础上口服步长稳心颗粒,可改善临床症状,纠治心律失常.
作者:王荣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71%;对照组总有效率79.1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西韶;李碧云;韩劲草;黄霖;张学文;赖莉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