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师丽惠

关键词:老年, 食管, 癌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方法, 早日康复, 科学有效, 并发症, 术后
摘要:目的:讨论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正确的护理。结果:5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经手术及术后精确护理均完全康复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认真的观察患者患者的病情、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马钱子的药理作用探讨

    中药马钱子具有剧毒性,但是中药马钱子却具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疗效,而且根据当前的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肿瘤、健胃、镇痛、消痰祛咳、杀菌等功效,并且其还对改善人体的微循环刺激骨髓、活血造血等具有很好的效果,另外中药马钱子对于促进神经中枢系统的兴奋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中药马钱子对面部神经麻痹、银屑病、眶上神经痛、手足癣以及肺结核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卢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健康宣教护理体会

    目的:旨在探讨健康宣教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的积极作用。方法:对150例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心血管病患者。其中男性123例,女性27例。年龄52~76岁。结果:150例心血管病患采取正确的宣教护理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对150例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宣教的全面记录、整理、分析得出,此宣教方法有效率达100%,对其相关治疗也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马艳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医中药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消化道出血病患100例,随机地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运用西医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中医中药的方式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6.0%,其中,有效31例,占本组病患总数的62.0%,显效17例,占34.0%,无效2例,占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86.0%,其中,有效33例,占本组患者总数的66.0%,显效10例,占20.0%,无效7例,占14.0%[1]。治疗后,观察组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的病患,对照组中有5例不良反应病患,占10.0%,从临床疗效的整体而言,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中药的治疗方式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安全可靠,标本兼治,应当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作者:邓宗陆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养血生脉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养心生脉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及左室射学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80例CHF患者分为TCM组(养心生脉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TCM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心生脉颗粒。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浆NT-proBNP、LVEF。结果:两组患治疗前后者血浆NT-proBNP、LVEF、心衰症状积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心生脉颗粒能显著改善CHF患者心脏舒缩功能,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其血浆NT-proBNP水平。

    作者:曹现霞;卢立桂;闵庆红;张叶梅;李竹林;赵玉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盐酸特步他林雾化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特步他林雾化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盐酸特步他林雾化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用α-糜蛋白酶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分别观察两组的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2,p<0.01)。结论:盐酸特步他林雾化液、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够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治疗安全有效、操作简单。

    作者:景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的:通过研究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儿科临床带教水平。方法:总结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影响因素及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使护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儿科护理专业知识技能及知识,培养了护生优良的作风和职业道德,使儿科带教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作者:胡春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个性化护理策略对小儿骨折愈合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对小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32例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模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小儿骨折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策略。对比观察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患儿骨折均得到了较好的愈合,观察组骨折完全愈合(98.48%)、功能完全恢复(100%)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错位、畸形愈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策略可提高小儿骨折认识程度,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取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健康睡眠的自我调理

    人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科学研究把睡眠分为慢相睡眠和快相睡眠两个过程,这两种睡眠互补交替出现,一个晚上大约循环交替4-5次,慢相睡眠在传统认识分为四个阶段:思睡、浅睡、中睡、深睡。这四个阶段分别是睡眠的四个过程,因人而异慢相睡眠的四个阶段所占比例和长短各不相同。一般由清醒到深睡的需要80-120分钟。慢相睡眠其实是一种全身放松阶段,这时人的呼吸变深、变慢、变均匀,心率也降慢,体温下降,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放松休息。人体经过慢相睡眠后进入快相睡眠,这时候身体表面继续放松,然而内部机能却开始活跃,脑电波由慢波变为快波,呼吸加快、体温和心率也明显上升。这个阶段,对于人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朴明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rismaFlex血透机常见报警处理及预防

    治疗过程中报警不易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影响透析质量,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通过探讨发生报警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保护护理安全。

    作者:张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带教的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生带教的方法,提高手术室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护理人才。方法: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和护生情况制订带教方案并公开化和明确化,建立健全的带教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操作示范、手术的配合、职业防护的教育及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等。结果: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增强,整体提高带教质量。结论: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必须有计划地阶段性进行,同时应对护生进行出科考核,了解护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刘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HIV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新进展

    随着艾滋病感染患者的增多,为适应艾滋病大规模筛查和尽量早期诊断治疗的需要,目前艾滋病检测技术向着简易、快速、可靠的方法的方向发展,HIV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提高,缩短检出HIV的窗口期,在艾滋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艾滋病的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HIV实验室诊断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对HIV核酸检测的各种技术原理、特异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的前沿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罗官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绩效考核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绩效考核。方法:采用企业绩效评估理念、现场实验、定量分析及类比分析等方法对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绩效进行考核。结果: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后,能有效提高医院的公众满意度,且能有效降低后勤的人力成本,使后勤投入稳定,增加医院的收益,并提高服务质量与医疗质量。结论: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能有效减少后勤服务中的各项巨额开支,使后勤更多的精力转向其他工作,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曹清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析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名进行胃肠镜诊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肠胃处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胃肠道检查治疗法,观察组则采用无痛胃肠镜治疗法,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时间长短以及患者的恢复时间和是否有不良反应,同时也对患者术后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操作时间上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出院时间以及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都比观察组高一些,患者满意程度比对照组低一些,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具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是一种即安全又值得信赖的诊疗技术,应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广泛运用。

    作者:路德荣;顾世玉;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增收节支对医院后勤管理的影响

    根据国内医院后勤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目前国内医院后勤管理当中出现的现象进行描述。结合文本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医院后勤管理当中的增收节支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对医院后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转慢性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致使 AITP(即为:儿童特发性急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变为 CITP(即为:儿童特发性慢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对156例患儿分组,行调查分析、实验室分析、诊治方法分析、诊治效果分析、机体预后情况分析。结果:在所有因素指标之中,12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有2项是连续型变量,包括体重(生病之时)、血小板峰值(诊治以后),对存在显著意义且经单因素分析的12项因素实施多因素分析(Logistic非条件回归模型),各危险因素分别为诊治前较长的病史、年龄大(发病之时)、白细胞计数在病初阶段降低或者正常、体重于发病时较大、骨髓巨核细胞于病初阶段数目高、血小板峰值于诊治后降低。结论:在初诊AITP病儿之时,检查骨髓巨核细胞,并于诊治中对血小板大值予以观察,对判断预后很有价值,对AITP预后的改善有利的因素即为早确诊、早诊治。

    作者:周丹;杨萍;田立新;冯玉兰;宋丽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012年我院葡萄球菌属细菌耐药监测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医院葡萄球菌属细菌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趋势分析,掌握医院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葡萄球菌属菌株。药敏试验采用MIC法进行,质控菌株为金葡菌ATCC25923,数剧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葡萄球菌属细菌在临床分离菌株中共收集417株,其中金葡菌112株,占26.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05株,占73.14%;发现4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其中3株是金葡菌,1株是表皮葡萄球菌。结论: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的医院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须重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葡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遏制多重耐药菌株产生,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危害。

    作者:谭翠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巧制三角枕用于肝癌晚期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压疮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因此临床预防压疮发生的主要护理措施即解除压力。本科室自制出一种三角枕用于肝癌晚期长期卧床的患者,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时保持身体侧卧30度,加大身体与床面的接触面积,减轻肌层较薄的骨髂隆凸部位受压而预防压疮。

    作者:冯丛丛;吴建中;赵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利福布汀用于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评估

    目的:观察和评价含利福布汀联合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1:1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9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化疗方案:治疗组以利福布汀为主,联合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帕司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对照组用利福喷汀,联用药物同治疗组,采用全程监督化疗管理,按各自方案实施化疗。结果:共有82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治疗组42例,痰菌阴转率88%;对照组40例,痰菌阴转率75%;痰菌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病灶显效率,空洞闭合率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35%对照组为40%,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含利福布汀的方案治疗 MDR-PTB ,有助于痰菌阴转和病变吸收好转,药物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慧影;郑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临床护理路径在混合痔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与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混合痔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入选条件符合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21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103例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103例传统方法护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不良情绪发生率降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对所患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上升。结论:中医护理路径可以保证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实施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可以在肛肠疾病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与运用。

    作者:李春梅;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的现状与对策

    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是餐饮环节经营自律制度的核心制度,源于1995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规范于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目的是使食品链可以全程溯源,保持监管的效率,主要内容是索取供货方的合法资格和当批食品合格证明。该制度在落实中存在追溯目的难以实现、落实效果不尽人意、监管成本投入过高等问题,实效性也不强,不能达到法律法规和规范制定时的初衷。完善该制度,就要改革索证的内容和方式,建立票据式进货台账,并逐步推进大型单位索证索票台账的数字化。

    作者:亓延海;刘圣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