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明月
目的:对高压氧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0例,进行常规化治疗措施;联合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肢体恢复部分功能的时间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为脑卒中临床治疗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熊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慢性肾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cr、TC、TG、24h尿蛋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7%、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炎患者给予尿激酶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联合用药在急性脑血栓治疗上的具体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以及舒血宁注射液做联合治疗,观察组使用甘露醇、血塞通以及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100%,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血栓上,使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能够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张联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硬膜外阻滞麻醉是我国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1],其麻醉操作常损伤脊上韧带及脊间韧带及黄韧带,导致患者麻醉后出现腰背部疼痛和腰背部不适的是症状,且疼痛不适程度不一,持续数日,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镇痛作用和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本文探讨糖皮质激素用于预防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未婚先孕药物流产对病人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一些伤害,教育广大未婚女青年增强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自尊,自爱。药物流产只是意外妊娠补救措施,不是避孕方法。
作者:刘景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病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为乙型肝病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122例乙型肝病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和护理3个月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评分及肝功能均明显改善,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干预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评分及肝功能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和护理3个月后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周密的全程护理,对在超声内镜引导下50例胰腺肿瘤患者进行穿刺活检,而后将采集到的标本送至病理科。结果:50例胰腺肿瘤患者检查过程顺利,除5例患者有咽部不适,其余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严格的围手术期护理,既能帮助患者顺利进行检查,还对降低术后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改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关于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加入葡萄糖的硫酸镁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根据患者妊娠高血压的轻重程度区别治疗,根据患者血压的测试结果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P<0.05。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用药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以后的平均动脉压有逐渐下降趋势,而对照组的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趋势则更为明显,效果更好(P<0.05)。另外,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远比观察组总有效率的64%要好,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患者要根据其病情采取区别治疗的治疗方式,给予硫酸镁、葡萄糖、氯丙嗪、杜冷丁等多种药物治疗,并严格控制好药物的剂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树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恶性肿瘤随着发病率的提高,越来越深的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疗效差等特点,会给患者以巨大的精神压力,它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属,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患者在家庭中角色的转变。
作者:林泽莲;谢宗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沏其日甘-5方剂分析1.1剂型组成“沏其日甘-5”又名“达尔布班扎”,出自“医法海鉴”。有沙棘30克、木香25克、白葡萄干20克、干草15克、、栀子10克组成,将其共研细末,加白糖20克混匀,制成散剂。
作者:额尔敦仓;董海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切口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及临床对策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剖宫产的72例孕妇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有剖宫产切口感染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针对性处置措施后的36例剖宫产孕妇为观察组,分析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防治剖宫产切口感染实践。结果:导致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术前、术中、术后均有相关危险因素,孕妇高龄、合并基础疾病、体质量指数较高、手术相关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侵入性操作频繁等等都易发生剖宫产切口感染,36例针对性处置措施组的剖宫产孕妇仅出现1例切口脂肪液化,其余患者切口愈合达到Ⅰ/甲。结论:导致剖宫产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进行针对性的有效干预有利于减少剖宫产切口感染风险,更好的保障产妇健康,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熊春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研究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需做手术患者99例,随机分为α组、β组、γ组,每组各33例,α组给予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β组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γ组给予静吸复合麻醉,30min后,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的OAAS评分与VAS评分,进而评价麻醉效果。结果:α组的不良反应率为9.09%,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6.06%,γ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2.12%,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α组与β组的OAAS评分比γ组低,α组与β组的VAS评分比γ组高,α组与β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γ组,且止痛效果较好,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显著优于静吸复合麻醉,麻醉更为安全稳定,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辛继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胃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对策。方法:根据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在实施综合护理及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结果:通过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全方面的护理,显效35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19%。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除了对症治疗外,辅以全面的综合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以达到佳的疗效。
作者:巧力盼·阿塞因哈孜;热依扎·阿仁哈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因此临床预防压疮发生的主要护理措施即解除压力。本科室自制出一种三角枕用于肝癌晚期长期卧床的患者,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时保持身体侧卧30度,加大身体与床面的接触面积,减轻肌层较薄的骨髂隆凸部位受压而预防压疮。
作者:冯丛丛;吴建中;赵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病例患者,女,53岁,因自言乱语,妄闻,疑人迫害近20年曾多次以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住院治疗,一直服用利培酮2毫克/天,氯氮平75毫克/天。近2天患者出现睡眠差,话多,疑人迫害,并明显烦躁,坐立不安。家人认为其精神疾病复发,送来我院住院治疗。既往有脑萎缩史。血压正常。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精神检查:话多,有言语性幻听及被害妄想,怀疑有人害她,要打110报警,情绪不稳定,躁动不安,生活懒散,社会功能减退,自知力缺乏。仍以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收住院。给予利培酮3毫克/天,氯氮平100毫克/天。入院第3天,患者仍情绪不稳定,烦躁,坐立不安。利培酮加量至4毫克/天,氯氮平125毫克/天。第4天发现患者口角流涎,并向左侧歪斜,说话欠清楚。立即通知其家属,到外院做颅脑CT检查,示:脑萎缩,多发性脑梗塞。在外院神经内科治疗,同时按原量服用利培酮和氯氮平。随访3个月,精神症状稳定,未再烦躁不安,未留下躯体后遗症。
作者:胡晓红;王学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帕金森氏病(PD)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人锥体外系统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步态异常为特征;起病常隐袭,缓慢发展。临床研究发现帕金森氏病的非运动症状可以在疾病的早期,嗅觉异常、便秘、抑郁、性功能障碍等也可先于手抖、肢体僵硬等运动性症状之前出现。目前,帕金森氏病只能靠药物或手术治疗控制症状,尚无法根治[1,2]。早期的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人的影响很大,可以减慢疾病的发展速度,大程度地保持病人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
作者:张利霞;赵贵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并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治疗措施。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并极易引发护患纠纷和风险的治疗环节。因此如何将各种治疗药物准确无误、安全迅速地输注到病人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新内容。
作者:于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从操作技能及基础理论等方面比较护生主导式与传统式教学查房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风湿科实习的36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比较不同教学查房方式的相关参数。结果:护生主导式组操作技能及基础理论均明显高于传统式教学查房组(P<0.05)。结论:护生主导式护理教学查房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智(通讯作者);谷江华;姜秋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肺结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复查监控非常重要。胸部 CT 具有着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较高等特性,是目前不可替代的敏感的显示肺结核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保健,CT 较高的辐射剂量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螺旋CT低剂量扫描1990由Naidich提出,能减少X 射线的辐射危害,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本研究探讨了螺旋CT 低剂量扫描在肺结核诊断中可行性,为用肺结核的诊断与疗效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董秀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如何对手术室无菌物品间进行有效管理,有效提高手术室一次性无茵物品管理的水平。方法:通过实行一次性无茵物品的入库管理制度、制订每月检查制度并制订及使用每月检查登记表、制定一次性无菌物品特殊用量每日交班制度,对手术室一次性无茵物品进行系统管理。结果:此管理方法切实可行,提高了一次性无茵物品库存准备的完善率,提高了过期物品清理的准确性和速度,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结论: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进行管理,可以提高工作量和效率,同时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充分体现了护理管理的科学性。
作者:徐崇立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