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中药熏洗疗法

黄亚兰

关键词:中药, 熏洗
摘要:中药熏洗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病的需要,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洗方剂,将中药煎液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熏洗而达到治疗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真菌性鼻窦炎伴眶内并发症1例

    患者,女,61岁。半个月前出现左侧颜面部级眼眶疼痛,伴轻度发热,曾口服抗炎药物,但疼痛无减轻。2日前疼痛加重,伴高热,左眼视力逐渐下降,体温高40.0℃,于2013年11月10日急诊收入我院。查体:体温40.2℃,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5mm,右侧2.5mm,左侧对光反射消失,左侧眼眶级眶周红肿,左侧上、下眼睑触痛阳性,左侧上颌窦区压痛阳性,左侧鼻腔内见浓性分泌物。鼻窦 CT:左侧上颌窦、筛窦及鼻腔内见软组织密度灶,密度不均匀,鼻窦骨壁骨质未见明显增生、吸收、破坏征象,左侧眼睑肿胀,眼外直肌外侧软组织密度灶。入院诊断:急性鼻-鼻窦炎,左侧眶周围炎。入院后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11月11日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术中切开左侧钩突,打开中鼻甲基板,开放左侧上颌窦窦口,将窦腔内的浓性分泌物清理干净,见窦腔内有真菌球样物,取出后送检病理,开放前、后组筛窦,开放蝶窦,打开部分框内壁以减压左眼球。术中病理回报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生理盐水冲洗窦腔,高分子海绵填塞鼻腔。术后给予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术后2天开始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眶周皮肤消肿明显,但左眼仍视物不清,眼眶增强MRI:左侧上眼睑区及眼眶外上限区(肌椎外)可见条片状等信号灶,DWI呈高信号,眶尖未见累及,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左侧眼球突出,视神经伸长,未见明显一场信号灶。眼部彩超:左眼前方及颞侧无回声暗区。考虑为眼睑级框内脓肿形成,诊断为左眼睑、眼眶蜂窝织炎,于11月17日行左眼睑及眼眶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从上眼睑和眶腔吸出约10ml黄色脓样液体,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含30mg小诺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置入胶皮引流条后缝合。术后给予抗炎级对症治疗,每日换药处置2次。药敏结果回报:粘质沙雷氏菌,药敏结果头孢类、青霉素类敏感,因患者有头孢类过敏史,故给予哌拉西林舒巴坦静点。术后12天,患者无不良主诉,查:Vos无光感,左侧眼睑及眶周轻度红肿,引流口处脓性分泌物基本消失,腔内清洁。左眼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前房深度可,瞳孔散大,直径约5mm,直接对光反射阴性,晶状体透明度下降,眼底见视神经色淡,视网膜散在片状出血,眼压27.8mmHg。眼底血管造影:左眼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鼻窦 CT:左侧上颌窦内积液已基本吸收,左侧上颌窦及筛窦内积液较前明显减少,蝶窦及鼻腔内积液已吸收。补充诊断:左眼视神经萎缩,左眼视网膜出血,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病情稳定,于12月9日出院。

    作者:逯思;金永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注射苄星青霉素时应用心理干预的体会

    目的:减轻病人在注射苄星青霉素时的疼痛。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在性病门诊治疗的200名梅毒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名,“干预组”在注射苄星青霉素时采用“心理干预”。然后进行两组对比。结果:“干预组”轻痛的28例、中痛的72例,“对照组”剧痛86例、中痛14例。结论:采用“心理干预”注射法的梅毒患者注射时疼痛明显改善。

    作者:白宇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季节、血型、产科教育与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

    目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居新生儿住院首位,且不明原因高疸红素血症患儿居多。本病主要危害是引起核黄疸,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本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疸红素血症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不明原因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干预及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是足月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共112例。对照组选自与病例组同时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137例。详尽记录病例组出生季节、血型及两组新生儿生后是否接受正确喂养教育等,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生季节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出生是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患儿血型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型B型是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两组间是否接受产后喂养教育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受产后喂养教育患病的危险性是接受产后喂养教育的1.948倍,说明未接受产后喂养教育的患儿患黄疸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马晓勇;郭志学;石红;何静;何情;钱雪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建平县饮水型氟中毒监测问题分析

    目的:掌握建平县饮水型氟中毒改水工程运行情况以及监测效果,为饮水型氟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建平县2004年~2013年的氟斑牙病情监测情况、水氟检测情况以及饮水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04年~2013年建平县氟斑牙病检出率逐年递减,水氟检测情况也有所改善,饮水工程的运行情况每年都保持平稳态势。结论:建平县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通过改水降氟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还需要各相关部门加大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力度。

    作者:魏文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水针穴位位点注射对脑性瘫痪尖足畸形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水针穴位位点注射对脑性瘫痪尖足畸形的疗效。方法:对50例脑性瘫痪伴尖足畸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按摩,推足按膝整足法,下肢牵张运动法;治疗组采用上述方法的同时应用水针穴位位点注射。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水针穴位位点注射疗法对脑性瘫痪尖足畸形的疗效显著。

    作者:赵鹏举;李恩耀;史华;郭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HSL1无张力疝修补装置在各类腹股沟疝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普理灵无张力疝修补装置对于耻骨肌孔的修补意义,对于腹股沟疝治疗的重要性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至1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98例经普理灵疝修补装置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得到随访,随访率达100%,无1人复发。对28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70例采用区域麻醉,无1人有严重或持续性术后疼痛,3例患者感到短暂的睾丸坠胀,未发现睾丸萎缩。结论:经普理灵疝修补装置手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操作简便,可安全有效的防止复发,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王冰;王欣;何代玉;徐明丽;奚拥军;温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儿科抽血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干预措施

    为了有效干预儿科抽血护士因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生理问题。通过查找了解儿科抽血护士工作中所面对的种种心理压力源,对其所处的环境,来自患方的不良因素等进行科学的总结、分析,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轻和释放抽血护士的压力源,从而达到调整身心状况,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

    作者:周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辛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观察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方法:9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在常规低脂膳食基础上,A 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B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均每日睡前1次,疗程5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服药4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1),HDLC均明显上升(P<0.05),但以B组更为显着。结论: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效果好、安全性高的降脂药物,但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罗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在临床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通过运用手势、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法与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达到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信息传递、感情表达、思想交流的作用。结果:非语言沟通是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必须使用的的沟通方式,以弥补因语言交流障碍或不足。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结论:护患关系是护士与重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建立的关系,能有效的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姚佩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特点。方法:选取81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取保守治疗和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上述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对照组39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后,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和有效的人数依次为19例和1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82.1%;观察组42例患者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后,其中治疗效果为显效和有效的人数依次为26例和14例,治疗有效率为95.2%,两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甲状腺肿瘤患者行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安小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以及器官移植增多、放化疗、慢性病生存时间长,AIDS 患者的流行,深部真菌感染呈越来越多的趋势,其中肺部真菌感染又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其临床重要性日趋明显,现将本院呼吸内科2011-2012年收治的84例合并有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于航;陈永林;梁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头孢噻肟钠预防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研究

    目的:讨论头孢噻肟钠预防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92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的患者均为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止血、输血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头孢噻肟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生率、因感性脑病而导致死亡、血氨及NCT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肝脑病发生率为2.17%,死亡率为0%,对照组患者的肝脑病发生率为19.57%,死亡率为8.69%,实验组患者的肝脑病发生率及死亡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氨含量与NCT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氨含量及NCT较实验组患者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运用孢噻肟钠预防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肝性脑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孔祥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50例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麻醉报告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手术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顺利完成了手术,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结论: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固定术,可以在腰硬联合麻醉及精心的麻醉管理下安全完成手术。

    作者:戚雪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为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临床主要症状为黑便【1】。本科曾收治2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现在将护理体会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性18例,女性6例,入院年龄小的为24岁,大的为59岁,住院天数短的为3天,长的为20天,痊愈18例,好转6例。

    作者:马俊萍;刘巍;王晓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至范可尼综合征一例

    我国HBV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10%,有近2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酯为无环磷酸核苷类抗病毒药,对HBeAg阳性、HBeAg阴性和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均有明显疗效,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被广泛的应用,其对肾脏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近端肾小管损害。本文报道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常规治疗剂量抗乙肝病毒治疗,至老年妇女引起范可尼综合征一例,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使药品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并提醒临床注意用药安全。

    作者:艾莉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整体护理对消化溃疡治疗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消化溃疡治疗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消化性溃疡病人160例根据挂号单双号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积极的整体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3%,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腹痛、烧心、反胃等症状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评分都有明显下降,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整体护理应用于消化溃疡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减轻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新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钢丝张力带治疗膝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23例

    目的:探讨膝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共治疗23例膝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病人,采用张力带钢丝复位固定,并对关节腔进行修整。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5年,膝关节功能按照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22例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95.7﹪,其中1例老年患者,术前即有骨性关节炎,关节间隙狭窄,不愿做全膝置换,术后仍有慢性疼痛及曲伸功能障碍。结论:张力带钢丝治疗膝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宏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四药常规联合应用预防高危孕妇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目的:对四药常规联合应用预防高危孕妇产后出血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孕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常规组患者100例,在胎儿娩出后进行常规性应用缩宫素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100例,在胎儿娩出后进行卡前列腺素+卡贝缩宫素+缩宫素+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对比两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平均产后出血量、产后输血率均显著优越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和大出血死亡等情况。结论:针对高危产妇胎儿娩出后预防性应用卡前列腺素+卡贝缩宫素+缩宫素+卡孕栓联用,有效的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发生、产后出血量、产后输血比例,安全性较高,为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理想方法,适宜患者进行应用和治疗。

    作者:郭静;张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1],包括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及肌肉静脉窦),以及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堵塞静脉管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该病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力;重者可以并发肺栓塞而致死[2]。自2013年1月至10月,我科收治脑卒中患者200人,其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45例,对其进行分析形成血栓的因素,提出有效地预防及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菲菲;刘丽娜;逯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解毒平喘汤治疗3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解毒平喘汤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共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自拟解毒平喘汤,并随证加减,对照组服用小儿咳喘灵颗粒。2组7天为一个疗程,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解毒平喘汤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庆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