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龙;邢红伟;李健;张国来
目的:探讨高风险人群人流术后,米非司酮口服预防术后残留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0日期间在本院计划生育门诊行早孕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的628例高风险人群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术后当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25mg Bid口服,另服用头孢呋辛酯、益母草7天。对照组术后仅服用头孢呋辛酯、益母草7天。两周后比较阴道流血时间及B超宫内有无残留物。结果:观察组米非司酮组术后残留率1.27%,对照组术后残留率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有效预防高风险人群人流不全,且具有安全,方便,病人依从性高等优势。
作者:桂芳;郝小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饮食营养治疗对肿瘤化放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住院进行化疗或放疗的肿瘤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采用科学合理的搭配膳食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肿瘤患者平日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化疗后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的体重、血生化及免疫功能的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结论:营养支持治疗对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肿瘤患者耐受化疗和放疗的能力,减少治疗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雪;欧阳文;徐峻;宋志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简称 CCU,收住的是各种病情危重的心脏病患者及部分心脏介入术后患者,部分患者在 CCU 进行隔离监护及全面治疗期间,可产生表现为躁动、紧张、恐惧、焦虑、抑郁和孤独等多种心理应激(1),甚至出现思维乱的现象,即为 CCU 谵妄。这种精神障碍的出现,可能是疾病演变的先兆,也可能是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可以导致住院天数的延长及费用的增加,也可导致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增加。为预防 CCU 谵妄的发生,故对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陈伟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米非司酮作为一种甾体抗孕激素制剂与前列腺素联用,被证实为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终止妊娠的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配伍应用后起到抗着床、软化宫颈、促使宫缩而达到流产的目的,从而使药物流产、引产成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痛苦少的流产、引产方法。1药理作用1.1米非司酮:主要作用为抗孕激素性能。①作为孕酮抬抗剂,可代替天然孕酮作用于子宫内膜,占有内膜细胞的孕酮受体。抗孕酮作用导致蜕膜组织坏死,剥离出血,使黄体溶解,激发内源性前列腺素产生。③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也导致黄体溶解。④促进宫颈胶原纤维的分解,软化宫颈。⑤增强子宫肌肉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
作者:此里吾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P)患者发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要点,完善护理措施,提高母婴的生存质量。方法:文中总结收治的15例妊娠期AP患者的临床质料,发病平均孕周30±5(25-36)周。15例孕妇均痊愈,12例保胎成功,自然分娩健康儿;3例在控制胰腺炎的情况下行剖宫产术,分娩健康儿。结果:妊娠早期并发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与非妊娠期胰腺炎相同,积极维护和治疗原发病,同时加强对母亲、胎儿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病情,必要时在保全母亲安全的同时终止妊娠。结论:加强妊娠期AP患者的监护,可提高母婴的存活率。
作者:何少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分析待诊患儿家属心理,对其进行必要的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还可提高满意度。
作者:毛凤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健康干预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目标更加明晰,为了有效地做到健康关口前移,培养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疾病防患于未然;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以及预防和延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对辖区居民健康指数提高有重要意义。我院根据对辖区居民健康调查评估,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三年来居民健康知晓率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作者:吴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访视中标准化护理语言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社区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市典型3个社区中96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的基础上,研究者每2周对患者展开一次家庭访视,并应用标准化护理语言,连续进行12次,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心理健康状况、感知健康状况以及家庭健康等诸多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标准化护理语言的实施,可使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得到显著的改善,值得关注。
作者:李媛;秦静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病原学分布特征及临床耐药特点,初步制定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方法:引某院249例院内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培养出菌株340株,革兰阴性菌184株,占54.1%,其中假单孢菌57株,占阴性菌的31%,克雷伯菌24株,占13%,各型杆菌45株,占24.5%,大肠埃希菌45例,占24.5%,志贺菌及其他菌13株,占7%。革兰阳性菌133株,占39.1%,其中链球菌65株,占阳性菌的48.9%,葡萄球菌36株,占27.1%,非肠球菌15株,占11.2%,微球菌11株,占8.2%,肠球菌6株,占4.5%。霉菌23株,占6.8%。结论:降低院内感染率的关键是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人员培训。本文通过对医院感染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当代临床特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张滨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采用静脉输液仍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的常用手段。我院因患者长期输液,静脉条件往往较差。我们通过多年静脉穿刺研究把患者静脉分为6个类型:表浅静脉腔细小型、扁平空虚型、充盈固定型、硬化易滑动型、易破脆弱型、深静脉型。
作者:杨桃;杨淑珍;刘红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患者使用美维松的肌松效应。方法:将30例患者分为A组(65-75岁)与B组(20-59岁),丙泊酚-瑞芬静脉复合麻醉。监测方法为四个成串刺激(TOF),美维松插管剂量0.2mg/kg,T1为0时气管插管,T1恢复到10时追加肌松药。记录肌松药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恢复指数和肌松药使用量。结果:A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与药物平均使用量长于B组(P<0.05),恢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患者使用美维松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比非老年组要延长,老年组平均使用量比非老年组少,但恢复指数不受年龄影响。
作者:张凤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课程分为基本技能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实验教学心得。
作者:马永贵;程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注射用肌氨肽苷,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障碍,同时能增加血管弹性。防止血管硬化,在我院神经内科广泛应用。现将1例静滴肌氨肽苷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性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营养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经干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要高,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予以营养护理可以改善各方面生活质量,平衡营养状况,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张景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脑梗治疗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3年2月我院救治的80例脑梗塞病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的饮食护理、功能锻炼与心理护理,干预周期为2个月。结果:干预临床总有效率为81.3%,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四个维度的评分明显提高,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患者治疗中采用积极的护理有很好的治疗疗效,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燕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概述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是指心电图呈预激表现,临床上有心动过速发作。心电图的预激是指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一部分或全部。诊断主要靠心电图。发生预激的解剖学基础是房室旁路,即在房室间除有正常的传导组织以外,还存在一些普通心肌组成的肌束[1]。病例资料:患者,女,26岁,孕1产0,本次孕38周,耻骨联合分离11天,于2013年10月09日16时20分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6/61mmHg;产科检查:宫高32cm,腹围98cm,胎心音140次/分,无宫缩,头先露;患者于2003年发现心脏“预激综合征”,曾行介入射频消融术,术后仍时有心慌、胸闷等不适。2013年09月18日心脏彩超示:左心房增大,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未见异常。于2013年10月10日09时00分送手术室行剖宫产术,剖宫分娩一活男婴,体重3400g,术中失血250ml,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手术中及术后无明显不适症状。母乳喂养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5天康复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产妇无不适。入院诊断:1、耻骨联合分离;2、骨盆狭窄;3、孕1产0孕38周;4、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5、脐带缠绕。
作者:韦晓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艾滋病感染患者的增多,为适应艾滋病大规模筛查和尽量早期诊断治疗的需要,目前艾滋病检测技术向着简易、快速、可靠的方法的方向发展,HIV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显著提高,缩短检出HIV的窗口期,在艾滋病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艾滋病的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HIV实验室诊断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对HIV核酸检测的各种技术原理、特异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的前沿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罗官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骨折病例越来越多。如何用佳的护理方法减少骨折带给老年人的痛苦是摆在我们护理工作者面前的关键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老年人骨折的常见原因,提出了老年人骨折后的护理要点以及预防老年人骨折后并发症发生的措施。
作者:王凤丹;张英飞;姜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年轻恒牙外伤的临床病例治疗,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03月01日到2013年09月30日期间,在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年轻恒牙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年龄小于16岁的儿童恒牙外伤患者89例,患牙159颗。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牙外伤类型、外伤后就诊时间、受伤原因、外伤牙位、累及牙数等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恒牙外伤儿童在8-12岁发生率高(77.5%),男童(68.1%)高于女童(31.9%),男女比例2.14:1。儿童恒牙外伤发生的原因中,摔伤占一半以上(53.9%),其次为碰撞(28.1%)、运动、交通事故;男女儿童年轻恒牙外伤发生原因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男童以摔伤、碰撞为主,女童以摔伤多见。年轻恒牙牙外伤类型中以牙釉质牙本质折断未露髓多见,其次为牙冠折裂露髓、牙周损伤、牙釉质折裂,冠根折、牙脱出、根折较少见。男女童牙外伤高发类型存在明显差异(P<0.01)。男童以牙釉质牙本质折断未露髓多见,女童以牙冠折断露髓好发。不同牙位中上颌中切牙发生率高(73%),其次为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累及1颗牙位者占48.3%,2颗牙33.7%,3颗牙13.5%,3颗以上4.5%。不同牙外伤类型累及牙数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8-12岁年龄段儿童尤其男童容易发生恒牙外伤,社会、学校及家庭应采取运动时对上颌切牙的保护措施减少儿童摔伤、碰撞等。
作者:郑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可行性效果。方法:选取内科6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临床路径的标准方案与传统的常规护理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在住院日、住院费用、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机梗死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柴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