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红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X刀治疗配合全脑放疗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脑转移瘤患者92例。48例采用X刀配合全脑放疗,44例单纯给予X刀治疗。全脑放疗每次分割剂量为1.8-2Gy,1次/d,每周照射5次,总剂量28-32Gy。X刀治疗以80%等剂量曲线覆盖包括95%以上的病灶体积,并以此为处方剂量;采用分次照射,单次靶区处方剂量4Gy-6Gy,每周三次,分5次完成治疗,总量20Gy-30Gy。结果:X刀联合全脑放疗组局控率为87.5%,高于单纯X刀组肿瘤局控率为81.8%。此外X刀配合全脑放疗优于单纯X刀,对脑转移瘤是脑转移瘤是有效且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但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
作者:穆克代斯·伊力亚斯;吕茵;帕丽达·阿皮孜阿吉(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衰竭(CRF)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血中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小剂量罗钙全对慢性肾衰继发性甲旁亢早期的疗效观察。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3例,治疗组每天口服罗钙全0.25ug.3个月后测定患者血iPTH、Cr、Ca、P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服药3个月后,血iPTH显著降低,血Ca明显升高,血P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血iPTH显著升高。结论:iPTH可作为早期诊断CRF继发性甲旁亢的敏感指标。口服小剂量罗钙全治疗早期SHPT的疗效与iPTH水平有关。
作者:唐秀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为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于2010年3月--4月收治了46例小儿感冒发热的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23例,全部使用双黄连口服液来进行治疗,实验组23例,全部使用小儿退热栓来进行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23例患者,治愈11例,显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2.6%;实验组23例患者,治愈17例,显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7%。结论: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作者:方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新切入点。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3月临床药师在我院临床工作中总结的典型药历,并且分析药师对药物发挥疗效过程中所起到的干预作用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结果。结果: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药师可将药物动力学、药剂学等药学相关学科的新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理论作为新切入点进行药学监护的开展工作。结论:在药学监护临床实际工作中,临床药师选择合适的新切入点,不仅促进药学监护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还可保证患者在治疗中应用药物安全性更高,也更为合理。
作者:王艳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光固化复合树脂用于牙体病损的修复,不仅能修复前牙病损,还能填补窝洞等,牙体在接受预备操作中磨耗少,方法简便,其色泽酷似自然牙,聚合度较大,气泡少,可磨光,抗张度强等,且适应症广泛,深受医师及患者的欢迎,该品现在国外均已广泛地应用于牙科临床,成为牙体病损修复的主要材料之一,但用可见光固化复合树脂做磨牙、双尖牙牙体病损的修复物目前国内主要刊物上少见。
作者:史登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中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卒中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对SAP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探讨防治对策。结果: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8例并发SAP作为观察组,未出现SAP患者40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及时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
作者:朱长征;王秀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损伤臂丛神经少见,而且多为直接刺伤臂丛神经所致,我院近期发生一例在多次穿刺成功的中心静脉置管后四天拔管发现臂丛神经损伤的病例,笔者推测可能为多次穿刺血液外渗使得导管与臂丛神经粘连所致。
作者:黄铭;谭祖海;叶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接收的剖宫产妇病案记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97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则为同期无切口感染的剖宫产妇100例。结果:体重指数高、夏季湿热、Hb低、阴道检查次数多、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长等是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高度重视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加强围术期护理质量,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的几率。
作者:柯丽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150例病毒感染患儿和60例细菌感染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SAA、PCT、CRP水平,并与40名健康儿童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 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P<0.01),病毒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T、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血清SAA/CRP比值却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SAA、PCT、CRP有利于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以血清SAA/CRP比值的检测更有意义。
作者:张衍胜;王洋;荣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骨折患者发生褥疮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探讨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同时对患者发生褥疮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并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后发现,患者发生褥疮人数为25例,占20.8%。此外,影响患者发生褥疮的因素还有褥疮发生部位和年龄以及骨折发生部位,发生褥疮与没有发生褥疮患者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都没有再发生褥疮。结论:对临床上骨折患者发生褥疮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地防止患者发生褥疮,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康复。
作者:刘立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可行性效果。方法:选取内科60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临床路径的标准方案与传统的常规护理作比较。结果:实验组在住院日、住院费用、健康教育内容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机梗死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柴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业务查房的模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方法:组织以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为中心和以护理并发症为基础的护理查房,并在护理业务查房过程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果:护理人员通过参与护理业务查房,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整体护理能力。结论:护理业务查房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素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宋丽燕;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我院36例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并指导康复训练,重点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术后都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JOA评分入院时为6.82±0.33分,出院即刻评分为10.93±0.36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的围手术期积极护理有利于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SD雄性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 h再灌注72 h。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10、50和100μmol/kg)再灌注前30分钟腹腔注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DNF和TrkB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脑梗死皮层BDNF和TrkB 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50和100μmol/kg NaHS处理逆转了上述改变(均P﹤0.05)。结论:H2S上调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皮层中BDNF和 TrkB的表达。
作者:刘剑锋;汤永红;冯伟;陈芬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我区2008-2012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其动态变化,确定高危食品种类,为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和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发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微生物检验标准操作程序>>,对各类食品进行随机采样监测,监测指标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阪崎肠杆菌等.结果:2008年-2012年食品食源性致病菌共监测食品682件,检出5种食源性致病菌共29株,总检出率为4.25%,其中单增李斯特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沙门氏菌1株,副溶血性弧菌7株,阪崎肠杆菌1株,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未检出。我区以生肉类污染为严重,以2012年阳性率高,为8.38%.结论:北京市西城区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风险预警,为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提供科学指导,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郭勇峰;王敬辉;吉彦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儿外科手术的喉罩全麻+骶管阻滞的优势。方法:外科手术小儿600例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B组与C组各200例,A组采用喉罩全麻,B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骶管阻滞,C组采用喉罩全麻+骶管阻滞。结果:C组术后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明显少于A组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喉痉挛、返流、呛咳、恶心呕吐等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外科手术的喉罩全麻+骶管阻滞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启忠;李志勤;姚向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医院感染和洁净手术室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5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对层流手术室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认知不充分,尤其对手术室相关的感染控制措施认识不足;对手术器械的处置方法不合格率高。结论:护生对层流手术室及医院感染知识缺乏,故加强护生对医院感染和洁净手术室知识培训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者:姜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量泵在股骨骨折术后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总结微量泵在骨科的护理经验。选取我科2009年12月~2013年12月股骨骨折术后82例患者,使用一次性微量泵恒速持续镇痛,镇痛期间严密监测与精心护理。结果:镇痛优、良76例92.7%),差6例(7.3%);出现血压下降1例(1.2%),面色潮红、心慌、恶心、呕吐3例(3.7%),静脉炎2例(2.4%)。结论:对股骨骨折手术后患者使用一次性微量泵恒速持续镇痛可提高麻醉质量,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股骨骨折必备的治疗用方法一,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国亚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在综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2次,每次7.5mg静脉点滴盐酸氨溴索。对照组33例在综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祛痰灵每次5ml,每日3次,疗程均为5~10天。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结果。结果:治疗组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在咳嗽、喘息消失天数及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上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迅速改善症状,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赵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2013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研究组87.9%,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多于对照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效果优异,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对神经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光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