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实施

汪德红

关键词:手术室, 优质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转变管理模式;加强手术室全程化优质护理服务战略;手术室专一化优质护理服务战略;建立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结果: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开展,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加强了手术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和手术医生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围手术期患者享受到了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镇痛的作用

    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术后疼痛仍然存在,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中枢敏化可对疼痛产生不利影响,故有人主张在手术开始前就采取措施,以阻滞伤害性感受器,从而达到防止中枢敏化、减轻术后疼痛的目的。超前阵痛的概念和价值已得到进一步完善和证实【1】。本研究旨在观察具有靶向作用的新型非甾体类药氟比洛芬酯【2,3】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效果,以评价其实用价值。

    作者:闫振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麻醉复苏室的护理隐患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护理隐患,提出预防措施,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8年至2012年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控制记录和护理投诉,找出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麻醉复苏室护理质量得到大幅提高,护理安全得到保证,护理纠纷明显减少,病员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加强环境管理、仪器设备定时检修以保障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合理使用药物、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与家属的良好沟通都是提高麻醉复苏室护理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彩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呕吐病案及治则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有物有声谓呕,有物无声谓吐,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因此,连名并称为呕吐。此名早见于《内经》,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论述甚详。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呕吐候》指出:“呕吐之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逆则呕。”临床多见于急性胃炎、肠炎、急性胃肠炎、胃癌、特发性呕吐、消化性溃疡因疤痕挛缩导致的幽门不全梗阻、肠梗阻等皆可引起呕吐。辨证可分为伤食、胃寒、胃热、脾虚、胃阴虚等几个证型。现举案例说明。

    作者:王得雁;王金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一线化疗,具体方案为:培美曲塞500mg/m2,静点,d1;卡铂AUC=5静点,d1,21天为1个周期,每2周期后评价疗效,记录毒副反应。结果:45例中,CR0例,PR12例,SD14例,PD18例,有效率28.9%,临床获益率60.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可靠,毒副反应轻。

    作者:刘晓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的:提高急诊PCI术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做好术前、术后的健康宣教,加强术中的观察和配合,提高应急处理方面的能力。结果:36名患者在短的有效时间内梗死血管得到开通,使冠状动脉缺血得到改善,频死心肌得到恢复。结论:急诊PCI术治疗AMI,再通率高、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晓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手术治疗妊娠期合并卵巢肿瘤的护理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孕产妇产前、产后的生理、心理护理进行总结。结果:2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均顺利渡过孕期,母婴平安。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是比较棘手的合并症,进行合理、适时、正确的医疗护理是母婴平安的关键。

    作者:沈琼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骨折患者卧床期间便秘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

    目的:对收治的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其对患者便秘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50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对骨折患者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便秘的几率分别为12.5%(10/80)、31.4%(22/7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骨折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地防止患者发生便秘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汪艳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左归补髓生血汤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5例

    目的:探讨左归补髓生血汤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0月~2012年12月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住院的 NSAA 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西医对照组25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西医对照组给予刺激骨髓造血、改善造血微环境等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左归补髓生血汤。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左归补髓生血汤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作者:何春玲;董昌虎;王新梅;刘晶晶;田林涛;王宗超;梁漫;张云志;王刚;张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非语言沟通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在临床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通过运用手势、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法与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达到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信息传递、感情表达、思想交流的作用。结果:非语言沟通是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必须使用的的沟通方式,以弥补因语言交流障碍或不足。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结论:护患关系是护士与重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建立的关系,能有效的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姚佩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细节在无陪护新生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优质护理。方法: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改善护理管理模式,注重护理细节,落实基础护理,做好护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结果: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夯实了基础护理,为患儿提供满意服务。

    作者:贾晓军;赵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结优质护理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包括落实围手术期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和颅内压、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康复训练、注重病人和家属的心理护理等。认为优质护理服务于围手术期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治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患者的投诉,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顾凌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2份生乳卫生细菌检测结果分析

    生乳是指从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健康奶畜乳房中挤出的无任何任何成份改变的常乳。产犊后七天的初乳、应用抗生素期间和休药用期间的乳汁、变质乳不应用作生乳。生乳的质量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为了保障消费者能够饮用安全的乳汁,我们对黔南繁殖场桶装混合生乳进行一次抽样微生物指标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亭屹;覃继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总结临床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结果:21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康复出院,治愈率100%。结论: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病情凶险、复杂、并发症多的疾病,由于它对生理扰乱大,而且对各重要脏器损害明显,故死亡率甚高。有时可引起骤然死亡。在护理过程及时发现护理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贾晓坤;钟华;王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内吗啡肽-1对诱发性关节炎的作用

    内吗啡肽-1(EM-1)能产生与吗啡等效的镇痛作用,对急性痛有很强的镇痛作用,但对持久的慢性疼痛的作用尚不清楚。关节腔内注射单碘醋酸钠,可以诱发关节产生慢性疼痛。本研究的目的是要观察内吗啡肽-1对单碘醋酸钠引起骨关节炎模型及诱发疼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1-10-9摩尔内吗啡肽-1注射入膝关节,可显著地降低外周传入神经纤维放电的频率。这表明内吗啡肽-1可缓解关节炎性疼痛,治疗关节炎症状。

    作者:李宗明(通讯作者);李秀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如何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护士的言行举止将对护理质量有直接影响。

    作者:哈斯格日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头孢噻肟钠联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头孢噻肟钠联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13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对照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率的比较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类抗生素与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

    作者:张北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治未病”在妇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早期诊治3方面内涵。王颖晓[1]阐述“治未病”理论,包括养生保健,未病先防、先安未病,已病防传、防微杜渐,救其萌芽三方面内容。随着妇科疾病研究的深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已运用到妇科各领域。1闭经魏绍斌等[2]提出针对引起闭经的常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如保持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良好有序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盲目节食减肥,正确采用节育和避孕措施。若已发病则在积极诊治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情志治疗,以缓解疾病导致的不良情绪和思想压力,并注意生活饮食调摄,少食辛辣、油腻之品,不可过食生冷或偏食,注意药食结合,特别是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辨证使用中医食疗,对本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至范可尼综合征一例

    我国HBV携带者约占总人口的10%,有近2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酯为无环磷酸核苷类抗病毒药,对HBeAg阳性、HBeAg阴性和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均有明显疗效,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被广泛的应用,其对肾脏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近端肾小管损害。本文报道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常规治疗剂量抗乙肝病毒治疗,至老年妇女引起范可尼综合征一例,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使药品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并提醒临床注意用药安全。

    作者:艾莉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采用不同卧位的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呈进行性进展,急性加重期患者主要表现在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痰液量增加,呼吸困难,气道阻塞,通气受限,患者气急、有濒死感。有研究表明,俯卧位使肺部的功能性容积增加,横膈肌的运动改善,肺内分泌物易于清除以及血流灌注的重新分布,使得通气得到改善。呼吸肌是保证气体交换的动力泵,COPD 患者由于肺气肿等病理改变致膈肌下移,收缩效率减低,又由于气道狭窄、粘膜萎陷、分泌物增多积聚等致气道阻力增加,肺及胸廓的顺应性降低,需要动员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过程。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科运用俯卧位和半卧位交替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人,使患者的SPO2上升,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莉;周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观察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细菌清除情况,并记录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动脉血氧分压和 C 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和 C 反应蛋白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采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