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围手术期免疫调节治疗对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影响

甘志明;汪晓东;吕东昊;刘丹;李立

关键词:塞来西布, 直肠癌, 预后, 免疫调节, 复发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调节治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结直肠外科专业组接受直肠癌根治术并符合本研究条件直肠癌患者共150例,终完成本项研究病例数为150例,分成3组A(塞来西布组)、B(甲强龙组)、C(对照组)。比较3组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A、B、C 3组术后3 d 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均较术后1 d明显下降,且B组下降明显。同时,A、B、C 3组术后3 d 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均较术后1 d明显下降,且B组下降明显。3组直肠癌中COX-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且A组肿瘤组织COX-2表达受抑制明显。3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结论 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虽然在抑制直肠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方面弱于糖皮质激素甲强龙,但是,其在抑制直肠癌中COX-2表达方面更优于甲强龙,同时,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并没有明显降低直肠癌术后复发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非优良胚胎形成的囊胚与卵裂期优良胚胎的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天数胚胎的发育潜能,为D3非优良胚胎进行囊胚培养及其冻融移植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87例复苏周期胚胎移植患者的资料,根据胚胎冷冻时间不同,分为3组:D5冷冻组(n=87)、D6冷冻组(n=111)和D3冷冻组(n=489),采用外源性雌孕激素或自然周期准备内膜,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种植率等指标。结果每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种植率分别为:D5冷冻组58.6%、9.8%、42.9%;D6冷冻组32.4%、19.4%、23.3%;D3冷冻组44.9%、16.4%、26.9%。D5冷冻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3的非优良胚胎继续培养,若能够形成囊胚,所形成的D5囊胚冻融移植的临床结局优于D3的优良胚胎和非优良胚胎形成的D6囊胚冻融移植的临床结局。因此D3的非优良胚胎的囊胚培养及其冻融移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且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若有不同冷冻时间的胚胎可供选择时,可以优先选择非优良胚胎来源的D5囊胚,其次选择D3的卵裂期胚胎。

    作者:许丽娟;陈薪;田小龙;刘玉东;王楠;叶德盛;郭萍萍;陈士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白藜芦醇对离体人肺内小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对离体人肺内小动脉血管张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显微镜下分离直径为1~1.5 mm的人肺内小动脉,制备成1.8~2.0 mm的血管条,使用微血管张力测定技术,分别给予血管收缩剂血栓素A2受体激动剂(U46619)、内皮素-1(ET-1)、60 mmol/L高钾溶液使血管产生持续性收缩,张力平稳后,采用累计加药法加入白藜芦醇,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对预收缩的人肺内小动脉张力的影响;同时观察去内皮,以及加入L-NAME、吲哚美辛预孵育血管后,白藜芦醇能否使预收缩的血管舒张。白藜芦醇舒张实验同时用等体积的药物容积二甲亚砜(DMSO)作为对照。结果 RES能呈浓度依赖性舒张U46619(100 nmol/L)、ET-1(30 nmol/L)、60 mmol/L高钾预收缩内皮完整的人肺内小动脉,pD2分别为3.82±0.20,3.84±0.57,3.68±0.27,其大舒张率(Emax)分别为(99.58±0.83)%,100%,(99.65±0.98)%;用L-NAME预孵育30 min内皮完整的人肺内小动脉血管环,在浓度100μmol/L时,同未加L-NAME孵育的血管环比较,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用吲哚美辛预孵育30 min内皮完整的人肺内小动脉环不影响白藜芦醇的舒张作用,去除血管环的内皮亦同样不影响白藜芦醇的舒张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离体人肺内小动脉的作用,且无明显的内皮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NO的释放有关。

    作者:王召军;邓春玉;邝素娟;农丽丹;张光燕;马珏;崔建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孕期酒精暴露对新生大鼠延髓基本节律性呼吸放电的作用

    目的:探讨孕期酒精暴露对子代新生大鼠延髓脑片基本节律性呼吸放电(rhythmic respiratory discharge activity, RRDA)的作用。方法制作包含面神经后核内侧区(the medial region of the nucleus retrofacialis, mNRF)并保留舌下神经根的新生大鼠离体延髓脑片标本,给予灌流改良的Kreb's液(modified Kreb's solution, MKS),使用吸附电极记录延髓脑片腹侧面舌下神经根RRDA,分析RRDA的变化。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4%酒精暴露组、6%酒精暴露组、8%酒精暴露组和10%酒精暴露组,研究孕期不同浓度酒精暴露对RRDA的作用。结果对照组、4%酒精暴露组、6%酒精暴露组、8%酒精暴露组各组组内RRDA在50 min内吸气时程(TI)、呼吸频率(RF)、放电积分幅度(IA)无统计学差异,10%酒精暴露组RRDA节律不规整;与对照组相比,4%~10%酒精暴露组的RRDA随酒精浓度增加逐渐降低,TI缩短、RF下降、IA减弱。结论孕期酒精暴露抑制子代新生大鼠延髓脑片舌下神经根RRDA,这可能是孕期酒精暴露抑制子代呼吸功能的基础。

    作者:姬明丽;吴云红;千智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1抗原的检测

    目的:检测在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中M型磷脂酶A2受体1(PLA2R1)抗原的阳性率及其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关系。方法选取经肾活检证实的108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其中包括4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2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8例V型狼疮肾炎、27例IgA肾病、19例微小病变性肾病、5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6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肾组织中PLA2R1抗原。结果41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35例肾组织PLA2R1抗原阳性,阳性率为85.37%。其中PLA2R1沿着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呈细颗粒状沉积。在V型狼疮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及其他肾小球疾病肾组织中均未发现PLA2R1抗原沉积。特发性膜性肾病PLA2R1阳性患者与PLA2R1阴性患者相比较,年龄、血肌酐、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PLA2R1抗原的阳性率为85.37%,PLA2R1阳性与阴性患者在临床表现上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祝爽爽;周树录;周朝敏;李永强;邹和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调节性T细胞治疗实验性小鼠多发性肌炎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对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小鼠的治疗价值及机制。方法免疫磁珠分选技术从BALC/c小鼠脾脏中分选出足量CD4+CD25+Foxp3+Treg细胞以备回输,观察干预组及未干预组EAM小鼠肌肉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小鼠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面PD-1及CTLA-4的表达变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0、TGF-β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小鼠较未干预组肌肉病理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其外周血IL-10、TGF-β含量较未干预组明显升高(P<0.05),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面PD-1及CTLA-4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CD4+CD25+Foxp3+Treg细胞回输对于EAM小鼠的治疗效果是通过增加外周血IL-10及TGF-β水平和增高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面PD-1及CTLA-4的表达发挥作用。

    作者:石强;田成林;刘洁晓;蒲传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甲状旁腺素非PLC依赖PKC通路激活增强成骨细胞CITED1表达

    目的:通过相关信号通路屏蔽和基因表达分析,探讨甲状旁腺素(PTH)非PLC依赖PKC信号转导途径(PTH/nonPLC/PKC)的功能,分析其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取2~3 d C57BL乳鼠颅盖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取贴壁生长的第1代细胞,随机分为4组:100 nmol/L[Gly1, Arg19]hPTH(1-28)(简称GR(1-28))+10 nmol/L RP-cAMP;10 nmol/L[Gly1, Arg19]hPTH(1-34)(简称GR(1-34))+10 nmol/L RP-cAMP;10 nmol/L PTH(1-34)及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0.1%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 TFA),作用4 h后,提取各组总RNA,行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筛选出可能与nonPLC/PKC信号转导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相关通路分析。RT-PCR筛选及验证上述差异表达基因。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4组:GR(1-28)+RP-cAMP;GR(1-34)+RP-cAMP;GR(1-34)+RP-cAMP+100 nmol/L Go6983及空白对照组,RT-PCR法验证比较GR(1-28)和GR(1-34)引起的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培养7 d见细胞排列紧密,为三角形或多边形,呈铺路石样;细胞培养14 d ALP染色可见胞质中出现蓝染颗粒,成骨诱导培养28 d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矿化结节形成。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中筛选出与PTH的nonPLC/PKC信号转导通路相关性大的56个基因,进行RT-PCR验证后发现CITED1的表达量在GR(1-34)+RP-cAMP组显著高于GR(1-28)+RP-cAMP组及空白对照组,但小于PTH(1-34)组(P<0.05)。MC3T3-E1细胞RT-PCR验证的结果与其一致,在阻断cAMP/PKA信号通路后,仅CITED1基因表达量在GR(1-28)和GR(1-34)刺激时存在显著不同,且加入PKC抑制剂(Go6983)后,表达差异消失。结论 PTH的nonPLC/PKC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能够使得成骨细胞CITED1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介导PTH对成骨代谢的作用。该途径不依赖PLC和PKA信号的激活。

    作者:郝松;孟越;李威;胡少宇;杨德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铁降低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泵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铁水平降低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87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整个队列血清铁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不同血清铁水平组的院内急性心衰发病率;分析血清铁水平与Hb、BNP、cTnI、hsCRP水平等参数间的关系;比较血清铁水平、BNP、cTnI和hsCRP等生物标志物与住院期间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病率和死亡率等不良后果的关系。结果全部287名STEMI患者的入院平均血清铁水平是10.20μmol/L(6.90,14.40μmol/L),血清铁水平的四分位数:Q1≤6.90μmol/L,Q26.91~10.19μmol/L,Q310.20~14.39μmol/L,Q4≥14.40μmol/L。从Q1到Q4组,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分别是Q179.5%,Q264.3%,Q350.0%和Q445.9%(P<0.001);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铁水平低于8.95μmol/L组患者发生院内急性心衰的危险度(OR)是血清铁高于8.95μmol/L组的近3倍(OR 3.358,95%CI 1.791-6.294,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R 2.316(95%CI 1.205-4.453,P=0.012)。结论血清铁水平降低是STEMI患者院内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叶刚;刘丽;余健;甘峰;韦宏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流形学习的血管内超声图像序列关键帧的提取及应用

    目的:以流形学习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血管内超声(IVUS)图像序列的关键帧门控方法,抑制IVUS序列纵切方向上的运动伪影。方法应用流形学习方法中的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算法,将高维IVUS图像序列降到低维流形中,利用低维特征向量,构建一个距离函数来反映心脏运动规律,将IVUS图像分为心脏舒张末期和非心脏舒张末期两类,从而提取关键帧,组成门控序列。结果临床采集13组IVUS序列(图像915±142帧,血管长度15.24±2.37 mm),计算门控前后图像序列的血管容积、管腔容积和平均斑块负荷。统计实验结果,表明门控序列血管容积、管腔容积显著小于原始序列,门控前后序列的平均斑块负荷差异性不显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血管面积方差和管腔面积的方差显著小于原始序列,表明门控序列较原始序列稳定。在IVUS图像序列的纵切图像上,门控序列减少了锯齿形状的运动伪影,与原始序列形状一致,且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并将本文方法与已有的提取门控序列方法进行对比。结论本文方法算法简单稳定,抑制了IVUS图像序列的纵向运动伪影。

    作者:毛海群;杨丰;林慕丹;黄铮;崔凯;王欣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胎儿心脏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

    目的:探讨构建胎儿心脏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方法。方法选择因“心脏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引产的胎儿4例,从脐静脉注射混合有造影剂和铸型剂的灌注剂后行CT扫描获取原始二维断层图像数据集,利用Mimics 14.0软件构建胎儿心脏数字化三维模型。结果构建的胎儿心脏三维模型三维效果逼真,用不同颜色标记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升主动脉及其分支、主肺动脉及其分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可显示单一或多个结构,可在三维空间任意缩放、平移、任意旋轴任意角度旋转。此外,还可对各个血管进行管径测量。结论基于CT数据集,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可构建出理想的胎儿心脏模型,对临床教学和解剖教学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志坚;陈玉英;杨芳;石瑾;何艳红;朱晓雯;曹艳文;陈淑滢;陈瑞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氯高铁血红素对妊娠期高血压大鼠的治疗及机制

    目的:初步探讨血红素氧合酶诱导剂氯高铁血红素(Hemin)对妊娠期高血压(HDCP)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调控机制。方法将18只受孕SD大鼠于妊娠第12天随机分为3组(6只/组):HDCP模型组、Hemin干预组、正常妊娠组。HDCP模型组和Hemin干预组于妊娠第14天起连续7 d予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80 mg/kg)灌胃建立HDCP模型,正常妊娠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处理,Hemin干预组于妊娠第16天起每日下午腹腔注射Hemin(30 mg/k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胎盘组织血红素氧合酶(HO)的活性和碳氧血红蛋白(COHb)水平,ELSIA测定各组胎盘组织匀浆上清液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妊娠第20天,HDCP模型组孕鼠血压和24 h尿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Hemin干预组(P<0.05),而HO活性和COHb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和Hemin干预组(P<0.05),Hemin干预组血压及24 h尿蛋白高于正常组(P<0.05),而HO活性和COHb含量较正常组低(P<0.05);HDCP模型组孕鼠胎盘组织sFI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Hemin干预组(P<0.05),而胎盘组织中VE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和Hemin干预组(P<0.05),Hemin干预组孕鼠胎盘组织sFIt-1水平高于正常组水平(P<0.05),而VEGF水平低于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 Hemin能够降低妊娠期高血压孕鼠的血压及尿蛋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上调胎盘组织中HO的活性,增加代谢产物CO,降低胎盘组织中sFIt-1,并升高VEGF水平来发挥调控作用的。

    作者:龙买连;夏爱斌;程春霞;李瑞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侧横突拉簧加压建立兔脊柱侧凸模型

    目的:利用单侧横突拉簧加压法建立兔脊柱侧凸模型。方法两月龄新西兰白兔10只,手术予L2、L5右侧横突挂载拉簧。术前、术后1、4及8周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Cobb角及拉簧长度,术后8周摄片后,随机将10只新西兰白兔分为两组:取拉簧(Spring removal, SR)组和保留拉簧组(Spring keeping, SK)各5只,取出SR组兔子体内拉簧,于9周和12周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Cobb角及后凸角。12周后取所有兔顶椎及其上线椎体行Micro-CT扫描,记录顶椎上下终板的骨体积分数(BV/TV)。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及Student t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至实验结束时,兔全部存活,Cobb角均大于10°。术后1、4、8周不同时间点Cobb角及后凸角都大于术前(P<0.05)。术后8周,SR组与SK组的Cobb角、后凸角以及拉簧长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取出拉簧后至12周,SK组的Cobb角及后凸角都较SR组要大(P<0.05),期间SR组的Cobb角及后凸角都逐渐减小。Micro-CT结果示凹侧终板骨体积分数要大于凸侧。整个实验过程中,拉簧形变量(Δ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侧横突拉簧加压模型是一种可重复率高、简单易操作且实验周期短的动物脊柱侧凸模型。

    作者:李伦超;刘湘;朱青安;黄志平;任海龙;郑帅;李广军;杨德鸿;王吉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全变分正则化去卷积的PET部分容积校正

    目的:提出全变分正则化去卷积方法并应用于PET图像部分容积校正。方法将全变分(toal variation, TV)引入到图像退化模型中,提出基于全变分正则化的Van Cittert(VC)和Richardson-Lucy(RL)去卷积方法。结果提出的方法分别应用于NCAT仿真数据、NEMA NU4-2008 IQ物理体模和肿瘤小鼠数据(均采用西门子小动物Inveon PET扫描得到)。相比于传统VC和RL去卷积方法,本文提出方法在仿真实验中校正图像有明显的去噪和保持边缘效果,同时在小鼠实验中肿瘤区域的活度值增加率为(10±1.8)%时,图像标准方差(standard deviation, SD)增加率分别从49.98%下降到14.26%和42.76%下降到4.70%。结论本方法能够在校正PET部分容积效应的同时有效抑制噪声增加,可望更为准确地诊断肿瘤。

    作者:胡德斌;路利军;高园园;张后金;韩彦江;辜承慰;马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认识。方法采用30例儿童恶性血液病发生CL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CLS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0.05检验水准下,有无低氧血症,有无败血症与应变量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CLS前白细胞数目,有无严重骨髓抑制在检验水准附近。结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为儿童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少见急重症,低氧血症和败血症是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CLS的危险因素,儿内科医师应引起重视。

    作者:任颖;刘述;杨月明;刘洪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熊果酸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角膜对照组,B组为Wistar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C、D组为SD-Wistar大鼠之间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当天腹腔给药,A、B、C三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D组给予熊果酸(UA)(20 mg · kg-1· d-1),连续给药12 d。根据Larkin等角膜排斥反应评分系统,判断术后植片排斥情况。比较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和植片存活率。术后14 d检测各组中IL-2、IFN-γ、NF-κBp65、VEGF及ICAM-1的表达含量,并对角膜植片进行组织学检查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D组角膜植片的存括时间为29.12±9.58 d,与C组9.67±2.16 d相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4 d D组角膜植片中的IL-2、IFN-γ、NF-κBp65、ICAM-1及VEGF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而IκB-α蛋白含量较高。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结论熊果酸作为NF-κB的核因子抑制剂,可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排斥反应,从而显著延长大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作者:王博;吴京;马明;李萍萍;于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硫化氢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MAPK1/3和MMP-8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及MAPK1/3和MMP-8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大鼠组(STZ组)、硫化氢干预糖尿病大鼠组(STZ+H2S组)和硫化氢干预正常大鼠组(H2S组)。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STZ+H2S组与H2S组每天腹腔注射硫氢化钠(H2S供体)溶液(100μmol/kg),8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心肌纤维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ollagen I、MAPK1/3和MMP-8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组织胶原含量明显升高,心肌间质纤维化,Collagen I、MAPK1/3和MMP-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大鼠经硫化氢干预后大部分心肌纤维呈平行排列,结构清晰,间质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Collagen I、MAPK1/3和MMP-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而非糖尿病硫化氢干预组心肌纤维化程度及心肌组织Collagen I、MAPK1/3和MMP-8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2S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1/3/MMP-8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李芳;曾欧;罗健;吴志雄;肖婷;张晶晶;杨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小鼠ZP2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目的:制备抗小鼠ZP2(mZP2)抗体并研究抗血清的免疫活性。方法利用Rosetta宿主菌诱导表达mZP2重组蛋白,电泳分离重组ZP2蛋白,切胶制备免疫抗原;利用乳化抗原主动免疫新西兰雄兔制抗血清;通过ELISA测定抗体应答水平;以免疫组化测定抗血清特异性;通过精卵结合实验检测抗血清对小鼠卵子结合顶体反应后精子的影响。结果 ELISA结果说明用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雄兔诱发产生了抗血清。免疫组化实验证明抗血清与小鼠卵巢透明带发生了特异性反应,精卵结合实验显示抗ZP2抗体能抑制顶体反应后精子与卵子结合。结论重组mZP2蛋白诱发产生了抗ZP2抗体,抗体能抑制顶体反应后的精子与卵子结合。

    作者:乜春城;姚冠颖;曹佐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解旋酶DDX41在人牙髓组织及牙髓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解旋酶DDX41在人牙髓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为深入探讨其在龋病及牙髓病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人牙髓组织和牙髓细胞中DDX41的表达和定位进行分析。结果 RT-PCR结果显示DDX41 mRNA在人牙髓细胞中有显著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DX41在牙髓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皆有表达,但胞核中的表达水平较低;在牙髓组织中,DDX41主要在牙髓组织表面的成牙本质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皆有表达。结论人牙髓组织中的成牙本质细胞作为牙髓免疫的效应细胞之一,在龋病和牙髓炎的免疫反应过程中,细胞内可能存在DDX41/STING依赖的TBK1-IRF3-IFN-β信号通路的活化。

    作者:杨小军;侯晋;李心竹;胡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变化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89例肝硬化患者,根据MELD评分将其分为MELD≤9分、MELD10-19分和MELD≥20分3组,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测量静息状态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二尖瓣血流速度、E峰减速时间(DT)等指标,并评估其与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LVESD、LVEDD、IVST、LAD增大,CO增加、VE/VA比值降低、DT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或0.01)。随MELD评分的增加,LVESD、LVEDD、IVST、LAD逐渐增大,DT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或0.01);VE/VA比值在MELD10-19分组高于MELD≤9分组,在MELD≥20分组明显下降。分别有55%和44%患者出现左房增大和VE/VA≤1,MELD评分≥20分组中左房增大和VE/VA≤1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值均<0.05)。LAD、LVEDD、DT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08、0.319和0.197,P值<0.05或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可合并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左心舒张功能障碍,而且与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李小鹏;余珊珊;李路;韩东刚;戴社教;高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先天性角化不良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分析:附1例报告

    目的:探讨先天性角化不良症(dyskeratosis congenita, DC)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特点。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例DC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外周血DNA,PCR扩增DC的7个热点基因,包括DKC1、TERT、TERC、TINF2、NOP10、NHP2、WRAP53,进行DNA测序和基因分析。结果患儿外周血标本检测出DKC1基因中一个半合子变异:c.85-15T>C。其母亲为相应变异杂合携带者,并出现部分先天性角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如指(趾)甲变形等。结论当低龄患儿出现典型皮肤黏膜改变、骨髓衰竭、肿瘤易感性、有肿瘤家族史时,应考虑到DC可能。早期行相关基因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袁姗姗;陆一丹;吴翠玲;李惠萍;戈慧;张玉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免疫调节治疗对直肠癌术后复发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调节治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结直肠外科专业组接受直肠癌根治术并符合本研究条件直肠癌患者共150例,终完成本项研究病例数为150例,分成3组A(塞来西布组)、B(甲强龙组)、C(对照组)。比较3组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A、B、C 3组术后3 d 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均较术后1 d明显下降,且B组下降明显。同时,A、B、C 3组术后3 d 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均较术后1 d明显下降,且B组下降明显。3组直肠癌中COX-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且A组肿瘤组织COX-2表达受抑制明显。3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结论 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虽然在抑制直肠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方面弱于糖皮质激素甲强龙,但是,其在抑制直肠癌中COX-2表达方面更优于甲强龙,同时,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并没有明显降低直肠癌术后复发率。

    作者:甘志明;汪晓东;吕东昊;刘丹;李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