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仙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在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瘢痕子宫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在术前48小时服米非司酮150mg,服药前后2小时禁食;对照组术前不服用米非司酮,只常规行人工流产术。观察2组术中宫颈软化及扩张情况,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人工流产,能充分改善宫颈松弛度,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少数名族专科(民专)医学生实施妇产科课程PBL教学改革,观察其教学效果,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民专)班级妇产科学课程PBL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并发现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将临床医学(民专)班90名学生通过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人与对照组40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民专班的实验组学生对PBL教学评价均较高,其中PBL教学组《妇产科学》期末考试总分为(82.5±10.5)分;传统教学组为(78.3±8.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PBL 教学组《妇产科学》妇科肿瘤部分考试成绩为(16.8±2.3)分;传统教学组为(72.4土7.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显示, PBL教学组学生对“课堂互动”、“学习效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医学文献检索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6项调查项目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医学民专班妇产科学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理想,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小文;穆亚斯尔·吐尔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单脐动脉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9-2014年间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结果:89例得到的染色体核型结果的标本中检出异常核型9例,包括缺失1例,易位2例,嵌合体1例,染色体多态性变异5例。总染色体异常比例4.49%,非多态染色体异常比例5.33%。结论:单脐动脉可能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相关,建议行产前诊断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出生。
作者:王丽娜;曾丽华;林道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呼吸系统并发症在外科手术后的发生率一般为5%-15%[1]。胸部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往往有一定限制[2],且多数胸外科患者为老龄患者,相当多患者有吸烟史,容易造成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运动不良、气道分泌物易于滞留;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也随年龄增长而减退;且杯状细胞增多,分泌物增多,粘稠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其肺功能较一般的患者更差。开胸手术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肋间肌的切开,使病人肺的通气泵作用严重受损;术中对肺组织较长时间的挤压、牵拉所造成的损伤;术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腺体分泌增高;术后切口疼痛、虚弱使咳嗽无力;老年人常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功能低下等原因,造成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增高。因此,,术前加强心肺功能测定准确评估患者呼吸功能状况,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咳嗽及排痰锻炼;术后加强呼吸系统监测与管理,是确保开胸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对配合术后患者早日康复十分重要。
作者:余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现象发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收治的20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良好的护理及预防,大大降低了住院患者的跌倒率。结论:对患者防止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加强病房管理、采取健康教育、按危险程度护理,能够有效防止患者跌倒的发生,减少因为患者跌倒而造成的医疗纠纷等,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王德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消心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参麦注射液,同时合用消心痛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硝酸甘油加入5%葡萄糖中静点,观察两组心电图变化及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97.1%,明显优于B组70.6%(P<0.05),心电图的改善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消心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智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监狱系统囚犯肺结核病人实施DOTS管理及治疗效果。方法:包头市疾控中心结防科对2011~2012年包头市监狱局囚犯中发现确诊的89例肺结核病人,实行直接面视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管理,并分析其病情转归。结果: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率87.5%,复治涂阳肺结核治愈率66.7%,涂阳病人规律服药率为85%,涂阴病人规律服药率为87%。涂阳肺结核病人占全部确诊肺结核病人的22.5%;因释放停止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占9%。结论:对监狱系统囚犯肺结核病人实施 DOTS 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庞世娱;尹瑞华;王彤睿;张燕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脑卒中二级康复患者ADL的影响,探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的具体内容。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分为A、B两组,在康复评定后,对康复组(A)组进行系统的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对照组(B)任其自然恢复。结果:治疗后康复组(A)和对照组(B)ADL 评分均有改善,但与对照组(B)相比,康复组(A)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
作者:肖欢玲;赵盛惠;夏小峰;王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总结了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以期探索满足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护理需要,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对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对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结论通过对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王玉俊;李祉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技术在预防口腔科医源性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在口腔诊疗过程中通过传统护理方法和四手操作技术的对比试验,说明实行1名医师和1名护士共同服务于1例患者的四手操作方法,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医院感染。结果:通过对四手操作方法的高度重视,建立严格、规范的四手操作流程,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落实四手操作措施注重流程质量。有效降低了口腔科医源性感染发生,确保了口腔医疗安全。结论:四手操作技术在提高临床口腔治疗质量、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有效阻断医源性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以及增加患者治疗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感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作者:孙晓红;张昀;孙晓晶;张兆秀;邓宝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护士临床实习是护生迈入护理工作岗位的第一步,是将学校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临床实习带教是为学生提供将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实践中,即让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
作者:伏东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临床分析肌内注射NGF对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智力发育指数的影响作用。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实施治疗的8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患儿,并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肌内注射NGF,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MDI上升差异不明显,其余月份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肌内注射NGF,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智力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商艳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投诉原因与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38例护理投诉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果:护理服务不到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护理技术素质不高是导致护理投诉的主要因素。结论:高度重视护理投诉,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完善制度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能有效防范护理投诉。
作者:郭晓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测定芍药愈伤组织中两种有效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SinoChrom ODS-BP(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05%磷酸二氢钾(v/v,11:89)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0℃。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可完全分离,在一定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5)分别为101.67%和98.59%,RSD均小于2%。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快捷简便、准确有效、重现性好的芍药愈伤组织有效成分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优化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者:江海龙;冯定军;俞伟;马莹莹;胡升;代冬梅;梅乐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舒适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前列腺增生症4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3例围手术期应用舒适护理,对乙组23例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观察、对比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治疗舒适度高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效果较好,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舒适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实例探讨分析异丙酚在无痛人流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无痛人流且自愿要求使用异丙酚无痛人流的早孕妇女100例,作为研究组,应用异丙酚进行静脉麻醉;另外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选择其他方式进行无痛人流的早孕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异丙酚有呼吸抑制、梦幻及术后定向障碍不良反应,自行离手术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结论:异丙酚应用与无痛人流的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全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本文对310例高危儿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分析高危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情况。方法:采用美国GS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在屏蔽隔音室内,婴儿睡眠状态下测试。结果:142例有听力高危因素的高危儿ABR波形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168例没有听力高危因素的高危儿(p〈0.05)。ABR波形异常检出率与出生时窒息、病理性黄疸和早产等因素有关。结论:对高危儿进行ABR检测是早期发现听力和脑干功能异常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东红;王玉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导丝引导置胃管在已用气管导管建立人工气道的情况下快速、有效置胃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与胃管同等长的鼻空肠管导丝套入胃管内给已有气管导管的患者置胃管。结果:鼻空肠管导丝引导置胃管能快速、一次成功地将胃管置入胃内。结论:在喉镜辅助下鼻空肠管导丝引导置胃管能快速、一次性成功,避免反复置管给患者造成损伤和并发症,并能有效节省抢救时间。
作者:侯珍珠;左玲;黄江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学习和培训使护理人员更好地配合新手术的开展。方法:对每一例新手术的开展以及配套的手术仪器设备,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进行学习和总结。结果: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手术医生满意度,加速医院手术室的发展。结论:手术室新手术的开展使护理人员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经过有序的学习和培训,手术室护士提高了自身素质,能够积极应对高难度及高新技术的发展。
作者:杨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痛风患者的饮食指导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2月-2012年7月共收治48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48例患者经过药物治疗、护理干预及饮食指导后效果满意,患者关节疼痛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出院。结论:对于中老年痛风患者要让其充分认识到痛风与饮食的关系,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正确用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萍;魏小燕;李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