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82例诊疗体会

贾卫东

关键词:外伤性, 迟发, 脑内血肿,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重复CT扫描是早期诊断迟发性脑内血肿的首选方法,对于那些病情较稳定的病人也能早期诊断。结果: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200例农村育龄妇女避孕方式选择调查

    目的:对200例农村育龄妇女避孕方式选择进行调查,并研究口服长效避孕药的使用情况。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农村育龄妇女20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妇女避孕方式选择进行调查,分析口服长效避孕药的使用情况。结果:37人避孕方式选择口服长效避孕药,占19.07%。其中年龄范围在30-40岁之间、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中专或高中及高中以上、有人工流产史所占比例较大,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育龄妇女避孕方式选择较复杂,必须加强对妇女的生殖保健教育,正确认识长效避孕药的优缺点,强化保健意识,结合多种因素,综合采取合理、有效的避孕方式。

    作者:李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湿热体质与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相关性探讨

    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中医评析,发现古代文献与现代研究资料都支持这些因素也是湿热体质的重要形成原因。这说明湿热体质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一定的内在相关性,即湿热体质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体质基础。这一研究为从体质方面防治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张福利;常广平;王甜甜;马艳春;冯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研究分析的对象为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来我科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205例患者,对手术后需要清洗的患者进行清洗,且观察清洗后效果,评价患者清洗后的口腔舒适度、清洁度及口腔清洗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95.12%的患者冲洗口腔舒适度良好,92.68%的患者经过冲洗后口腔舒适度得到了较大的改善,1.95%的患者有口腔感染症状。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采用口腔冲洗方法可以减少口腔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口腔舒适度,减少伤口的疼痛。

    作者:刘峰;赵伟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大株红景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大株红景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共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随机分组,在常规救治基础上,就加用阿司匹林(对照组,n=30)与大株红景天联合阿司匹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56.7%,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疗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用大株红景天联保阿司匹林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保护水平,大限度的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周丽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介入诊疗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占医院急诊的,病死率高达100/01。消化道钡餐、纤维内镜、核素扫描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为诊断提供了大量依据。对于少数仍不能做出准确诊断的患者,消化道血管造检查可直接显示出血部位,明确出血原因,可在一定度上弥补传统检查方法的不足,为临床手术提供重要据。部分年龄较大、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或有手术忌症的患者,通过动脉导管内灌注药物或栓塞治疗可速有效的止血,为临床治疗消化道出血开辟了新途径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一个要方面。

    作者:侯娟;祝志琴;李玲;何熔;张丽华;张雅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CT与MRI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讨论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CT与MRI表现并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对其30个膝关节分别开展CT检查和MRI检查,对照两者的优缺点并作分析。结果:所有患者CT及MRI表现对照比较 MRI所得结果比CT更为详细、确切;可提供更多的阳性征象,诊断阳性率高于CT(P<0.05)。结论:CT及MRI均能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判断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MRI不仅能够清晰的显示关节软骨病理变化,还能够在软骨发生病理形态改变前及时发现其他基质成分变化从而对膝骨关节炎的软骨损害进行早期判断。临床需全面评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变范围及程度,更好的为诊断提供全面、科学的诊断依据时可考虑联合使用CT及MRI进行检查。

    作者:贺佳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传统手术与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传统手术与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腔内激光治疗分为观察组,72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分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月下肢肿胀、酸痛、乏力等症状均逐渐消失;术后1个月皮肤色素沉着减轻,3月恢复。对照组除未出现皮肤烧灼并发症外,其余并发症例数均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并发症少、简单可行、疗效确切的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家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规范服药指导对痛风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规范服药指导对痛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家庭医生接诊痛风患者106例,随机分层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自行按医嘱服药,观察组给予规范服药指导。随访6个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尿液和血液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改善及血液及尿液转阴情况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尿液及血液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服药提高了痛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有利于减轻疾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周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背景下村医向全科医生的转变

    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和关键环节是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全科医生作为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知识和技能的新型综合医学人才,是初级卫生保健的主力,担负着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村医作为农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生力军,因而是农村地区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者。然而目前绝大多数村医只注重基本医疗,缺乏预防、保健、家庭照顾、健康咨询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远未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已不能满足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需求,因而使得村医向全科医生转变显得尤为必要。

    作者:王西海;张怀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将95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用药完全依顺率(91.67%)及护理满意度(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完全依顺率48.94%、护理满意度7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用药完全依顺率,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邹文静;汪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疤痕子宫中孕引产引起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疤痕子宫中孕引产导致大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观察我院收治的1例疤痕子宫中孕引产导致大出血的病例,对其进行术前护理、抢救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切口一期愈合,痊愈出院。结论:疤痕子宫中孕引产大出血是危急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在配合医生抢救的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谭洪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EBM思维下《内经》PBL教学法的探讨

    循证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以临床研究证据为基础,目的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将循证医学思维引入医学教育,能尽早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法在目前医学教育界应用也比较多,循证医学思维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法都立足于问题的提出和注重培养寻找问题答案的能力。循证医学思维下将基于问题的学习法应用于中医课程《内经》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和教学质量。

    作者:韦祎;唐汉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使用不同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微粒子酶免法)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差异性。方法:利用雅培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病人标本,记录乙肝表面抗原的定量结果,将同样的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胶体金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对三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存在差异,化学发光法的阳性检出率较ELISA法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高。结论:对ELISA法及胶体金免疫沉析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处于临界状态的标本,应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孙俊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彩超对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方法:选取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33例宫角妊娠及47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均经阴道二维及三维彩超检查,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未破裂型间质部妊娠及宫角妊娠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诊断间质部妊娠34例,宫角妊娠28例,总病例诊断正确率为77.5%(62/80)。这80例病例全部再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正确诊断为间质部妊娠为44例,宫角妊娠为32例(其中伴有纵隔子宫2例),总病例诊断正确率为95.0%(76/80)。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能获得子宫冠状切面图像,对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提高诊断率,对两者早期鉴别诊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群星;黄晓民;林鹏生;何菊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2011年06月至2014年0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3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0例,对治疗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对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血液流变率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在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患者全血粘度(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因素)方面,阿司匹林治疗组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治疗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明显抑制血液流变和血小板聚集,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宝明;张媛媛;陈苗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糖尿病足内科护理应用

    目的:从以往临床上的经验出发,对引起糖尿病足的各种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出如何通过各种方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方法:收治糖尿病足患者34例,均符合 WHO 诊断标准,进行原因分析,并对护理应用进行总结。结果:除过一小部分患者必须通过外科治疗外,80%的糖尿病足患者都可以通过有效地内科治疗而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完全恢复正常。结论:糖尿病的治疗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勿错过治疗时机而延误了治疗效果。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护理沟通的技巧与重要性

    目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护患之间有效的交流沟通有不但利于护理工作的进行,取得患者的信任,而且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让沟通真正成为改善护患关系的桥梁,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并提供医疗诊断信息,确定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避免和减少护理投诉和纠纷的发生,

    作者:唐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出血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病人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将2011年以前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脑出血早期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病人患肢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程度明显优于未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病人。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出血病人的肢体、生活自理能力、失语疗效显著。

    作者:邹玉静;刘伟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分娩过程中人性化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分娩过程中人性化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人性化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产程时间明显较短(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产妇心理及生理恢复,提高了产妇生产的安全性,同时,促进了护理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对其实施急诊急救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9月-2013年09月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中毒患者平均分成A1组(观察组10例)与A2组(对照组10例)。A2组:常规急救护理;A1组:常规急救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对比A1组、A2组中毒患者焦虑评分情况以及中毒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A1组高于A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在焦虑评分方面,给予护理干预后优于干预前(P<0.05)。A1组优于A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对其实施急救护理过程中配合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指导,能够成功提高中毒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成功缓解患者临床表现的焦虑情绪,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魏晓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