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锐斌;吴平生;宋云峰;邱建;戴铁英;李建华;修建成
目的构建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的两种突变体pcDNA3.1+-HIF-1α-564Ala和pcDNA3.1+-HIF-1αt-564Ala-803Ala,并检测它们在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s)中的表达.方法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将pcDNA3.1+-HIF-1α的HIF-1α第564位脯氨酸(Pro)密码子CCC突变为丙氨酸(Ala)密码子GCC,构建成单个突变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564Ala.在第一次突变的基础上,仍然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将pcDNA3.1+-HIF-1αt-564A1a的HIF-1α-564Ala第803位天冬酰胺(Asn)密码子ATT突变为丙氨酸(Ala)密码子GCT,构建成双个点突变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564Ala-803Ala.将3种HIF-1α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分别转入HMVECs,以RT-PCR、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对转染细胞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测序证实,定点突变成功,构建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564Ala和pcDNA3.1+-HIF-1α-564Ala-803Ala;3种载体均能表达相应的蛋白和mRNA,但转化突变HIF-1α表达载体的细胞蛋白量比空白细胞和转化无突变HIF-1α载体的细胞显著增加.结论成功构建能够在HMVECs中表达的单个和双个点突变的HIF-1α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傅锐斌;吴平生;宋云峰;邱建;戴铁英;李建华;修建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总结分析1400例经股动脉行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354例普通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99.3%的病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成功,手术时间(从穿刺动脉到造影结束)8min~1 h,平均(17.9±11.3)min.冠心病阳性率为72.2%,多支血管病变占49.8%.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为1.8%,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发生率为0.07%,腹膜后血肿、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其他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无肝素冠状动脉造影术不仅安全且具有外周血管并发症少、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王挹青;王焱;蔡彬妮;郑剑涛;刘文辉;陈水龙;董俊泽;何世华;温红梅;肖彩滨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和L(cathepsin L,CL)在人早期妊娠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胚胎着床及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研究组包括:正常早期妊娠行人工流产者30例、早期自然流产者25例、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10例和葡萄胎1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 B和C L的表达.结果CB、CL主要阳性表达于正常早期妊娠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CB在正常分泌期内膜、正常早期妊娠蜕膜、自然流产蜕膜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10%(1/10)、83.3%(25/30)、32.0%(8/25);CL则分别为0、63.3%(19/30)、32.0%(8/25);CB和CL在3组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B在早期妊娠绒毛、自然流产绒毛、葡萄胎组织中表达强阳性率分别为10.0%(3/30)、0、66.7%(10/15);CL则分别为26.7%(8/30)、4.0%(1/25)、80.0%(12/15).CB和CL在3组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B和CL在正常和异常妊娠蜕膜和绒毛中的表达差异提示它们胚胎着床过程中可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安明;陈士岭;邢福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KBV200多药耐药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探讨PKC的表达上调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KBV200细胞分对照组和佛波酯(PMA)组,PMA组应用200 nmol/L的PMA预孵育细胞,而对照组不用.32P掺入法测定多药耐药KBV200细胞株的PKC活性,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PKC各亚型表达和亚细胞分布.用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性.结果PMA预孵育可提高KBV200细胞的PKC总活性和膜组分PKC活性,降低浆组分PKC活性(p<0.01).PMA预孵育使膜组分PKCα表达增加,浆组分PKCα表达降低,膜组分PKCβ无明显变化,浆组分PKCβ的表达稍增强.PMA可升高长春新碱、阿霉素对KBV200细胞的IC50值(P<0.01).结论PMA使KBV200细胞耐药性增加,可能与PKC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袁亚维;孙爱民;李传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后百会、水沟、神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豆状核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探讨该穴组对豆状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例VD病人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手足三阳经为主),治疗组加用百会、水沟、神门.治疗前后所有病人均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测葡萄糖代谢水平.以VD患者双侧豆状核为感兴趣区,检测其治疗前后葡萄糖代谢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健脑豆状核葡萄糖代谢有显著提高;对照组双侧豆状核葡萄糖代谢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百会、水沟、神门治疗VD的机制与其提高豆状核葡萄糖代谢有关.
作者:黄泳;陈静;赖新生;唐安戊;李东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在治疗矢状位脊柱畸形较轻型退行性脊柱侧弯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999~2003年经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中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弯44例,其中单节段狭窄25例、双节段19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47~72岁,平均63岁.采用后正中纵切口,包含融合节段上下各一椎体,行单侧椎板开窗减压7例、单节段全椎板切除18例、双节段全椎板切除19例,将减压节段的棘突从基底截取,去除一面皮质行单面皮质保留横行覆盖骨窗,如骨窗较大可取相邻节段的棘突,再行椎板Moe融合矫形内固定(Isola 17例、Diapason 27例).术后进行Oswestry疗效评分与影像学观察.结果随访1~4年,平均3年,术后1年随访33例,优良率93.9%;术后2年随访27例,优良率为88.9%.术后2年CT扫描未见椎管内疤痕形成,椎管直径明显增加;覆盖的棘突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融合率为92.6%.2例固定节段上一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1例椎弓根钉松动;1例椎弓根钉断裂无症状,骨窗已融合;1例伤口延迟愈合.无复发性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及脊柱失代偿、假关节等并发症.结论棘突截骨椎管成形内固定术,能在减压固定的基础上减少椎管内疤痕形成,防止腰椎管狭窄复发;提高覆盖骨融合率并缩短融合时间,近中期效果好.是矢状位脊柱畸形较轻型退行性脊柱侧弯并腰椎管狭窄症满意的治疗方法.
作者:曾明;赵新建;张毅;黄星球;蔡春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中全脑照射的作用,分析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对93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其中68例先行全脑照射(全脑照射组),然后行局部三维适形低分割放疗;25例只行三维适形低分割放疗(低分割组).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全脑照射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27%;低分割组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5%、15%;两组无显著差异性(log-rank,P=0.502).全脑照射组与低分割组1年颅脑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7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28).多因素分析提示颅外活动性病灶(P=0.002)、KPS评分(P=0.034)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全脑照射无生存得益,而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
作者:邱幸生;陈龙华;陈永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从中药材连翘中分离制备连翘酯苷对照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连翘药材经水提醇沉淀后,经聚酰胺柱层析得粗提物,粗提物用RP-HPLC法分离制备连翘酯苷单体.结果分离制备的连翘酯苷纯度可达98%.结论该方法上样量大,操作简单,提取物纯度高,可用于连翘酯苷对照品的大量制备.
作者:吴昭晖;谭晓梅;罗佳波;贺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风湿病合并肿瘤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总结26例风湿病伴发肿瘤的发病、诊治经过及转归.结果26例风湿病患者合并肿瘤的种类呈多样性.12例在风湿病的活动期发现,呈晚期表现,14例在例行系统检查中发现,临床可出现风湿病难以解释的症状和体征,8例患者肿瘤酶学检查阳性.结论风湿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因疾病本身表现的多样性,肿瘤的初期症状常常被掩盖,二者之间的发病机制尚不清,部分患者可能有风湿病与肿瘤的交叉抗原反应,酶学检查对肿瘤的诊断价值不大,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应注意其本身的致癌性.
作者:刘布骏;顾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L6成肌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H2O2对L6细胞活力的影响;观察H2O2引起的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myogen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较短的处理时间内(1 h),低浓度的活性氧(50 μmol/LH2O2)有利于细胞的生长(P<0.05);H2O2处理12 h后,50和150 μmol/L的H2O2能够诱导成肌细胞分化的标记分子-myogenin基因的表达,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H2O2能够诱导肌管的形成,促使成肌细胞的分化.结论活性氧可能是细胞内诱导细胞生长与分化的信号分子.
作者:邱小忠;余磊;廖华;张黎声;秦建强;杨俊;欧阳钧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QOL).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WHOQOL)-100量表,对319例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进行生存质量测量,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差异.结果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在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个人信仰各领域及QOL-100总评分方面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人群(P<0.01);调整了其他疾病的混杂作用后,除个人信仰领域外,高血压患者其他各领域及QOL-100总评分方面仍皆低于对照组(P<0.01).Hotelling T2检验及多元方差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人群的生存质量从6个领域综合来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有效降压的同时,积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抗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目标.
作者:陈英;王声涌;池桂波;喻侠华;洪城;李安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对霍乱弧菌JS94484株CTXEVCψ和nct-CTXnewψ基因组变异区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JS94484株CTXEVCψ基因组的ig1、rstR、ig2和ctxAB基因与EVC标准株N16961的高度同源.JS94484株nct-CTXnewψ基因组的ig1、rstR和ig2基因,与目前发现的3种类型的同源性均较低,趋异性均较高.CTXEVCψ和nct-CTXnewψ基因组zot基因末端约60 bp的基因序列差别较大,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差别也较大.JS94484株的tcpA基因序列与EVC标准株N16961的完全一致.结论霍乱弧菌nct-CTXnewψ基因组的ig1、rstR和ig2基因为新类型,基因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芮勇宇;阚飙;高守一;刘延清;祁国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广东省医学期刊的网络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方法对国内外几种著名医学科技期刊数据库系统以及网络通用搜索引擎进行检索,调查分析了广东省医学期刊的网站建设情况,并对广东省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网站建设情况进行了电话咨询与核实.结果我省印刷版医学期刊实现网络化主要通过3种途径来完成,即利用主办单位网站或权威性科技网站以及建立独立网站.结论近几年我省网上医学期刊有了较大发展,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均可提供全文检索.不过,网络出版一般晚于纸版印刷,且独立网站建设尚未形成规模.其中<第一军医大学学报>、<癌症>被IM收录并完成了与PubMed之间的全文链接,其网络版摘要先于印刷版.
作者:段咏慧;王征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前,室管膜下瘤的组织学起源仍不明确,但很可能来源于室管膜下层的胶质细胞.此类肿瘤呈膨胀性生长,是生长缓慢、非侵袭性的一种低级别胶质瘤,有症状者非常少见,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有症状病例仅百余例.本文报道了我科收治的2例颅内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张喜安;漆松涛;彭玉平;杨磊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在成年大鼠心脏中的空间表达情况.方法制备成年大鼠心脏冰冻切片,结合大体位置和HE染色结果快速辨认出窦房结、房室结和结后延伸.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在大鼠窦房结、房室结、结后延伸、右房、右室的表达,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表达部位,通过凝胶成像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荧光呈现点状、斑状或不规则的短线状,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及细胞内的膜性结构,其荧光强度由弱到强依次为窦房结、房室结、结后延伸、右心房、右心室,房室结和结后延伸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两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右心房、右心室明显强于窦房结、房室结和结后延伸(P<0.01).各部位在相对分子质量200 000左右可见一特异性蛋白条带.对蛋白条带进行灰度值分析,结果与免疫荧光相一致.结论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在成年大鼠心脏分布广泛,在不同部位表达量不同,在工作肌组织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传导组织,提示钙电流在心脏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分子基础.
作者:欧妍;牛小麟;任付先;张颖;凌凤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血钙水平和肿瘤大小与分期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发现与病情相关的规律和了解病情.方法按照血钙水平将肿瘤大小/分期相应地分3组,即降低、正常和升高各3组.利用SPSSl0.0软件,对3组不同的肿瘤大小/分期病例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3组不同的肿瘤大小差异性分析(Kruskal-wallis H)显示,x2=4.768,df=2,P=0.09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0.166,p=0.029.3组不同的肿瘤分期差异性分析(Kruskal-WallisH)显示,x2=4.277,df=2,P=0.118;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57,P=0.039.结论3组不同的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血钙水平与肿瘤大小间存在负相关;3组不同的肿瘤分期之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血钙水平与肿瘤分期间存在负相关.
作者:白寒;郑少斌;吴京;刘德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构建7种常见的MBL基因单倍型标准质粒.方法以已确认MBL基因单倍型及基因型的DNA样本为模板,利用SSP-PCR技术扩增出包含MBL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的单倍型片段并将其克隆入T载体;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将其第一外显子52和57位密码相应的碱基突变;采用PCR和测序进行鉴定.结果以单倍型及基因型已确认的DNA样本为模板,采用SSP-PCR和分子克隆技术获得单倍型HYPA、LXPA、LYQA、LYPA和LYPB重组质粒;以单倍型HYPA及LYQA重组质粒为模板,采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单倍型HYPD及LYQC标准质粒.结论构建成功常见的7种MBL基因单倍型标准质粒,为采用SSP-PCR、Real-time PCR等技术分析MBL基因相应的SNP及其单倍型与基因型提供了标准对照.
作者:余新沛;陈月;张丽芸;卢晓;陈政良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重组免疫毒素DT390-Rantes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对这种免疫毒素的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RT-PCR的方法,从小鼠肝脏中获得Rantes基因;将Rantes基因插入到含有DT390片段的真核质粒SRα中,构建成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JM109,筛选出含有正确插入片段的克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重组质粒,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NIH3T3细胞,免疫荧光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情况;MTT法测定DT390-Rantes的表达活性.结果经过酶切分析及DNA测序证实,Rantes基因正确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SRα中,并在NIH3T3细胞中表达;MTT法证实,重组免疫毒素DT390-Rantes能在体外杀伤活化的T细胞.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一种新型重组免疫毒素真核表达质粒DT390-Rantes-SRα,该质粒可在真核细胞中瞬时表达,其转染上清对活化的T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作者:贾怡;李虹;陈文捷;吕梅励;李明远;蒋忠华;张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受体在人卵巢癌细胞系中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PA1、LPA2和LPA3mRNA以及LPA2和LPA3蛋白在人卵巢癌细胞系3AO·SKOV3·OVCAR3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RT-PCR结果显示,LPA1、LPA2和LPA3 mRNA在人卵巢癌细胞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2)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PA2和LPA3蛋白在人卵巢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结论LPA1、LPA2和LPA3在人卵巢癌细胞系中广泛表达,LPA2和LPA3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汪萍;吴小华;陈文雪;单保恩;郭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构建并鉴定HPI毒力岛缺失的EAggEC突变株.方法运用基因重组方法,以irp8基因部分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一侧序列,irp5基因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另一侧序列,中间插入有卡那霉素(Km)抗性基因(kan)标记.以pCVD442作为载体,构建含有irp8部分序列和irp5基因的重组自杀质粒pCO85.以EAggEC O42为出发菌株,构建缺失irp8~irp5约24 kb的HPI毒力岛功能核心区区域的全岛缺失株EAG85.结果通过接合转移和同源重组,利用蔗糖抗性筛选,pCO85上的同源序列有效的置换了EAggECO42的irp8和irp5基因.PCR方法扩增irp3、ybtA、irp9等基因的结果显示,筛选出的EAG85确为缺失HPI毒力岛基因的EAggEC菌株.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缺失HPI毒力岛的EAggECO42突变菌株,为进一步阐明HPI毒力岛在EAggEC菌株中的功能建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作者:胡静;俞守义;阚飙;刘志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